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浩看着赵昚,缓缓摇了摇头。
“陛下,您缺少的不是勇气,而是时间,老臣心里想说的,其实是到此为止吧,和明国讲和,接受他们的要求,停止这场毫无意义的战争,如此,还能挽回一些东西。”
赵昚盯着史浩看了很久。
“老师,您是要我刚刚登基就做一个投降皇帝吗?”
“我完全不希望,但是太上皇的仓促退位出乎老臣的意料,老城根本没想到太上皇他居然……”
“父亲老了,总有些事情需要更年轻的我来承担!”
赵昚一拍桌案,站起了身子,脸上满是愤怒:“有人怕明国,我不怕,有人觉得大宋必然战败,我不这样觉得!我还有兵将,我还有粮食,我还有钱财,要打仗的一切我都有,凭什么不能争取一胜?难道刚刚登基就要做投降之君吗?”
史浩听着赵昚说完了,低下头,无奈的叹了口气。
“陛下心意已决,老臣无话可说。”
“老师,我没有针对你的意思,我只是不想投降,不想承受耻辱。”
赵昚看到史浩好像不太高兴,便走下了台阶,走到了史浩面前温声抚慰他:“老师是国家重臣,眼下限于资历和功绩,我不能给老师过高的地位,但是在我心里,老师才是首相的真正人选。”
对于赵昚画出来的大饼,年过花甲的史浩并没有表现的多么激动。
他当然喜欢权势和高位,这样就能做更多的事情,实现自己的理想。
可是史浩已经隐隐看到了赵昚的未来。
原本不该是这样的未来的,原本的未来应该是更加明朗的,一位没有政治包袱的素人皇帝上台,有太多太多的可塑造性,有太多的未来。
但是他万万没想到,赵构没有担当到了这个地步,赵构居然胆怯到了这个地步。
你倒是投降之后再退位啊!
你倒是把锅背上之后再退位啊!
你倒是把清白之身留给赵昚之后再去过你的舒服日子啊!
你走什么啊!
你怕什么啊!!!
当时史浩得知赵构火速退位把皇位交给赵昚的时候,几乎歇斯底里的在家里狂吼,拍桌子砸板凳,几十年修身养性的功夫就在那个时候破得一塌糊涂,把家里人吓坏了。
赵构直到最后一刻都不愿意为了大宋多想想,他直到最后一刻都要食言而肥,为了所谓的安全,胆怯到了明军甚至都没有登陆他就要逃跑的地步,连一刻都等不了。
为什么!
为什么你就胆怯到了那个地步!
你这一走,赵昚的政治履历就要从一个极为不光彩的时刻开始,会给他未来的执政生涯留下浓重的阴影!
太上皇啊!太上皇啊!大宋被你害苦了啊!!!
史浩痛哭了很久很久,哪怕得知赵昚越级提拔他为参知政事的消息之后都没有停止哭泣。
好一阵子之后史浩才停止哭泣,才终于认清了现实。
之前的诸多谋划可能都要付诸东流,他必须要在赵昚战败投降的前提之下摸索出一条全新的改革之路,改变大宋目前积贫积弱的状态。
而眼下,看着一意孤行不想背锅的赵昚,史浩心中不祥的预感愈发浓烈了。
大宋军队眼看着就是兵败如山倒的状态,这个情况下主动投降才是最佳的止损方案,要是继续打下去,除了损兵折将之外,还要支付更多的战争赔款,只会让大宋更加伤筋动骨。
然而赵昚绝不会听他的。
所以史浩的心里也只剩下最后一丝侥幸——大宋的地方上能否出一个和当年的岳飞一样能征善战的天才力挽狂澜?
如果可以的话,一切问题迎刃而解。
然而现实没有如果。
四月十八日,北边又传来消息,说之前北上迎击宋军的两万禁军也战败了,正在溃退之中,明军正在全力追击之中,持续深入,已经攻克了溧阳。
第703章 此战,不能再继续下去了
听闻明军进一步南下的消息,赵昚大惊,立刻派人要求赵密加速赶往湖州,对湖州严防死守。
紧接着是四月二十日,传来的消息说溧水县失守了。
赵昚更加震惊,再次派人告诫赵密,无论如何都不能让湖州有失。
四月二十二日,传来的消息是宜兴县失守了。
四月二十四日,传来的消息是明军和宋军残兵战于湖洑镇,宋军全军覆没,溃逃的镇江府守军和禁军约三万人全部被歼灭,主要将领吴超、魏塘、郭笮全部被俘获,明军大获全胜,乘胜南下,威胁长兴和湖州的安全。
接二连三的坏消息让赵昚目瞪口呆,一天比一天急躁,一天比一天不安,一天比一天憔悴。
一旦明军抵达湖州附近,距离临安其实也只有不到二百里的距离了。
步军稍微快一点赶路一般四天就能抵达,骑兵的速度还要更快一点,两三天就能抵达,要是彻底为了速度不管不顾,一昼夜狂奔之下,也能在一天内抵达临安。
现在的问题的关键点就在湖州,湖州绝对不容有失,绝对不能失守,否则群臣会真的让他考虑离开临安避难这种事情。
否则之后的局面就和当年开封城的局面是一样的,明军万一来一招故技重施,大宋就完了。
是真的完了。
“湖州绝对不能有失!再派人去告诉赵密,敢丢了湖州,我要他的命!!还有,建康府王权到底在干什么?刘錡战败了,他呢?他还有七万兵马!干什么吃的!找到他!找到他!!!”
赵昚低吼着,再次派人北上湖州告诫赵密,让他小心掂量着,湖州不容有失。
同时赵昚又想要知道建康府王权那边到底出了什么问题,为什么刘錡战败之后建康府的军队没有力挽狂澜?
赵昚什么都不知道,又什么都想知道。
而一直站在殿中台阶下看着赵昚的史浩暗暗叹息不已。
这几天传来的消息一个比一个糟糕,赵昚的状态也一天比一天差。
面色青白,脚步虚浮,眼窝深陷,不知道的还以为他缠绵于温柔乡消耗过度了,其实他只是忧心国事寝食难安,日夜不停的和群臣商议军事,又不能好好吃饭休息,所以把自己折腾到了这个地步。
只是赵昚的忧心劳累解决不了宋军溃败的问题。
明军取得的胜利越来越多,宋军兵败如山倒,不断溃退,到最后居然连溃兵都被明军追上了,一口吃掉,全军覆没。
到此为止,宋军江淮战区已经等于被明军打穿了,水陆两军全线溃退,十数万军队愣是拦不住一支数万人的明军军队的南下,被人家快要打到临安了都。
这看起来就和当年的金宋之战一样,同样是大量军队拦不住人家的少量军队,被人家打到首都城下羞辱,面子里子一起丢干净了。
而更讽刺的是现在大宋法理上的首都还在开封,临安只是行在,南宋人依然把北宋诸帝陵寝所在之地开封称作京师,把临安称作行在。
为了显示收复故土的决心,南宋群臣还一度希望赵构在建康府立足,但是赵构并没有恢复中原的决心,所以后退到了杭州,以杭州为帝都。
明国立国之后,赵构甚至想过彻底废除开封京师的名分,以法律形式确定南宋和明国的势力范围,争取从此友好,再不起兵戈。
据说之前赵构和明国签订的条约母版当中就有南宋正式放弃开封为京师、并将临安府改为应天府并且正式确认为首都的条款。
但是因为草拟阶段陈康伯的强烈反对,并且他还把这件事情抖露出来,于是朝中很多有识之士提出抗议,民间也议论纷纷,才逼得汤思退不得不放弃这一条款。
后来汤思退明显是怀恨在心,几招下去就把陈康伯赶出了中央。
然而这也没什么意义,不管是行在还是首都,皇帝在哪儿,哪儿就是实际上的首都。
现在眼瞅着明军兵锋锐利,就差一步就能威胁临安了,大宋军队无力阻挡,还能怎么做才有扭转局面的希望?
先期派出去的两万禁军覆灭了,赵密带去的三万人已经是临安仅剩的机动兵力,临安已经不可能派出更多的军队了。
除了保护赵昚原本就必要的卫戍部队和打起仗来的守卫部队还留在临安,其他的军队都已经外派了。
比如防守海上威胁构建陆上防线的兵力,那是必须要用来戒备明军水师的力量,足足有两万人,还有赵构逃跑的时候带走的一万多精锐。
临安经过训练的兵力已经枯竭,此时此刻就算要扩军,扩充的也是没有训练的乌合之众,除了人数多之外没有任何优势,对这场战争毫无意义,只是徒增粮草损耗而已。
事已至此,史浩是真心希望赵昚可以看清现实,停止战争,主动与明军议和。
史浩环视周围,看着群臣脸上愁眉苦脸的表情,他想,这些人应该也是一样的想法,都知道这一战不可能取胜,必须要和谈了。
可是谁又敢在这个时候,在这个赵昚暴躁易怒的情况下把真话说出来呢?
在史浩看来,就算赵密守住了湖州又能如何?
宋军损兵折将已成定局,江淮战区的军队全军覆没已成定局,守住湖州只是给大宋留了一条底裤而已,除此之外没什么意义。
真要是连湖州都守不住、明军兵临临安城,那大宋就真的连底裤都没了,一切都大白于天下。
现在议和,不好吗?
可是这样的话,史浩同样不会选择当众去说,正如他理解赵构早年经历那般,他也理解赵昚眼下的处境和心情。
所以在这一天散朝之后,史浩主动求见赵昚,并且得到了赵昚的接见。
史浩见到赵昚的时候,赵昚正对着一盘一盘的珍馐美味无动于衷,手里拿着筷子,却无从下手,每一盘都想吃,伸了筷子过去,食欲却消失不见了。
他已经好几天没有好好吃饭了,没胃口。
最没有胃口的是前天,从早到晚除了喝水,就吃了一碗稻米饭,用菜汤泡着,搅拌了一下,加上三颗肉丸子,快速吞了下去,填了个饱。
若是心情大好,现在不管面前放多么简单的东西他都能吃下去,可若是心情不好,面前就算全是珍馐美味,他也吃不下去。
史浩自然知道这是什么原因,便走上前,恭敬的行了一礼。
“陛下。”
“老师……来人,赐座。”
赵昚身边的小太监立刻上前给史浩搬了一个锦墩儿,扶着他坐下,史浩坐定,看着赵昚无精打采的模样,无奈的叹了口气。
“陛下,您多久没有好好儿吃饭睡觉了?”
赵昚放下了筷子,闭口不言语,身边的小太监一副想说但又不敢说的模样,很是纠结。
良久,赵昚勉强笑了笑。
“老师,我吃得好,睡得好,你放心吧。”
“陛下,老臣虽然已过花甲之龄,但是眼睛还没瞎,东西看的清清楚楚,陛下这面色,老臣无论如何也放心不下。”
史浩摇了摇头,缓缓道:“陛下,无论何时,饭是要吃的,睡觉也是要睡的,万不可拿自己的身体开玩笑,陛下身体康健乃是大宋之福,陛下的身体若是不好了,大宋也就要出问题了。”
赵昚犹豫片刻,无奈的点了点头。
“老师所言,我都记住了,我会按时吃饭的,老师此来,到底有什么想要说的?”
史浩看了看赵昚的面色,犹豫再三,还是决定把话说出口。
“老臣所说的,陛下不一定愿意听,但是老臣还是要说,陛下,此战,不能再继续下去了。”
第704章 物价飞涨的临安城
听了史浩的话,赵昚面色一变,重重叹了口气。
“老师,你还是希望我投降吗?仗还没有分出胜负,大宋还没有束手无策,你就让我投降?这种事情我做不出来!”
史浩长叹一声。
“陛下,刘錡败了,王权败了,禁军也败了,江淮之地三支部队被明军击溃,明军长驱直入,距离临安只有三百多里了,继续下去,这仗还怎么打啊?”
“王权还没有确定失败!说不定还有军队可以截断明军的粮道!只要我们在湖州顶住明军的攻势,就足以扭转战局,让明军自食其果!”
赵昚一挥手:“总而言之,这一战,我绝不认输,也决不会输!我做皇帝以来的第一战,尽管不是我所愿意发生的,但事到如今,我别无选择,必须要战!”
赵昚的面色非常坚决,言辞之间满是不容商量的决然。
史浩还想继续劝说,但是赵昚坚决不接受。
“老师,我已经说得很明确了,刚刚登位就面临这种事情,看起来是我的宿命,但是我绝不相信我就注定一事无成,只能做一个刚刚登位就投降的无能天子!我绝不相信!
如果上天注定我是一个一事无成的无能天子,那就让明军攻破临安,肆意凌辱我,甚至杀了我,但是要我投降,要我屈膝,绝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