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明1158》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启明1158- 第5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北宋后期,宋廷的统治思想日趋僵化,对女性的压迫越发严酷,缠足也就是从北宋后期开始成为汉族妇女的一种风尚。
  那个时候,统治者和士大夫对缠足持赞赏态度,使得缠足最先从上流社会开始蔓延。
  南宋和元朝是发展期,到元朝末年,以不缠足为耻的观念开始出现,至明清,缠足习俗进入巅峰。
  应该说北宋后期的缠足是一种上层社会才有资格进行的流行风尚,而非一种社会规则,远没有到全社会盛行的地步。
  苏咏霖在南宋生活二十年,走遍半个南宋,就没有在乡间见过缠足的妇女。
  而生活在城市的高门大户里的官宦、贵族女子,他的身份地位够不上,也看不到,可能是缠足了,也可能没有。
  反正苏定光还活着的时候,他家里是没有缠足女子的。
  苏咏霖还曾满怀恶意的猜测,感觉这种习俗在北宋上流社会的风行和那位热爱艺术的徽宗皇帝应该脱不开关系。
  不过民间尚且是看不到的。
  广大民间妇女还没有被缠足荼毒,所以此时此刻动员她们走出家门工作,至少没有生理上的阻碍。
  至于思想观念上的障碍,就苏咏霖自己本身感觉,倒也不是那么严重。


第83章 苏咏霖的意志越发坚定
  作为农奴生活的日子一朝被解放,获得了前所未有的优越处境之后,农民们非常拥护苏咏霖和胜捷军。
  出于这份感激,农民们对于苏咏霖的政策也尽可能的迎合、接受,而不是反对。
  所以当苏咏霖决定设置一些女子能做的工作招募女子来做工的时候,人们固然有些惊讶,却也没有反对。
  最开始的工作是给军队士兵洗衣服、缝补衣服和做衣服。
  在军营边上,苏咏霖专门设置了浣衣营,招募女子来给士兵做这些后勤工作,给钱。
  农会里的干部为了响应号召,不管自己心里怎么想的,总归是要做个带头作用的,于是他们带头,把家里八九岁十来岁还没出嫁的女孩子都给送出来上工了。
  这倒也是农会干部们和特派员们仔细商议之后做出来的决定。
  家里壮劳力要耕种田地,没时间做饭,而上面有老人要照看着,下面有小的还要抚养,所以把妻子留在家里照料家务是有必要的。
  那么能出来上工的也就是家里的女孩子了。
  乡间女孩子早早就要做活,按照传统,八九岁就要学习做家务做女红,所以往往吃苦耐劳,也会做活儿。
  乡里人都认为女孩子养在家里反正也是吃饭,没什么用处,眼下既然有了她们能做工的活计,那么出去做工赚点钱回来补贴家用也是好的。
  于是农会干部们带头这样做之后,村子里有女儿的人家纷纷感觉这未必是坏事。
  农会干部们再上门一说,把账一算,农户们就纷纷把自家女儿送出来,送到浣衣营做活,挣钱。
  还真别说,胜捷军军规严明,说到做到。
  工钱一天一结,中午还管顿饭,女孩子们揣着几枚铜钱回家里把铜钱交给父亲们的时候,父亲们看着她们的眼神都不对劲了。
  养女孩子从来都是花钱的,所以农家才迫不及待的想要把女孩子早早嫁出去,以减轻家庭负担。
  但是胜捷军一来,女孩子们也能出去做活儿,给家里带来收入,这笔账算算,好像也不是那么亏了。
  养儿子当然可以挣钱,十一二岁就算是个劳动力了。
  这养女儿也能挣钱的?
  初步操作获得成功之后,苏咏霖就坚持这样做,每个驻军大营附近村庄的女孩子们都能找到活计。
  渐渐地,胜捷军招募女子做工还给钱就不再是什么稀奇古怪的事情。
  然后兵工厂和矿场开始招人了,周围村子里的人一打听兵工厂和矿场两个地方是长期好活儿,顿时来劲了。
  驻军大营不一定长期驻守在当地,这笔钱并不总是能赚到,但是兵工厂和矿场设在这里就不是轻易可以转移走的。
  能长期做活儿。
  那还等什么,赶快把家里女儿送去赚钱啊。
  于是他们争先恐后的报名,说自家女儿手艺好、吃苦耐劳,生怕抢不到名额,不能把女儿送进去赚钱。
  因为来的女孩子太多,甚至还有些五六岁的女娃娃都给家里人提溜过来想上工,兵工厂方面和矿场方面还不得不做出一些规定,比如年纪太小的不要之类的。
  一系列哭笑不得的事情结束之后,开矿工作顺利展开,兵工厂需要的铁矿也就有了保障,兵工厂也就顺利开始试产。
  到苏咏霖来视察的档口,矿场的工作和兵工厂的工作都已经走上正常轨道。
  矿场的工作进行的不错。
  苏咏霖见着很多矿工推着车来来回回进出矿山,因为他的要求而配发的工盔也是每人一个套在脑袋上,多少有点安全方面的保障。
  这里的作息基本上和军营差不多,有午休,有公休,每天工作一定时限,不玩血汗工厂那一套,所以苏咏霖连续询问了几个矿工之后,都对目前的工作生活比较满意。
  “能拿工钱,还有饭吃,能吃饱肚子,这还不好?以前金人开矿的时候,这车子里推的都不是这石头,全是死人,累死的饿死的病死的,被砸死的,大家伙儿都说要是给送进来,就不可能活着出去。”
  午休的档口,一个上了点年纪的矿工一脸唏嘘的和苏咏霖唠家常。
  “现在好一点了吗?”
  “那当然,不说了吗?有钱拿,有饭吃,挺好的,当然最好的还是那些小女娃,都能给家里挣钱了,以前谁能想到?现在好些人家都觉得家里有小女娃的人家不错,还能给家里多挣几个钱。”
  老矿工笑呵呵,随后又看到了什么似的,一愣,又满脸感叹地说道:“早能这样,我就不那么早把女儿嫁出去了,留到十五岁,也能给家里多挣两三年的钱,不比换几只牲畜要好?亏咯……”
  顺着老矿工的视线,苏咏霖见着一队活泼的女孩子笑脸盈盈地端着盆子从不远处走过,心下稍微有点安慰。
  宋朝规定女子十五岁不嫁人就要被官府过问,金朝基本上也是如此沿用,但是基本上也只有官宦人家能把女儿养到十五岁。
  相当一部分贫苦农家根本养不了那么久,只能盼着早早把女儿嫁出去,好减轻家里的负担。
  所以啊,男女平等的口号喊一万遍,都不及十个提供给女子的工作岗位要来的实在。
  从经济生活上改善女子的处境,看起来是正确的做法。
  总比空喊口号不做实事要强。
  要是这能成为一种正常的情况,越来越多的女孩子都能找到工作,能挣钱,想来也会有越来越多的家庭愿意把女儿养到十五岁。
  这样,就能真正改善女子的处境,让她们过得稍微好一点,而不是走向缠足的深渊。
  而且从生产力的角度上来说,苏咏霖总共也只掌握十万多人口,其中一半多都是女性,她们也是可以工作可以进行生产活动的,把她们从家里弄出来工作,对于人手紧缺的胜捷军来说当然是好事。
  无论现在还是未来,都是好事。
  所以胜捷军必须要强大起来,必须要能真正的护住这片天地,否则眼前的一切只是镜花水月。
  苏咏霖的意志越发坚定。
  从矿场出来,苏咏霖又去视察了兵工厂。
  兵工厂都是些技术工作,苏咏霖不会打铁不会削木头,对专业工作一窍不通,但是就觉得看上去很厉害的样子。
  工匠们烧锅炉的烧锅炉,打铁的打铁,叮叮当当的声音响成一片,听起来特别悦耳。
  苏咏霖饶有兴趣的看着一个铁匠抡起大锤敲打一块烧红的铁块。
  在他身边,由具体负责筹备兵工厂的林景春部下赵广嗣向他汇报相关情况。
  “眼下,长矛和长刀是可以稳定制造的,盾牌只要原料足够也不是问题,除此之外,大部分军器本身制作都需要很长时间,比如重斧和铠甲,还有弓弩,本身制造工艺相当繁杂。
  咱们在泰安州找到的掌握相关技艺的匠人数量也不多,总共就二十多个,现在神臂弓无法制造,只能利用现有原料生产一般的弓,若要造弩,还有一些关键部件不能生产,总体来说缺陷很多。”
  赵广嗣是个老实人,一股脑的把问题都告诉了苏咏霖。
  苏咏霖点了点头。
  “这些问题都是很正常的问题,都可以在日后的征战之中克服。”
  这样说着,苏咏霖转过身子对跟在身后的军官们说道:“你们都要注意,以后攻城略地,要特别注意保护这些会打铁能凿木的工匠、手艺人,还有武库,那都是咱们的命根子。”
  众军官纷纷点头,表示明白。
  接下来是火器方面的问题。
  因为生产火药的原料不足,兵工厂并无法自主生产火药,之前胜捷军也几乎不会使用火器。
  但这并不意味着胜捷军就没有火药和火器储备,事实上是有的,数量还不少。


第84章 飞火枪
  攻克三州之地以后,胜捷军从各地金军武库中缴获了大量制成的火药,以及火箭、火球、火蒺藜等等火器。
  不过从这些缴获之中,苏咏霖尚且没有看到管型火器。
  山东地处金宋作战前线,要是没有管型火器储存的话,就只能说明当下,至少在金国的确还没有可以使用的管型火器。
  至于南宋有没有,苏咏霖不清楚,他没见过,祖父去世前也没和他提起过类似的事情。
  但是金国军队没有可以使用的管型火器当然是好事,这就说明金军目前对火器的使用还比较稀少,并不太重视。
  可能是出于目前的国防压力并不太大、国家军事态势没有全面转入防守的原因,所以对于主要起防御作用的火器并不重视。
  等以后被崛起的蒙兀部落打的急了,没办法野战争锋了,估计就会和南宋一样开始重视火器了。
  就缴获的火器种类来看,除了火球火蒺藜等较为早期的北宋制式火器之外,苏咏霖看到最多的还是火箭,所以看起来金军主流作战火器应该就是火箭这一类的引火之物。
  就这样的配置来看,苏咏霖认为眼下这个时期,金军火器最大的用途也是为了引火焚烧,而并非爆炸伤人,之前在新泰县城遇到的那一次火药爆炸炸死人的情况应该是偶然。
  念及此处,苏咏霖就意识到当前这个时期,金军火器尚未发生进一步的进化,没有朝着管型火器的方向发展。
  苏咏霖的脑袋里倒全都是火器的发展史,或火门枪时代到火绳枪时代,从枪炮不分家到枪炮分明,从滑膛时代到线膛时代,最具有代表性意义的火器他都知道。
  但是知道又有什么用呢?
  就算到了近代,骑兵还是有着巨大的优势。
  真正终结了骑兵的是机关枪和钢铁战车,那要到一战时代了,甚至二战时期在部分战场上骑兵都有很不错的发挥。
  可见骑兵对步兵的优势是毋庸置疑的。
  苏咏霖可不认为自己几十年的功夫就能把八百多年以后的机关枪和坦克折腾出来,直接终结骑兵时代。
  真要能那样,他就能直接一统全球当球长了,什么金国什么蒙古什么南宋什么西夏,在他面前都跟纸糊的一样。
  可惜这是不可能的。
  现在,他将要面临的是极为严峻的战争形势,是敌强我弱四面皆敌的危机状况。
  这种情况下,是不会有太多的余裕让他无休止的发明试验火器性能的。
  早期火器从发明到实用是需要时间的,稍微高级一点的武器就算可以用手工制造出来,无法列装,那么投入产出比就会低到令人发指。
  更不用说一支熟练的火器部队同样要经过非常严格的训练,甚至要普及数学知识,编练全新的战术战法,寻找可以作战的地形,绝非上手就能使用。
  更遑论击溃机动性极强的骑兵。
  他首先要能保证自己的生存,然后才是其他。
  毫无疑问,能够让他在当下这种情况之中生存下来的,是已经成熟的战术战法,是精锐的步兵军阵、射程远精度高的神臂弓,和不断增强的精锐骑兵军团。
  火器的性价比对他来说太低了。
  只能说在现有基础上稍微搞一些有利的小创新,而不是把有限的精力和资源投放到发明和创造的无底洞之中。
  火器的发明创造对他来说很有诱惑力,尽管如此,那也是他彻底在中原地区站稳脚跟乃至于成功灭亡金国之后的事情了。
  到那时候,他才有足够的资源和人力能投入到发明与创造的无底洞之中。
  绝非现在。
  当然,针对之后可能遇到的和金国骑兵的战斗,苏咏霖也考虑过火器的效用,并且吩咐兵工厂制造一种新式兵器。
  这应该也是金国首先使用的,但是目前没看到,可能还没有发明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