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明1158》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启明1158- 第5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否则人类为什么要追求标准化大工业生产呢?
  大家一起土到底不好吗?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说一下很多历史作者、读者的情节,一是名臣名将美人情节,一是火器情节。
  二者都是随着网络小说逐渐兴起而出现的,当然我也有。
  觉得名臣名将在手美人在怀,天下就是我的,也觉得穿越回过去只要分分钟就能搞出强悍火器,没有任何技术难度,分分钟吊打土著。
  但是写的书越多,查的资料越多,年龄越长,对这种说法就越来越无法接受。
  前者就不说了,后者稍微说一下。
  或许也是中国近代过于屈辱,每个人心底里都憋着一口要复仇的气,而早些年网络上甚嚣尘上的就是坚船利炮打败了清军的大刀长矛,以至于我们最后走向了败落。
  于是人们都认为中国的失败纯粹是因为火器发展不到位,只要火器发展到位,我们可以瞬间翻身,成为列强,扬眉吐气。
  读者作者都受此影响,认为历史小说中发展火器是绝对的正确,不发展火器或者没有一穿越回去就立刻发展火器就是绝对的错误。
  回到过去不立刻发展火器吊打一切?你是不是脑子有毛病?
  无论面对多强大的敌人,只要发展火器,就立刻可以打赢,如果打不赢——那就发展更高级的火器啊,你是穿越者啊!
  其实说真的,正常人几个能手工制造哪怕一支火绳枪或者燧发枪的?
  或许有吧,反正我不能,所以我写的主角也不能。
  他没有系统没有黄金大脑,有的只是模糊的历史科技走向,知道少数火器知识,能画几张像模像样的图片都算是我给他开的科技挂了。
  说起来,正常几个人能知道早期火药甚至不是粉末而是膏状,燃烧起来相当不充分且有大量杂质的?
  又有几个人知道怎么让火药颗粒化?
  厉害的从来不是天朝穿越者,而是能联网的百度(所以我写第一本贞观攻略的时候给主角带了一个百度)。
  火器当然好,我当然知道,但是我把小说当做我的事业,每一本小说都是我的心血,我不想三章搞出火绳枪六张搞出燧发枪,三百章连坦克都出来了。
  我也不是什么专业人士,硬往专业上凑肯定闹笑话,而且很多东西真的只能流于表面,一笔带过,讲深了是要出问题的。
  只能说在我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我想尽量追求合理。
  当然了,完全合理我也做不到,该开的挂我也是要开的,比如正常哪有三个月就能练成的弓弩手,基本上都是两到三年才能熟练……
  所以为啥古代造反成功率那么低呢?
  你拿不出可靠的弓弩手,朝廷那边动辄就是弓弩大军铺天盖地给你一顿连射,基本上就打出GG了。
  真要做到严谨,那需要作者本身的专业性,我记得高中的时候看到过一本书叫做新宋,那是相当的严谨了,至今都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但是大部分时候作者并无法面面俱到的合理严谨,只能在合理和开挂之间做平衡与取舍。
  火药改良是需要时间的,火器制造和改良也是需要时间的,火器部队的训练需要时间,形成战斗力需要时间。
  制造火器需要钱,需要大量人力物力,需要足够的原材料,需要足够的时间让工匠试错,需要经过试产才能走向量产。
  什么地方有硝石,什么地方有硫磺,什么地方有铁矿,什么地方有铜矿。
  冶铁能力不到位,生产出来的火器总是炸膛怎么办。
  工匠手工制造总有个体差异,难以规范化生产怎么办。
  看滑膛不爽,想要线膛火器,又该怎么拉膛线呢?
  看火绳不爽,想要燧发,又该怎么办呢?
  看实心弹不爽,想要开花弹,又该怎么办呢?
  这些都是我写书的时候会产生的问题,我没办法说服自己一步跳过就当这些问题完全不存在。
  我也没办法说服自己无视主角的生存危机和经济危机,硬是要他一边求生一边砸钱搞科技创新并且瞬间把冷兵器军队变成全员热武器,人手一挺加特林横扫千军。
  所以每次看到“穿越多少年了居然不搞火器”“用火器对抗骑兵啊”这样的说法,真是哭笑不得。
  每当看到这种说法都让我感觉造火器就跟女娲造人一样甩一团泥土瞬间成型,事前投入事后维修还有一系列技术难题都跟不存在一样。
  而且火器本身也成了大力丸一样的存在,只要一颗下去包治百病,什么问题都解决了,现代火器都能用土法子造出一个简易版本然后大杀四方……
  说到这里,我也就大概阐述一下自己的态度,赞同的我热烈欢迎,不赞同的我也没办法,咱们就当认识一下,混个眼熟。
  另外说一下,之后火器部队必然上线,战术革新必然出现。
  因为就算是古早版本的火门枪也能给金宋时代的重甲造成重击,某种意义上终结了重甲时代。
  火药产生的动能和弓弩动能并不在一个层级上,有效射程内,弹丸可以办到弩箭绝对办不到的事情。
  但是究竟是多久以后,我就不知道了。
  此致,敬礼。
  睡觉去了。


第91章 夹谷阿速出击泰安州
  血淋淋的人头永远是最好的震慑工具。
  有小心思的人看到一颗人头放在眼前,瞬间所有不该有的心思都没有了。
  人都是爱惜生命的,一看长官真的杀人了,不管心里多不情愿,大部分人还是动弹了起来。
  以谋克为单位,各谋克长官给下辖的各村寨组织里的村寨使下了死命令,必须限期交出一定数量的壮丁参战,必须配有一定的武器装备和战马,否则术虎思济不杀人,他们先杀人。
  谋克长官们把压力施加在了村寨使们的身上,村寨使们压力山大。
  万般无奈之下,他们为了性命,只能硬着头皮征调了足够的壮丁交给术虎思济。
  这个时候他们不管被征调的“壮丁”到底是不是心甘情愿的,也不管这些壮丁到底跟他们有没有什么特殊的关系。
  反正,去也得去,不去也得去。
  在这样的压力之下,到六月下旬,术虎思济已经集合了约四千名女真正兵,初成规模。
  征兵工作已经上了流程,随着时间流逝,必然可以征调更多女真壮丁参战。
  另一头,耶律成辉也成功签发了超过六千名汉人签军准备随从出战。
  术虎思济掰着手指头一算,这差不多一万人有了,那就出战好了。
  尽管耶律成辉建议他多集中一些人马再去,但是他拒绝了。
  他实在是等不及了,就把这一万刚刚成军的军队派给了夹谷阿速,让夹谷阿速带着这一万人往泰安州方向出击,先夺回直接威胁东平府的泰安州,建立前进基地,再讨论之后的事情。
  他自己留在东平府继续监督征兵,准备集合更多的军队从其他地方进军,多路进军反击光复军,以期夺回整个山东东路。
  情况虽然危险,但是也有一线生机,眼下这个局面如果操作得当,说不定还有挽回的机遇!
  术虎思济的眼中冒着光,那种蕴含着极强求生欲的光。
  一万多名组织成分非常复杂的金军士兵于六月二十四日仓促向泰安州方向出击。
  他们的装备并不齐全,有很多人都没有完整的甲胄。
  有的士兵有身甲而没有头盔,或者有头盔而没有身甲,有的干脆就没有铠甲,随便套了一块皮兜子充当铠甲,也就出发了。
  女真正兵尚且如此,汉人签军更是想都别想。
  铠甲是什么?
  他们表示自己并不清楚。
  不仅铠甲不足,战马数量也不够。
  术虎思济本来想着凑一些战马组成强大的骑兵,但是时间太紧,他一共才凑了两千三百多匹战马配给给军队,还有一些只能拉车的驽马。
  战马使用的甲胄也只凑到了二百多副。
  军队的后勤保障也并不稳妥。
  刀枪、箭支、药品等消耗物的储存并不多,粮草运输也需要大量人手。
  本来用于运输粮草的汉人签军被大量抽调上战场,粮草运输成了大问题。
  不过幸好有汶水直达泰安州,于是术虎思济决定让军队顺着汶水出击,用水运减轻后勤压力。
  尽管如此,人手依然紧张。
  再说军队,军队刚刚组成,组织程度也不高,有些队伍有现成的长官,但是有些队伍连军官是谁都没有任命完成。
  夹谷阿速甚至需要一边行军一边整顿组织,临时任命一些军官出任相关的职位来引领士兵。
  没办法,术虎思济的求生欲太强,太想尽快平定山东求生了。
  夹谷阿速没有反对,因为他的求生欲比术虎思济更强。
  术虎思济决定出兵的时候,他欣喜若狂,主动请战。
  他就这样带着这支准备并不充分的军队出击了。
  六月二十七日,金军约一万人的军队开始向泰安州方向进军的消息已经被苏咏霖得知。
  胜捷军情报组的行动非常犀利、高效,当然,术虎思济那么大的动作,他们想不知道都是个难事。
  不仅知道具体人数,苏咏霖还知道金军约有两千人左右的骑兵,军队声势浩大。
  苏咏霖得知金军首先往泰安州进军而来的消息之后就果断赶回了泰安州,把济南府防务交给了秦远志统筹,张越景带领他的军队作为机动部队而存在。
  练兵任务则交给了辛弃疾。
  重斧部队的募兵刚刚开始,苏咏霖只能把这个工作交给辛弃疾,辛弃疾发誓,绝对不让他失望,否则就把自己的脑袋砍下来谢罪。
  这种决心,实在没办法不让人信任。
  他来到泰安州,决定亲自指挥这场面对金军反击的战事。
  情报部队带回来了比较详细的情报给了他很大的帮助,得知这支队伍大部分都是汉人签军的消息之后,苏咏霖并未放松,而是眉头紧锁。
  “就算大部分都是签军,还有两千多骑兵,而我们多方搜集马匹编练骑兵,眼下一共也没有一千骑兵,就这不到一千的骑兵里,其中一多半训练不够。
  眼下咱们的骑兵里,勉强可以骑马厮杀的至多不超过五百,而对方有两千,同样训练度的情况下,五百对两千,这是极大的劣势。”
  这样说着,苏咏霖还指着地图上严肃地说道:“更别说一条汶水连接东平府、兖州和泰安州,金军顺着汶水进军,对后勤运输有很大的好处,顺着汶水还能一路畅通直抵泰安州腹地,而我们无险可守,必须野战。”
  苏咏霖分析了整个局面,提出在泰安州进行防守作战是不可行的观点。
  参加军事会议的诸多军官们也感到问题严重。
  胜捷军眼下可以动用的作战兵力最多六千,对上一万金军本就是人数上的不足,现在还面临骑兵上的不足和无险可守的局面。
  于是众军官不由得感到金国还是家大业大,随随便便一出手就是一万人,两千多骑兵,而胜捷军几乎没有时间强化自身,只能被动迎敌。
  不过苏咏霖教育他们的时候,就告诉他们什么事情都有解决的办法,只是一时间找不到而已。
  他们的学习就是为了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一群人围着地图左看右看,然后进行了头脑风暴。
  军官们各抒己见,互相讨论各自战术的可行性,不过纷纷被推翻,被大家认为是不可行的。
  唯有苏咏霖提出的一条疲敌之策得到了大家的广泛赞同。
  “既然金贼势大,那就想方设法削弱之,哪怕只是微小的削弱也是削弱,战场上任何一点微小的变故都可能无限度的放大。”
  苏咏霖指着汶水说道:“既然金贼沿着汶水进军,用汶水运输粮秣后勤,我们就要想办法让他们无法利用汶水,加大其后勤运输之难度。”
  “无法利用汶水?”
  苏勇皱眉道:“阿郎,你的意思是要我们全军出动,截断汶水水流,使汶水无法流入泰安州?那工程量也太大了吧?”
  苏勇这话说出来,苏咏霖一口气差点没上来。


第92章 直面金军
  苏咏霖很早就确定了苏勇是个无药可救的铁憨憨。
  尽管如此,因为他勇猛敢战,且忠心耿耿,苏咏霖还是把苏勇留在身边,相当的信任他。
  当然,每次他说出各种不经过脑子的话的时候,还有到处传播黄颜色的段子的时候,苏咏霖都很想把他人道毁灭了。
  于是苏咏霖就恶狠狠地盯着他。
  “你以为我是赵官家那几个老祖宗啊?不自量力还要改道黄河,千古罪人!我的意思是只要让他们无法用汶水运输粮秣就可以了,我们顺着河流往西,出泰安州。
  我们要赶在金贼进军抵达之前,找一处河道狭窄之地,沉船或者各种障碍物于河水中,以此封锁水道,使金贼运送后勤之船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