《启明1158》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启明1158- 第56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搞实在是太浪费了,不如真的给某些城市配备这样的城墙会更好。
  但是在军事上,苏咏霖从不吝啬投入。
  军费,不能省。
  要是为了省钱克扣军费,那么这笔省下来的军费会翻倍成为战场上的支出,给国家带来意想不到的灾难,并且难以弥补。
  总有一些钱是无论如何都不能去节省的。
  让火炮射击不同的城墙,从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距离上射击,然后观察城墙的损毁程度,以此判断火炮应该从什么角度、什么距离上射击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苏咏霖大概耗费了十面城墙,记录了无数的数据,逼得林景春亲自来现场监工以避免浪费。
  林景春也没办法,这是军费,不能省,这个道理他还是明白的,再者说了,几次大战下来,明国财政收入颇丰,现在财政部国库的储蓄相当丰厚,也就十面实验城墙而已,没什么大不了的。
  对,没什么大不了的。
  林景春这样催眠自己,强行装作不在意的样子,不过他的模样真的完全不像是不在意的样子。
  感觉那些火炮射出的铁弹不是打在墙面上,而是打在他的心上。
  大量的实操大大增强了炮兵的专业性,大量的数据增加了射击的科学性,苏咏霖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狗大户一般的砸钱水准,将明军火炮部队给拉起来了。
  不仅炮兵部队被苏咏霖拉起来了,一直到洪武四年的三月份,苏咏霖还利用火器局产出的二百支成品火绳枪,组建了大明第一支火枪队。
  被挑选出来的大明高质量士兵被苏咏霖拉到中都城外的军事学院中集训,配备足够的火绳火药和铁子,全天候长时间的练习发射,一直打到腰膝酸软浑身无力为止。
  通过这二百人的集训,苏咏霖也总结出了火枪手部队的一些组建要点和运行要点。
  比如发射速率上的问题和发射安全上的问题,可以通过定装弹药来解决。
  早期火枪的问题和火炮一样,装的火药少了,打出来威力不够,装的火药多了,就炸膛。
  所以根据不断的测算与实验,总结出来多少火药可以达到最佳射击效果,然后通过定装弹药的方式予以确定,给士兵随身携带定装弹药,确实是一个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从这种意义上来说,现代枪械的子弹也是一种定装弹药。
  苏咏霖授意火器局用两种不同的竹筒装填火药,大的竹筒装填枪管中的火药,小的竹筒装填发射火药,另外随身携带弹丸筒,身上再背着一卷一卷的火绳。
  发射的时候,大竹筒内的火药倒入枪管内,小竹筒内的火药倒入火门室内,然后塞入弹丸就可以准备发射,这样可以节省火药装填的时间,提高发射效率。
  除此之外,尽管明军颗粒火药比粉末火药的燃烧更加充分,残渣更少,但是多次发射之后,枪管内也不可避免的会有火药残渣,会影响发射效率,乃至于造成炸膛。
  所以多次试验之后,火枪队也确定了多少次发射之后就需要清理枪械的规定,以保证枪械不会因为火药残渣的堵塞而造成炸膛。
  另外对于分段射击的事情,苏咏霖也下令这支火枪队开始操练。
  为了形成持续不断的火力,需要这支部队用分段射击的方式保持持续性的射击,以增强对敌人的威慑力。
  而如何分段,如何接替射击,如何保证士兵一定可以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弹药装填并且准备射击,这都是需要大量训练来完成的。
  但是好就好在这种训练简单易懂,易上手,一般来说集训两三个月就能完成火枪手的基础训练。
  比起正常情况下弓弩手动辄两三年、骑兵动辄三五年的训练时间,火枪手的训练成本真的很低。
  而当苏咏霖意识到火枪手极低的训练成本相较于弓弩手的优势之后,就更加意识到了为什么火枪手会在火枪并不成熟的时代就会成为世界各国无法割舍的兵种,并且最终笑傲战场。
  训练成本相较于其他传统兵种来说,真的很便宜了。


第923章 时代真的变了
  尽管火绳枪有着种种先伤己再伤人的缺点,但是在低人权的时代,火绳枪的这点缺点这根本算不上什么伤筋动骨的大缺点。
  统治者连饭都很难给士兵吃饱,军饷也未必发的出去,死个人就和死一只蚂蚁一样一点所谓没有,所谓的抚恤金都给能给吞掉一大半,他们会在意火绳枪会造成士兵受伤的这些缺点?
  如此廉价的且具有一定威力的兵种,就算是用人命堆,也能堆出经济胜利。
  所以这种缺点反而是促进各国更快发展火枪技术的巨大动力,让他们更快速的给军队实现换装,把昂贵的高训练成本的武器逐渐淘汰,廉价的低训练成本的武器顶上。
  在这个过程中,火器逐渐成为世界军队的主流。
  当然,苏咏霖也是统治者,火器的低训练成本对于苏咏霖也是巨大的诱惑。
  在火枪诞生之前,神臂弓真的很贵!强弩真的很贵!
  虽然有着成熟的技术,但是打造它们耗费的工时真的很长很长,相较于火枪的生产成本,神臂弓和强弩真的没什么优势。
  而且训练起来还特别麻烦!耗费特别大!
  同样的钱,能够训练出数倍于弓弩手的火枪手,何乐而不为?
  更何况这就是未来战争的主流发展方向,没有更好的选择,如何能够止步不前?
  苏咏霖于是决定往死里操练这两百人。
  等更多的火枪被制造出来,就拉来更多的大明高质量士兵开始操练,准备把他们打造为第一只火枪队,也是大明军队里最早的火枪队储备军官。
  将来火枪数量提升之后,他们就能立刻作为军队骨干,拉出一支上规模的火枪部队,正式投入战场作战,拉开火枪时代战争的序幕。
  话虽如此,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依然存在。
  比如手工打造火枪带来的枪管尺寸问题。
  没有机器制造的时代,同一个工匠制造的两把枪都会有枪管尺寸上的不同,如此,定装弹药就会面临威胁。
  尺寸够不上塞不进去怎么办?
  硬塞进去?
  那等着炸膛吧。
  训练火枪手的时候,苏咏霖就遇到了这个问题。
  一些枪管实在是塞不进去铁弹,哪怕用油做润滑也不行,但是一些死心眼的士兵还是傻傻的往里硬怼,也不上报,结果枪就给怼废了,还伤了好几个人。
  骨折。
  所以在综合考虑之后,苏咏霖决定舍弃铁弹,将火枪发射的弹丸改为更容易打磨、质地更软的铅弹,同时给火枪手配备打磨工具,让他们掌握打磨铅弹使之更加适配枪管口径的技术。
  火器局提供弹丸,并且尽可能保证枪管的尺寸趋同,但是当无法做到的时候,火枪手就要用自己的工具打磨合适自己枪械的弹丸了。
  一段时间之后,火枪手们就纷纷掌握了打磨铅弹的手艺,他们会把铅弹打磨的差不多配合枪管尺寸,然后裹上一层薄麻布,抹点油,就可以顺利塞入枪管。
  虽然他们大多数打磨出来的铅弹的行装都不怎么规则,不过这样的弹药的确也有优势。
  实验中,苏咏霖就发现一颗铅弹弹丸打中目标的时候给目标带来的杀伤力非常之大。
  比如一个木箱子,直接就能打碎掉。
  而在用猪做移动射击实验的时候,十名火枪手一起射击,只有一人击中了那头奔跑的猪。
  但是就是这一枚击中的铅弹弹丸,直接把一头几百斤的猪的肚子给打爆开了,血流一地,五脏六腑流了一地,那头猪当场死亡。
  苏咏霖感觉现代很多枪械都没有这样的杀伤力。
  苏咏霖不太理解其中的原理,但是他想,这种手磨的不规则的大体呈圆形的弹药,或许正因为它的不规则,才会给生物造成如此恐怖的杀伤力,以至于一旦打中,基本上就是爆伤性打击。
  死亡概率很高。
  虽然射击精度和射程远不如现代枪械,但是这种火力只要集中,只要数量够大,给敌人带去的杀伤将非常恐怖。
  所以,哪怕火绳枪有那么多显著的难以解决的缺点,低训练成本、高致死率就足以让统治阶级无法割舍,并且持续精益求精的发展这种单兵火枪了。
  苏咏霖当然也不能免俗,他不断抽调大明高质量士兵从弓弩手转行为火枪手,给他们配备火枪,让他们日日操练火枪战法,乃至于给他们配备了可以搭配作战的长枪手和刀盾手,训练战斗军阵。
  到洪武四年年中,他已经组建了两千人的火枪手部队。
  而另一边,洪武四年三月中旬,有了先期的技术积累,苏咏霖要求的子母铳轻型火炮诞生。
  一样的铁芯铜体,约一米七、八的长度,三五百斤的重量,通过自身搭配的木轮车可以实现自身的机动,可以通过驮马或者驴子、骡子配合人力,实现较为快速的机动。
  且此类轻型火炮需要操作的士兵数量远远没有重型火炮来的多,相对轻松,可以更大规模的投入战场。
  苏咏霖观看了匠人们和炮兵们进行的战略试射。
  他们将一大堆大约六百多个稻草人排列整齐放好,摆出军阵的姿态,然后列出五门轻型火炮,在二百米左右的距离发射。
  一阵轰鸣之后,五枚铁弹全都打入了稻草人军阵之中,给稻草人军阵带来了不一样的伤害。
  但是这个军阵基本上是废掉了,这是毫无疑问的。
  看着七零八落一片狼藉的稻草人军阵,苏咏霖就在想若是换做血肉之躯的宋军军阵,那场面一定会非常血腥。
  之后大约一个月的时间里,苏咏霖拿到了一些非常准确的数据。
  比如当前型号重型火炮的极限有效射程、即仰角不超过五度的直射距离,大约在七百米左右。
  这个距离之内,重型火炮可以对目标造成有效的直射打击。
  如果抬高仰角使得它的射程超出这个距离,那么炮弹一样可以飞,但是飞到什么地方就要看它自己的想法了。
  它是自由的。
  这已经是改进火药和发射技术之后的发射数据了。
  最开始的数据达不到这个程度,所以苏咏霖建议铁弹绑定木质底座,利用他们发射雷神炮的经验,让铁弹和木质底座形成羽毛球式头重脚轻的自稳结构,以增强稳定性,从而提高射程。
  工匠们据此改进弹药结构,于是使得重型火炮的有效射程得到了提升,精度也有了提升。
  加持了颗粒火药和自稳结构之后的重型火炮的发射效果达到了一个让苏咏霖比较满意的地步。
  而轻型火炮也同样加持了以上技术,取得了有效射程二百五十米到三百米的成绩,使得苏咏霖同样比较满意。
  之后若想继续增加有效射程和射击精度,不仅需要技术加持,也需要用到照门、准星等等,并且还要计算弹道,需要让炮兵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朝着更加专业化的方向发展。
  而这支刚刚建立起来的火器部队暂时还不具备那么强大的专业实力,很多东西都要靠他们不断的摸索,才能摸索出来。
  在此期间,苏咏霖所能做到的无非是提供给他们充足的经费和足够的训练场地、物资,让他们可以更加熟练。
  同时,他还让火器局当中有文化的高素质的科举出身的官吏前来统计数据,给官兵们提供数学方面的支持,并且传授他们基础的数学知识。
  经过如此积累,真的上了战场之后,火炮才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但是不管怎么说,时代已经变了。
  火药和钢铁正在改变大明军队。
  苏咏霖在中都火速推进明军的军事革命,让明军变得更强,更加专业化,而与此同时,南宋却没有任何长进,甚至还后退了。
  针对徐通事件的调查在一段时间之后得出了结论,从富阳县一路艰难走来的富阳县令把自己知道的事情告诉了朝廷,加上时候建德方面汤思退的报告,宋廷方面才终于搞清楚发生了什么。


第924章 为什么!!!
  简单来说,之前一段时间发生的事情对于南宋而言当然非常丢脸。
  一支四千人的叛军军队从江南西路出发,一路打穿了五个州府,打穿了南宋腹地,杀死官员、摧毁仓库无数,直接把这五个州的战争潜力打废掉了。
  乃至于当地的混乱还波及到了周边其他州府,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两浙地区很难为南宋朝廷提供什么继续发起战争的粮饷了。
  好不容易积累起来的都被毁掉了,再次积累起来也不知道要等多久,反正按照南宋这种财政制度,五年之内是很难恢复的,除非他们横征暴敛不要这些地方了。
  被摧毁的州府,以信州、衢州尤其严重。
  “贼军连破信州、衢州、严州、婺州、临安府等五个州府、十数个县,转战千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