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明1158》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启明1158- 第45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来,继续打探临安那边的消息。
  好不容易打听到明军走了,他准备回去了,却又听说赵昚在临安城内大规模排除异己,不断贬斥主和派的官员,招揽主战派的官员接手他们的职位和权力,顿时惊疑不定。
  赵构有点担心赵昚这是趁他不在的时候搞政变,把他的基础全给搞掉了,换上了赵昚自己的基本盘,于是他有点生气,又有点害怕,担心自己就这样回去会有危险。
  他就继续在这里待着,期间赵昚数次派人喊他回去他都不敢回去,继续观望局势,直到这几天他听说他的亲信爱将杨存中再度出任殿前司主帅、统领四万殿前司大军,他才稍微放下了心。
  这就意味着赵昚虽然小动作不断,但是并不会对他不利,杨存中手握四万人的兵权,这是赵昚给赵构的安全保证。
  赵构寻思一阵,又询问身边带着一起来的内侍和近臣,问他们自己该不该回去。
  说实话,在鄱阳的生活还是不错的,这里临近鄱阳湖,水产丰富,鱼类很多,味道很鲜美,他没事的时候就在鄱阳湖上泛舟,陶冶情操,倒也算是不错的生活。
  唯一可惜的就是明军南下临安之前本来有复振趋势的小兄弟再次没了动静,无论他怎么努力,都无可奈何。
  于是赵构只能死了这条心,安安心心的泛舟游玩,陶冶情操,继续试探赵昚对他的态度,若是可以的话,他还想向赵昚要更多的保障。
  结果现在这逃命的世外桃源也有点不保的可能了,叛军势头很大,十多万人进攻南昌,这是要命的规模啊!
  赵构被吓得六月二十五日就启程开始向临安狂奔。
  临走前,隆兴知府磕头苦求赵构留下一些军队帮帮南昌,赵构点了点头,留下五百人给他,自己带走了剩下的九千五百人。
  隆兴知府看着五百人的军队欲哭无泪。


第738章 起义军内斗
  赵构又跑了,还只留给了隆兴知府五百人。
  隆兴知府还能怎么办呢?
  欲哭无泪是肯定的,但是又一想,虾米再小也是虾,小鸡崽子也是鸡,横竖有五百人,总能派上点用场,总比一个人都带不回去要好得多。
  哪怕是带着五百人垫背呢?
  于是他便选择带着这五百人赶回南昌帮忙。
  可谁知这五百人压根儿不听命令,不想送死,出发之前直接和隆兴知府朝着相反的方向逃跑了。
  隆兴知府怎么拦都拦不住,还被一个大头兵一下子推翻在地,啐了一口,骂了一句国骂,留下他一个人瘫在地上,在风中凌乱。
  皇帝跑了,让我们兄弟留下来当替死鬼,你想的真美!
  呸!谁睬你?
  他们一溜烟的跑了,跑的比谁都快,飞毛腿见了都要自愧不如。
  这下隆兴知府真的啥也没有,啥都不剩了。
  当然,赵构虽然是真的狗,但是他倒也不是完全没有做人事,比如他逃跑之前就派人火速赶回临安把江南西路的事情告诉了赵昚。
  他倒也知道这个时候他应该还能指挥的动田师中管辖下的鄂州大军,可以让他们出动平叛,但是这个关键时刻,他不想和赵昚为这件事情闹得不愉快。
  兵权对于皇帝来说是非常敏感的事情,赵构之前不愿意离开就是因为听说临安禁军被打残了,他的亲信势力损失的挺严重,所以怀有忧虑,他非常明白这里头的道道。
  而且这段时间赵昚还召回了很多的主战派大臣,在朝中有了属于他自己的政治势力,眼看着赵昚快速成长起来,这个时候要是让他因为兵权的事情产生不满,便十分不妥。
  既然如此,那赵构也乐的什么都不做,干脆彻底的把锅全部推给赵昚,反正他是个不需要为国家承担任何责任的太上皇,不管发生了什么事情,要追究也是追究皇帝,而不是他。
  什么都不做,就什么都不会错。
  赵构对此有着深刻的理解。
  于是赵昚于六月二十九日得知了这个消息。
  他当时正在励精图治,准备埋头十年和明国抬头相见来着,一听江南西路发生了可怕规模的叛乱,甚至于南昌都面临危险了,大惊失色,立刻召集大臣们商议。
  主战派的大臣们也是完全没想到他们还没有大展宏图呢,内部就出毛病了。
  一阵商议之后,他们一致认定情况紧急,江南西路是京湖战区的大后方,要是江南西路着火了,京湖战区就会不稳,到时候难说镇守开封的明军河南兵团不会有什么行动。
  他们觉得明国绝对不会忘记应该赶快让田师中统领鄂州大军南下平叛,如果鄂州大军还不够的话,就需要出动驻守九江的戚方所部帮忙,一起平叛。
  赵昚继位以来第一次面对叛乱的局面,没什么应对经验,好在诸位大臣都是个中老手,所以他就听从了他们的建议,按照他们的建议下令给田师中和戚方,让他们率领军队南下平叛。
  以田师中为主帅,以戚方为副帅,两支军队一起南下平叛,出动的总兵力为七万人。
  田师中所部四万,戚方所部三万。
  临安方面虽然听说乱军差不多有超过三十万人的规模,但是朝廷里外一合计,觉得三十多万人里面能有五万可战之兵就不错了。
  至于战斗力当然也是一塌糊涂,欺负欺负地方上那些废物还行,对付戍边的职业军队,还是差了一点的。
  所以平定叛乱倒也不需要派遣太多的兵力。
  多了朝廷也拿不出钱。
  戚方得到命令的时候是七月初六,田师中得到消息的时候是七月初八,两人得到命令的时候其实都已经听说了江南西路发生的叛乱。
  原因无他,因为南昌失守了,南昌县令和隆兴府知府都在城破的时候自杀了。
  起义军席卷了南昌,把南昌抢成了一座空城,然后继续向外出击,疯狂宣泄他们的怒气和痛苦。
  被压抑和剥削的痛苦,被欺压和蹂躏的痛苦,种种痛苦加在一起,让他们痛不欲生。
  而现在有了宣泄途径,怎么能不让他们感到愉快呢?
  于是他们四处攻城略地,而南宋方面糟糕的基层组织也让他们几乎无法自主应对这些叛乱。
  田师中和戚方受命出击的时候,江南西路的局势已经十分糜烂,非下大力气不能平复。
  起义军数量太多,占领地区非常之广大,势头非常迅猛,已经渐渐有了超出江南西路向其他地方发起冲击的趋势了。
  不能继续这样下去了。
  田师中领兵抵达了荆湖北路的通城,在这里做第一次休整,而戚方则率领军队南下抵达了江州德安县砸,在这里驻军,进行了第一次休整,并且派人继续南下探查起义军的具体消息。
  然后他们很惊讶的得知起义军似乎正在发生内斗。
  这本来也是难以避免的,因为从五月中旬到七月中旬这两个月间,起义军本身已经发生了两次内斗了。
  最开始,这支起义军就没有固定的首领,十几支起义部队分别独立,互相独立行动,互相之间没有什么高层次的协同作战,势力大或者势力小全靠他们自己发展。
  大的势力很快发展到了十几万人,小的势力只有几万人。
  而起义军彼此之间也不是完全没有仇怨,比如占领了南昌的那支十几万人规模地起义军,其首领号称大刀韩五,和另外一支占据了筠州高安县的起义军的首领有私仇。
  占据南昌之前,他顺路经过高安县,就动手把这支起义军吞并了,把那个跟他有仇的首领杀掉了,以此复仇。
  而另外两支分别控制临江军一部分地区的起义军也为了争夺地盘爆发了战争,双方的战争在六月中旬开始,三天之后结束,因为其中一支起义军的首领被流矢击杀。
  于是临江军就被人称刘老三的起义军首领完全控制了。
  抚州的情况也差不多,两支起义军内斗,其中一支获得了胜利,占领了抚州。
  赣州的情况最激烈,三支起义军聚集在赣州,还有本地人组成的第四支起义军。
  一开始大家精诚团结,协作共赢,一起赶走了驻守当地的南宋禁军。
  然后四支起义军就因为分赃不均而爆发了内乱,除了一支起义军南下南雄州之外,其余三支打成一团。
  最后两支外敌起义军联合在一起对抗赣州本地的起义军,双方连日激战,都忘记了继续外出与宋军战斗,战斗到七月中旬,也就是各自控制一半的赣州。
  从六月到七月中旬,十几支起义军经过互相之间的火并,只剩下七支,数量锐减一半。
  而且在行事风格上,这些起义军也渐渐不是那么的纯粹。
  最开始,他们的确是为了反剥削反压迫,向宋军和宋朝官员发起进攻,击杀他们,为自己出口恶气。
  而随着他们的进取,渐渐的,他们所做的事情就不是单纯的反压迫反剥削了,而带上了一丝强盗的色彩。


第739章 韩霸王
  这场大起义的最开始,还有起义领袖要求大家只抢掠官府,只杀狗官和贼配军,不准伤害普通人。
  因为大家都是苦命人,苦命人何苦为难苦命人。
  但是随着起义队伍不断扩大,情况变了。
  起义军人数不断增多,三教九流鱼龙混杂,什么人都有,什么人都能往起义队伍里面钻。
  其中有的人只是随大流,看着大家都加入了,他也就跟着加入了,觉得不加入就会被甩下来,到时候也不知道会遭遇什么。
  有的人只是单纯的想要混口饭吃,听了起义军的口号,说跟着义军走有饭吃,他们就跟着走了。
  但是有的人不是这样的,他们看到了义军的黑暗面,发现义军可以光明正大的抢掠财物,只要攻破城池就能为所欲为,能够欺凌那些往日里高高在上的家伙们,就为此加入了义军。
  有人是为了反抗,有人是为了混口饭吃,有人是为了发财,这样的军队,注定不能成就大事业。
  但是话又说回来,他们,真的有成就大事业的想法吗?
  一旦获得了足够的财物和食物之后,他们的进取之心就迅速衰减,很多起义军士兵和领袖都沉迷于奢侈的享受无法自拔。
  他们杀死了官员、吏员、将官、富商、地主豪绅等等上流社会的人物,夺取了他们的土地、房屋、钱财、女人,获得了原先做梦都梦不到的财富,然后迅速的堕入了享受之中。
  起义军也很快完成了上层下层的分化,上层把官员富豪的东西给抢了,也不分给底下的小兵们,小兵们看着眼红,只能去抢一般老百姓的。
  于是一般老百姓也开始遭罪了。
  家里仅有的口粮、铜钱也被抢走,被褥也被抢走,甚至门板都被拆下来带走,还有的被抢了家里的婆娘或者女儿,他们哭天喊地,万万想不到造反的起义军也会要他们的命。
  在这个过程中,起义军各派势力也稳定下来,彼此之间都有了比较明确的势力范围。
  于是在七月中旬鄂州大军和九江大军南下准备平叛的时候,起义军的分布范围已经较为固定。
  势力最大的就是大刀韩五的势力,他的部下经过增长已经达到二十余万,控制着袁州、筠州和隆兴府三地。
  他拥有最多的部众和最能打的起义军部队,本人也非常具有战斗力,所以声望最高,占地面积最广,杀死的官府人员也最多。
  其次是控制着吉州和南安军的张小虎的势力,他的部下约有十余万众,并且进一步向桂阳方向进攻,势头不减。
  虽然势力不如韩五,但是他的胆略明显更强一些,他统领的起义军是目前仅有的两支还在向宋廷势力发起进攻的起义军之一。
  再然后就是控制着临江军的刘老三和控制着抚州的乔铁枪,两人各自拥有七八万的部众,分别占有一块地盘。
  这两人已经躺平享受了,他们获得了底盘之后放纵手下大肆屠戮州中富户、地主豪绅、官吏人等,大量劫掠土地财富,已经成为巨富,居住在豪华的屋子里肆意享受。
  他们的部下也在两地肆意妄为,劫掠百姓,扫荡乡野,赚的盆满钵满,丝毫不顾那些农民的哀嚎,搞不清楚的还以为他们是官军,而不是起义军。
  接着就是分别控制着赣州一部分地盘的李耕起义军以及王盛起义军,这两人各自拥有五六万的部众,视彼此为死敌,正在激烈对抗之中。
  最后就是那支南下南雄州的起义军,目前情况并不明朗,但是好歹也算是目前还在保持进攻姿态的两支起义军之一。
  从整体上来看,这场吉州大起义发展到如今,已经火速进入了倦怠期,因为宋廷过于腐朽,以至于起义军快速获得了胜利,快速获得了大量财富,然后快速腐化。
  绝大部分人都追求起了享受,都觉得自己已经成功复仇,不需要继续征战四方了。
  贫穷了太久的他们骤然获得数不清的钱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