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命令是赵昚颁布的,但是主要是宰辅们商量出来,让六神无主面色惨白的赵昚点头允许的。
更加精确一点的话,这个命令就是史浩想出来并且要求赵昚同意的。
汤思退和沈该已经吓得不知道该怎么做了。
或许他们也想到了当年金军兵临开封城下时那些朝廷里的高官们是个什么下场。
所以面对史浩的强烈要求,他们已经没有了与之争论、彰显权势的想法了。
王纶这枢密院首脑早就因为战局失利而被赵昚解除了职位,枢密院暂时由皇帝直接提领。
所以现在汤思退和沈该惊吓过度不知道该怎么办的情况下,等同于史浩一个人执掌大权。
或许史浩自己都没有料到,四月二十九日晚间到四月三十日午时之间的那几个时辰,他实际上成为了南宋最有权力的人。
史浩是宰辅团队里唯一还能维持冷静并且做出合理判断的人。
这段时间里,连之前最雄心壮志不甘认输的赵昚都六神无主心乱如麻不能思考,全靠史浩提出意见,然后被他采纳。
史浩提出了好几个很中肯的建议。
其一,要求临安进入全面警戒状态,皇宫禁卫代表皇权出现在临安街头巷尾执行最严格的警戒命令,但凡有人没有缘由出现在街头,一律视作细作逮捕、处死。
其二,立刻召令在沿海地区布置防务的两万军队回到临安协防,放弃海防,直接巩固临安城的防御,一切以保住临安城为最高准则,不得有误。
其三,请出正在临安颐养天年的杨存中出面,把目前临安城内所拥有的军队统一整编,除了皇宫禁卫之外一概整编为御营,以杨存中为御营指挥使,全面负责临安防务。
其四,城内所有物资全面进入调配状态,一应物资不准私人买卖,只准官方分配,一应人等必须要通过为城防付出劳力换取食物和必须的生活用品,钱是没有用的。
这四个建议被赵昚采纳并且颁布执行之后,临安城的秩序才稍稍有所安定。
老将杨存中德高望重,声望很高,他出面统领临安城内的军队,临安城内的军队对他是服气的。
看到他没有走,又打开仓库用钱赏赐士兵,城内军心才逐渐安稳下来。
有了军队托底,临安城再怎么乱也乱不到哪里去,军队的武力是秩序的最佳保护伞。
史浩的行动很快稳定了临安城之前混乱到了极点的状态,但是也同时让临安城进入了前所未有的警戒状态之中。
而在这样的警戒状态之下,五月初一,明军先锋抵达了临安城外。
自南宋小朝廷流亡到江南之后,作为名义上的行在实际上的首都的临安城第二次被外国军队逼近、威胁,摇摇欲坠。
第706章 我只是不想做投降之君
明军先锋部队抵达临安之后,先是在临安城外做侦查,并且堂而皇之的打起了大明战旗,绕着临安城绕了一圈,向临安城内的宋守军炫耀武力,彰显战功。
于是城内宋兵士气低落。
杨存中见了,非常生气,立刻下令在城头架起的床子弩向外发射,轰击城外明军骑兵。
但是没有用,明军骑兵高速行动,床子弩根本打不到,没什么效果。
明军先锋的出现本就代表着大部队即将到来,城内宋兵震恐,军心动摇,全靠杨存中的威望镇着,才没有出大事。
而此时此刻,南宋小朝廷也乱成了一锅粥。
除了少量愣头青不断上书朝廷要求和明军决一死战之外,大部分朝臣都在上表请求皇帝和明军议和,停止战争。
不要再打下去了,再打下去对南宋没有任何好处,这场战争本就是不该发生的,现在发生了,还败的那么惨,为什么还要继续打下去呢?
为什么一定要和军力比金兵还强的明国过不去呢?
他们之中某些人完全忘记了当初他们是怎么义正言辞驳斥明国索取岁币的行为的。
他们丝毫不以为耻,立刻加入了主和派的阵营,强烈要求皇帝向明国乞降,签订和约,不管付出多大的代价都要竭尽全力换取和平。
哪怕花点钱呢?
花点,不丢人!
再打下去,临安不保,大家都要变成俘虏,到那个时候就真的全完了!
之前官员们不敢上书,是看到了史浩的失败,且湖州尚存,还有改变战局的希望,而现在湖州没了,明军大军压境,眼看着就要包围临安了,他们因为畏惧而对议和之说无所畏惧,纷纷上表。
这些请求议和的表奏就和子弹一样射击在赵昚的身体上,打得他浑身鲜血淋漓,让他痛苦不堪。
他本就因为湖州惨败而痛不欲生,现在明军兵临临安、朝臣没有斗志纷纷请和的情况更让他痛苦难耐。
他还想继续打,坚守临安誓不投降,以此彰显新帝意志,并且意图用临安城拖垮明军后勤。
可是看着满朝皆竖降旗的壮观景象,他的意志遭到了严重的动摇,他一个人再怎么坚持,也不可能一个人打败明军,他需要帮助他的文臣出谋划策,他需要帮助他的武将披肝沥胆,他需要士兵奋勇向前争取胜利。
可现在他似乎只剩下他自己。
他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从一开始就该听从史浩的建议,不该打这场没有胜利可能的战争,一早就商量和谈,或许还有的谈,不至于让敌人都兵临城下了,再去谈一个条件更加苛刻的【城下之盟】。
而且城下之盟是最为耻辱的和谈,足以摧毁掉一位君王的尊严,当年宋真宗甚至还因此封禅泰山,试图掩盖澶渊之盟那城下之盟的本质。
结果当然饱受非议。
赵昚不甘心,不想让自己刚刚继位就遭受这般耻辱,成为一个耻辱的皇帝,可是他知道,他似乎已经没有选择的余地了。
五月初二中午,明军主力抵达临安城外,开始对临安城外的军事设施和防御点进行清扫工作,铺天盖地的雷神炮和大火箭带来的猛烈爆炸震慑着每一个临安人的心。
一阵剧烈爆炸之后,明军士兵出动,以巧妙的配合和娴熟的战法把城外宋军据点悉数拔除,就算是经验丰富的杨存中设置的防御战术也没有扛住明军一天一夜的进攻。
五月初三日中午,明军清除了临安城外全部的宋军防御据点,城外宋军不是战死就是被俘获,一个人都没有逃入临安城——当然,这也和临安城自始至终没有开城门有关。
于是明军很顺利的完成了对临安城的合围。
至此,赵昚已经没有任何退路了,到此为止,他就算是进行和谈,这场和谈的性质也会变为极为耻辱的城下之盟。
赵昚再次找来了史浩,面对着史浩,赵昚流下了泪水。
“老师,我真的错了吗?”
史浩面对流泪的皇帝兼学生,无论如何也说不出【真的错了】这样的话语。
他只能深深叹息。
论个人表现,赵昚比赵构好多了,至少直到最后一刻他都坚持要抵抗,如果岳飞韩世忠等人在世的时候遇到的皇帝是他,说不定大宋已经光复中原了。
然而历史没有如果。
史浩只能安慰他。
“陛下不愿屈膝于明国,不愿承受屈辱,这份勇气和担当无论如何都不能算是错的,陛下的英勇,是大宋所迫切需要的,这一点,任何人都不能否认,谁敢否认,臣就会与他辩论到底。”
赵昚抬起了头看着史浩。
“所以,老师也觉得我的做法是错的?”
史浩低头,默然无语。
良久,赵昚擦了擦眼泪,自嘲的笑了出来。
“我只是不想做投降之君,不想做我曾经最讨厌的事情,我以为我做了皇帝就可以扭转乾坤的,可是现在看起来,我还是太无知了。”
史浩心里一动,上前几步握住了赵昚的手。
“陛下,陛下并非无知,陛下是英勇而无畏,相较于名为精明的懦弱,陛下看似莽撞的英勇才是大宋最重要的东西,任何人都可以责怪陛下办事不计后果,但是任何人都不能责怪陛下的英勇!”
赵昚有些惊讶的看着史浩。
“老师,你的心里真的是这样认为的吗?”
“如有虚妄之言,天打雷劈!”
史浩没有任何动摇。
赵昚就那么定定的看着史浩的脸,仿佛能从他的脸色中看到他所极度渴望的东西。
他确实看到了。
于是他满是凄苦的表情中掺入了那么一丝微微的欣慰。
当然,凄苦还是占据了绝大部分的,因为他是真的很苦。
满朝文武要求投降的声音不绝于耳,大部分人已经不支持他继续打这场战斗,仅仅只有少数人上表希望皇帝继续战斗。
赵昚看十份奏表才能找到一份支持他继续开战的,其余九份都是要求投降的。
赵昚虽然有心继续打下去,但是想起了开封故事,他真的会担心有人因为恐惧而选择打开城门迎接明军入城。
到那个时候,他可就真的一点议价权都没有了。
虽然眼下也没什么,但是主动投降的一方如果有些要求,接受投降的那一方也会考虑。
毕竟城内还有四万多可以战斗的军队和满城居民,明军若想要攻克临安,难度很大。
思来想去,在史浩的再三苦劝之下,赵昚终于认清了现实,点头答应了史浩的请求。
于是赵昚在朝堂上正式宣布授权给史浩,让史浩代表皇帝去和明军谈判,争取一个相对合理的和平条款,以尽快结束这场战争。
周至在抵达临安城之后才知道赵构退位、赵昚登基的事情,他觉得这是一件大事,于是立刻派人快速北归,把这一消息和大军包围临安的消息一起告知苏咏霖,请苏咏霖给出具体指示。
到底要多少数目的赔偿比较合适。
岁币的具体数额该如何确定。
南宋不答应怎么办。
要不要真的攻克临安城。
万一真的俘虏了南宋皇帝该怎么办。
他希望得到苏咏霖的具体指示,如此,在谈判的时候他就能有的放矢,有理有据的向南宋提出诸多勒索式的要求。
当然,没等到苏咏霖的具体指示,五月初五日一早,南宋方面就派出了以史浩为代表的谈判团队,请求和明军方面进行和平谈判,以争取停止这场战争,避免临安城遭遇灾祸。
第707章 真的一滴都没有了
明军方面,周至和周志学商议了一下,决定接见南宋方面的谈判代表,放他们进入明军中军大营,进行谈判。
不管怎么说,先了解一下对方的底线,等皇帝具体的只是抵达之后,再召开正式的会谈,这样也可以。
况且别的不说,战争赔款是肯定需要的,这一次就先谈谈战争赔款的事情比较好。
“大宋皇帝陛下亲命谈判使者、当朝参知政事史浩,见过将军。”
史浩带领南宋使节团进入明军大营之后,看到了端坐且不曾起身的明军谈判团队,就知道这是一次艰难的谈判,所以他没有因为明军方面没有站起来迎接他而感到生气,反而把自己的姿态放得更低。
对此,周至倒是挺满意的,觉得这个南宋高级官员倒是有点数,知道失败者面对胜利者的乞降到底该是个什么态度。
于是周至点了点头。
“本将乃大明南征军总指挥周至,宋廷能把史相公派来和谈,想来也是有诚意的,不过话又说回来,事已至此,若不是某位相公亲自前来谈判,本将根本不会允许他进来。”
史浩心中一凛,沉重的点了点头。
“事已至此,我朝败局已定,无话可说,此番名为和谈,实为乞降,败军之将不敢言勇,惟愿和谈顺利,尽快结束战事,免去百姓苦难。”
周至和周志学互相看了一眼,彼此都能感觉到眼中的惊讶。
这个史浩,的确有点不一般,直接承认这是乞降,没有顾及面子,看来是个实干派官员。
于是周至允许南宋方面的官员落座,双方谈判队伍落座完毕之后,谈判正式开始。
“这一战,大明获得了全胜,马步军获胜,水军获胜,南朝全面败北,这是事实,无需多言,诸位认同吗?”
南宋的官员们有的面无表情的点头认同,有的一脸悲怆着点头认同,有的则面露耻辱不甘之色咬牙点头。
没有异议。
以此为前提,很多事情就能开谈了。
自古以来胜利方都可以向失败方索取一笔一次性的战争赔款,其他的条件暂且不说,战争赔款是必须的。
这笔赔款的内容包括了胜利方发起战争所付出的全部费用以及行军作战的过程中耗费的军费,还有士兵伤亡之后的抚恤金。
这些钱都是要算在失败者身上的,然后以胜利者的名义向军队发放,各种意义上对于失败者都是二次伤害,极为羞辱。
但是不管,这是胜利者的权利。
这笔钱加在一起,一般来说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