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3章 你还知道我是你的老领导?
哭穷?
这两个字刺激到了林景春。
林景春一拍桌子,面红耳赤,喘着粗气,像是见了红布的西班牙老斗牛。
“我说了!工部的项目推进要按照规划来!规划!你懂不懂?你这边要用钱,其他部门就不要吗?道路!水利!城池!房屋!赈灾!哪一样不要钱?都是我在负责统筹!
每一年的项目规划是要排序的,是要按照重要程度和申报时间排序的,钱也是有限的,我又不是变戏法的,哪能给你变出那么多钱来?你不想想吗?”
这话说给别人听说不定就唬过去了,说给时征听可真不一定。
他本就是林景春的老部下,在苏咏霖划分部门的时候虽然和财政部分开,但是财政部内也有他很多故旧,稍微打听一下就知道财政部这一次在山东到底捞了多少。
听说足足捞了大明两三年的财政总收入,财政部的账面瞬间极大宽裕,有很多很多余裕去办事。
所以时征才立刻欣喜若狂的把一些之前没办法做的事情统统立项,打算一口气推进大明朝的科技进程。
结果林景春居然还说没钱?
这吝啬鬼!
“光是山东的行动你就弄了多少钱?我可是听说你在那边数钱数的眼睛都花了,整个人直接晕倒在铜钱堆上,是吧?我这边的项目你怎么就不能通融一下呢?”
时征双手扶在桌面上,整个人的身体前倾,狠狠盯着林景春:“我跟你说,火器的研究已经到了最后阶段,现在咱们需要更多的钱去搭造更高更大的炼铁炉子。
炉子一旦搭起来,更好的铁一旦炼出来,火炮就能成功,成本还不高,火炮就能量产,就能尽快列装军队!这对于大明军队来说意义多大你知道不?
那么大的火炮,那么重的铁弹,打在城墙上就像我现在一拳打在你的脸上,你想想,那是什么样的感觉?那对大明军队来说,能减少多少因为攻城而出现的伤亡?能减少多少抚恤?老领导,你不想想吗?”
时征一把从怀里掏出一张纸,重重的拍在了林景春面前。
“这是我算出来的数字,你看看吧,因为多了火炮,大军可以在攻城略地的战场上减少多少损失,你好好看看!”
林景春闻言,颇有些在意,于是拿起那张纸看了看。
纸上的内容是时征和参谋院的专业人员合力完成的,主要是对火炮的效力和火炮投入战场之后可能给军队带来的帮助和减少的人员损失进行预算。
预算显示根据他们模拟的战斗状况,在同样的攻城作战中,使用火炮和不使用火炮所造成的我方军队损失有着明显的差别。
火炮的强大攻坚能力会大幅度取代军队的攻坚必要,会让军队减少大量人员伤亡,而这部分人员伤亡所附带的财政损失也被时征计算了出来,白纸黑字写了出来。
火炮研发的投入和生产成本以及它所带来的财政效益之间的短期对比和长期对比都被时征列在了上头。
作为财政老手,林景春从来都更加信任数字,尤其是苏咏霖教会给他的数字。
林景春看了一会儿,把整个报告看完了,放下这张纸,抬眼看了看时征。
“陛下知道这个事情?”
“我的老领导啊!就是陛下让我来找你商量的啊!”
林景春转头看了看不远处正在最上首的皇位上埋头奋笔疾书的皇帝苏咏霖。
然后他抿了抿嘴唇,眯起了眼睛,沉默了一会儿。
“你还知道我是你的老领导?”
这话一出口,时征立刻嗅到了一些不一样的气息,满脸的肃容瞬间消失,一张脸立刻笑的跟菊花盛开了一样,身子一扭就扭到了林景春身边,伸手给他揉肩膀。
“您这话说的,嘿嘿,我怎么会忘记您是我的老领导呢?我可是您一手带出来的旧部,您可不能不管我啊。”
那肉麻劲儿听的林景春起了一身的鸡皮疙瘩。
“停停停停停,免了,免了,你这话我听着浑身不自在,你恢复一下,恢复一下,就跟刚才那吹胡子瞪眼的时候一样,别那么谄媚。”
“这怎么叫谄媚呢?这是尊重,尊重!过去咱不也是这样?”
时征腆着一张菊花般的笑脸继续谄媚道:“那财神爷,您同意了?”
“我是大明朝的大管家,管着大明朝的钱袋子,所以我要为大明朝的财政安全负责,亏本的事情我不干。”
菊花瞬间变色,眼看着就要舌绽莲花口吐芬芳。
“但是这个事情看起来还是有长期收益的,也有利于大明朝国力增长,所以特事特办,就优先列入财政部的支出日程吧,你回去等审计结果吧,五日之内给你回复。”
菊花重新绽放。
“好嘞!”
像是完成了某种伟业一般,时征撒欢着就跑了。
林景春看着他活泼的背影,忍不住露出了笑容,感慨着自己没有选错人,当初把他推荐给苏咏霖提领军械司,还是很有意义的。
不过他的笑容持续不了多久。
因为其他部门一看时征在他这边打开了缺口,他瞬间就成了一颗有缝的鸡蛋,其他部门的负责人瞬间就化身苍蝇嗡嗡嗡的围绕了过来。
林景春脸上的笑容瞬间消失。
他必须要让这些人知道,不是什么事情都可以打乱他的财政支出规划、影响他的处事大局的。
除了林景春的战斗之外,吏部尚书狄辽和法部尚书沈格之间的战斗也相当精彩。
法部特别缺人手,特别需要吏部优先安排人手进入法部来填补空缺。
然而其他部门对人手需求也相当大。
所以狄辽和沈格就围绕着人员分配问题展开了旷日持久的意见交换,并且一度差点发展成了物理层面的交流。
之所以没有,当然还是苏咏霖这尊大神镇在这里,作为万民殿的主人、大明朝的缔造者、最高执政官、第一公民,经历了大清洗之后,苏咏霖对明国政局有着极为强大的掌控力。
有他镇在这里,对于朝廷内部事务定下了规矩——大家都是同志,要和谐友爱,要友好互助,不能动不动就骂娘乃至于动手。
苏咏霖发话,谁敢不遵守?
于是整体来说,万民殿内的氛围还是积极向上的,偶尔有那么些拍桌子砸板凳的情况,大家也当没看到,因为谁也不敢保证下一个这样做的就不是自己。
本来大家还有些距离,各自在各自的官署里,冲突较为有限,也很难发展为全武行。
但是现在大家都在一起办公,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抬眼就能看到,那彼此之间的交流和冲突也就更加直接了。
谁和谁吵架,哪个部门和哪个部门之间产生争执,那都是相当直接的。
要是没有一个真正有威望的人在这里镇着,要不是苏咏霖而是赵作良在这里,估计要不了多久这万民殿就要变成菜市场乃至于自由格斗场了。
第874章 我不装了,我摊牌了
苏咏霖不仅是处理政务的主力,在生活安排上,他也下了大功夫。
比如吃饭问题,他直接让专门负责宫廷饮食的御膳房团队加大采购量和产出量,为万民殿工作团队提供一日三餐的周到服务。
每天要有肉蛋奶,要有水果和蔬菜,还要有足够的碳水,保证万民殿团队的营养摄入,以保障他们在高强度工作的状态下不会过度损伤身体。
饮食菜单需要提交苏咏霖亲自审核,每七天一个周期,花样不断。
苏咏霖始终认为吃饭是一件幸福的事情,且只有吃得好,才能保证大家有好心情,只有心情好,才能提高工作效率。
在这种国家层面的问题上,苏咏霖根本不需要考虑成本,不需要发挥什么节约精神,竭力提供就是了。
每到饭点,万民殿右侧的偏殿就开放,作为大家的公共食堂,御膳房团队在那边负责打饭,万民殿处理政务的各部门人员直接去那边排队打饭,然后吃饭。
不过因为工作非常忙碌,吃饭的时候同部门的人也会坐在一起边吃边商量该如何处理一些棘手的问题。
苏咏霖也会和赵作良等尚书省主要负责人坐在一起吃饭,商量处理一些之前没处理完的事情,顺便也会聊一些无关紧要的琐事。
中午吃过饭以后,官员们可以休息,万民殿内被苏咏霖安排了很多躺椅,可以小睡一觉。
晚餐过后,万民殿门口那往日里只有大朝会时才会用到的大广场也开放,允许官员们有一定的时间散步遛弯,说说笑笑,放松精神。
大部分人在晚餐过后一个时辰左右就能结束一天的工作回家了,但是也有一些部门的人事情太多,处理不完,只能留下来加班。
要是工作太晚了,御膳房团队还会负责提供一顿夜宵,面条啊饺子啊片汤啊炖品啊之类的,帮助工作辛苦的人们填补一下内心的空缺。
晚上很疲惫的时候,吃点热乎的暖暖肠胃,也是件很舒服的事情。
又考虑到中都城很大,有些官员晚上回家路程比较远,不方便,第二天早上开工时间又很早,回家睡不了多久就要起床,于是苏咏霖就把自己的议事厅贡献出来了。
宫中的内侍宦官和宫女全部出动,把议事厅稍微改造了一下,给回不了家的官员打地铺,每一个铺位之间用帘子隔开,让他们方便在议事厅内休息。
宫廷内提供全套的洗漱、沐浴、更衣的服务,这样就能减少官员们的往返时间、增加处理政务的时间了。
有些时候苏咏霖处理政务到半夜子时,也懒得再去后宫休息,就派人知会赵惜蕊一声,让她早点休息,而自己就在议事厅内对付一下。
苏咏霖兑现了自己的诺言,充分实行了【新朝雅政】。
他一扫金宋时代的宽松工作制度,将九九六乃至于零零七工作模式引入了大明朝的宫廷,提前给官员们带来了福报。
当然,对他们来说,这是真的福报。
毕竟他们才不会觉得为大明朝鞠躬尽瘁是什么逼不得已的事情。
事实上,这些在大清洗之后全面上位的复兴会员出身的官员们有着极强的行动力和执行力,对于处置政务非常热衷,精力充沛的就和不到十岁的熊孩子一样。
他们很明显的知道和他们的皇帝、主席一起工作意味着什么,和他们的上级一起工作又意味着什么。
哪怕只是被分配来跑腿的新人,也有了充分接触国家政务、了解国家中枢权力机构是如何运转的机会,这对他们快速成长起来有着十分重大的作用。
所以苏咏霖不仅让新入职的官员来学习,还让复兴会的培训人员和政法学校的学生一起到万民殿来参与实习,见一见世面。
让他们了解一下最高领导人是如何处理政务的,近距离感受一下这热血而又恐怖的修罗场是如何运转的。
说到底,这修罗场的运转可是关乎着整个国家的安全的。
而在这段时间里,苏咏霖除了累成老黄牛之外,也会分出一点点时间和赵惜蕊一起完成政论的第二卷 。
第二卷 的内容苏咏霖原定是经济建设为主,不过经历河南和山东的贪腐案之后,苏咏霖又决定在第二卷内加入贪腐的内容。
他把这一桩桩一件件丑陋的贪腐案写进书里公诸于众,让所有人都知道那些丑陋的人们是如何贪墨民脂民膏的,以及对这些混蛋最终的处置方案。
写着写着,苏咏霖莫名感觉这有点朱元璋写大诰的感觉。
不过他和朱元璋的出发点与目的也是完全不同,政论归根结底还是要用来教化民众,让他们明白何为革命与建设,如何看待两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平衡两者之间的关系。
在第二卷 的写作工作上,因为苏咏霖工作繁忙,很多内容都是赵惜蕊执笔,苏咏霖审核。
而赵惜蕊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文化功底,基本上把苏咏霖想要写的内容都写了出来,剩下的也就是一些词句上的润色以及白话化。
因为很多老百姓刚刚脱离文盲状态,指望他们明白晦涩难懂的文言文是很艰难的,所以苏咏霖也对朝廷官方文书方面推行白话,力求用简便易懂的语言阐述自己的意思。
与此同时,苏咏霖也开始筹划将自己亲自撰写的政论的第一卷 大规模刊印以便于全国发行的事情。
之前还要遮遮掩掩,只在复兴会内部进行公开,但是现在不需要了,既然已经撕破脸了,那就干脆摊牌好了。
我不装了,我摊牌了。
我就要革了你们的命,我就是要和你们斗争到底,从思想上到肉体上,我要你们全方位的完蛋。
对于这个问题,苏咏霖首先和赵惜蕊通了气,赵惜蕊并不反对这样的行为,只是觉得这样做的话也会让政论流入南宋,可能会让南宋产生意想不到的反应。
比如他们会学习,他们会发展,他们会变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