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明1158》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启明1158- 第47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张桥年并没有觉得自己有多么了不起。
  他把自己对这件事情的理解告诉了韩景珪和辛弃疾。
  “换一个理论精深的书记官来做,一样能做好,关键不在于我,而在于复兴会,自宋以来,朝廷和文官打压武将,限制武将,目的是防止五代乱局再现,防止那个皇帝轮流做今年到我家的时代重现。
  今人不了解那个时代,不找到那个时代的武将和军队是何等嚣张跋扈,朝廷和文官是如何被他们玩弄于鼓掌之中,天下万民又是如何被他们蹂躏的,所以自然觉得宋人矫枉过正。
  不过陛下当年在指导司中讲课的时候多次提过,他认为宋人并没有犯原则性的错误,五代那种皇帝天天换的日子,换做是谁也接受不了,而这一切都在宋得到了解决。
  军队太强大,太恐怖,若不施以教化,束缚其手脚,一旦完全释放,必将反噬自身,但是陛下认为宋人钻进了牛角尖,走了极端,本该束缚军队,教化军队,他们却采取了最直接的打压。
  打压和束缚与教化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模式,打压会让军队在短时间内被驯服,但也会同时失去战斗力,束缚与教化会让军队懂得为何而战,应该把自己强大的武力用在什么地方。
  宋人走了前一条路,而我们走了后一条路,宋人没有武将和军队作乱的事情,而我们也没有,但是宋军战斗力受到严重影响,内战外战一塌糊涂,惹人耻笑,而我大明军队呢?
  这就是我们之间的差距,我们教化军队,让军队知道为何而战,让军队知道该把自己的武力用在什么地方,因此当军队出现些许问题的时候,只要予以引导,就能让军队重回正轨。”
  韩景珪和辛弃疾听了,感觉张桥年说的很有道理,觉得这方面还是张桥年这些书记官和指导员比较厉害。
  他们虽然也掌握有相关的理论知识,但是专业点没有点在这个地方,面对这种事情,多少有点难以作为。
  而专业的书记官和指导员则掌握丰富的办事方法,且在军队里具有强大的影响力和存在感,他们一出马,军队内部的思想动乱立刻平息。
  每一次的平息都会加强军队内部的思想教育,提高士兵的思想水平,所以明军的思想水平就会不断提高,类似的事情也就会越来越少。
  这并没有降低军队的战斗力,反而是大大凝聚了人心,提高了战斗力。
  这种思想凝聚为军魂,成为每一个士兵的共同认同,它灌注到了每一个士兵的心灵之中,任何进入这个大集体中的人都会不由自主被这种军魂所吸引,认同它,接受它。
  在行军征战的征途中,会不由自主的被它所引导,所作所为会不自觉的主动符合它的引导。
  这是宋人办不到的,这也是宋军无法战胜明军的根源之所在。
  纵使岳飞再生,巅峰岳家军重现于世,明军也不会被岳家军打败。
  岳家军只有一支,人数只有十万,就算极限一换一,打完了也就没了,事实证明,宋人没了岳飞,就无法再次重建岳家军,岳家军成为绝唱。
  而明军不同,只要军魂还在,军队就算全部打光了,也能再次组建。
  打不死,敲不烂,砸不碎,煮不透,烧不着。
  于是对于朝廷指令,对于总指挥部的命令,明军全体再也没有任何异议,遵从北伐军总指挥部发布的命令,清扫战场,整理战果,准备班师回朝。
  这场军事行动到此为止,明军顺利完成了战前制定的目标,甚至可以说是超额完成了战前目标。
  苏咏霖没有料到大军居然可以获得如此之大的战果,为他几乎是超额完成了战略目标,还超额获取了大量的战争俘获,使得这场战争不仅没有赔钱,还大赚特赚了。
  战马二十多万,牛羊加在一起都快要五十万了,其他的诸如骨制品皮制品等等草原特产更是数不胜数,就连黄金白银珠宝之类的也大有所在,苏咏霖甚至为此增加了不少黄金和白银的储备。
  原来这些草原部落有那么多的黄金和白银?
  哪来的?
  苏咏霖对此感到疑惑。
  不过这并不重要。
  最让他感到满意的并不是黄金和白银的缴获,而是大量的人口俘获。
  这两个大部落加在一起一共被他俘获了快三十万人,其中青壮的人数并不少,约占三分之一,大量的人口俘获让他又多了一批免费劳动力可以使用,可以为黄河工程添砖加瓦。
  虽然这两个部落并没有被完全彻底的消灭了,还有不少人逃到了无法追击的地方,尽管如此,这两个部落也可以宣告终结了。
  尤其在他们的首脑脱里和也速该都被俘获的情况下,这两个部落几乎没有东山再起的可能性,剩下的人口和青壮数量已经让他们连自我保护的能力都没有了。
  剩下的草原四个主要部落和游离在外的小部落不会放过这些丧家之犬,一定会群起而上将他们彻底分食殆尽,让他们尸骨无存。
  这也让苏咏霖开始思考战后对草原上局势的重新规划和安排。
  此战的发生是为了回应克烈部和乞颜部的挑衅,为了将这两个狂妄自大的部落狠狠收拾一顿,让草原上的部落知道大明朝的厉害,让他们不敢贸然南下寇边。
  这固然是苏咏霖的目标,但是这一战的战果也可以说是超乎想象的大,直接把这两个部落打残了,他们剩下来的残部根本不可能继续维持那么大的地盘。
  克烈和乞颜覆灭之后,剩下来的草原大部落也就是蔑儿乞、乃蛮、塔塔儿和汪古,还有被他们自己称为林中部落的很多杂乱分不清所属的部落,如果大明的力量不介入进去,剩下来的草原四大势力必然有所得。
  他们的势力会相对应的壮大,并且逐渐发展为克烈和乞颜这样的大部落,重新具备威胁中原的能力,说不准还会养出蛊王来。
  这不是苏咏霖愿意看到的局面。
  因为剿灭了敌人而让敌人的敌人发展壮大从而变成心腹大患的事情,历史上并不少见。
  所以对克烈和乞颜的战争并不是苏咏霖规划之中的产物,只是他们实在是在找死,苏咏霖无法忍耐,只能对他们下狠手。
  狠手下完了,草原出现了一定的权力真空,而大明国在目前来说并没有足够的精力能够直接占领草原、发展草原,尤其是在隔着汪古部和塔塔儿部的情况下。
  在这样的局面下,他又该如何维系草原的平衡呢?
  苏咏霖思虑良久得不出一个妥善的结论,便把大臣们喊来开会,询问他们的意见。
  这到底也是国家事务,这些对高层事务颇有看法的大臣们应该不会让他失望。
  就算没有立刻就能使用的计策,听一听,说不定就能想出有效的策略。
  于是苏咏霖喊来了以赵作良为首的大明最高决策团队,将自己的这个疑问告诉了他们,想要与他们商量一下接下来该做的事情。
  此前,整个大明朝廷已经知道了此番大胜,欣喜之余,官员们不得不感慨苏咏霖傲人的武功和强悍的军事能力。
  虽然中华尚未一统,但是没有人认为他不能完成一统天下的任务,一切只是时间问题而已。
  而随着一场又一场的胜利,苏咏霖的威望水涨船高,人皇之名越发实至名归,就算他不是天子,也不会有人怀疑他做不好皇帝。
  相反,褪去了天子的神秘面纱,一个强悍的人皇更具人望。
  以苏咏霖对民间的各种减负和惠民政策,他在很多地区的人望早已超越了正常皇帝该有的水平。
  很多官员出差回来都在说,百姓口口声声都在念叨着苏咏霖,念叨着属于人间的人皇,诉说着苏咏霖为他们办的事情,感恩苏咏霖赐予他们土地,减轻他们的负担,让他们拥有如今的生活。
  言辞之中,百姓对他有着无尽的感激和崇敬——
  不仅仅是对这位人皇,更是对苏咏霖这个人有着无尽的感激和崇敬。
  超越了皇帝的身份,直接指向了苏咏霖本人。
  这种情况让很多旧官僚无所适从。
  他们更加擅长应对的是一位垂拱而治的圣天子,一位皇帝属性大于本人属性的“圣天子”,而不是一位手掌天下权且具备无上人望的人皇,一个纯粹的人。
  自古以来皇帝属性盖过人的属性的情况比较多,个人超越皇帝身份者太少,猛然间遇到一个,他们还真是不知道如何应对。
  尽管如此,他们还是不得不面对这位年轻的人皇,臣服于他,效忠于他,为了他的一声令下而来回奔走,以此为荣。
  一如此时此刻。
  议事大殿中,苏咏霖坐在上首,其余人坐在殿下,殿内静悄悄的,没有声音,直到苏咏霖开口。
  “都说说吧,别不说话啊,大明军队打了胜仗,他们已经完成了他们需要做的事情,接下来,就是朝廷的任务了,要是不能处理好之后的事情,就说明朝廷配不上大明军队,这可不好。”
  苏咏霖端起茶碗,揭开茶盖,稍稍饮了一口。


第775章 无限正义
  苏咏霖一句话问出,耶律元宜看着没有别人说话,便站起了身子率先发言。
  “陛下,臣以为,此事说大不大,说小不小,陛下所虑者,无非是克烈部与乞颜部覆灭之后,没有他们的制衡,其余诸部得以做大,所以最好的做法,无非是大明直接出手管理草原。
  但是问题在于,眼下的大明诸事繁多,并没有足够的财力支撑对草原的占据和统治,黄河治理耗费大明大半精力,剩下的日常政务也是非常繁杂,直接出手管理草原,力有不逮。”
  说着,耶律元宜看了看坐在一边的林景春。
  注意到耶律元宜的视线,林景春瞪了他一眼。
  “看我干什么?没钱!你们民政部今年的预算已经给过你们了,你还想怎样?你又不修黄河!要那么多钱干什么?草原是个大窟窿,填不满,就算要填,也不是现在!”
  林景春在最近的政务会议上因为被多次要钱,搞得有点神经敏感了,看谁看他都感觉是想要问他要钱,于是他的反应就比较激烈。
  最后那句话更是看着苏咏霖说的,基本上就是说给苏咏霖听的。
  看起来,他真的挺担心苏咏霖又对草原有想法,想要花大价钱经营草原,给大明朝增加一个怎么填也填不满的无底洞。
  对此,苏咏霖哑然失笑。
  苏咏霖一笑,其他大佬们也跟着笑了出来。
  无他,林景春最近确实有点搞笑,看谁都像是要钱的,走到哪里都捂着钱袋子,生怕有人从他口袋里掏前走。
  据说现在的朝廷各部门都有人打赌,赌的是哪个部门的大佬能从林景春手里讨到预定份额之外的钱,谁要是能讨到,这个部门就在朝廷里很有面子。
  “我没说要钱啊,林尚书,你也别太敏感了,我只是感叹一下你当政不易。”
  耶律元宜无奈地摇了摇头,又开口道:“财政部显然是拿不出更多的钱来了,没有钱,就没办法经营草原,而且经营草原本身也是挺困难的事情,无论是过去的辽国,还是金国,都没有直接治理草原,所用之手法,无非羁縻二字。”
  苏咏霖沉默了一会儿。
  “元宜,你的意思是,大明也应该和辽国还有金国学习,用羁縻手段控制草原?”
  “陛下圣明。”
  耶律元宜开口道:“辽国和金国都无力直接控制偌大草原,但是通过对草原上诸多部落的扶持和打压,他们都成功让草原上没有一个绝对强大的部落能够号令群雄。
  只要没有一个绝对强大的部落可以掌控局势号令群雄,草原就不可能威胁中原,过去草原之所以能够威胁中原,无非是出现了统一的号令,如汉时的匈奴、鲜卑等。”
  “嗯,继续说。”
  苏咏霖点了点头。
  “遵旨。”
  耶律元宜接着开口道:“臣以为,要想让草原不能威胁中原,只要做到四个字就可以。”
  “哪四个字?”
  “锄强扶弱。”
  耶律元宜一语既出,苏咏霖愣了一下,然后忍不住放声大笑起来。
  “哈哈哈哈哈哈哈!锄强扶弱!哈哈哈哈哈哈……”
  与会众人也有不少人绷不住了,跟着大笑出声。
  耶律元宜自己也笑出了声。
  确实,挺搞笑的。
  明明是为了大明朝的利益,从而成为草原上的搅屎棍,让草原上始终不得安生,并且对于冒头者施以无情的打击,决不允许有人挑战大明朝的统治地位,但是在耶律元宜的嘴里,这件事情忽然变得正义起来。
  看呐,锄强扶弱,这四个字是多么的正义?
  因为这四个字,大明国在未来所做的一切,对于草原所做的一切,都可以算是正义的,甚至是无限正义。
  因为我在锄强扶弱,我在扶持弱者,我在打击强者,我在做对的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