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明1158》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启明1158- 第55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若是到了这个地步,苏咏霖就算拼着财政枯竭也要调兵帮助苏海生攻占四川,如此则可以居高临下,从上游威慑南宋,基本奠定对宋的军事胜利。
  最不理想的状态当然就是南宋继续龟缩不出,也不允许吴璘主动出击,坐视明国在关中掀起土地方面的改革和政治革新。
  如此关中统治越发稳固,南宋返回关中的可能性为零,但是对将来进攻南宋四川方面不太友好。
  对于吴璘这种高级防守大将,苏海生的进攻之路绝对不会顺畅。
  只是苏咏霖也无法操控吴璘等人做出他所希望的那个结局就是了。
  苏咏霖的手书再次以六百里加急送往天网军和苏海生的手里。
  天网军第四行动组得到命令之后立刻出动,把张家人和张家的关系网络全部监控起来,准备他们一旦有所异动,就立刻发起抓捕,直接将他们移交给关中方面的司法机关。
  接着就是苏海生。
  当他得到苏咏霖的命令,得知张中彦和吴璘的通信内容之后,大为恼火,狠狠一拳捶在了桌上。
  “吃里扒外的混蛋!做着太尉,高官厚禄,居然还要背叛大明,投靠南宋!可耻至极!”
  说完,他立刻找来了齐鲁兵团的书记官韩伟。
  韩伟当时正在给军队内的复兴会员培训班上课,拿着苏咏霖的政论讲的唾沫四溅,神采飞扬,正在把自己读到的精妙之处讲解给准会员们听,忽然间就给苏海生拉来了。
  “我这上课上的起劲呢,你干嘛啊?”
  韩伟相当不高兴:“不知道兵团里师资力量薄弱啊?我很忙!”
  “大事!大事!你看看!”
  苏海生把苏咏霖的命令怼到了韩伟面前。
  韩伟瞅了几眼觉得不对劲,又细细的瞅着,顿时瞪圆了眼睛。
  “张中彦那厮要造反?!”
  韩伟顿时大怒,一把抓过了苏咏霖的命令看了又看,然后把命令放下,一拳捶在了苏海生的桌子上:“混蛋!吃里扒外的蛀虫!当初我就说过不能接纳他!现在果不其然,闹出事情来了!”
  “这话你敢在陛下面前说?”
  苏海生淡淡的看着韩伟。
  韩伟眨了眨眼睛。
  接纳张中彦等人的决策是苏咏霖做出的,这个命令起到了关中地区大部分金国官员和军队望风而降的效果,帮助河南兵团和齐鲁兵团快速平定关中,稳定了关中局势。
  当然,负面影响也十分明显。
  只是放在当时,实在不能说是错的。
  想了想,韩伟开了口。
  “也不是不敢说,陛下不是说了吗?没有一成不变的政策,没有万世之法,只有随着情况的发展不断调整的好政策,过去这样做当然利大于弊,只是关中稳定之后,就弊大于利了。”
  “嘿,咱们还没找他的麻烦,他就自己跳起来了。”
  苏海生笑道:“光一个勾结宋将吴璘,就能把他三族给诛灭了,陛下的意思是让他继续活动,拉拢更多的人,让更多的人跳起来,方便咱们一网打尽。”
  “我看一网打尽不是最重要的,只要陛下决定在关中发起革命,他们逃得掉?”
  韩伟又拿起那份命令看了看,开口道:“陛下的用意是希望他们可以跳的更高,把宋军勾来,宋军离开他们那个乌龟壳子,咱们就能把他们一口吃掉,削弱宋军在川蜀的防御能力。
  如此,就能趁机进取川蜀,再不济也要拿下汉中,拿下阳平关,最好还能拿下剑门关,打开入蜀通道,这样一来,咱们就彻底掌握主动权了,否则进攻秦岭,咱们还是仰攻。”
  “是啊,就是不知道吴璘能不能被他们勾出来了。”
  苏海生靠在桌子上,双手抱在胸前道:“吴璘,可以说是目前南宋最有名气的大将了,当初和他兄长一起打败过金军很多次,立下很多战功,陛下对他的评价也很高。
  说他是南宋的擎天柱,部下军队也是南宋最精锐的部队,确实不知道这支最精锐的军队和咱们的军队相比,谁能打败谁了,说真的,我真的很想和他过过招。”


第902章 不把神锐军薅秃了,他就不姓姜
  对于苏海生的渴望,韩伟并非不明白,但是他并不支持。
  出于对士兵生命的负责态度,韩伟认为不能贸然主动发起进攻。
  蜀道之难,前人早有赘述,若是没有战胜的把握,不可进攻川蜀。
  尤其对方主将还是成名已久的天下名将。
  “不到万不得已,我还是不建议强攻川蜀,人家那可是营建了多少年的防御工事,咱们刺探的还不够?那山上的堡垒,山路上的堡垒,看起来都头皮发麻,真要打起来,还不知道要损失多少兵力。”
  “大不了再走一趟子午谷,直接奔袭南郑,从背后突袭他们!”
  苏海生捏紧了拳头。
  “你能想到的,他会想不到?保不齐就在谷口埋伏一支军队,你长途跋涉过去,人家以逸待劳,怎么打?”
  “又不是只有子午谷,傥骆道也可以啊,褒斜道也可以啊,入蜀道路千千万,而且现在的蜀道,总比当年诸葛亮时期的好走的多了吧?咱们踩在先人的肩膀上,总要有点胆子,否则就是白瞎了先人修筑的蜀道。”
  “有胆子之前,考虑一下后勤。”
  韩伟拍了拍苏海生的肩膀:“你用兵就是喜欢快,但是在秦岭大山之中,你快不起来,所以要综合考量一下后勤问题,千万别把军队带到汉中,粮食没了,那看你怎么办,吃树皮啊?”
  “这我肯定会准备好啊!”
  苏海生转脸看了看一直挂在自己身后的那副入蜀道路全图,缓缓说道:“这几年我也不是白白待着的,我也是对蜀道做了一番研究的,前人犯过的错,我可不会再犯一遍。”
  这话说的不假,自从攻占关中以后,苏海生就知道自己的重大使命就是攻取蜀中,将来南下攻宋,自己绝对是不二之选。
  所以他一边练兵,一边派间谍进入蜀中绘制蜀中地形图,一边研究过往军队成功攻取蜀中的战例,加紧学习。
  将来南下灭宋,明军肯定也是三路大军齐头并进。
  江淮战区基本上已经确定了,宋军根本拦不住明军,洒洒水的事情。
  京湖战区也谈不上多难。
  最难的莫过于川蜀战区,南宋最强的将军和最强的军队都在这里。
  苏海生觉得自己身为苏咏霖最亲信的将领之一,无论如何也不应该给他丢脸,所以他确确实实做了很多准备,积累了不少军用物资。
  除此之外,这段时间里他也做了不少事情,比如他受命协助他很欣赏的将领姜良平组建河西兵团。
  他可是扎扎实实从齐鲁兵团里抽了一批军事骨干和政治骨干交给姜良平,搭配苏咏霖从中都派来的刚从军事院校和政法学校里出来的新兵蛋子,帮他把河西兵团的架子搭了起来。
  然后姜良平就开始在西夏国中募兵了,光明正大的募兵,并且不限民族,不仅招募西夏国内的汉人,也招募底层党项人进入河西兵团。
  复兴会在西夏国内的土地改革行动不仅针对汉人,也针对底层党项人,不仅涉及农业,也涉及畜牧业。
  所以不单单是汉人农民得到划分土地的优惠政策的照顾,党项人农民、汉人和党项人牧民也得到了政策的关照。
  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土地,也实实在在的被减轻了税收负担,所以西夏国民对实际上由明国把持的政府有了很大的好感。
  然后以周琳为首的执政当局对西夏汉人和党项人进行有针对性的宣传行动,宣传他们曾经遭受的苦难,和现在的幸福生活。
  通过组织他们斗倒过去压在他们头上的地主、畜牧主等大豪强,周琳当局基本控制了西夏核心地区的基层。
  于是明军就开始光明正大的招募新兵加入新组建的河西兵团。
  在名义上还不是自己的土地上光明正大的招募士兵进入自己的军队当中,少数残存下来的西夏官员对此感到非常荒唐。
  但是没办法,西夏财政军大权都被周琳当局和姜良平所部河西兵团掌控,西夏实际上已经不是一个独立国家。
  而在河西、河套这两个关键的人口精华地区的基层被明国设置的基层组织掌控之后,少数西夏官员即使有心复国,也没有那个能力了。
  于是在河西兵团组建的过程之中,一些感到绝望的西夏官员拼死上表请求小皇帝和皇太后阻止这样的行为,但是毫无意义。
  他们被逮捕,投入监牢,随时处斩。
  明国光明正大的招募人马组建河西兵团,而在河西兵团组建完成之前,西夏方面的主要治安维持力量就是齐鲁兵团的神锐军。
  苏海生不仅派了一整个军的力量来帮助维持治安,还要派人帮忙筛选合格的兵员进入河西兵团,算得上是鞠躬尽瘁了。
  因此,姜良平十分感谢苏海生的帮助。
  为表感谢,他还隔三差五的到神锐军中挖自己认识的一些精干军官、政工干部到河西兵团任职,游说他们离开齐鲁兵团到河西兵团来,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然后拉着他们到枢密院和复兴会组织部派来安排河西兵团人事关系的人员那边说情。
  本来帮着河西兵团组建起来的事情上,苏咏霖就是决定用中都军校的一些优秀学员和齐鲁兵团的老鸟们混在一起把骨架搭建起来的。
  所以苏海生已经相当配合,看在姜良平是老部下的份上,齐鲁兵团已经配合迁移了不少有经验的军官过去帮忙组建河西兵团,可谁想到姜良平这小子不地道,居然私下里还要挖墙脚。
  对于姜良平这种吃着碗里还瞅着锅里的行为,苏海生十分感动,然后多次跑到河西兵团总部和姜良平上演真人对喷。
  苏海生的口水肆意挥洒,姜良平笑眯眯地受着,表示自己知错了,但是一定不改,下次还敢,不把神锐军薅秃了,他就不姓姜。
  曾经并肩作战的上下级情谊似乎吹弹可破,姜良平为了尽快拉起河西兵团的架子,已经不择手段。
  苏海生气的不行。
  好在之后他就随着齐鲁兵团主力回到了关中继续驻防,顺带着在关中募兵,补足因为征战和为建立河西兵团缺失的人马。
  因为明军良好的声誉和军属良好的待遇,想要参军的人非常多。
  为了争抢参军名额,关中大汉们抢破了头,卷的十分激烈,没有一技之长都不好意思到军营报名。
  所以去报名的基本上都有点能耐。
  比如因为走过商所以会骑马。
  因为当过大户人家的护院,所以会用兵器,有点拳脚功夫。
  还有的猎户出身,眼力好,会射箭。
  实在不行的也有个子高、身体强壮或者力气大之类不算特技的特技。
  整个兵团需要补充六千人左右的兵力,但是前前后后来应征的足足有五万人。
  卷起来了就。
  另外齐鲁兵团也宣布招募文职人员用于军队内部建设,这就需要识字了,最好还有点数学基础。
  准入门槛一下子提高,这就不是谁都可以加入的了。
  于是关中大汉们退避三舍,账房先生、穷酸秀才等基层识字人员奔涌而至,纷纷向招募人员递上自己的简历。
  什么认识多少字啊,考过什么功名啊,多少年账房先生工作经验啊,吃苦耐劳九九六啊之类的。
  乃至于有些算命先生都他娘的扯着道门大旗前来应聘,大有不接受他们加入兵团就要当场给人算出血光之灾的架势。
  吓人。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这些人显然都知道明军的高待遇和好名声,信任明军,所以希望加入齐鲁兵团,为兵团的建设添砖加瓦。
  这就说明明军的宣传工作做的是很有成绩的。
  这群人一番折腾之后,为齐鲁兵团提供了一批关中高质量男性。
  这批关中高质量男性的加入提高了齐鲁兵团兵员的平均身高和平均体重,也提高了识字率。
  齐鲁兵团经过西夏战事和姜良平不要脸的挖墙脚之后,满血复活。
  苏海生看着新兵训练营里被练的累成狗的关中高质量男性们,心中的愤懑也渐渐平息了。
  之后的一段日子他就老老实实在关中练兵,巡视边防要地,增强防御,顺便研究一下如何攻打川蜀。
  再然后就是眼下了。


第903章 正是因为远,才必须要听朝廷的
  因为苏咏霖在关东掀起的大规模反腐和实际上的革命行动,其所产生的政治动荡在关中之地也荡起了层层涟漪。
  张中彦等人心怀忧惧,果断决定跳起来,为自己的命运做主。
  然而他们既然选择了明国,就没有做主的可能,他们的行为只是在为他们挖坑。
  苏海生已经知道了他们的行动,所以按照苏咏霖所说的,通过秘密渠道将消息直接传送给需要调动的军队所属的军官和指导员,让他们带领部队夜间行军,秘密抵达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