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让他们知道现在的情况,让他们意识到留在山里才能安全,否则就是死。
对于这个任务,徐通非常理解,同时也坚决的执行了。
徐通向着自己负责的村庄里的八百多号村民发布了赵玉成的决定,希望村民们予以理解。
外面是真的很危险,也不是假的危险。
大部队抵达山中之后,赵玉成火速把五个山中盆地确定为五个乡,每个乡安排一个总负责人和一个负责团队,搭建起一个乡农会的架构。
他要首先把整个罗霄山区的抵抗组织架构搭建起来,领导组织架构搭建起来之后,做事情就有条不紊了。
五个乡根据各自的方位被命名为东乡、南乡、北乡、西乡和大乡。
赵玉成自己负责大乡,作为大乡农会会长。
副主任杜启做东乡农会会长,庶务部主任魏强做南乡农会会长,庶务部副主任卢成仁做北乡农会会长,组织部主任段阳做西乡农会会长。
大的组织架构搭建起来之后,下面又分作数个村落,大体上按照人们原先所属村落进行分配,也有两三个村落并在一起的情况。
组织部庶务部军务部监察部等各部部员根据复兴会支部的命令奔赴各个草创的村庄,担任起了村农会的负责人,领导村民们进行生产。
时间紧,任务重,要做的事情非常多,留给每一个复兴会员的时间都不多,他们总共也就一百多人,几乎每一个人都身兼两三个职位,办起事情来那是真的不轻松。
所幸每一个会员也都是经过教育、有文化、有思想担当的人,不怕苦不怕累,干劲十足,很快就带着大家开始建设自己的新家园。
而在此期间,思想教育工作当然也是重中之重。
尤其是当时已经出现了部分村民希望回到家中的事情,他们感受到山间生活的困难和不确定性,怀念家园,怀念家里的小破房子和几亩薄田,特别希望。
徐通虽然年轻,但是也知道思想教育工作的重要性。
做好了思想工作,比用物理手段限制农民们的自由要更好,效果更突出。
这一点,徐通有切身体会。
他刚刚从培训班里出来的时候就被分配到了一个中都附近的新村庄里,在那个村庄里他跟着原先的指导员进行实习。
他亲眼目睹过指导员通过不辞辛苦挨家挨户的做工作,终于讲通了村民们的道理,让他们服从朝廷的决议,停止种麦子,改为种植大豆。
据他所知,大明朝廷对农业生产空前重视,不仅给予诸多福利政策鼓励发展生产,也会根据实际情况对农业生产活动进行调整,调整的范围、项目远超历朝历代。
朝廷每个季度都会召开当季的农业工作会议,会议上会综合判断各地区的农业生产水平和状况,然后做出调整。
洪武元年十一月召开的会议决议需要燕云地区部分种植麦子的地区改为种植大豆,以提高大豆产量。
朝廷需要更多的大豆来制作豆腐、压榨大豆油和酿造酱油,也能用于战马饲养等用途,用剩下来的豆渣人也能吃,还能用去当做饲养牲畜的饲料,好处多多。
对于普遍缺乏蛋白质摄入的普通命中来说,大豆实在是再好不过的存在了。
不过因为产粮区的人们普遍更愿意种植粮食以获得安全感,把粮食看做比天还要大的事情,想让粮农转而种植大豆不是容易的事情,遭到了不少村民的反对,农会做工作也做不通。
于是那名指导员就去到每一个村民家里与他们谈论粮食和大豆的区别,还有相同点,以及朝廷的打算,还有朝廷对于大豆收购和本地区粮食价格的保证等等。
讲到激烈的地方,指导员就拿着白条摆在了村民面前。
“朝廷的信誉就在这里,你们既然相信白条,愿意用白条,那么就要相信朝廷的信誉,否则你们手上的白条不就是废纸一张吗?”
大明朝廷通过长时间发行白条积累起来的信誉最终说服了农民们。
花了十多天的时间,嘴皮子都磨破了,跑了三十多户人家,几乎一刻不停的都在做工作,指导员终于说通了全村村民改为种植大豆,由此完成了上级交给的任务。
到徐通被调遣进入南下一百零八人团队的时候,那名指导员已经升职到了乡农会,担任乡农会会长,工作开展得非常不错。
那段工作经历让徐通十分难以忘怀,如今面对革命刚刚开始的困局,思想工作更是重中之重。
于是徐通就首先从南宋官军这个角度开始讲解。
“咱们都杀了官,抢了官府的钱财,官府一定不会放过咱们,一定会派大军前来,现在念着家里的土地房屋,一旦官军来了,就是死,官军之凶残,难道需要证明吗?”
第735章 世上哪有这样的良善朝廷?
南宋官军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比土匪还要狠,还不能反抗,一旦反抗就是造反,杀的更狠,所以兵灾远远比土匪要可怕。
对此,没有哪个村民是反对的。
没见过还没听过吗?
不管是谁,就没有哪个人是完全没有家人亲戚朋友没有遭过官府的罪的。
那些官差凶狠超过土匪,对待农民们予取予求,踢打辱骂,农民们敢怒不敢言,只能低着头任凭他们欺凌,然后被他们夺走珍贵的口粮。
甚至有些时候明明没有任何过错,或许是那个官差心情不好,逮着就是一顿打,没有任何理由。
之后有些人可以被治好,有些人就那么死了,无声无息,毫无意义。
这是大家脑海中普遍所拥有的悲痛记忆。
所以一听徐通这样说,有些蠢蠢欲动想要回家看看的村民顿时就不敢跑了,谁都怕回家之后给官军逮着杀了。
要知道这官军杀人可不管你有没有罪过,但凡是看到了,只要不爽,或者一时兴起,当场就给你来一刀。
自古以来做了官军刀下亡魂的人还少吗?
“官军杀人不讲道理,不管你是不是无辜的,当年赵官家因为赣州人惊扰了他老娘,恨不得杀光所有赣州人,但凡官军过境,你别说一般百姓,就算是当官的,都怕。
一般遇到官军过境,当官的都会把官军需要的物资放在城外头,然后关上城门,死死关着,就是不让那群官军进城,直到官军走了老远,他们才敢打开城门。
为什么?怕啊!当官的见多识广吧?为什么连他们都不敢放官军入城?很显然以前出过官员放官军入城结果官军大闹的事情,说不定当官的自己都被杀了,官军跟你讲什么道理?手里的刀子才是道理!”
徐通和村民们讲了很多相关的事情,把村民们说的心有戚戚,一个两个都吓得不轻。
他们想起之前狂热的时候他们做的事情,想起被他们活活打死的吉州知军和庐陵县令,还有无数死在他们手上的贪官污吏,不由的一阵后怕,哪儿都不敢去了。
讲通这个道理,就能暂时安稳人心,不至于让山中恶劣的条件引起大规模的逃跑现象,然后,就有了进行政治思想教育的基础。
“话虽如此,但是我觉得我们也没有必要怕他们。”
徐通一开始说的村民们心有戚戚胆战心惊,可忽然间又说不用害怕,这就引起了一些村民的不解。
“会长,你这话是什么意思?一会儿说官军可怕,一会儿又说没必要怕,为什么呢?”
看着村民们不解的表情,徐通笑了笑。
“很简单啊,咱们不是连续攻破了四个县城,杀了几百号贪官污吏吗?官军虽然凶狠,不也被咱们打败了吗?”
村民们齐齐愣住,然后互相看了看,不由自主的互相点头称是。
徐通拔出了自己的刀,看着雪亮的刀身。
“所以官军虽然凶狠,但也是人,人被杀,就会死,只要我们手里有刀,官军难道就不怕吗?他们怕,比咱们害怕他们更怕,因为咱们人多,他们人少,咱们数千万,他们最多不过几十万!”
“数千万?”
村民们竖起了手指头掰来掰去,左看看右看看,也不知道怎么算千万级别的算术。
而这就涉及到一些比较深刻的内容了,对于这样的内容,是需要循序渐进的。
徐通就带着他们一边建设自己的家园,一边从头开始告诉他们什么是牛马,什么是上等人,上等人又是如何通过吸食牛马的血肉肥硕自身不劳而获的。
而在这个过程中,他还创造性的往政治宣传当中添加了明国的内容,用明国现行政策对比南宋的政策,让事实更加血淋淋。
“你们知道在明国,农民交地租需要交多少吗?”
“不知道。”
“还在租地耕种的农民最高只需要交四成地租,而不租地耕种有自己土地的农民只需要交一份农税给朝廷就可以了,按照每亩地交税,一亩地交二升,没有其他任何苛捐杂税。”
一听这个,村民们纷纷惊讶了。
“不可能吧?”
“还有这种好事?”
“会长你别骗我们了。”
“世上哪有这样的良善朝廷?”
徐通摇了摇头,对此感到悲哀。
他学了历史,知道很多古代王朝的农业政策本都是轻徭薄赋,只是后来随着时间的变迁与统治阶级的腐化,农民压力越来越大。
但是光就农业政策来说,王朝初期农民的压力并不大,十税一和十五税一的政策往往都能运行好几十年。
但是宋可能并非如此。
“我就是从北边明国过来的,我会不知道这种事情?北边明国的皇帝陛下颁布了诏令,要求土地所有者不准向租种土地的佃户征收超过四成的地租,违令者需要付出相当惨重的代价。
而自己拥有土地的农民根本不存在地租这回事情,只要在每年税季向朝廷交一份农税就可以了,其他的一应赋税全都没了,对了,就算是征发服劳役也给钱。”
村民们更加惊讶了。
“真的假的?”
“做劳役还给钱?”
“不都是只管饭不给钱的吗?”
“我还听说有的地方连饭都不管,两三天才给一顿吃的,饿死了不少人呢。”
“是啊,我表舅就是,从那个不给饭吃的工地上跑回来,躲在山里躲了一年多才避过风头,但现在也改了名字了。”
村民们七嘴八舌讲述自己的遭遇和所见所闻,徐通听着,等他们说完了,徐通又开始宣传明国的事情。
比如明国皇帝带领军队夺取土地之后把土地分发给农民,又建立农会让农民自己管自己的事情。
明国农会有不小的权力,县府都不能随意下乡征收赋税,只能按照规定由税务部门在税季对接农会,完成税收征取,其余的事情都不能做,下乡强制征税更是想都别想。
各级南宋政府施加给农民的各种苛捐杂税被农会全部废除,连乡村内的地主豪绅都被一并铲除,土地都归了农民。
对于农民来说,说一千道一万都不如土地和减免赋税来的实在,他们最在意的、至少是目前最在意的还是土地和减免赋税。
要是收下来的大部分都属于自己,该有多好?
每一个农民都这样想过。
“在明国,农民打下来的粮食确实大部分都是属于他们自己的。”
徐通的这句话就让很多村民不相信。
“以前遭灾,咱们求着主家减免一些租子,主家都向我们哭穷,说他家里都没有余粮,上下都要打点,根本没粮食什么的,要是明国皇帝真的那么好,估计都吃不饱吧?”
徐通大笑了一阵。
“这种鬼话你们也相信?我问你们,你们每年交给地主多少租子?”
一个村民举起了手。
“咱们那儿是四六开,咱们四,主家六,这都算可以的了,周边好些地方都是三七开,还有二八开的,太黑了。”
“你们那儿有多少佃户?”
“大概四百多户吧。”
“你们光靠这四成就活下来了,那你们为什么觉得收了四百多户人家六成粮食收成的主家会吃不饱?主家多少人?该不会有一千人吧?那估计想要吃饱是有点难。”
这话说的那个村民就有点尴尬了。
“这个……我也不清楚……”
他当然不清楚,他要是清除,就不会提出这样的问题,就不会有这样的疑惑。
由此可以看出,地主士绅们满嘴的鬼话到底有多强的欺骗性。
谎言需要被戳破,真相需要得到声张!
第736章 第二波农民起义爆发了
就算皇帝山穷水尽了,地主家也不会没有余粮。
这一点,所有复兴会的会员都知道。
所以对于这种谎话,他们非常愤怒,也非常了解。
“主家最多几十口人,算上仆役护院,百多号人算多的了,收了你们那么多粮食,居然吃不饱?这话你们也信?”
徐通怒道:“地主士绅嘴里有一句能信的话吗?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