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明1158》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启明1158- 第4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继续通行铜钱只会继续引发通货紧缩与经济危机,影响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毕竟在这个时代搞铸币税还是难度比较大的。
  而如果能通过政府信誉纸币建立起金银本位制度,使得大明国经济摆脱对铜钱的依赖,对于未来大明国的经济和科学发展都有极大的好处。
  不过中国同样不是金银富藏国,若要搞金银本位,恐怕少不了外部黄金白银的输入。
  那可能就需要对外扩张和殖民经济掠夺了……
  苏咏霖的思维快速跳跃到了遥远的彼方。
  随后,苏咏霖就迅速意识到了白条的重要性。
  从那个时候开始,苏咏霖就对白条进行了全方位监控,专门在总务局财政司下设立了白条监控部门,也就是如今财政部下辖白条司的前身,对白条在民间的通行进行了调查。
  经过两个多月的调查,苏咏霖得出了一个结论——现有白条具有极大的被伪造和滥用的风险。
  当初苏咏霖想到白条这个临时缓解财政紧张的方法时也没打算长久使用,也料想民间必然会很快将白条脱手换取实在的利益,所以对白条只是随便用纸裁剪之后写上字,盖个章,就可以使用了。
  但是现在看来,民间因为白条的高信用度,在部分地区俨然把白条当做货币使用到了经济流通领域当中,不再被视作定时炸弹,没有及时脱手的必要性,甚至还有人收集、储藏。
  目前或许还没有出现某些心思不纯的人,没有人想出什么歪点子,但是谁也不敢保证就不会有这种人,这就不可避免的会有诞生伪币的风险。


第673章 白条的防伪升级
  伪币这种事情,别说纸币时代了,金属货币时代铸造伪币的事件也没少过。
  各种缺斤少两大泉当千,官方民间一起搞劣币驱逐良币,每一次都能血洗百姓,搞得民不聊生哀鸿遍野,一举把货币市场打入无底深渊。
  只能说这玩意儿太赚钱,类似于杀鸡取卵,只要民间没有防备,则一波清洗就能赚的盆满钵满,吃的满嘴流油。
  至于之后的一地鸡毛……又有多少人真的在乎呢?
  高门大户自然有高门大户的止损办法,统治阶层更不用说,最后血洗的还是民间的财富,这种事情统治者才不会在意。
  就算有那么一两个有良心的官员提出反对,也不能改变大局。
  官方会这样玩,民间当然也会这样玩,不是每个人都有良心,这种赚大钱的活计,谁不行动?所以有真币,必然有人搞伪币,只是数量和难度上的差别。
  有些货币货真价实,币值坚挺,搞起来有利可图,有些货币烂得一塌糊涂,搞起来无利可图。
  苏咏霖就想起了那个神一般的段子——
  你为什么造假钞?
  因为我不会造真钞。
  对于这种事情,苏咏霖觉得根本没有必要辩证思考会不会出现,而是应该考虑什么时候出现,以及出现之后的应对策略。
  因为这一时半会儿的,苏咏霖没有那么宽裕的本钱能够放弃白条。
  为了修黄河,为了各地水利工程的上马,为了让中原大地恢复生机,明帝国的白条政策必然还会继续使用下去,借债办事的“传统”还得持续一阵子。
  虽然眼下还没有接到任何伪造白条的消息传来,但是未雨绸缪是必须的。
  为了避免未来因为作伪的事件导致政府信用败坏,以至于影响到未来的布局,苏咏霖觉得必须要对白条进行一次升级。
  防伪升级。
  经过考察,苏咏霖决定防伪升级之后的白条全部使用特制水纹纸作为材料。
  水纹纸又名花帘纸,这种纸迎光看时能显出除帘纹以外的发亮的线纹或图案,目的在于增添纸的潜在的美,起源可上溯至唐代。
  早期水纹纸多用作信纸、诗笺、法帖纸,纯粹是文人墨客们闲情逸致的体现,主要价值在于艺术层面,也只有有钱有闲的艺术家们才会在意到这种美。
  而苏咏霖做出这个决定之后,就下令把大明国境内全部制作水纹纸的作坊、工匠买断,以政府命令强制垄断全部水纹纸产业,不准民间私人制作、贩售。
  全体掌握相关技术的人员全部被政府强制雇佣为大明国工部下属雇员,给予吏的身份和待遇,全部强制迁入中都居住、生活,以便就近看管、监视。
  并且苏咏霖还下令在民间大量回收尚未使用的水纹纸,在行动之前就把水纹纸全部搞到手,断绝民间水纹纸的存储。
  好在这种纸张本身也属于高档纸,价格不菲,并非是民间可以广泛使用的大路货,除了文人墨客等有钱有闲的人群喜欢,在民间并不受欢迎,产量也不高,牵扯也不大,没有激起什么波澜。
  最后相关人等要么投效大明工部,要么拿到了足够的补偿闭口不言。
  于是建国第十三天,苏咏霖下令工部,要求水纹纸制作司制作全新花纹的水纹纸,力求复杂、不便伪造,以此作为白条的基础材料。
  花纹可以是艺术品,可以是鸟兽,乃至于山水画都可以,总而言之要复杂,要留有细微的不容易被人发现的小法门。
  最好,可以让想伪造的人绝望,让他们需要付出的代价远远超过可以获得的利益,从而逼迫他们放弃伪造。
  之后在白条的页面行文方面,书写材料统一使用朱砂。
  朱砂要么用于炼丹药,要么用于官府行文书写,在这个时代普遍有神秘、庄重的象征意义,以此颜色代表白条的重要性。
  文字方面,苏咏霖也要求统一使用规定字样的文字,且一律采取雕版印刷模式,雕版储藏于财政部仓库,枢密院和工部若要使用,必须要通过财政部的允许才能使用。
  多层加码之下,全新一套白条式样出现了,苏咏霖在登位之后第二十八天看到了样品。
  其他的都可以忽略不计,唯有对着太阳光时看到的那副深藏于其中的山水画相当曼妙,给这俗物平白无故的增添一份浪漫的意境。
  这种感觉,就像是把货币做成了艺术品一样,颇具美感。
  将来的纸币,就这样弄吧?
  苏咏霖忽然产生了这样的想法。
  虽然可能成本稍微高一点,但是到底还是一张纸,有的是时间改进工艺,怎么弄也比用铜铸钱要来的划算。
  苏咏霖下令嘉奖完成这次创新的工匠,并且将这一批白条量产了一部分,用做储备。
  而这一次,为了征发山东地区的十万民夫相助军事后勤,枢密院应山东地方官府的请求,向财政部提交了一批白条的申请。
  财政部审核之后,确认这是合规的,可行的,就审批同意,把这一批白条下放了,流入了民间。
  与此同时,山东行省地区开始对新白条的式样与不同进行讲解,并且开放了用旧白条等额换取新白条的业务,鼓励百姓将手中没用掉的旧白条兑换为新白条,为下一步整肃白条在民间的流动情况做准备。
  苏咏霖又下令旧有白条和新白条互相之间的兑换要限时,超过一定时限旧有白条直接作废,不再允许兑换,如此加速民间白条的更新换代。
  旧白条想要伪造实在是太简单了。
  借着战争的机会,苏咏霖统领之下的明政府筹备了很多很多的事情,并没有一味地等待战争的胜利和岁币的获取。
  这一战固然要打赢,但是明政府需要做的事情实在也是太多太多。
  而与此同时,在山东行省海州前线,周至也通过深入宋国内部无孔不入的天网军第二行动组获知了大量的宋军动向情报。
  从宋军动向情报来看,宋军也并非完全没有做情报工作。
  他们显然也已经知道了明军正在海州集结,且有大规模行动的准备,并且相对应的加强了江淮一带水军戒备力量和长江南岸镇江府、建康府的防备力量。
  从明军的布置来看,宋廷方面显然判断出了明军打算从海州发起进攻,一路南下,突破淮河长江防线踏上江南土地的想法。
  所以他们加强镇江府、建康府防备的行为一点也不奇怪。
  根据明军方面的情报,可以得知镇江府宋军人数号称五万,实际在四万左右,建康府宋军人数号称七万,实际也在四万左右。
  两支军队都有被吃空饷的情况,只是一边吃得多,一边吃得少。
  这样看来,王权的确是个草包。
  而水师方面,宋军在两淮地区的水师基本上只能算作巡逻戒备,战船数量不过数十,而作为战斗水师的一部分集中在长江防线,战船数量突破二百,水师人数约在三千。
  明州水军战船三百余、水兵七千余作为宋军水师主力依然停泊在定海县港口,并未做出行动。
  据此判断,显然宋廷认为明军水师有从海上突击直抵临安的可能,所以要求明州水师成为临安城的海上长城。
  所以这一战就是明军水陆两军六万三千对宋军水陆两军九万。
  双方兵力差距不算太大,勉强算的上是势均力敌,但是考虑到宋军作战有主场优势,随时可能增兵,所以明军还是需要速战速决。


第674章 苏长生的社交牛逼症
  周至在三月初九日召开了战前动员会议,全军营指挥使以上军官、指导员全部参加。
  在会议上,周至对目前探知的南宋军事布置进行了一番讲解,让军官和指导员们对战局有了一个大体的了解。
  有了了解之后,周至再宣布具体的战术,分配任务,第一师做什么,第二师做什么,第三师做什么,骑兵做什么,等等等等。
  周至长于野战争锋、攻城拔地,而在至关重要的水战问题上,周至不擅长,不太了解,便遵守他的诺言,充分尊重了周满城的意见。
  周满城认为宋军在两淮之地的水师不过是戒备巡逻舰队,大明水师些许小船队就能应付他们,根本不用担心其他问题。
  与之相比,宋军目前的态势很明显是不打算在淮河一带与明军争锋,主动把战场放到了长江边上。
  “宋军此举,一来可以拉长我军补给线,增加我军从山东到淮南运输粮秣的困难,二来也能给他们自己争取布置防御的时间,他们不打算与我正面相对,只打算防守,毫无野战对决之决心,属于未战先怯。”
  周满城指了指军事地图上的宋军标识,表达了对宋军的不屑,接着又说道:“宋人胆怯,不敢与我正面相对,而我军却不必担心宋人,宋人既然把水师主力放在镇江府、建康府一带进行防御,那我水师主力即可主动出击,消灭宋军水师!”
  周满城大胆的提出了水师主动出击,率先剿灭宋军建康府、镇江府水军主力的想法。
  对此,周满城麾下的水师军官自然是大力支持的,他们早就渴望和素来有精锐之名的宋军水师过过招,展现一下大明水师的风采。
  而周至对此颇有疑虑。
  “虽然我们有熟悉长江水文的向导,但是我军素来没有在江中作战的经验,主动出击,是否有些危险?”
  “能有熟悉长江水文的向导对于我军而言已经是有如神助了,华夏神州遍地名山大川,谁敢说自己全部都走过?在不熟悉的敌方作战本就是兵家常事,将军当时不也在关中作战吗?”
  那倒是。
  天网军第二行动组不仅为大军提供了宋军的情报,还专门为大军谁是提供了熟悉淮河、长江还有杭州湾一带水文状况的向导。
  他们都是宋人出身,或是渔民,或是船上水手,因为各种原因失去生计,在走投无路之际被苏长生率领的天网军第二行动组搭救、吸纳,从此铁心为明帝国服务。
  他们的加入为明军水师提供了很大的帮助,一些经验老到的渔民和水手甚至能把某些航段的一些暗流都给讲清楚,为明军水师减少非战斗减员立下了很大的功劳。
  这些功劳当然也要算到苏长生提领的天网军第二行动组身上。
  上到周至、周满城等将领,下到普通一兵,无时无刻不感受到丰富的情报支撑对他们的作战到底有多大的意义。
  而很显然,南宋方面筛子一样的情报防御网络对于第二行动组的行动没什么防御力。
  这一点,苏长生也感到很愉快。
  他通过姚宏放的关系在嘉兴府站稳了脚跟,并且一跃而上成为了事实上姚宏放的上级,把姚宏放也吸纳进了第二行动组。
  通过对自己的产业和姚宏放的产业的控制,他充分发挥了自己的社交牛逼症。
  他认识了非常多的上流社会的人物,把持了嘉兴府上上下下的官府、商业人脉,构建了一条庞大的情报网络。
  今天和嘉兴县县丞的侄子喝酒,明天和嘉兴县县令的儿子把酒言欢,后天又和嘉兴府通判的表弟互诉衷肠。
  每个人有什么特殊的兴趣和喜好,每个人有什么特别想要得到的东西或者达成的目的,他都通过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