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明1158》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启明1158- 第43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此时此刻,什么大宋的未来自己的晚年都不在他的考虑之中了,因为这些都需要一个前提——他得先活着。
  所以当赵构紧紧握住赵昚的手向他交代之后的事情的时候,赵昚多少是有点无法接受的。
  “陛下,臣……臣完全没有做什么准备,现在贸然就登位,是不是……臣……臣办不到啊!”
  赵昚急的眼泪都快掉下来了。
  赵构毫不在意赵昚有没有心理准备。
  “既然我已经让你做了皇太子,你就要随时做好准备当皇帝,皇太子就是储君,总是要做皇帝的,不是现在,也是未来,何谈没有准备?无论如何,皇位,就交给你了!”
  “可是……”
  “没有可是!这是君父的要求,君父的命令!赵昚!你要违背君父的命令吗?”
  赵构怒火冲天。
  君父之命大如天,沉重的道德包袱压下来,让赵昚猝不及防,也根本承受不住。
  他只能选择妥协。
  于是就在一片风雨飘摇之中,就在明军水师切实威胁到了临安城的危险的情况之下,赵构和赵昚举行了不压于当年开封城中那般仓促潦草的禅位仪式。
  赵构几乎是刚刚脱下皇帝的服饰,耐着性子等着赵昚穿着皇帝的服饰祭拜列祖列宗之后,就急匆匆的在禁卫军队和部分亲近内臣的保护下离开了临安,往西南方向“转进”。
  他已经一刻都不能停留在临安城中了。


第701章 赵昚要坚守临安
  根据明军的进攻动向判断,赵构认为西南方向是最安全的。
  虽然不知道战争什么时候结束,也知道西南方向多少有些落后、残破,没什么舒适的大城市,但是不管怎么说也是安全的,明军不可能真的就一路紧追不舍。
  而且赵构已经不是皇帝了,他是太上皇,明军有什么事情都可以去找皇帝,而不是来找他这个太上皇。
  我啥都不要了,只要一条命和我的荣华富贵,不至于这也不放过我吧?
  赵构甚至没有参加新皇帝登基之后举办的惯例大朝会,他就那么急匆匆的离开了临安,仿佛一刻都不愿意多待。
  以至于后面大量百姓就看着豪华的车架和急匆匆护卫车架离开临安城的军队。
  当他们意识到这是赵构在逃跑的时候,集体惊呼——【官家去也】!
  当时临安城还没有对外公布赵构退位、赵昚登基这件事情,人们把明军水师消灭宋军水师、威胁临安的消息和赵构离开临安城的消息联系到了一起,得出了一个惊悚的结论。
  明军要来攻打临安了,而且临安根本守不住,皇帝都跑了!
  恐慌如同海啸一般席卷而来,席卷了每一个人的心,刹那间,整个临安城出现了外逃狂潮,所有人都没有经过缜密的思考,就在恐慌的促使下选择了逃跑。
  事实上他们也不能思考,眼看着那么多人都在逃跑,连皇帝都带头往外跑,谁还能冷静下来认真思考问题呢?
  有钱人也好,穷人也好,几乎都拖家带口收拾细软往外逃,能雇车的就雇车往外逃,雇不起车的就自己拖着大板车带着一家老小和细软往外逃,反正绝不留在临安城里。
  他们又没有那么多得到真实消息的途径。
  而有得到消息途径的宋廷对此却反应迟缓。
  赵构逃跑的时候,赵昚刚刚完成登基典礼,刚刚祭祀完祖宗,向祖宗赵匡胤报告自己作为他的后人终于继承了皇位,让皇位时隔近二百年重新回到了太祖一系的手里。
  汇报完了,赵构就跑了。
  赵昚刚刚坐上皇位召开大朝会,临安城中的恐慌情绪就因为赵构的出逃而泛滥,以至于赵昚正在愁眉苦脸的和群臣商议当下局面的时候,就得知了临安城内发生的大规模恐慌群体事件。
  赵昚非常吃惊,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于是赶快让人去搞清楚发生了什么。
  “据说是太上皇西狩的时候,车架被人认了出来,当时朝廷也没有公布太上皇退位和西狩的消息,以至于引起了民间恐慌,他们都认为明军要登陆进攻临安了,太上皇都要西狩了,于是很多平民都被带动,跟着太上皇一起西狩了……”
  临安府知府急急忙忙入宫,把自己得到的消息告诉了一脸懵逼的赵昚。
  赵昚和文武官员们此前都觉得此事非常荒唐。
  因为此前情况虽然紧急,但是明军覆灭了临安港口的水师之后并没有登陆进攻临安的迹象。
  根据枢密院最新的分析,明军水师没有第一时间登陆威胁临安很可能是因为本身兵力不足以从陆上威胁临安,所以才没有登陆。
  如果明军数量足够,必然会选择登陆威胁临安,而不是停在海上没有登陆。
  所以临安暂时还是安全的。
  赵昚松了口气,知道临安还远没有到支撑不下去的地步,稍稍放下心来,刚才就在和官员们商量派兵设置沿海防线的事情。
  结果突然间,临安就出现大量外逃的人,整个城市的秩序全部乱套了。
  要逃也是皇帝先逃,哪有平民比皇帝先逃跑的事情?
  原来是赵构的锅。
  刚刚坐上皇位、屁股还没热乎的赵昚就遇到了这样一个棘手的问题。
  好家伙,真是好家伙,赵昚压根儿就没想到自己刚刚登基就被赵构玩了一手,原本就是个烂摊子,现在摊子更烂了。
  “荒唐!荒唐!临安乃大宋行在,怎么可能那么容易就被敌军攻克?别说现在敌军连长江都过不来,临安十万禁军难道是吃干饭的吗?简直荒唐!”
  赵昚非常恼火,立刻下令给临安知府还有殿前司总帅赵密。
  “殿前司出兵,临安府负责指挥,无论如何都要把临安城的秩序控制住,明军都没有上岸,哪来的临安不保?临安若不保,我这皇帝定与临安共存亡!”
  在赵昚的强令之下,殿前司出动军队协助临安府管理秩序,关闭城门,对试图外逃的人进行劝导,劝导不听的直接亮刀子威胁,用了非常粗暴的手段,乃至于其中还出现了抢劫和打人的事情。
  终于,过了一天一夜,临安城的秩序被控制住了。
  临安府为了更好的恢复秩序,还下了两天的宵禁命令,关闭了夜市,要城内居民好好的冷静一下,宵禁期间不准出家门,否则一律当做明军细作,斩立决。
  然后朝廷才开始对外公布太上皇赵构退位和新皇帝赵昚登基的事情。
  工部这一消息的同时,也同时公布明军根本没有登陆、也根本没有踏足江南的事情。
  朝廷已经调兵遣将前往迎击,朝廷大军组成的防线坚不可摧,明军没有一丝一毫的可能踏足临安,临安是绝对安全的。
  赵昚和赵构终究不一样,在度过了最初的慌乱之后,赵昚已经意识到自己是一个皇帝了,是一个手掌天下权的皇帝了。
  这种感觉很新奇,他下达命令给官员们的时候,官员们立刻奉命去办理的那种感觉让他非常舒爽,让他几乎忘记了他做皇帝的这个档口正是大宋国势危急的时候。
  当皇帝无论怎么样都是一件舒爽的事情。
  所谓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又所谓新官上任三把火,赵昚登基之后,对朝政做了一番属于自己的布置。
  其一,是下令越级提拔自己的老师史浩出任参知政事,直接火速提入宰辅团队,使之一夜之间成为可以决定南宋国政的宰辅之一。
  其二,是下令召以张浚、陈康伯为首的主战派大臣入朝,在国家危亡之时商议国政、拯救大宋。
  其三,下令侍卫马军司和侍卫步军司组织军队,在临安沿海地区组成陆上防线,坚决阻止明军可能到来的登陆作战。
  其四,是下令朝臣收集过去的卷宗、文件,为岳飞平反做准备,准备拨乱反正,扭转朝廷风气。
  其五,是下令罢免水师失利临安危急的直接责任人王纶,正式任命他的副手叶义问为新任枢密使,暂时主管军事。
  这五件事情的颁布充分体现了赵昚决定奋起与明国决一死战,坚持不让步,并且扭转朝中主和派当政的风气,试图将南宋改造为一个拥有进取之心的国家的意志。
  赵昚的意志充分体现了,一系列面对明军的布置也做了,这些措施使得他他踌躇满志,忽然产生了一种莫名的自信。
  他觉得或许没了赵构,自己带领之下的大宋可以取得更加优秀的战绩也说不定。
  赵构跑了,他不会跑,赵构担心战败,他不会担心,赵构惧怕明军,他不惧怕。
  他一定会坚持到最后一刻,他的心中没有任何对明国的恐惧,他满怀希望,他非常勇。
  他决定用一场成功的防御战奠定自己作为大宋皇帝的声望。
  他相信自己一定可以做到。
  然后。
  四月十六日,北边传来消息。
  瓜洲水师全军覆没,瓜洲渡被明军所得,明军顺利渡江,镇江府随后失守,守军溃败,明军已经登陆江南,开始向南进发,目标直指临安。


第702章 太上皇啊!大宋被你害苦了啊!
  得知明军登陆江南并且向南进发的消息时,赵昚一时没反应过来。
  等反应过来之后,赵昚大惊,差点没站稳,身边的内侍赶快伸手扶住了赵昚。
  稍稍稳住心神,赵构连忙询问。
  “怎么会这样?刘老将军战败了吗?他还在生病,该不会是因为病情影响了战事吧?镇江府四万军队,还有朝廷派去的两万禁军支援,一共六万军队,这才十几天,怎么会战败?”
  新任枢密使叶义问对此也相当意外,并没有想到开战还不到二十天,刘錡就战败了,淮南就丢了,连长江防线都被突破了。
  刘錡号称名将,在军中威名赫赫,在朝廷看来,刘錡是可以坚持很久的。
  结果那么快就兵败如山倒,丢掉了整个镇江都统司。
  这是怎么回事?
  赵昚对于刘錡战败、江防失守这件事情没有心理准备。
  之前明军水师威胁到临安城他都不是那么担心,因为他相信明军水师拿不出更多的兵力威胁陆地上的临安城。
  但是明军陆军却不一样了,陆军真的拥有威胁到临安城的可能!
  而且在他看来,明军总兵力也不过数万人,怎么可能刘錡统领的六万宋军那么快就战败了,还失去了长江防线?
  到底是明军太能打还是宋军太废物?
  赵昚赶快召集宰辅团队和禁军主要将领们召开会议。
  会议结果是立刻派遣三衙禁军北上防守湖州重镇,确保即使是最坏的情况下也坚决不能让明军威胁到湖州。
  如果明军威胁到湖州,就能通过湖州直接威胁临安,到那时,临安无险可守,明军顺流而下朝发夕至,临安才是真的危险,之前发生的那一幕才算是真正的威胁。
  赵昚深深感觉到了威胁所在,于是立刻任命殿前司统帅赵密为湖州都统司都统制,率领三衙禁军三万人北上湖州,坚守湖州,不得有失。
  六十一岁的赵密面有难色,但是不敢违抗命令,只能接受了这个要求,硬着头皮带领三万禁军北上湖州防守。
  赵密只是为了在为官的最后时刻过一把第一军人的瘾,才配合着文官们搞掉了杨存中,可谁知第一军人的位置还没有焐热,就出现了这样的事情。
  他对于能否坚守住湖州没有任何信心。
  赵密走了,赵昚才意识到自己之前对于战局的估计太过于乐观了,明军的战斗力远超他的想象,以至于他心中的功勋宿将刘錡都战败了。
  明军现在已经渡江成功,必将威胁到江南地区,很久没有经历战事的江南真的能承受这一次巨大的风险吗?
  赵昚一点把握都有没有。
  于是他找到了史浩,把心中的疑惑与不安告诉了史浩。
  史浩则安抚他。
  “虽然局势危机,但是未必没有扭转局面的机会,明军劳师远征,后勤必然困难,只要有任何一座城池能被我军坚守,就足以让明军的后勤陷入困顿,到那时,就是大宋的机会了。”
  赵昚看着史浩。
  “老师,您说过此战大宋战败的可能会很大,现在,您也这样认为吗?”
  史浩沉默了一会儿,才缓缓开口。
  “陛下登基不过数日,并不能改变大宋积贫积弱的局面,陛下需要时间,大宋也需要时间。”
  史浩这话就说的很委婉,虽然委婉,但是赵昚也能听懂这话里面的意思。
  史浩不认为南宋到这个时候还能转败为胜,哪怕他们刚刚换了皇帝。
  或许正是因为刚刚换了皇帝,甚至有了临阵换帅的超级不利因素的影响。
  然而赵昚并不这样看。
  “老师,我不认为大宋必然战败和明国必然战胜的说法,过去我没有权力,我什么都做不到,但是现在不一样了,我有权力,我能做我想做的事,老师,我讨厌失败。”
  史浩看着赵昚,缓缓摇了摇头。
  “陛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