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明1158》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启明1158- 第42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周至呵呵一笑,说道:“行军打仗,无外乎算计敌人,怎么算计敌人,如何把敌人算计到位,这就要看各自的本领了,我能算计他,他也能算计我,全看我们两人谁比谁更能算计。”
  “那你觉得呢?”
  “当下来看,是我比较能算计。”
  “哈哈哈哈哈哈!”
  周志学开怀大笑。
  倒也没说错,当下来看,的确是明军占据上风。
  明军通过骑兵的突然行动将宋军设在露筋镇外围的军事防御设施全部摧毁了,然后步军压上,把宋军万余人的兵力压缩在小小的露筋镇中,用投石机把雷神炮和一般的石块铺天盖地的猛轰过去。
  剧烈的爆炸将露筋镇炸的烟雾缭绕尘土飞扬,宋兵们被炸得七零八落残肢乱飞鲜血四溅,也不知道有多凄惨。
  小小一座小镇没什么可靠的城墙,一丈都不到,纯粹是做个样子,对于见惯了高大城墙的明军来说只是小意思。
  但是能减少伤亡当然要减少伤亡,先用远程攻击武器轰击宋军,等宋军被轰击的差不多了,再去割韭菜,岂不美妙?
  战争的艺术,也是减少己方伤亡而增加敌人伤亡的艺术。
  威力加强版的雷神炮不断被投入露筋镇中,轰隆隆的爆炸声此起彼伏,镇中宋军抱头鼠窜,拼命寻找可以躲避爆炸的掩体,但是掩体太少,兵马太多,很快,露筋镇中就宛若地狱一般,满是残肢断臂,地上满是血肉模糊的尸体。
  战争的残酷一览无遗。
  但是谁都不能抱怨,谁也不该抱怨,身为军人,上了战场,就该抱着必死之心,谁也别想超脱其外。
  这个世界从来就不温柔,也不正确,更不合理,处处杀机。


第684章 大明军队无所畏惧!
  王刚作为这支军队的主将自然被保护在最安全的地方。
  尽管他们的处境已经十分糟糕,但是他还是有着忠诚善战的亲兵保护他。
  亲兵们死死地护卫着他,让他得以安全的存活并且指挥军队躲避打击,并且坚守露筋镇,可是这样对于他而言倒也是一种惨烈的折磨。
  眼睁睁看着士兵们被炸的血肉模糊死伤不断,若是死了倒也一了百了,若是没死还苟延残喘着,那得多痛苦?
  他几度想要率领军队杀出一条血路,干脆点和明军拼了,省的士兵受这份天降之罪。
  但是登上城墙看着明军严整的军容和里三层外三层的包围态势,他就知道,光凭自己手上的这支人马,就算是拼光了也难以杀出重围。
  明军数量比他多,战力也很强,他要是带兵杀出去,说不定正中明军下怀,固守镇城,或许是唯一的求生之路,尽管这条路也是难上加难。
  而且或许明军这诡异的火器用不了多久就要用完了,用完了就再也没有了。
  他是这样期待的。
  然而随着时间推移,明军非但没有停止轰击,反而还加大了轰击力度。
  震耳欲聋的爆炸声已经严重影响了王刚和士兵们的听力,他们甚至不能用话语来交流,要连喊叫带着比划才能成功交流。
  这样下去是不行的,王刚心里很清楚,这样下去就算等到了援军,这支军队也要废掉,彻底失去战斗力。
  战?
  固守?
  王刚十分纠结。
  他现在唯一希望的就是援军赶快过来,援军要是不来的话,他就真的完蛋了,他希望的他的老上级刘錡不要抛弃他,毕竟他这里有一万兵马,对刘錡来说,怎么也算是伤筋动骨吧?
  刘錡当然不会抛弃他的下属,这要是都能抛弃,刘錡的军事生涯也就到此为止,整个人也就在军队里社死了。
  友军有难不动如山虽然是这支军队的老传统了,但是不管怎么说这都是不道德的事情,你做了不道德的事情,就要做好被这种不道德反噬的准备。
  刘錡显然不打算对自己的部下做不道德的事情。
  刘汜和魏友率领一万马步军从扬州出发,急急忙忙赶赴露筋镇解围。
  跑到半路上,刘汜听闻哨骑送来的军情消息,得知明军数量很大,兵马数万,将露筋镇包围的水泄不通。
  通往露筋镇的各条道路目前都被明军设防堵住,想要救援就必须要杀穿某一路,而根据事前的判断,以明军的战斗力来说,杀穿某一路的难度非常之大。
  他们只有一万兵马,这样莽撞的冲上去,或许根本起不到救援的效果,还有可能把自己也给葬送了。
  于是刘汜就开始和魏友商量。
  “明军兵多,我兵少,这样冲上去很难奏效,还有可能使自己也深陷重围,把自己也给葬送进去,我以为这样直接冲过去是不行的。”
  魏友想了想,觉得也有道理,便询问道:“那你打算怎么办?”
  “咱们不如尝试从侧翼袭击明军粮道?”
  刘汜开口道:“王将军有一万兵马,再怎么艰难,也能坚持一段时间,并且吸引了明军主力,而我军就可以趁此机会绕到明军后方袭击他们的粮道!
  这样一来,咱们还可以收复沦陷的高邮、宝应和山阳,甚至还可以烧毁他们架设在淮河上的浮桥,捣毁他们的退路,明军一旦失去退路,必然全军大乱,这样我军甚至可以全歼崩溃的明军!魏将军,你说呢?”
  魏友听了,面露喜色。
  “真不愧是名将之侄,若能捣毁明军粮道,必然能一举扭转当前战局,就这样办!”
  刘汜很高兴,立刻安排哨探前往探路,同时从军中精选三千体格健壮的精锐,让他们饱食,做充分休息,然后携带干粮,跟着他一起绕开明军和王刚的决战战场,快速奔袭明军后方。
  魏友则负责带领剩下的军队缓缓前进到露筋镇,吸引明军的注意力,让明军认为只有一支宋军援兵前来支援王刚被围困的部队,从而失去对突袭部队的戒备之心。
  如此,这场意料之外的奇袭就能成功。
  而几乎在同一时刻,周至也和指导员周志学、游奕军副将马宏兴商量起了战术。
  通过哨探的汇报,周至得知了一支宋军正在向露筋镇接近之中,看起来是前来支援被围困宋军的援军,他们人数不少,约有万人规模,行动较为迅速,应该是宋军的精锐之师。
  “我们固然可以在这里迎击支援的宋军,也可以打败他们,但是未必能全歼他们,根据情报,刘錡手中至少有四五万人的兵力。
  被我们围困的和赶来支援的加在一起有两万之数,若是我们一口气把这两万人吃掉,刘錡岂不是实力大损?
  刘錡不仅要守扬州,还要守镇江和瓜洲渡,兵力虽然多,但是一分散,倒也不是那么充足,我以为这就是我们的机会。”
  周至提出了这个想法。
  马宏兴看着地图上的标识,开口道:“将军打算怎么办?”
  “我想,我们不如在正面迎击的同时派人包抄他们后方,也把这支援军的后路切断,叫这支援军也干脆彻底的成为我军的战功,如何?”
  周至笑道:“我军兵力占优势,尤其是在野战的情况下,可以派遣部队快速迂回包抄,从这支宋军援兵的侧后方发起进攻,则这支宋军必然大乱,你们说呢?”
  马宏兴和周志学互相看了看,都对周至的想法没有意义。
  于是周至的命令就得到通过,马宏兴亲自带领一支五千人的精锐骑兵,快速绕到来援宋军的后方,切断这支宋军援兵的退路,前后夹击,争取将其一口吃掉!
  于是很快的,马宏兴也带兵出击了。
  两支军队非常其妙地采取了同样的方式,打算抄敌人的后路,让他们进退失据。
  而更加巧合的是,四月初四日正午,马宏兴率领的突袭部队和刘汜率领的突袭部队碰撞到了一起。
  双方的哨探都发现了对方的存在,哨探们先混战一场,各自带回了发现敌军的消息。
  马宏兴大为惊讶。
  “宋军难道已经提前预料到我军的行动吗?不愧是名将,刘錡用兵果然厉害!”
  刘汜也非常吃惊。
  “难道明军已经洞悉了我军的行动计划?难怪明军能击溃金军覆灭金国,明军大将果然厉害!”
  到这一刻为止,双方都认为对方看破了自己的计谋,计谋已经失败了,他们暴露了,继续下去未必能取得更好的战果。
  但是随后两人做出了不一样的决定。
  刘汜感觉奇袭既然被发现了,就没有继续下去的必要了,奇袭计划已经宣告失败,没有继续进军的意义,虽然很可惜,但是现在最主要的是撤退,保存实力徐图后举,而不是继续莽上去。
  于是他下令军队准备撤退,不要和明军多做纠缠。
  他相信对面那支明军的主将也会做出一样的选择。
  可他错了,马宏兴不这样看待。
  “就算宋军有了防备,我军兵力强盛,战斗力也强,没理由怕他,奇袭不成,那就干脆的破袭!将军的命令一定要完成!正大光明与敌人交战,我大明军队怕过谁!”
  刘汜传令军队有序撤退,不要和明军硬碰硬,只打算留下疑兵恐吓明军,让明军不要追过来。
  但是他没想到马宏兴非常决然,明军的行动也非常快速。
  “大明军队无所畏惧!开战!!!”
  明军骑兵呼啸而至。


第685章 刘汜死了
  马宏兴对明军奇袭部队下达了冲锋的命令,麾下骑兵呼啸而出。
  他们直直地扑向了遭遇到的宋军,避开了宋军列下的军阵,散开,利用骑兵的优势远远将宋军军阵围住,使之不得脱。
  意识到自己已经被包围了,刘汜遂大惊失色。
  他没料到这支明军竟然如此决然,而且骑兵数量如此之大,行动如此之快,居然快速完成了对他所部的合围,切断了他的退路。
  坏了!
  刘汜心中狂跳。
  这一带地势平坦,本是兴盛的农业区,黄河泛滥之后逐渐荒废,长了不少杂草,但是这些杂草显然不足以成为步军抗击骑兵的依仗,反而会成为骑兵包围步兵的绝佳场所。
  明军骑兵人多势众,一人双马,机动性极强,远远围成一个圈将宋军军阵围住,被围困的宋军顿时进退两难,看上去已经无路可走。
  然而刘汜也不是怂包,他也有自己的军事能力。
  以步制骑是每一个宋军将领的必修课,不管这堂课学得好不好,能得到多少学分,都必须要学,相关知识必须要掌握,前辈们用血泪换来的经验,他们不管能否运用上,至少要知道。
  比如面对骑兵的时候步军绝对不能失去军阵,这是以步制骑的前提。
  于是刘汜快速让军队结阵,并且快速组织了弓弩手的射击阻敌,试图利用步弓对骑弓的射程优势抵挡明军骑兵的冲刺,拉开安全距离,然后缓缓驱动宋军军阵向后移动,逐渐后退到适合步兵作战的地区,以达到让宋军脱离困境的目的。
  要达到这个目的,需要步兵训练精熟,将领擅长指挥,这两点刘汜都具备,所以他有一定的信心可以带领军队脱困,离开这里。
  奈何这支明军的围困战术非常娴熟,大部队在外远远吊着,出动小股骑兵佯装冲击,却及时避开宋军军阵,不玩硬碰硬,并且用骑兵用手弩射击阵中宋军。
  一个上午的围攻下来,明军骑兵略有损失,宋军也略有损失,总体态势不变。
  值得注意的是,马宏兴亲自带兵顶在宋军的退路上,一旦宋军试图缓缓后退以达成突破束缚的战略希望,马宏兴就带领骑兵展开冲击,一轮一轮的反复冲击宋军军阵,就是不让他得逞。
  刘汜组织多次宋军军阵的后撤行动,始终被明军骑兵的冲锋阻挡,多次后撤不成,转移位置的目标落了空,不仅没有成功脱困,反而还极大地消耗了宋军的体力和士气。
  刘汜心急如焚,眼睁睁看着宋军试图后退而不得,眼睁睁看着步军体力大幅度消耗,却没有任何办法。
  而明军骑兵数量大,且一人双马,一匹马累了换另一匹,一群人累了换另一群人,轮换着休息、冲击,始终保持着压迫态势,让人和战马的体力都得到了保存。
  然而这种压迫态势的强大与高效率使得宋军士兵必须保持高度紧张,不能懈怠,更难以放松、休息、进食,他们必须维持结阵,维持战斗、射击,才能保证军阵的安全。
  这对士兵的体力消耗非常大。
  刘汜本来是打算偷袭的,随军携带的口粮数量不多,食水也非常有限,就算能够一直维持战斗,士兵也支撑不了多久。
  无论怎么思考战术,执行战术,刘汜也无法指挥宋军成功脱困。
  他终究不是能够带着军队硬撼铁浮屠的岳飞,他的能力始终是有限的。
  于是胜利的天平渐渐倾斜。
  军阵固然像个大刺猬,但是当作为猎物的宋军步军体力耗尽的时候,就是作为猎人的明军骑兵展开狩猎的时候。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