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明1158》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启明1158- 第47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群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然后一起看向了苏咏霖。
  苏咏霖拍了拍手,让殿外的内侍拿进来了一件衣裳。
  一件毛衣,羊毛衣。
  “这是一件毛衣,一件由工部纺织局纺织出来的羊毛衣,因为是要给皇后穿的,所以他们精心纺织,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十二个人联手,为皇后织就了这件价值不菲的羊毛衣,皇后试过了,非常暖和,很适合冬日里穿着。”
  苏咏霖手持这件赵惜蕊很喜欢的毛衣展示给群臣观看。
  群臣打量了这件堪称奢侈品的毛衣,感觉确实不错,看着就软软的,一定很暖和,穿着也一定很舒服,非常适合冬日严寒的时候穿着。
  群臣之中只有林景春在看到毛衣之后愣了一下,然后恍然大悟,反应了过来。
  “陛下,您的意思是不是要咱们利用草原上那么多羊生长的羊毛来纺织羊毛衣,从而将羊毛衣推广出去,形成一个行当,把整个草原都给容纳进来?”
  苏咏霖笑了。
  “对咯!还是景春最懂我的心意!”
  苏咏霖走到林景春的背后,双手摁在他的肩膀上,开口道:“我想了很久,才想到草原上有很多羊,很多很多很多羊,比牛和马都多,除了肉和奶,羊还产毛,这件毛衣,就是用草原羊的羊毛织就的。
  接着,我又注意到咱们这些人在冬日里有各种皮毛制作的衣物可以御寒,完全不怕严寒,但是普通百姓只能穿得起布匹制作的衣物,不冷还好,一旦来了寒潮,只能缩在屋子里动弹不得,冬日里很难行动,很容易冻伤、生病。
  羊毛衣既然那么暖和,若是可以大规模织就,直接供应给全国百姓,不仅仅是羊毛衣,还有羊毛裤,羊毛袜,羊毛帽子,羊毛围巾,羊毛靴子,那么他们全都可以在冬日里安然度过,无需忍受严寒之苦。
  而且诸位,全国百姓数量几何?那么多人如果人人都需要羊毛制品,那么中原对于羊毛的需求会是多少?草原上的羊够吗?有足够的羊毛可以使用吗?草原对于我们来说,还会是无底洞、吞金兽吗?”


第777章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群臣被苏咏霖这突如其来的设想弄得一脸懵。
  不过他们都不是笨人,很快就意识到了这背后庞大的利益。
  苏咏霖描述的景象一旦成真,中原对于草原的需求又会激增到何种程度呢?
  或许不是他们所能想象出来的。
  孔茂捷就十分激动。
  “若然如此,草原恐怕就不再是负担了,而是一座金山啊。”
  “是啊,若是当真如此,何止一座金山,有羊的地方遍地黄金,都不需要我们去找,黄金就会自动蹦到咱们面前……”
  一向自诩视金钱如粪土的孔拯也忍不住开始做梦。
  无他,是在是苏咏霖描述的内容太过于诱人了。
  几千万人级别的大生意,怎么看都能够让人浮想联翩。
  而就在他们快要飞起来的时候,工部尚书时征无奈的叹了口气,适时的给了他们一记重拳,将他们从幻想的高峰打落到深沉的谷底。
  “诸位做梦之前,要先注意到陛下之前所说的话,这件羊毛衣,花了十二位织造女工一个月的时间才完成,价值不菲,根本不是普通百姓能购置回去的。”
  时征一句话把人们从云端拉入凡尘,顿时收获了一堆白眼。
  苏咏霖则哈哈大笑。
  “没错没错,还是时部堂说的对,我的想法固然是好的,但是在此之前,咱们要想个法子让羊毛制品变得让百姓都能买得起,咱们要让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只有百姓买得起,我的想法才能真正的落实。”
  法部尚书沈格摸了摸自己的下巴。
  “如此说来,陛下,这羊毛纺织目前难道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吗?”
  “对,很难。”
  苏咏霖看了看时征,时征扭头看了看工部左侍郎乔云良。
  乔云良站了起来。
  “是的,时部堂所说的是真是的情况,羊毛纺织需要从羊身上取毛开始,挑拣,清洗,晒干,再挑拣,最后人工织就,难度很大,只有掌握相关技艺的人才能织就,耗费时间很长,一般织女根本做不到。”
  “现有的纺织机械办不到?”
  “办不到,织布和毛纺织不是一回事。”
  乔云良继续摇头。
  林景春有点急了。
  “所以,可以纺织羊毛的器械要什么时候才能制作出来?你们工部每个季度都能分走那么多预算,钱花了,不能一点成果没有吧?”
  财神爷发话了,时征不能当什么都没有看到。
  “事实上纺织羊毛的器械是有的,古人传下来的,只是操作起来很难,效率也很低,目前的难题在于如何简化每一道工序,工部已经准备着手安排专人研究改进,相信很快会有成果。”
  “很快是多快?除了军队和民政,你们工部要走的预算是最多的,钱我给了,你们不能拿不出成果来?给我一个时限,时限之内我要看到成果,否则我就要考虑你们是否值得那么多的财政预算。”
  林景春没有因为时征是他的同志而对他有稍许好颜色。
  时征一愣,立刻皱紧了眉头。
  “林部堂!任何器械的研究和改进都是需要时间的,它们充满了匠人的心血,不是你说一句话动动手指头就能解决的,要是那么容易,先人早就把草原解决掉了,何需等到如今?”
  “那是你们的事情,与我无关,我只看结果。”
  此时此刻的林景春显得有些不近人情。
  时征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感觉和这个完全不懂技术难题的外行人无话可说,只能把求助的目光投向苏咏霖。
  “陛下,工部在陛下的命令下同时进行多种器械的研究和改进,火药,冶铁,水利,农具,现在还有织机,每一项,工部官吏都在竭尽全力,绝无偷懒、敷衍之事,望陛下明鉴。”
  苏咏霖眼见时征向他求助了,也的确打算为他说几句好话。
  时征的困难他是看在眼里的,他这个皇帝的眼界不是他们这些人能够比拟的,他甚至看过升入太空的火箭,要是有个系统,他甚至想要手搓火箭,带领大明朝跑步进入新时代。
  可惜他没有。
  于是空有眼界,没有相关的知识,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所以他给工部官员们留下了众多难题交给他们去攻关,去实践,过程中的艰难困苦他是不了解的。
  尽管如此,将一项重要的发明制作出来并且投入量产需要多大的精力和物资投入他还是知道的,所以对于研发人员,他有着足够的耐心。
  不过主要负责花钱的林景春似乎没有这样的耐心。
  “景春啊,我知道你有苦衷,但是我跟你讲,我让你花的每一枚铜钱都是有价值的,尤其是工部,你想想,若是没有钱没有人没有物,新的织机怎么能造出来?
  没有新的织机,咱们怎么纺织羊毛制品?没有羊毛制品,咱们怎么把控草原命脉?小小一台织机,那就是大明朝制霸草原之根本,意义深远,这不是金钱可以衡量的。”
  皇帝亲自出马,林景春也没什么话可说,不满的看了时征一眼,只能认怂。
  “陛下所言极是,臣错了。”
  “你也没错,任何时候都该省着花钱,对一些不该花的钱,就要予以驳斥,能省一点是一点,诸君也要学习林部堂节俭度日的作风,朝廷艰难之际,正是需要诸位勠力同心之时。”
  “臣遵旨。”
  群臣异口同声。
  会议到此为止,大体上就结束了,群臣一起向苏咏霖告辞,苏咏霖点了点头,任由他们离开议事大殿。
  望着他们离开的背影,苏咏霖陷入了沉思。
  想要解决草原问题,不是那么简单的。
  除了生产技术上的难题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点。
  交通运输。
  生产技术上的难题好解决,但是交通运输牵扯的地方就太多了,不好解决。
  在各个环节针对性的解决羊毛产物生产的问题,包括织机的问题,都是可以提上日程的,前人给出了传统的办法,他们要做的是改良。
  但是交通问题,比如火车,那可以算是从无到有的创造了。
  等之后技术问题解决了,苏咏霖大可以在草原就近发展羊毛纺织工业,就地招募牧民来生产羊毛制品,不仅可以降低生产成本,还能以此将他们从流寇状态引入定居状态。
  但是如何把数量极为庞大的羊毛制品从生产地运输到发售地,以及这期间产生的运输成本,这也是不小的问题。
  诚然羊毛制品不怕过期,打包好了就没有太大的储存成本支出,但是从草原转移到中原,基本上也只有陆路运输这一种手段,靠人力和畜力运输,至少也要从草原转移到中都地区,然后才能有使用水运和海运的可能。
  苏咏霖坐在椅子上,想起火车最初的出现是为了方便运输煤炭给工厂使用,一般是在煤矿和工场之间搭设,有着非常深刻的内需推动。
  而如果大明朝也因为羊毛的需求而出现了交通革命的巨大需求,是否也能因此而推动交通革命的出现呢?
  称帝之后,苏咏霖一股脑的提交了一大批研究要求给了工部尚书时征,让他领导征集到工部的全国最优秀的匠人们开始技术攻关。
  其中就包括蒸汽机的研究。
  苏咏霖在其中提了一个大概,讲了一下蒸汽机的基本运作原理,让他们朝着大方向去努力实现,啥时候捣鼓出来能用的蒸汽机,大大有赏。
  其他的,他也帮不上忙,只能用物质奖励来激励人心。
  但愿匠人们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主观能动性,努力推动历史进程的向前吧……


第778章 我说的不是你,而是……你们
  会议结束之后,参与会议的大明朝决策核心团队之中的大臣们三五成群的离开了议事大殿。
  他们从离开议事大殿到离开皇宫的这段路程是需要共同行走的,每当这个时候,他们的站位就很有特色。
  从他们的站位之中,就可以轻松看出什么人和什么人关系好,什么人和什么人关系差。
  基本上来说,四大派系每一个派系都是走在一起,隐隐抱成一个团,互相之间都有各自的核心人物和边缘人物,但尽管是彼此的边缘人物,与其他派系之间也是有着泾渭分明的隔离。
  比如山东系和外族系,是矛盾最大的两个派系,朝中人戏称就算是冬雷震震夏雨雪,这两派人也绝对不会抱团取暖,反而会想尽办法把对方身上的衣服扒下来给自己穿。
  如今就是这样。
  孔拯和周江走在一起,商量一些事情,正说着,耶律元宜走到他们边上,快步抄到他们前面去,转过头,对着他们哼了一声,一甩袖子,转身就走。
  孔拯还没反应过来,周江绷不住了。
  “耶律部堂,您这是什么意思?”
  耶律元宜站住脚步,回过头冷笑着看着两人。
  “没什么意思啊,只是做个动作而已,怎么,有什么问题吗?”
  “耶律部堂,您的所作所为不太对。”
  周江上前一步,站到了耶律元宜对面,毫不畏惧的面对面看着他,开口道:“朝堂争论,那是公事,朝堂之外,就是私事了,您要是对我有什么不满,可以在朝堂上,当着陛下的面议论,何须在这里给我们脸色看呢?”
  “什么脸色?我都不知道你在说什么!”
  耶律元宜摇了摇头:“你们这些山东人啊,就是读儒家经典读的太多了,满脑子都是些奇奇怪怪的东西,好像别人看你们一眼都是要骂你们一样,这样怎么行呢?不如别读儒经了,读了一千多年了,够了,读读墨经怎么样?我最近在读墨经,哎呀,精妙!”
  周江面色一变,深吸一口气,脸上重新浮现出笑容。
  “圣人言论博大精深,别说一千年,一万年都读不够,不过也难怪,耶律部堂是契丹人,没读过那么多书,与耶律部堂说这些也毫无意义,不说了,不说了。”
  周江扭过头看着孔拯:“部堂,您说呢?咱们有必要接着说吗?”
  “当然是没有的,区区一个蛮……契丹人,懂什么儒家经典?”
  孔拯走过来,十分轻蔑的扫了一眼耶律元宜,就差蛮夷二字说出口,给耶律元宜心里的火药桶加上一把火。
  不过也不需要他完全说出来,那个字说出来,耶律元宜就知道这家伙要说什么了。
  他强忍心中怒火,脸上依旧带着笑容。
  “孔部堂,您这么说,是在瞧不起我,还是在瞧不起契丹人?”
  孔拯瞧了瞧耶律元宜,又看了看站在他身后面色不佳的耶律成辉,冷笑一声。
  “耶律部堂不要误会,我说的不是你,而是……你们。”
  说完,孔拯一甩袖子,扭头就走。
  周江也随之离开,脸上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