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过程中,赵玉成有了一番深切的感悟。
“古人常说苛政猛于虎,之前咱们只是体会到农民之苦,不懂商贩之苦,今时今日算是体会到了,也明白何为全方位压迫了。
遇到猛虎,一二十人集合起来,手持兵刃,尚且可以与之搏斗求生,将猛虎杀死并非不可能,可是遇到苛政,纵使有几百上千人又能如何呢?”
同行的一百零八名复兴会会员也深有感触,连连点头,表示赞同。
第731章 这个地区有造反的土壤存在
抵达庐陵之后,赵玉成等人并没有立刻行动起来。
他们开了一个会,然后在当地分散开来,分别前往不同的县域生活了一段时间,一个多月以后大家才重新聚集在了庐陵,交流所见所闻。
通过交流,他们发现这里真的是非常适合他们开展行动。
简而言之,这个地区有造反的土壤存在。
距今三十年,宋室南渡之初,这里就因为过于严苛的赋税和金兵宋兵的反复蹂躏爆发过农民起义,声势浩大,聚众十余万。
当时负责平定这群反贼的,是岳飞。
经过岳飞的讨伐,叛军战败,叛乱被镇压,但是这片土地的贫瘠、穷困并未得到任何改变,官府收税凶猛的情况也没有得到什么改变。
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时时刻刻都在酝酿着反叛之心。
于是在绍兴二十二年,临安朝廷驻扎在此处的驻军发生叛乱,叛乱席卷数个州府,朝廷费了很大的力气才终于平定叛乱。
再然后就是如今了。
叛乱与战争给本地人带来的深重苦难依然没有缓解,而官府的统治依然凶残。
而且这一地区山区颇多,适合耕种的土地少,粮食打不上来多少斤,经常有人给税吏逼得没办法了,就往山里一钻。
要么从此成为深山老林里的逃户,从此饥一顿饱一顿人烦狗嫌,活的像个未开化的山顶洞人。
要么落草为寇,过上刀口舔血的日子,混的好了大块吃肉大碗喝酒,混得不好连顿饱饭都吃不上就要给推出去当炮灰。
当然了,逃户和土匪都不是没有风险的。
逃户时时刻刻都要担心官府组织人手入山搜捕,抓出来就要做苦力,基本上就别想恢复自由身。
土匪相对好一点,有反抗能力,一般而言也就抢村庄,捡软柿子捏,可要是一个不小心把官府相关的给抢了,那官府就会出动人手进山剿匪,大开杀戒。
比起逃户和土匪,自耕农和佃户们也是活的人不人鬼不鬼。
一年到头累死累活,大半收入不是给了官府就是给了地主老爷,留给自己的连温饱都挺勉强,这还是丰年的情况。
这要是遇上个天灾,粮食歉收,那就是逃户土匪流亡三选一的下场,没有第四条路——如果饿死也算一条路的话。
江南西路复兴会支部的庶务部副主任卢成仁给出了自己游览当地得出的结论。
“这片土地上的百姓基本上都是文盲,不认字,我走访多个村庄,与百姓攀谈,基本上一个村庄能认字的人不超过十个,能读写的不超过五个,除非当地有地主家庭。
这还不算,进城做工的也有相当多的一部分是不认字的,或者只认识有限的几个大字,读写能力堪忧,整个观察下来,人们是麻木且绝望的,他们基本上没有反抗能力。”
组织部主任段阳也给出了自己的看法。
“通过和当地人交流,我认为他们要么是麻木不敢反抗,要反抗也是毫无成功可能的消极反抗,或者落草为寇,或者遁入深山,他们不知道有更好的反抗的方法,只是自发的毫无组织的反抗,这种反抗没有意义。
而且很多消极反抗的人在反抗之后也没有打击当地官府和地主豪强的势力,而是继续欺负弱小,抢掠村庄,欺负老百姓,毫无反抗的意义,他们只是单纯作恶,起不到任何正面效果。”
接下来一些会员也作了发言,基本上都把自己看到的和思考的说了一下。
其中赵玉成很看好的军务部部员徐通看问题的角度比较不同。
“我是觉得这块地方盛产土匪不是没理由的,这一块地区多山地,少平原,山路崎岖,稍微深入一些就特别难走,很多条通道都是只够一个人或者两个人通过。
我这段时间有空就往山里跑,发现这样的山很多,山里面还有不少山谷地适合做营寨,山上还有山泉水,只要有足够的粮食,一座山上住个三五百人不成问题。”
赵玉成愣了愣,然后笑了出来。
“咱们还没有行动,你就想到了要跟宋军打仗的事情了?”
“早晚的事情,这里的百姓虽然麻木,但是每个人心里都有怒,都有怨,而且肚子都很饿,他们不是不恨官府和地主豪强,只是看不到反抗成功的希望,咱们只要让他们看到希望!”
徐通笑了:“陛下那句话怎么说来着?哦!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徐通一番话说得大家心念通达,很多人的心思都活泛起来。
“我觉得徐通说得有道理。”
复兴会江西分会的副主任、这里最资深的复兴会员杜启开口道:“咱们来这里就是为了武装斗争,也不是为了做善事,开粥棚,咱们要做的事拉起一支坚强的队伍,在这里打开咱们复兴会的局面。
所以,咱们的确可以先选择可靠的根据地,要能够长久坚守,在咱们的力量不够强大、人手不够多的时候,能让咱们以少胜多,战胜随时可能来讨伐的宋军或者地主武装。”
众人对此讨论了一阵子,然后把目光投向了赵玉成。
赵玉成思考了一阵子,表示认同。
“不考虑其他的,先考虑生存问题,咱们要先能生存下去,然后才能考虑其他的问题,所以我觉得徐通说的很有道理,大家先找可以当根据地的地方,然后购置必要的东西。”
于是接下来两个月,他们就开始为武装斗争做准备。
出发之前,大家都是想要在庐陵一带发展农民们进行斗争的,但是很快他们就意识到这个策略很危险。
因为庐陵一带距离南宋最强大人数最多的一支屯驻大军鄂州大军太近了。
且就在庐陵以北,还有九江地区的宋军驻扎,想要调动南下平叛也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
这两支大军一旦南下合流,起码能拉出十多万的军队,平叛所用兵力会非常庞大,并非刚刚起事的起义军所可以对抗。
另外,就在距离庐陵地区不远的赣州,还有一支宋廷的禁军部队驻扎。
据说这是因为当年赣州还叫虔州的时候,发生了一次民乱,那一次民乱惊扰到了赵构老娘,赵构的老娘给吓得不轻。
赵构大怒,要屠尽虔州居民为老娘出口恶气,幸赖岳飞苦求,赵构才作罢,但是自此对虔州人不信任,专门派兵驻扎。
绍兴二十二年,虔州发生驻军叛乱,叛乱平息之后,虔州被改名为赣州。
西北部有鄂州大军,北部有九江大军,东南部有虔州禁军,若要在这一带的平原地区发展,恐怕都来不及发展,就要被南宋军队平定了。
所以,军队一旦起势,有了一定的基础,就要立刻进入山区,经营山区,通过山势对抗南宋讨伐部队,同时锻炼己方人员,教育己方人员,不断发展壮大,等待时机。
不能留在平原地区和很快就能赶来的南宋正规军硬碰硬。
这一策略确定之后,由赵玉成等人负责实施。
他们选择的根据地位于庐陵西南部的罗霄山区。
第732章 揭竿而起
罗霄山区内早在东汉时期就已经有人居住了。
山里并非不能生活人,并非不能耕种田地,只是适合人类生活的地方比较少,土壤较薄,不够肥沃,且可以耕种的地方较少,难以成就大规模人类聚落。
这里只能一个聚落一个聚落的分散开来生活,所以从东汉时期到现在,一直没有上规模的人类聚居区,大部分地区还是荒无人烟的原始林区。
不过宋以来,越来越多人因为苛政而进入山区做土匪,土匪们的存在倒是让这一山区多出了不少可以住人的人类聚落。
赵玉成和徐通、杜启等人在山里钻了两个多月,发现了山区内一些适合人类居住的山中盆地。
就他们所发现的山中盆地有五个,其中有两个处于无人状态,有三个则处于有人占领的状态,占领这些山中盆地的自然都是些土匪,他们依靠险峻的山势在这里求生存。
看起来,这些土匪也并非完全靠劫掠为生,他们也是耕地种田的,这些山中盆地也有适合种地的地方,这些土匪就聚集逃户加入他们,一些人负责种田,一些人就负责刀口舔血。
这感情好,只要山区内能找到山间盆地,能活人,那就没问题。
除了这些生存地区之外,他们还在山中选择隐秘的地方做储备基地,他们分批购买粮食,找渠道购买私盐和兵刃,一些存放在居住地,一些则储存在山里,以备不时之需。
这样的渠道并不难找。
在一个遍地是土匪窝的地方,私盐和兵刃这两样东西都不难搞,而且只要肯出钱,他们甚至可以帮忙搞到盔甲和弓弩。
看起来这些地方的土匪那么多而且官府屡次进剿也剿灭不了,并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
很明显,官方需要土匪,土匪也需要官方,大家互相需要。
搞明白了这种事情之后,赵玉成就对当地官府更为不屑了,感觉到南宋官府在治理地方上的水平参差不齐,但是在逼良为娼这种事情上是整齐划一的高水平。
很快,该准备的都准备好了,赵玉成等人开始准备使民众觉醒,点燃第一把火。
他们开始四散而出进入各地农村,借着做小本生意的行脚商人的身份与村民接触。
考察他们的真实生活状况,体验他们劳动的艰辛,然后用很低廉的价钱售卖乃至于白送,赠予他们一些生活用品,米面油之类的。
另外,他们出发之前,在苏咏霖的建议下普遍学过一些简单医术,掌握一些治疗头疼脑热很有效果的民间偏方,就免费给一些生病但是没钱治疗的村民诊治。
通过这样的方式,这些散入民间的复兴会员们渐渐得到了当地百姓的感恩和信任,与他们建立了比较良好的关系,张三李四王二麻子的都能喊出名字,彼此都相当熟悉。
等熟悉了之后,他们就借着教育村中不能生产的幼童识字为切入点,得到了村民们更多的感谢,彼此之间的信任感进一步增加了。
而正在复兴会员们准备从这方面入手传播新思想新理念的时候,一场意外发生了。
去年,江南西路普遍遭遇旱灾,粮食减产,本来临安方面得知灾情是允许本地酌情减免农税的,以便于让农民度过灾年。
奈何本地官员在【酌情】这两个字上做了超纲的阅读理解,把临安方面的本意曲解了。
临安方面允许本地减免农税,减轻百姓的负担,这在地方官府看来就是填补亏空的好时机。
因为大小官员公费吃喝、大兴土木、因为各种原因挪用国帑等等行为,已经把庐陵的财政弄得非常难看,一群官员正在头疼万一上面派人来查该怎么办。
结果朝廷酌情减免农税!
这不就是填补亏空的大好时机吗?
朝廷说酌情减免,那我减免一百文钱也是减免,减免一文钱也是减免,怎么减免不还是我说了算?
于是庐陵县的官员们一通神操作,就等于没有减免赋税,以往一直都在征收的各种苛捐杂税也都全部算上,一点也不能少,给我交!
交了以后才好填补亏空,你们不交,上面查下来,我们怎么交代?
除了这一层意思,他们还有更深一层的意思。
这些刁民虽然是穷鬼,单个榨不出多少油水,但是穷鬼人数多啊,一个穷鬼榨不出油水,一百个就能榨出丰厚的油水了。
他们也是有土地的,但凡通过征税把他们弄得家破人亡,土地必然会被发卖。
到时候一些远近闻名的大地主大土豪就会派人来低价买地,把价格压得低低的,把这些土地全部吃进去。
地主士绅吃进了土地,当然要给官府好处,官府吃饱喝足了,还能填补亏空,又一口气甩掉了这些不安分的穷鬼,岂不美哉?
赢麻了简直。
县府派出了凶神恶煞的税吏前往乡村征税,又担心人手不够,威慑不够,有些刁民不会乖乖交税,于是就雇佣了一些城池中的闲散人员一起跟着下乡。
好家伙,那闹得叫一个鸡飞狗跳鸡犬不宁啊。
不愿意交税的就算了,有些愿意交税的也被折腾的家宅不宁,甚至于家破人亡。
税吏们和跟随而来的市井闲散人员凶狠的如同豺狼虎豹,穿了一身官服就好比镀了一层金身,金刚不坏,乡民们和他们有些磕磕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