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明1158》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启明1158- 第53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他顿时意识到山里的农民军似乎有点强的不正常。
  邵宏渊所部是真正的精锐,老底子是李显忠对抗明军也没有落于下风的那支军队,虽然经过他的改组和人员调换,却依然保持着原先的训练度。
  现在却在一群农民反贼手上吃了这样的败仗。
  这还是一般的农民起义军吗?
  结果还没等戚方问些什么,看到他过来的邵宏渊爆发了。
  “是不是你?是不是你!!!”
  邵宏渊涨红了眼拔刀相向,把戚方问的一头雾水。
  “你在说什么?!”
  戚方很生气。
  “是你把铠甲和弓弩卖给山里头的贼军吧?否则一群贼军怎么会穿铠甲的比我麾下军队还要多?我问你要你不给,结果暗地里全卖给了贼军是不是?我要告发你!我要让你死无葬身之地!!”
  输红了眼的邵宏渊非常不理智,直接和戚方撕破了脸皮。
  戚方随之大怒。
  “你不要污蔑忠良!我从不会做这种资敌的事情!你想告你就去告!但是我也要告你!告你不听命令擅自行动,违抗我的军令以至于战败!我告诉你,作为主将,我现在就能杀了你!!”
  “你杀了我吧!”
  邵宏渊一把将手中刀扔在了地上,满脸怒火的看着戚方:“你尽管杀,你看你杀了我之后有什么好下场!”
  戚方气的一佛升天二佛出窍,什么话都说不出来,最后只能恨恨离去,然后立刻就去写弹劾邵宏渊的奏表。
  说邵宏渊不听命令,丝毫不尊重他这个主将,肆意妄为,顶撞上级,擅自出兵作战以至于损失三千余士兵,大败亏输。
  邵宏渊这边也立刻开始写弹劾戚方的奏表。
  至于自己的战败内容……
  他到底不敢写上实际内容,只能隐瞒实际折损率,说自己损失了不到一千名士兵,杀死了两千多农民军,但是没能取得预料之中的进展,需要朝廷更多的钱粮和兵力支援。
  然后一大半内容都在狠狠地参奏戚方所部不作为。
  说他们根本不打算打仗,只是在这里损耗朝廷钱粮,甚至还有和造反的贼军互相勾结的可能,否则贼军不可能有那么多盔甲,架势和正规军都差不了多少。
  两人互相准备给对方上眼药乃至于送上黄泉路的时候,赵玉成来不及搞庆功宴会,便召集所有战斗过的前线军官、指导员到大乡复兴会支部所在地开会,与他们进行例行的战争总结。
  这是光复军的老习惯,每一次战斗之后都要进行战斗总结,总结出来的经验下发到各作战单位集体学习,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会议上,很多一线军官和指导员都站起来发言,将自己的战斗所得发表出来,公诸于众。
  最后大家总结出来了宋军的一些弱点和强处,还有农民军自己的弱点和强处。
  比如宋军弱在战斗意志底下,强在军事素养和求生欲。
  农民军弱在军事素养,强在战斗意志和勇猛无畏的精神。
  “我以为我们对于军队的训练还是要加强的,也要多增加实战经验,否则还是会出现这一次的情况,明明已经把包围圈拉起来了,却因为战斗力不足,而被不少宋军队伍杀了出去。”
  徐通站起来做发言,大声开口道:“我们的武器装备已经不弱于宋军,大家的伙食待遇也不错,所以训练必须要加强,不能有侥幸心理,我们到底是要出去和宋军进行野战,不能总是缩在山里。”
  赵玉成很赞成徐通的话。
  “徐通的发言我认为是很有意义的,这一次徐通也立下了很大的功劳,宋军之间用响箭互相联系、配合作战的事情就是徐通发现并且上报的,大家要多多向他学习。”
  说罢,赵玉成带头向他鼓掌,其余众人也一起鼓掌。
  徐通有点不好意思,傻笑着挠了挠自己的脸蛋。
  掌声平息下去之后,赵玉成回复了严肃的面容。
  “值得夸奖的地方是要夸奖的,而需要反思的地方也不能讳言,这是我们之所以可以强大的原因,也是光复军之所以可以打败金军建立大明的原因。
  我认为,宋军对罗霄山的进攻和封锁不会停止,他们还会继续进攻和封锁罗霄山,我们即将面临更加严苛的局面,所以我们必须要抓紧时间做准备。”
  接着,赵玉成开始布置新的任务。
  一是农民军的军事训练,让他们尽快从业余水平进入职业组。
  二是开始对宋军俘虏发起心灵攻势,争取把他们吸纳入农民军之中,他们的军事素养还是值得称赞的。
  三就是想方设法加大对罗霄大山周边地区的渗透,派遣优秀的指导员进入这些地区,在敌人后方挖他们的墙角,争取更多农民的支持。
  总而言之,时不我待,机不再来,不趁着宋军战败退却的时候发展自身,将来宋军卷土重来,等待大家的可就是死亡了。
  赵玉成快速行动起来的时候,戚方和邵宏渊的弹劾奏表也快速向临安前进,而与此同时,明国皇帝苏咏霖开始在国内进行反腐斗争的消息也传到了临安。
  据说是明皇苏咏霖在开封视察的时候发现有人做假账,于是深入调查了一下,发现了一些官员贪腐,于是立刻掀起了反腐风暴,很多贪官污吏被拿下,下场凄惨。
  据说一些官员就在黄河边上被斩杀,杀死之后尸体推入黄河之中,顺着黄河水滚滚入海,可以说是死无葬身之地。
  这个消息送到临安,赵昚看了,略有些放松。
  只要苏咏霖南下不是为了筹备对南宋的军事进攻就可以。
  赵昚重建十万军队的计划推行起来困难重重,各种缺钱,现在完成进度还不到五分之一,等全部完成,估计还要几年的功夫。
  这几年间明国最好内乱不止,明皇苏咏霖最好不断的折腾,把明国折腾的疲惫不堪,折腾的要死要活,这样是最好的。
  这样南宋就能得到喘息之机了。
  不过,赵昚在得知苏咏霖厉行反腐的时候,心中却有些羡慕。


第865章 搞清楚你的核心竞争力啊赵官家!
  别人不知道,赵昚却是知道的。
  反腐从来都是皇帝权势的象征,只有拥有强大权力的皇帝才能冒着得罪官僚集团的风险展开反腐行动,一般权势比较弱的皇帝是没有这个能耐的,大臣们根本不怕他。
  而有些时候,贪腐的甚至就是皇亲国戚,就是皇帝的自己人,要查贪腐,就要查到自己人头上,牵连太大,根本办不到,只能听之任之。
  不是每个皇帝都有破釜沉舟的勇气,冒着朝廷混乱的风险来一场坚决的反腐斗争的,因为有些时候贪腐的人就是他们的统治根基,动了就是自掘坟墓,根本动不得。
  而且更多时候,皇帝这般的作为也不单单是为了肃清社会风气,也是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势,让更多符合自己心意的人上位。
  所以,这本身就是绝对权势的象征。
  赵昚对此非常向往。
  在做皇帝以来这段时间里,赵昚多次下达政令,调拨款项办理战后事务,竭尽全力修复战争给南宋带来的创伤。
  可以说是政绩斐然的。
  但是那也只是看上去政绩斐然,实际上赵昚知道自己所推进的一系列行动基本上是进展缓慢的。
  很多时候明明预算的钱是够用的,等过一段时间以后,又有钱不够用的奏表递上来,请求继续拨款,否则事情难以推进。
  修城池,修道路,修房屋,买粮食赈济灾民等等,明明钱是够用的,但是用着用着就不够了。
  赵昚很生气,下令严查,却查出来一堆敷衍之辞,什么城池损坏程度远超想象,什么灾民人数远超想象之类的。
  这些都是屁话,谁信谁是傻子。
  他当太子的时候就知道一些大宋朝廷办事的规矩。
  比如要办事情的时候,往往是钱款尚未出国库,就要被负责官员拿走两到三成。然后底下一级一级的办事官员层层瓜分。
  你拿一点,我拿一点,大家一起瓜分国帑,最后等钱到了要办事的人的手上时,已经寥寥无几。
  办事的人不甘心。
  凭什么你们能拿,我就要老老实实办事?
  不行,我也要拿。
  于是他们再拿一点。
  等最后真的需要办事的时候,钱还剩下两成就谢天谢地了。
  所以大宋朝廷每每决议要办大事的时候,最后的结果总是不如意,不是这里出问题,就是那里出问题,然后一堆人互相扯皮,推卸责任,甩锅给别人。
  可是赵昚知道,归根结底,还是钱出了问题。
  钱为什么出问题呢?
  被人贪了呗!
  还能怎么出问题?
  赵昚不是不知道大宋官场的陋习,也不是不知道这里头到底有多大的猫腻,要是把这群贪官污吏全部拿下,换上一群清正廉洁的官员,那么大宋朝廷办事的效率能立刻提升十倍,大宋立马就能富国强兵。
  那个效率提升是显而易见的。
  但是,这可能吗?
  赵昚苦笑连连。
  别人不清楚,他还不清楚啊?
  要反腐,首先就要冲着赵构来。
  就他那位养父、传给他皇位的那个人,他的所作所为真要按照大宋律法来看,砍十次头都不为过。
  赵构的所做作为那是相当的够劲儿,他不仅自己主动从财政拿钱,还不断问赵昚要零花钱,这都不够,还要赚外快。
  赵构赚外快的方式就很有趣了,他承袭了西汉馆陶公主和东汉十常侍的优秀传统,拿人钱财,与人消灾,帮人办事。
  具体方式就是有人想要当官或者升官,那就和赵构身边的人结识,出钱和对方进行友好的交流,达到初步互信的条件之后,再出钱打通赵构的关系。
  赵构收到钱,确认无误,就会在赵昚前来拜见他的时候,向他“推荐”一些“经世之才”,让赵昚予以任用。
  赵构倒也没有插手具体的朝政和军事问题,不推荐这方面的“人才”,他推荐的往往是国家工程方面的人事,牵扯到财政。
  赵昚不想答应,但是毕竟没有涉及到军队、行政等敏感问题,他的皇位又是赵构让给他的,他实在没有底气和赵构顶牛。
  十次里面,起码有八次他都要答应,剩下来两次他实在是不想答应,实在是无法忍受,赵构看他的表情不对劲,自己主动退让了,不和赵昚真的闹不愉快。
  一拉一扯之间,赵昚就这样给赵构治的死死的。
  底下贪官污吏到底有少人是在为赵构办事,是在为赵构敛财,他不是不知道,但是他能怎么办呢?他还能对赵构的钱袋子下手?
  一个政治正确的“孝”就把他给压得死死的,压得他喘不过气来。
  所以他是真的很想反腐,很想把贪官污吏们收拾一下,可是他办不到。
  每每念及此,他都觉得心里有一根刺,扎的他很疼,疼的很难受,也很无奈。
  于是在张浚又来找他汇报重建军队的进度的时候,赵昚就对张浚说了些心里话。
  “德远,你说苏咏霖杀了那么多贪官污吏,会不会引起什么动乱啊?”
  张浚眨了眨眼睛,好一会儿才意识到赵昚这话是什么意思。
  他低下头想了想,给出了一个否定的答案。
  “苏咏霖乃开国皇帝,威望很高权势很大,他想反腐,想惩治贪官污吏,是绝对可以办到的,至于动乱……那种规模的,估计不至于。”
  “不至于啊……”
  赵昚惆怅的叹了口气,缓缓道:“真好啊,德远,你说咱们若能惩治一批贪官污吏,大宋的局面会不会也好上很多呢?那些混账东西贪污国帑的事情,我不是不知道,可是却要装作不知道,好难受啊。”
  张浚知道皇帝的想法。
  他未尝不想这样做,他也痛恨贪腐,但是思来想去,他还是无奈地摇了摇头。
  这是不行的。
  所以他决定说一个赵昚肯定读过的《资治通鉴》当中的历史故事来回答赵昚的问题,剩下的,就让赵昚自己去想明白。
  “魏孝武帝西奔后,北朝魏分裂,西魏受控于宇文泰,东魏受控于权臣高欢,当时,行台郎中杜弼对朝中文武贪腐的情况很不满,便向高欢提出建议,要求反腐,整顿吏治。
  但高欢却回答说贪腐的事情他都知道,可是现在,他不能追究,杜弼很是不解,就询问他为什么,高欢解释说,贪污的陋习由来已久,这他知道,但当时的局势,是天下三分。
  往西,是宇文泰控制的政权,高欢部下很多将领的家属都在他那里,往南,还有南朝梁国的武皇帝萧衍,他当时正在大力推进礼乐教化,声威很高,中原文士多向往之。
  高欢觉得自己如果不给手下人一些甜头,那么将领们怕是都会往西跑,投奔宇文泰,文士们都会往南溜,投奔萧衍,到时候,高欢还能靠谁来打天下、稳定势力呢?”
  赵昚听后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