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明1158》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启明1158- 第52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重处罚,否则还要想方设法设计罪名,不利于他的法治建设。
  结果没成想一波调查之后,司法人员查出了孔府分支孔挚一家违法私自经营私盐的事情。
  他们在孔挚家中的私人庄园里发现了制盐工具,满仓库满仓库的私盐,甚至还有抵抗司法人员调查的私兵。
  这些私兵居然主动向前往调查的司法人员发起进攻,随从士兵立刻迎战,将他们全部击杀,最后不仅发现了制盐工具和私盐,还发现了潜藏于其中的兵器、盔甲、弓弩。
  这个问题就太严重了。


第845章 这不是造反,什么是造反?
  孔氏面对的首要问题就是私盐问题。
  明律规定还是盐铁官营的,但是明国在官营的价格和质量上做了大幅度优化,普通民众绝对吃得起盐,不会和南宋民众一样为了吃盐愁眉苦脸想方设法。
  可以说在大明国内部贩私盐已经没有销路了,如果有人一定要搞私盐,甚至于成本还要高过利润,一旦被官府发现还要严肃问罪,所以没有什么太大的意义。
  所以唯一还有赚的方式就是把私盐走私到南宋。
  南宋盐价超高,很多人都在渴求低价的明国盐,把明国的盐转运到南宋贩卖,利润超高,朝廷财政部盐司专门组织了十几支贩私盐队伍专门做这个生意,每个月都能从南宋那边攫取高额利润,辅助朝廷财政。
  苏咏霖很早以前就靠着向南宋贩卖明国盐来补贴军费、财政,获利很大。
  朝廷能赚那么多,民间也不会缺少此类有眼光的人,于是向南宋走私私盐的民间行当悄悄的诞生,悄悄的运作,以略低于朝廷一些的售价和朝廷方面争夺这部分利润。
  不过因为明廷对这方面的检查较为严格,所以这个行当发展艰难,扩充艰难,只有极少数身家厚实、关系硬实的家族才能尝试进入。
  此前,明廷隐约听说有一些类似的消息,但是始终没有发现蛛丝马迹,没想到这一回直接查了出来。
  这下可好,贩私盐的罪过在南宋是死罪,在大明国也差不多,需要举族流放到偏远地区做苦工,和贪官污吏家族一样。
  这是一大罪名,基本上定下了孔氏的死刑。
  结果还有更劲爆的,他们居然还私藏盔甲、弓弩。
  一般来说封建王朝很少有禁止民间拥有武器的,刀剑之类的东西民间不说泛滥吧,至少也算是常见。
  别说土匪什么的,就算是一些正常营生的卖艺之徒也是可以拥有刀剑的,真要打起来,菜刀也能砍人,所以官方不在乎。
  但是盔甲和弓弩就不一样了,意义完全不同。
  盔甲可以增强防御力,弓弩拥有远程击杀能力,一旦有了这两样,历朝历代立马将其定义为造反,立刻处置,绝对不能姑息。
  所以苏咏霖得知以后,不怒反喜。
  这一下,你孔氏是自己主动把刀子塞到了我手里,还很风骚的转过身子露出屁股挑衅我,说我肯定不敢用刀子划拉你的屁股。
  那你就看看我敢不敢给你开开眼。
  苏咏霖直接下令把孔氏定义为造反之家,由调查改为问罪、清算。
  全面逮捕孔氏重要人员,全面控制孔府和曲阜县城,对相关人等进行迅速的问罪、拷打,务必问出他们的【造反计划】。
  苏咏霖是认真的,对孔挚一家严刑拷打,很快拷问出了一些帮助他们贩私盐的关系。
  顺着关系顺藤摸瓜,拿下了沿海登州、宁海州两个州的部分官员和他们的家族,收缴走私船只三十多只,捣毁私盐制造工场六处,破灭参与此事的大家族七家,收缴走私所得两亿多钱。
  可以说是收获颇丰了。
  而通过这个窝案,司法人员还掌握了另外一个私盐集团的线索,据说规模更大,现在正在调查之中。
  至于孔氏私藏的军械,则是当初混战时期的遗产。
  苏咏霖在大明立国之后就颁布了盔甲、弓弩等重要军械的禁令,下令私藏的家族限期交出全部的军械,自证清白。
  超过时限之后一旦发现,就按照造反罪论处,绝不姑息。
  之前山东也有数个豪强家族拥有军械和私兵,都被柴扬麾下的士兵干掉了,诛灭了三族。
  而现在,孔氏居然也有一支分支干出这种事情。
  这不是造反,什么是造反?
  这就不单单是孔挚一个孔家的事情,也是整个孔氏的事情,兹事体大,苏咏霖亲自参与审判。
  审判会议上,孔摠坚决否认孔氏造反,但是当苏咏霖把从孔挚家中搜查出来的制盐工具和军械摆在他面前的时候,他无话可说。
  “用私盐赚取钱财,还私藏盔甲、弓弩,你告诉我,这不是军费军械,又是什么?”
  苏咏霖这属于揣着明白装糊涂了。
  孔挚可能只是为了让自己贩私盐的行动更加顺利,关键时刻可以逃避官兵追捕,所以才有如此做法,并没有造反的意思。
  真要造反,这几十副盔甲和弓弩也确实派不上什么用场。
  但是按照律法,这件事情是不管本意如何的,只看有或者没有,只要有,一律视为造反,没有什么可说的。
  那么名正言顺的机会,难道能放过?
  苏咏霖果断判了孔挚死刑,又把整个孔氏拖下水,以造反为罪名,问罪整个孔氏。
  之后根据清点的结果,苏咏霖得知孔氏有房屋二百余间,曲阜孔宅规模很大,各类建筑齐全,府内奇花异草飞禽走兽样样不缺,规制堪比宋朝的王府。
  其整个家族拥有土地三十一万亩,遍布山东各地,堪为整个山东的天地第一号大地主。
  全家族抄出黄金十七万两,白银六十八万两,铜钱数量之多直到苏咏霖离开山东返回中都之前都没有统计出来。
  其他的书籍,名人画作,名人书法,珍珠翡翠,异国宝石,还有价值不菲的青铜器、金银器皿等古董,前代珍贵绝版钱币,随便拿出来一件都能在南宋卖上天价。
  家族共有五个分支从事商业,拥有商铺超过七百间,涉及领域包括粮食、布匹、丝绸、瓷器、酒类、餐饮、住宿、运输等等各个行业,商业总资产初步估值超过十五亿钱。
  直接在兖州为孔氏服务的仆人、为孔氏耕种土地的佃户已经超过五千,算上其余各地的分支所拥有的仆人和佃户,总人数已然超过万人。
  而商业方面的雇员人数也超过两千人,家族名下还有骏马五百余匹,耕牛一千多头,驴子骡子不计其数,车辆、船只共一千余。
  拥有如此庞大的家业,尚且不知足,还要更多,需要获得更多,继续扩充家族产业,乃至于把手伸向不该伸的地方。
  很显然,孔氏的好日子到头了。
  “参与贪腐案,私下里贩卖私盐,与国争利,不仅如此,还私藏盔甲、弓弩,孔拯,你们孔氏真的是百花齐放啊,我还不知道,你们居然做了那么多事情。”
  苏咏霖阴阳怪气的话语震撼了整个议事厅,大部分与会官员都震惊的看着孔拯。
  他们一时半会儿根本消化不了这个重磅消息,就连孔拯自己也是一样。
  看着他这个模样,苏咏霖也不打算拖沓,直接下令了。
  “孔氏世受国恩,不思回报,反而违法乱纪,协助贪官污吏转移赃款赃物,甚至违法贩售私盐,私藏盔甲、弓弩,意图不轨,图谋造反,罪大恶极,不容饶恕,根据明律,着革去孔拯礼部尚书之职与衍圣公之爵位,下狱论死!”


第846章 大明恐怕要有大的祸患了啊!
  苏咏霖一声令下,殿外自有卫士上前将孔拯拿下,拖出议事厅。
  直到这个时候,孔拯才反应过来,扯着嗓子大声呼喊。
  “陛下!臣冤枉啊!陛下!孔氏冤枉啊!没有这回事啊!孔氏不会造反的啊陛下!陛下!陛下饶命啊陛下!!!”
  孔拯满脸都是眼泪和鼻涕,面容扭曲,扯着嗓子几乎喊出了海豚音。
  他不断的挣扎,拼命的挣扎,对着前来抓捕他的卫士拳打脚踢,但是还是被强壮的卫士拖走了。
  苏咏霖已经决定的事情,绝对不会更改。
  当然,也不是没有人为他说情。
  在场的山东系大佬们眼看着孔拯倒台了,大惊失色,连忙跪下来向苏咏霖提出请求。
  “陛下!孔氏世受国恩,绝对不会做出造反的事情!还请陛下明察!”
  “陛下,孔部堂为官两年来一直兢兢业业,没有任何违法乱纪之举,对陛下非常忠诚,此事……一定有误会!”
  “陛下,还请陛下宽恕孔部堂失察之错,他……毕竟是孔氏后裔啊!”
  曹凯、周江和陈吉昌三名山东系的领头羊一起跪在地上为孔拯开脱,希望苏咏霖不要杀他,要【明察】,这里面一定有什么【误会】。
  对此,苏咏霖不怒反笑。
  “误会?什么是误会?你们告诉我什么是误会?家里私藏盔甲和弓弩是什么误会?”
  “查封其制盐工场时,工场内居然还有私兵持械攻击司法官员,这叫误会?什么误会?你们给我解释解释?”
  “明察?你们的意思就是我失察了,这件事情是我错了,对吧?你们说的才是对的,是吧?”
  苏咏霖的问题如连珠炮似的让这三人无话可说。
  三人想说些什么,但是在这实打实的证据面前,他们连狡辩都做不到,更别说他们根本没有胆子直接攻击苏咏霖【失察】。
  贩卖私盐和家里藏着军械这种事情放到任何一个朝代基本上都是全家重开的罪行,没得商量。
  可是……
  那毕竟是曲阜孔氏啊!
  传承前年的孔圣人的家族啊!
  就算当今陛下改革科举考试,那……那也毕竟是孔氏啊!就算是隋唐时儒释道三家并行,也从未贬低过孔氏的地位啊!
  可是皇帝现在居然要杀人,要破灭孔氏!
  这太可怕了不是吗?
  虽然十分恐惧,但是曹凯还是决定进言,为孔氏争取一下。
  “陛下,孔氏的确犯了罪,但是曲阜孔氏到底不是寻常家族,其供奉孔圣,乃孔圣直系后裔,天下读书人之望,骤然破灭孔氏,恐引发天下读书人恐惧,望陛下三思!”
  看着曹凯说话了,周江虽然也很害怕,但是一样决定进言。
  “陛下,历朝历代皇帝追封、尊奉孔圣已经有千年历史,千年以来一贯如此,骤然变更,破灭孔氏,对于天下人心之冲击实在是太大了,恐怕会影响大明的稳定,还请陛下三思!”
  陈吉昌一看另外两人进言了,他也必须要表态。
  “陛下,孔氏虽然的确犯了罪,陛下褫夺其官位、爵位足以,夺取他们的土地、财产也是可以的,但是孔氏不可破灭,他们在天下人心中的地位实在是不同凡响啊陛下!”
  三人一起表态,希望苏咏霖可以改变处置方法,饶恕孔氏。
  理由无非是会让天下人感到恐惧,从而影响大明朝的稳定,乃至于引发动乱之类的。
  对此,苏咏霖表示很费解。
  “天下人……我有一个问题在心中很久了,一直都觉得很疑惑,你们能为我解答吗?”
  三人抬起头,战战兢兢地看着苏咏霖。
  “在你们心里,天下人是什么人啊?是指天下的读书人,还是只天下所有百姓?”
  苏咏霖这个问题问出来,包括三人在内的很多官员都有各自不同的想法。
  但是需要回答的只有这三人。
  三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然后一起给出了一个答案。
  “自然是天下所有百姓……”
  “天下百姓识字的人很多吗?”
  “这……”
  三人被苏咏霖的问题问住了。
  “如果天下百姓都不识字,他们怎么会知道孔圣人的地位有多高?他们怎么会知道孔圣人意味着什么?他们连字都不认识,也没读过书,孔圣人对他们有什么影响吗?他们会因为孔氏破灭而感到恐惧吗?会发生动乱吗?你们能解释给我听吗?”
  苏咏霖冷笑着看着面容呆滞的三人。
  三人哑口无言。
  “回答不出来吧?这不就得了,你们自己都承认孔圣人对天下百姓没什么影响力,对他们影响力最大的是距离他们最近的官员,或者他们的主家,和孔圣人八竿子打不到一块,又有什么影响力?
  你们所谓的天下人,其实也就是所有读书人,读过儒家经典自称是圣人门徒的人,这些人才是你们所谓的天下人,那这群人有多少啊?天下百姓有多少人?”
  苏咏霖冷笑道:“我告诉你们,熟读儒家经典的读书人也就百万,而天下万民有多少?六千万!你们告诉我,是百万读书人比较多呢,还是六千万百姓比较多?”
  曹凯听着苏咏霖的话不对劲,急了,赶快辩解。
  “可是陛下,那些不识字的愚民根本不能治理天下,只有识字的读书人才能治理天下,是以历朝历代,没有不重视读书人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