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明1158》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启明1158- 第43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但是不管,这是胜利者的权利。
  这笔钱加在一起,一般来说比较客气的胜利者会乘以二,不那么客气的胜利者乘以三四五都是有的,反正怎么爽怎么来。
  根据战前财政部对这场六万三千人的战争的预估,预计这场局部战争需要耗费大明国二百万贯钱的军费才能打完,后来根据实际计算,发现数字和最开始预计的差距不大。
  明国为了组织军队、发起战争和战争后勤的耗费到明军抵达临安城下时,即使多方节省、想方设法的从一些不必要的环节中省钱,也已经花费了一百九十六万贯钱。
  这绝不是一笔小费用。
  虽然明帝国的财政收入远不仅仅如此,但是明帝国需要用钱的地方更多。
  战争费用并不属于帝国的常规费用支出,没有提前的预算,没有那个封建国家会提前给战争准备战争预备款项,都是随时发生随时支出。
  所以每一次干仗都是主战派和负责财政的官员之间的斗智斗勇,内耗严重的会为此付出巨大的代价,比如南北两宋。
  明帝国有着统一的号令和一致的目标,发动战争的权力不归属文官政府,而属于皇帝和军队系统,遇到可能发生的战争,都是皇帝和军队系统单独商议,文官政府无权对此置喙。
  唯一可以参与进来的财政部也只能提出财政建议,无权对战争发起与否这件事情提出反对意见。
  所以在明帝国内部,这方面的内耗被苏咏霖控制在了最低,也竭尽所能降低成本。
  但是再怎么控制成本,必要支出不能少,所以这一次开战对于明帝国本就吃紧的财政还是挺有压力的,所幸白条的存在暂缓了一部分压力。
  可现在既然战争打赢了,当然要连本带利的弄回来,所以周至和周志学商议之后,开出了一个一千万贯钱的战争赔款的价目。
  这让南宋谈判官员们倒吸一口冷气,连史浩都有点被吓到了。
  这些谈判官员包括史浩在内,都是懂得常识的,对于经济也是相当了解,很多人甚至就是搞财政出身的,对南宋混乱且糟糕的财政现状深有体会。
  按照常规预算来说,发动一场十万人的中等烈度战争,需要大约三百万贯钱的军费来完成。
  当年北宋时,宋国文官就是算了一笔账,觉得支出军费太恐怖,还不如花钱买和平,给岁币,一年才支出多少钱?
  这明显是大宋赚了对不对?
  要不怎么说这群文官无耻呢?
  他们根本不会去认真考虑军费支出往往是一次性的,打赢了还能有赚回来的机会,而岁币一给就是几十上百年不说,人家还要白银。
  白银大多数都是江南福建山区等地开采炼制,契丹人也不会自己到江南来拿,而要宋人从江南运输到河北交割给他们,这期间的运输费用还要宋国自己承担。
  宋国自己承担不就是折腾百姓?
  运输路线沿途的百姓需要无偿负担转运的任务,折腾的他们苦不堪言,还会影响到农业生产,这其中产生的隐性损失远超军事战争的支出。
  当然这些都不重要,只要士大夫能得到和平,能够不打仗,能够节省军费,百姓死活跟他们有什么关系?
  当年如此,现在也一样。
  只要战争赔偿能换来和平,给他!
  反正又不是咱们士大夫老爷们自己出钱,不是自家钱,花的就一点不心疼。
  史浩算是比较有良心的,所以他惊讶于明国的狮子大开口。
  明帝国这一战就算他们号称十万大军,一千万贯钱也足够他们同时发起三场同等规模的战争。
  那差不多就是能把南宋三个战区全部毁灭掉的灭国战争级别的军费支出了。
  这未免有点太狮子大开口了。
  史浩知道如果这个条件要是答应了,接下来的诸多条件一定会让南宋大出血,乃至于一年辛苦倒头就是在为明国打工。
  这是不可能的。
  “以此战的规模和北朝出动军队的人数来看,这场战事所需要的耗费应该还不到三百万贯钱,而北朝一开口就是一千万贯钱,莫不是拿大宋在开玩笑?”
  史浩立刻出言反对这一要求。
  周志学笑了笑。
  “史相公自己也知道,大明国是胜利者,南朝是失败者,胜利者对失败者予取予求,难道不是自古以来的道理吗?”
  史浩抿了抿嘴唇,坚定地摇头。
  “赔款大宋是愿意给的,但是北朝不能如此过分,一千万贯的数量之大,足够同样的战事发生三次,大宋再怎么财政富裕也不可能拿出那么多钱来赔偿北朝。”
  周至当然不至于要那么多钱,这只是狮子大开口而已,方便他们讨价还价,要是一开口就是心理预期,只会被这帮狡猾的宋人继续压价。
  开战之前苏咏霖就说了,这一战的目的是索取治理黄河的经费、减轻大明百姓的负担,同时也是为了加速激化南宋内部的阶级矛盾,促使他们更快的自爆。
  一口气把南宋吃死是不可能的,南宋方面也不会答应,所以周至也没打算真就把南宋勒索到死,他们可以继续还价,直到周至和周志学的心理价位为止。
  当然了,要是他们没有还到那个价位就答应了,大明血赚不亏。
  于是双方开始讨价还价。
  史浩力陈南宋方面经济的不容易和战争对经济造成的破坏,一刀就试图砍掉五百万贯,惹得周至大怒,拍桌子指责史浩是不是不把大明军队的损失看在眼里。
  大明军队为了打到临安,至今为止也付出了一千四百余人的阵亡和五千余人的受伤,这么大的伤亡数字难道不需要赔偿吗?
  这可都是南宋军队造成的!
  这可都是钱!
  八百万!否则免谈!
  史浩再哭穷,不停讲述南宋财政的艰难,说新皇帝赵昚刚刚登基,连登基典礼用的都是最简便的依仗,毫无帝王风范,都到了这个地步了,那里拿的出八百万贯钱?
  五百五十万贯钱吧!不然真的没有了!一滴都不剩了!


第708章 六百二十万贯的战争赔偿
  一滴都不剩了?
  又搁这哭穷是吧?
  周至冷冷一笑。
  他们对于南宋的经济状况还是略有一些了解的。
  不对吧?
  你们分明还是很有钱的,听说太上皇赵构还有很多没有完成的宫室,那些钱难道不能拿来给大明赔款吗?
  当然了,考虑到你们的为难,七百万,再少一个子儿就别谈了。
  史浩继续哭穷,提出了五百八十万贯的方案。
  他希望大明能够考虑到南宋的不易,这么大一笔钱交出去,他们会出现很大的经济危机,百姓会受苦受难的。
  一听这话周至就怒不可遏。
  “数月前我朝参谋总长辛弃疾曾南下南朝访问,他对我们说,当时他看到了为数不少的难民,还是在临安城附近出现的难民,临安可是南朝皇帝的行在,这么重要的地方却能出现难民?
  当时你们可没有赔款,甚至连岁币都因为大明消灭金国而不需要支付了,尽管如此,百姓的生活就变好了吗?不见得吧?你们这群文曲星真的会在意平民百姓的死活?少骗我!你们有钱只会自己花天酒地,谁会在乎百姓?!”
  周至拍着桌子怒火冲天,让史浩感觉他似乎是一个专门审查贪官污吏的御史一样,颇为惊讶。
  但是这份惊讶并没有什么意义,因为周至还是要钱,而且死咬着七百万贯不松口。
  史浩无奈,继续提价,忍着心痛把价格提到了六百万贯,还说这是极限了,不能更高了。
  周至见状也松了口,把价格降到了六百五十万贯。
  史浩不能接受,于是又加了五万贯,提到了六百零五万贯。
  “史相公,你这样做事是不对的,我这边一降就是五十万贯,你这边一升才五万贯,什么意思?南朝真的有诚意与大明和谈吗?”
  周志学看着周至情绪不好,就接替了周至和史浩你来我往,唇枪舌剑。
  最后双方勉强在六百二十万贯这个数字上达成了一致。
  这一场战争的一次性战争赔款被确定在六百二十万贯的数字上。
  当然,这不是一口气能拿出来的,南宋方面希望分五年,或者六年,每年给一点,让他们的财政喘口气。
  而周志学也立刻提出了新的要求——缓期可以,但是需要付利息大明原本就该得到的钱要缓几年才能拿到,不拿利息是不可能的,这笔钱可以分五年还清,每年都要支付一定量的利息作为滞纳金。
  没办法,还能怎么办呢?
  被人家打败了就是得认。
  史浩决定捏着鼻子忍下这份屈辱。
  战争赔款的问题谈的差不多了,接下来就是岁币问题、割地问题和战后两国名义上的问题,这些问题涉及面比较广,不是周至和周志学可以单独决定的。
  他们表示已经把此事上报给苏咏霖知道,很快就会得到新的指示,所以在此之前就暂时不谈判,当然,他们也不会对临安发起军事进攻,也要求南宋方面约束自己的军队,不要和明军产生什么摩擦。
  否则一切后果由南宋方面承担。
  史浩点了点头,应下了明军方面的要求。
  等他们准备告辞离开的时候,周至喊住了史浩,上前与他亲切交谈。
  “大军行至此地,经历了不少事情,吃了不少苦头,现在既然停战了,也是需要一些犒赏的,但是我手上没什么好东西,所以希望南朝以牛酒犒劳大军,不知南朝能否答应啊?”
  周至的脸上堆满了畅快的笑容。
  史浩闻言,脸上也堆满了苦笑。
  “自然,自然,大军自然是需要犒劳的,在下这就回去准备,这就去准备……”
  回到临安城内之后,史浩把谈判第一阶段的成果带去给赵昚知道,尽管有了心理准备,但是当赵昚知道明军方面一开始居然要一千万贯钱的时候,还是忍不住砸碎了手里的茶碗。
  “欺人太甚!”
  “自古以来,胜者对败者无不是极尽勒索之能事,败者只能接受,否则就会承担更大的责任,还请陛下无论如何都要忍耐,唯有忍耐,才能换取生机,一如勾践!”
  史浩言辞恳切。
  赵昚深深地吸了几口气,渐渐平复了躁动不安的心。
  “我知道了,接下来的事情,就拜托先生了。”
  “老臣必将竭尽所能,为陛下争取明国最大之让步!”
  史浩再拜。
  南宋方面已经准备吞下此次战败的苦果,而另一头,远在中都的苏咏霖也终于得知了此番战事的结果。
  战争开始之后,就不断有人将前线战报送回后方,对于陆军的战况苏咏霖并不担心,因为在他看来,南宋的步军远远不是明军的对手。
  南宋军队里那些赌博喝酒比打仗更加专业的【职业军人】,要说赌博喝酒,当然是一把好手,要说打仗,他们全都是门外汉。
  他唯一担心的是水军,因为南宋的水军还是专业的。
  但是他没想到,这一次明军水师的发挥居然那么好,打败南宋多支舰队,甚至还全灭了南宋的主力舰队,将明州水师全部覆灭掉了。
  这足以证明明军水师发展至今已经有了称霸东亚的能力,继续发展下去,彻底碾压南宋的水师力量并不是难事。
  这确实是一场喜事。
  当然,水师取得的胜利还不止于此,根据战报,水师还捣毁了沿海的数个南宋重要的盐场,还封锁了苏州洋,将所有商船全部扣留,所有的商品权当做战利品获取,以此重创了南宋的经济。
  对于盐和商业的打击,或许比军事上的打击更让南宋受不了。
  陆军的战局就没什么好说的了。
  宋军唯一能敢于和明军正面对抗的部队就是刘錡所部,但是刘錡竭尽所能也没能阻挡明军南下,据说刘錡现在已经死了,扬州虽然还在困守,但是已经不能对战局造成什么影响。
  经此一战,南宋江淮战区的军队主力覆灭,水师主力覆灭,军事实力损失惨重,一整个战区废掉了。
  建康府的七万军队,镇江府的四万军队,还有五万人左右的禁军力量,虽然编制上不一定完整,但是就明面上来说,明军以五万人的马步军力量歼灭了宋军十六万人的军队,长驱直入如入无人之境,堪称绝对胜利。
  而宋军方面损失惨重,一个战区的军事力量的损失没个五六年功夫休想回复。
  苏咏霖可以确定,此战之后,南宋军力大损,基本上无力阻挡明军南下,也很难强力阻止复兴会的力量在内部的发展,这将为复兴会在南宋遍地开花创造良好的契机。
  南宋的丧钟已经敲响,至于它什么时候彻底入土,就要看希望它继续活着的人到底舍得花多少钱了。
  其他的方面能让苏咏霖觉得惊讶的莫过于赵构火线退位、赵昚光速继位背锅这件事情了。
  要说赵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