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明1158》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启明1158- 第43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商品没了,生意黄了,就剩下一个人一条命,这明国人怎么那么损啊?
  缴获的这些战利品明军也不含糊,当即派人一船一船的往北边海州方向运输,算是一口吃进了肚子里,就等着缓缓消化了。
  至于官方盐场,那行动就更加简单粗暴了。
  明军士兵直接把盐场武装捣毁,然后把盐场里的官员全部干掉,作为技术掌握者的盐丁则和家眷一起全部掳走,制盐设备能带走的就带走,能摧毁的就摧毁。
  数日之间,浦东盐场、袁部盐场、青村盐场、下砂盐场等诸多有名的大盐场悉数被明军捣毁,直接失去了产盐能力。
  这些盐场直接负责为江南沿海地区和临安地区等繁华富庶区域提供官盐,一旦被捣毁,将严重影响南宋政府的官盐收入。
  这对于南宋政府的确是非常要命的事情,他们的财政收入中很大一环就是盐的收入。
  至于其他的影响还真不大。
  官盐没了,还有私盐可以选择,比起贵的要死还质量很差的官盐,私盐反倒还便宜,质量也不错,官盐系统真要被摧毁了,平民也好,私盐贩子也好,不晓得多高兴。
  明军水师肆无忌惮的进行破坏行动的时候,也是临安城内发生剧烈震动的时候。
  明州水师全军覆没的消息传到临安的时候,王纶还正在为李宝那番措辞并不恭敬甚至隐隐有威胁味道的求援书感到很生气。
  他觉得是他提拔了李宝,也是他给李宝的行动保驾护航,要什么给什么,才能让李宝在短时间内整顿起明州水师,让明州水师具备战斗力。
  所以不说主动当门下走狗,李宝应该对他有最起码的尊重才是。
  可是他没有从李宝的行动中看到一丝一毫的尊重。
  难道他不想给援兵吗?
  他不渴望胜利吗?
  这不是正在努力协调吗?
  朝廷仓促之间扩建水师,那也是需要时间的,而且一旦涉及到用钱的地方,总有无数反对的声音和他对着干,他耗费了大量精力和时间与那些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谏官作斗争。
  你李宝那边困难着急,我王纶这边就没有问题了?
  还说什么危险的是临安。
  简直是不识好歹!
  王纶很生气,写了一封信斥责李宝,让他想想自己开战之前的豪言壮语,还说要去主动进攻?现在连防守都守不了,你到底有没有足够让我信赖的能力?
  你太让我失望了!
  王纶写完了信,刚发出去一天,明州水师全军覆没的消息就传到了临安城里,王纶作为枢密院负责人,当然是最先知道的。
  然后他就愣在当场,面色惨白,大脑也是一片空白。
  那一瞬间,两个字袭上心头。
  完了。
  都这个时候了还讲什么失望之类的?
  赵构对于明州水师全军覆没、明军水师即将直驱临安威胁到临安安全的事情感到无比的恐慌和愤怒。
  在他看来自家水师既然已经完蛋了,明军水师就能长驱直入,直接把军队运到临安城下,他连想要乘船逃跑都不行。
  他清楚记得当年难逃的时候就是因为乘船逃到了海上才侥幸从金人手里逃了一命,安稳的做了那么多年的皇帝,乘船逃跑的海上求生之路在他看来有着十分特殊的意义。
  但是现在行不通了,敌人首先就把他的这条路给堵死了,让他想要乘船逃跑都走不了,也根本不安全。
  敌人已经封锁了苏州洋,随时都可以登陆,包围临安,包围大宋的帝都。
  这对于一位皇帝、一位天子来说,毫无疑问是非常恐怖的事情。
  赵构顿时感觉有点腿软,有点心慌,有点呼吸急促,有点心跳过速,过往的一幕幕经历像是放电影一样在他眼前闪过,他被金兵追的上天无路下地无门只剩下海上逃生这一条路的记忆重新浮上心头。
  一桩桩一件件无比清晰!
  就是那么一瞬间,赵构失去了耐心,失去了冷静,失去了全部的考量,恐惧主导了他。
  他无法睡觉,饭也吃不下去,水也喝不下去,甚至没有急着追究明州水师战败之后的责任。
  四月十三日凌晨,他派人召集宰辅大臣到他的寝宫做秘密商议。
  “局势已然败坏到了这个地步,我万万没想到明军水师居然强横如斯,现在苏州洋门户洞开,临安危在旦夕,明军可以肆意运兵登陆威胁临安,事已至此,你们说说该怎么办吧。”
  赵构语气急促地说完这些话,就盯着宰辅们看。
  宰辅们此时正在揪心前线淮南的战况,听说明军进展迅速,已经攻克了高邮县,正在那一带和刘錡的部队对峙,还在期待刘錡能力挽狂澜,结果一转头,发现家被偷了。
  当他们知道明州水师全军覆没的消息时,一样是懵逼的,一样觉得天旋地转日月无光,觉得天都要崩塌了。
  好不容易冷静下来,他们才终于意识到这场战争中,南宋已经居于绝对的劣势,连皇帝所在的“行在”、事实上的帝都都遭到了威胁,这要是被明军兵临城下,对南宋的打击可不是包围一座城池那么简单。
  这是帝都。
  南宋要是连帝都都不能保护,那么还怎么向外人证明他们能保住一个国家?
  这个问题就会非常严重。
  他们商量来商量去也没有拿出一个可靠的策略来,这让赵构非常失望。
  天色大亮之后,一个更加惊人的消息传来了。
  明军水师已经抵达了外海港口,将港口内正在整顿的新水师一网打尽,新水师已然全军覆没,只剩下少量残兵败将狼狈的逃回了临安,把这个消息带了回来。
  临安朝廷更加震动,大小官员慌慌张张涌入皇宫打听消息,尤其要找宰辅们询问具体的消息,询问临安是不是有危险了。
  宰辅们不在办公场所,而在皇帝的寝宫内,他们原本就商量不出什么,现在更加商量不出什么了。
  赵构对他们无比的绝望。
  于是他做出了另外一个决定。
  他把赵昚也喊了过来。
  “太子,之前我对你说过,有朝一日你会明白做皇帝到底有多难,现在就是那一日了,这皇帝,从现在开始就交给你来做了!”
  ?
  ??
  ???
  什么情况这是?
  您老人家要退位?
  要把皇帝让给我来做?
  赵昚一时间根本反应不过来。
  但是说出这句话之后,赵构却有些不一样的感触。
  他握着赵昚的手,脸上也不知道是什么表情。
  感慨?
  不甘?
  庆幸?
  轻松?
  奇怪的感情交织在一起,以至于他说的话都有了穿透人心的效果,一句话就把赵昚和五位宰辅大臣说懵了。


第700章 赵构出奔
  “陛……陛下?”
  赵昚不敢相信自己所听到的。
  五位宰辅大臣也不敢相信自己所听到的。
  他们都不敢相信赵构刚才所说的是关乎大宋皇帝宝座的事情。
  他们都不敢相信赵构居然要在这个时候决定禅位给赵昚。
  之前赵构的表态和做法确实已经让文武百官知道他有了禅让的想法,但是人们普遍预估的是这一战打完之后,当赵构签署完明国的协定以后,背上最后的黑锅退位让贤,给与大宋全新的未来。
  这在大家看来都是可以接受的,这个满身黑历史的皇帝就这样退下去,反而对大宋更好。
  然而现在不一样啊,大战尚未结束,条约还没有签订,您老人家怎么就急着走了呢?
  这不就等于要把接下来的锅甩到赵昚身上吗?
  群臣惊讶且不解,甚至以为赵构是在开玩笑,或者一时糊涂,很快就会清醒过来,但是他们没有等到赵构的清醒,或者说赵构根本不打算清醒。
  赵构很快让贴身太监把皇帝使用的象征名义和权力的玉玺、服装、倚仗剑什么都拿来交给赵昚,又把礼部尚书喊到了宫廷里,让礼部尚书操持赵构的退位仪式和赵昚的登基典礼。
  真真的,一点水分都不掺,赵构是真的在准备他的退位典礼和赵昚的登基典礼。
  赵昚看着赵构一系列急匆匆的行动,人都傻了。
  说真的,之前那段话谈完之后,赵昚就开始设想自己会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怀着什么样的心情成为皇帝。
  但是无论他怎么想,他也绝对想不到他会以这样的心情在这样的情况下做皇帝。
  赵构完全没有询问他的意见和想法,直接就说要把皇位传给他,还要求礼部立刻准备起来,去宣布召开禅让典礼,宣布赵昚即将成为皇帝。
  他让人去把官员们都喊来,正式对外宣布,大宋要换皇帝了。
  五位宰辅大臣已经在这里了,接下来赵构就派人去把军队里的主要高级将领喊来,让南宋朝廷的主要文官武将们一起率先见证这个时刻,让他们知道自己已经决定把皇位禅让给赵昚了。
  当天午后,礼部尚书带着部分工匠和礼部的一些年轻官员赶工,他们紧赶慢赶搭了一个简单的台子,能满足禅让典礼的最低需求,而主要的文官武将们也在极度震惊的过程之中接受了赵昚即将成为皇帝的事实。
  只是这一幕多少有点搞笑、眼熟。
  因为当年,当年金兵南下的时候,赵构的老爹赵佶就是这样把皇位传给了他的儿子赵桓,急急忙忙做了太上皇南下避难去了。
  当时赵佶一定是觉得开封保不住了,但是没有,开封保住了,宋金第一次和谈是有成果的,金人带走了一大批金银财宝之后回去了。
  后面赵佶又厚着脸皮回了开封,甚至打算和儿子争权夺利来着。
  结果第二年,金国人又来了,这一次,赵佶和赵桓这对极品父子就没有那么好的运气了,他们被动的承受着他们的命运。
  往日的一幕幕就那么浮现在眼前,大家恍惚间纷纷感觉到此时此刻,恰如彼时彼刻。
  一切,都是那么的相似,好像根本没变过。
  流淌的只是时间,人间从没变过,一如往昔,过去犯过的愚蠢的错误,还在不断的重演着。
  只是当年的主角是赵佶和赵桓,没有赵构什么事儿。
  现在,主角变成了赵构,还有他的继承人赵昚。
  舞台没变,换了演员。
  皇帝要退位做太上皇,然后光明正大的外出避难,把守土卫国的职责丢给新皇帝,自己不用承担任何责任,一切责任都是新皇帝的。
  赵昚直到此时此刻才堪堪反应过来,意识到自己已经处在一个相当尴尬的地位上了。
  赵构铁了心要把皇位丢给自己。
  这本是他梦寐以求的事情,他确实想当皇帝,却不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以这样的方式当皇帝。
  可是在此时此刻,他最不希望看到的事情发生了,他将以他最不希望的方式在最不合适的时候成为大宋王朝第十一任皇帝、也是宋廷南渡之后的第二任皇帝。
  因为就算是他也看出来了,赵构被明军水师进逼临安的消息吓坏了,想逃命,不想承担皇帝的责任了。
  皇帝的责任在他看来就是个屁,他需要的是安全,是命,所以他要把烂摊子丢给赵昚,让赵昚去处理。
  他或许主观上只是想逃跑,他只是太害怕了,并没有想到让赵昚背锅带来的严重后果。
  然而在客观上,他这一举措却是让赵昚和明国签订妥协的条款,让赵昚原本干干净净的政治生涯从最开始就蒙上一层阴影。
  当时您可不是这样说的啊!!!!
  赵昚还记得赵构当时的决然,还记得赵构当时说出【我最后帮你一次】的时候,自己是多么的感动。
  当时他觉得大宋的情况虽然很不好,但是赵构如果能帮自己扛下战败的锅,背上沉重的政治包袱,让自己毫无顾忌的上台执政,对于大宋来说绝对是有好处的。
  一个没有历史问题和污点的皇帝对大宋太重要了,这样的皇帝可以大刀阔斧的改革,做很多他想做的事情。
  没有人会因为他过去的黑历史而质疑他、反对他,只会对他充满希望,他面对的阻力会小很多,他能争取到的帮手会多很多。
  史浩也是以此为基础和赵昚商量他上台之后的执政方略的。
  然而赵构忽然来了这样一出,直接打乱了一切的部署。
  他之前说过的一切好像都忘了,他不要留下来背锅了,他要逃跑,还是以太上皇的身份逃跑,并不打算用皇帝的身份最后帮赵昚一次。
  显然,赵构自己也知道这样做对来说并不太友好,但是他已经顾不了那么多了。
  他恐惧,恐惧像是一万只蚂蚁爬到他身上撕咬一样让他痛不欲生,他迫切的需要离开这座城池,去换取一个能让他获取安全感的地方。
  临安已经没有安全感了,没有安全感,赵构是活不下去的。
  此时此刻,什么大宋的未来自己的晚年都不在他的考虑之中了,因为这些都需要一个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