坑,换得一个安度晚年。
于是这最后一次出征也被田师中当做吴拱一个人的舞台。
他没有任何争夺功劳的想法,甚至把往日里最喜欢的功劳当做烫手山芋,避之如洪水猛兽。
他任命吴拱做先锋将军,不断给吴拱增加兵力,让吴拱一路在前面猛冲猛打,他自己则慢悠悠跟在后面,期待着吴拱有更好的表现,能够让朝廷尽快任命吴拱做京湖战区的主将,让他光荣退休。
吴拱立功越大,战绩越高,他就越高兴,完全没有平常嫉贤妒能的样子,搞得他的亲信部下还以为他被夺舍了。
吴拱不在意这些,他知道朝廷让他做襄阳知府是什么意思,也知道田师中心中的想法,所以他只管往前冲,其他的一切田师中都会为他处理好,帮他搞定。
田师中跟在吴拱屁股后头抵达宜春之后就没有继续前进了,他把总指挥部设在这里,然后派了另外一员老将李道领兵两万南下庐陵,平定吉州叛乱。
李道是如今还活在世上的仅有的一名岳家军旧部,地位依然很高,比起他曾经的那些同僚们可谓是官运亨通,显然很有些本事。
而他的一个道士朋友更是把他的地位推向了另一个高峰。
这个道士朋友叫皇甫坦,经历非常玄幻。
如果这个词语可以形容这个人的经历的话,确实应该这样说。
他本是一个道士,工于医术,在江湖上小有名声。
当时赵构的老娘患眼疾,宫里太医没人能治,就只好诉求于民间,于是皇甫坦登上历史舞台,治好了赵构老娘的眼疾,还顺带着治好了赵构一位宫人的腿疾。
宋是一个崇尚道教的王朝,赵构老爹徽宗赵佶甚至自号道君皇帝,由此可见宋对道教的崇尚。
皇甫坦治好赵构的老娘,本身能言善辩,学识渊博,几句话就把赵构说的很开心,从此就对皇甫坦另眼相待。
一个偶然的机会,皇甫坦在赵构面前说起了当时官至庆远军节度使的李道的女儿李凤娘是个绝色美人,还说她出生的时候曾有黑凤降落,面相贵不可言,有母仪天下的面相。
赵构对皇甫坦十分信任,听他这样一说,就立刻有了兴趣,把李凤娘喊到宫廷里一看,果然是个绝色美人,面相富贵,十分欢喜,就做主,把她许配给了赵昚的儿子赵惇。
李道从此就变成了皇亲国戚。
这段经历堪称玄幻。
一个道士居然可以说动当朝皇帝把一个漂亮的女人许配给皇孙,尤其是当时赵昚已经基本上奠定了皇位继承战争的胜局,在这样的情况下,这个女人很可能就是未来的皇后。
大宋朝选择皇后居然那么草率的吗?
但是不管怎么说,李道就此成为皇亲国戚,时田师中不敢招惹的存在,虽然田师中之前也的确没怎么折腾过李道就是了。
这一回南征,田师中知道自己没什么本事,就主要仰仗吴拱和李道两人。
吴拱自然不用多说,将门虎子,很有些本事。
而李道作为岳飞时代就能出任一军统制官的角色,自然也是极善于用兵。
李道得到了田师中的任命之后,就带兵南下庐陵,准备在人生的末尾再立一次战功,好好儿的给自己的军事生涯收个底。
田师中这边进攻的非常猛烈,另外一边,戚方的进攻也相当猛烈。
戚方此人也算是大气运者,本来是江南大贼出身,在当时的南宋有一个专门的称号,叫做军贼。
他本来是和朝廷作对的,被岳飞打败之后投靠了张俊,得到了收留,从此傍上张俊的大腿,跟着张俊官运亨通。
说老实话,在南宋,能被岳飞打败,属实不丢人,能在岳飞手底下活命,也确实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这个戚方也有点自己的本事。
本次奉命出兵,身边带了三万人,进占德安县之后,进一步南下占据了建昌县,这个时候,他的目标就是南昌了。
而这个时候,韩五正在享受自己作为霸王的荣华富贵,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正在面临两路夹攻。
得知戚方率军接近南昌,他就派遣手下将领吴大眼带兵北上迎击,觉得只要起义军气势汹汹的进击,宋军必然溃败。
但是正规军和地方军队还是有区别的,如果说地方军队是透烂的话,正规军好歹也是很烂的级别。
起义军打败了透烂的地方军队,却还没有和很烂的正规军交手过,没什么经验。
而吴大眼也是个轻敌冒进的人,在平原地区以两万兵力迎击戚方的三万军队,交手不过半个时辰,就被戚方所部打的大败亏输。
吴大眼自己狼狈的逃跑回了南昌,跟他一起回来的人还不到两百。
这一败,把韩五的霸王梦给败醒了。
看着仓惶回来的吴大眼,韩五急了起来,立刻从温柔乡里跑了出来,询问吴大眼具体的情况。
“有骑兵,还有步军,有很多精锐的兵器,还都穿着盔甲,咱们的人没有很多盔甲,跟宋贼对战的时候很吃亏,根本打不过,很快就败下阵来了,这应该是宋贼的精锐!精锐!”
吴大眼满脸仓惶。
韩五深吸了几口气,感觉到这一次面对的宋军和直前面对的并不一样,可能真的是精锐。
两万军队败的那么干脆,那么自己手上剩下的军队估计也很难与之匹敌,守城还能守一阵子,野战的话,不是找死吗?
他一度想逃跑。
但是转瞬之间又把这个念头给打消掉了。
第742章 在乎百姓的那个人已经死了
韩五出身低微,不是什么大人物,虽然会舞刀弄枪,但是大宋追捧的是东华门外唱名的好男儿,不是龙虎武师。
所以韩五从小也是受尽旁人冷眼,从来也没有得到过什么人的重视,更别说掌握权力了。
现在一朝翻身,好不容易当了霸王,好不容易翻身做了主,好不容易有了今日的一切,如果就这样把这一切给放弃掉了,不可惜吗?
南昌就是他的根基,南昌就是他的一切,南昌是他翻身的象征,是他改变命运的契机。
有了南昌,他才是霸王。
没了南昌,他也就是个王八。
所以面临着生命危险的时候,韩五非常犹豫,不知道到底是该逃跑,还是坚守南昌,坚守自己作为霸王的荣誉和象征,以及权势。
这是一个艰难的抉择。
韩五还在犹豫,但是因为吴大眼的失败导致的南昌城内的人心浮动已经引发了一些连锁反应。
已经有些人试图离开南昌城往南逃跑以求活命了。
这个情况被亲信们报告给了韩五知道,韩五顿时慌张了起来,他知道要是人心散了,他这个霸王不用等到宋军过来就变成王八了,所以必须要把城池控制好,谁都不能放走。
城内的情况帮着韩五做出了决定,他意识到他作为霸王的根基是多么浅薄,不用点强制手段,甚至连活命的机会都没有。
于是他下令部下收拢军队,进而关闭城门,然后决定当众把吴大眼杀掉,以此来宣示自己坚决抵抗宋军的意志。
要说这人行走江湖还是有点本事的,没一会儿就想到了办法,召集所有带兵的部下,对他们说了一番话。
“咱们都是穷苦人出身,一辈子也没想过能有今日,能享受那么多的钱财房屋和女人,能吃到那么好吃的东西。
往日里做梦都梦不到的东西已经在咱们面前摆着了,经过这一切之后,你们还愿意回到穷山恶水里吃糠咽菜吗?”
他这样一问,原本有些惊慌的部下们都冷静下来。
一群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每个人都露出了犹豫的表情。
这就对了,犹豫就对了,大家都舍不得。
正是因为舍不得,所以才要拼命啊!
“既然不愿意,那就要拼命,如果不拼命的话,咱们最好的结果也是遁入深山吃糠咽菜,从此活得跟野人一样,什么都没有了,拼命的话,虽然有可能会输,但也有可能赢,赢了,现在有的都能保住!”
韩五满脸都是激动,说的话极具煽动性。
部下们想着这短短的一段时间里他们所拥有的,所享受的,那些做梦都不敢想的美食、美人,还有那么大的屋子,那么大的床,那么软的枕头……谁能割舍?
“好吃的食物,好玩的女人,好住的房子,那都是拼杀来的,愿意跟我一起拼的,有我一块肉吃,就不会让你们喝汤,不愿意跟我一起拼的,现在就走吧。
如果我们因为没有你们而输了,你们就吃糠咽菜做野人,这辈子都要躲躲藏藏,如果我们赢了,你们也千万别回来找我,我不认识你们这帮关键时刻背信弃义抛弃兄弟的混蛋!”
韩五的这番话彻底打动了绝大多数部下。
只有两个人因为实在是太恐惧了,所以依然选择逃跑,其余大部分人都选择留下来奋战。
他们把韩五跟他们说的话原封不动的告知了他们的部下们,让他们的部下再把这番话转告给部下的部下,一层一层传下去,让每一个想逃跑的人都想清楚。
人的一生不是总能够过上这样的好日子的,不用命拼杀,这样的好日子就再也别想过上了。
美食,钱财,漂亮的女人,还有舒适的房屋,如果不用命拼杀,很快就会被宋军抢回去!
一阵混乱之后,城内军心渐渐稳定,为了美食美女和大大的房屋,还有属于他们的土地,他们决定拼一次命。
韩五立刻召开了军事会议,定下了死守南昌的决定。
另外他立刻派人南下联络各地义军,请他们看在同为义军的份上,北上支援,一起打败宋军。
不把宋军打败,大家迟早都要完蛋,打败了宋军,咱们自己怎么造都可以,所以,看在咱们都是造反起义军的份上——
拉兄弟一把!
韩五倒也没有把全部的希望都寄托在义军支援上,也对南昌城防做了一些工作,对周边实行坚壁清野的战术等等。
最后为了安全,他让自己最亲信的一群部下在他的住所内瞒着所有人开挖一条从南昌城内通向城外的地道,准备一旦城池守不住了就从地道逃跑,从此隐姓埋名,过上野人的生活。
他不想让别人当野人,自己倒是愿意当野人,要是人人都想当野人,他才没有机会当野人。
这样的军事准备工作一直进行到戚方的军队抵达距离南昌一河之隔的樵舍镇的时候。
霸王军的哨探和宋军哨探大战一场,打的旗鼓相当,然后互相撤退,回去报告了对方军队的军势。
此时是八月初三,吴拱一路高歌猛进,打穿了临江军,攻克了清江县,正在樟树镇围攻刘老三麾下最后的一支残兵。
而韩霸王对此一无所知,正在和戚方的军队对峙。
戚方眼见霸王军没有主动出击的意思,就自己率军小心翼翼的度过了赣水,逐渐包围了南昌城,而城内霸王军依然城头严阵以待,仿佛铁了心要打一场干脆彻底的围城之战。
于是戚方亲自前往南昌城外探查城内的情况,对南昌城防进行初步了解。
“那城头上的旗帜写的是什么?你们看得到吗?”
戚方绕着南昌城转了一圈,对城头上旗帜的内容很感兴趣。
眼力好的部下告诉他,城头上的大旗写的是霸王二字,可能是贼人的称号。
“霸王?好笑,第一个霸王是西楚霸王,死于刘邦之手,没能成事,第二个霸王是江东小霸王,也没能成事,就给刺客杀死了。
可见霸王这个称号不祥,或者说除了真正的霸王,没有人担得起这个称号,我可没想到现在居然又来了第三个霸王,却是不知道这第三个霸王是怎么死的。”
戚方冷笑一阵,便下令军队准备攻城,同时派人四面八方探查周边地区的义军动向,以免有义军来援而他却不知道。
各方义军虽然各自有各自的打算,却也不能排除有人出于唇亡齿寒的想法来援。
八月初四,李道率领两万人马南下庐陵,成功攻克了只有三千多人驻守的庐陵城,打了控制这一区域的张小虎一个措手不及。
张小虎本来在进攻桂阳,但是得知宋军大部队南下的消息之后立刻率军回援,却没赶上。
他的大部队刚赶到万安县,庐陵城就失守了,守军全军覆没,只有极少数杀出重围溃逃了。
李道攻克庐陵之后,允许麾下士兵大掠一日,他麾下的宋军士兵一天之内把庐陵蹂躏的不成样子,除了不准放火,其他的什么都干了。
一天之后,宋军士兵们因为长期赶路和高压治理而产生的负面情绪得到了释放,对于这位主将非常满意,都愿意继续听他的号令,继续征战。
深谙“用兵之道”的李道早已不记得什么是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打掳了,只知道用最常规最有效的方法统兵,这样对自己好,对士兵也好。
至于对百姓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