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明1158》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启明1158- 第3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兵有步兵,是益都府压箱底的力量。
  奈何赵开山先攻潍州再攻益都府,集合了潍州土豪乡绅们的力量,集合了近两万名义军涌入益都府,打了益都府一个措手不及。
  不仅如此,赵开山采取了苏咏霖提议的宣传战术,派人到益都府联络本地的土豪乡绅们,约他们起兵造反,土豪乡绅们得知光复军势头大好,顿时心动不已。
  等光复军攻入益都府、益都府尹兼兵马都总管徒单京反应过来的时候,益都府本地的土豪乡绅也纷纷起兵,到处攻城略地打击金兵。
  益都府一瞬间陷入烽火遍地的景象,一夜之间接到十几个求援消息,这吓坏了徒单京。
  徒单京感觉自己大势已去,继续留在山东就是个死,就很干脆的自己带着亲信朝北跑路了。
  不只是徒单京,益都府统军司的统军使术虎思济也跑了。
  两位“飞将军”跑得非常干脆,只带着亲信们逃跑,把其他人全都丢下了。
  结果益都府的一支一千余人的精锐金军失去了领导,只能各自为战,各谋出路,没能集合在一起对抗光复军。
  他们之中除了少数逃离山东北返,相当一部分很快就被到处乱窜的光复军无意之间分割包围。
  付出了较大的伤亡之后,光复军靠着人数优势吃掉了这支精锐金军。
  这下,益都府也彻底失去了镇压光复军的能力。
  徒单京是益都府的行政长官,也是整个山东地区的军事长官,他一跑,益都府大小官员跑的跑,降的降,死的死,一片混乱。
  益都府倒了,整个山东东路就真的失去了统一规划抵抗的可能,被光复军彻底占据只是时间问题。
  光复军攻克益都之后,赵开山向东路军孙子义和西路军苏咏霖发布命令。
  赵开山告诉他们,山东东路已经归属光复军,让他们向所有未占领地区的地主乡绅们宣布光复军的目标、政策,号召他们一起起事,驱逐金廷势力,把金廷势力彻底赶出山东东路,完成起义军的一阶段作战目标。
  光复军的力量正在不断增强。
  而随着光复军的进军和消息的传播,山东东路各个还未归属光复军的州府本地的地主乡绅们基本上全都知道了这个消息。
  本就蠢蠢欲动的他们听闻赵开山的光复军真的获得了巨大胜利,而金军节节败退无法遏制,已有全面失去山东的迹象,他们顿时就按捺不住心中的躁动,立刻起兵响应光复军。
  他们接二连三的宣布加入光复军,成为光复军中的一员,尊奉赵开山为光复军大统领,听从他的号令。
  而此时,正在山东东路攻城拔寨的光复军尚且不知道,山东西路也已经烽火遍地。
  光复军三路进攻之前,山东西路诸州县豪强在接到光复军檄文之后已然蠢蠢欲动,彼此之间互相联络,皆已有了趁势而起之想法。
  五月初,光复军发动军事进攻的消息随着苏咏霖西路军攻克泰安州而散播到了山东西路诸州府。
  各州府大批地主乡绅得知这个消息之后,早已藏在心中的反意再也无法遏制,终于决定起事。
  在山东西路各州府的官府反应过来的同时,他们纷纷宣布加入光复军,以大统领赵开山的名义造反,和金国决裂。
  滕州豪强张氏、王氏、李氏等七家联名宣布起事,举兵四千余加入光复军,纵兵攻打县城,剿杀金人,声势浩大。
  济州豪强刘氏、齐氏、赵氏等八家联合起事,举兵五千余攻城略地,很快又有数家豪强响应,声势浩大,不可控制。
  博州豪强吕氏、秦氏等十一家联合起事,举兵六千余攻打州治所聊城,居然趁着州府反应不及时一鼓而下,震动博州……
  各州起义队伍在起义之后都派人往山东东路而来,寻找赵开山试图正式加入光复军、得到赵开山的承认。
  造反要抱团,不能落单,所以必须要得到赵开山的承认,加入光复军,加入这个大家庭,在统一旗号之下办事。
  如此,就能正大光明的收拾金人了。
  山东局势自此糜烂不可收拾,山东的金国官府已经基本失去了自主镇压起义军造反的能力。
  若无金廷调遣外部军队平叛,山东被彻底占据只是时间问题。


第60章 历城人辛弃疾
  五月中旬,光复军东路军都统制孙子义和西路军都统制苏咏霖像是约好了似的分别上书,请赵开山自号山东大总管。
  他们一起建议赵开山把攻略目标从山东东路转移到山东西路,囊括整个山东,与金庭公开叫板。
  赵开山作为起义军的绝对领袖,应该挺身而出领导大家,接受所有人的效忠,带领大家一起推翻金国。
  赵开山得知后以后非常高兴,决定公开宣称自己为山东大总管兼光复军大统领,军政大权一把抓,成为整个山东起义力量的绝对领袖。
  至此,山东起义势头再攀高峰。
  山东各地金国官府、镇防军营和乡野之间的民户猛安村寨屡屡遭到各路义军的袭击、围攻。
  山东的这把造反之火从五月中下旬开始熊熊燃烧起来。
  赵开山那里和孙子义那里打的究竟如何,苏咏霖不关心,也不太感兴趣,除了把赵开山捧得高高的让他吸引火力之外,苏咏霖只在意强化自己的嫡系力量。
  泰安州的攻略计划安排完毕之后,苏咏霖进军淄州。
  攻取淄川县之后,他在淄州分兵前进,命令游奕军统制官李啸继续快速奔袭、攻打淄州其余县城,而他自己带着八百本部和破敌军统制官陈乔山一起进攻济南。
  大军行动之前,苏咏霖就安排情报部队进入淄州和济南,接着之前散布的光复军檄文,去游说那些有赵开山有过关联的本地地主乡绅起兵响应光复军。
  一开始很多人都在观望,担心这场叛乱无法壮大,很快就要失败。
  谁曾想这场叛乱还就真的燃起来了。
  随着光复军的前进步伐,有意参加光复军的地主乡绅越来越多,地方上那些被金人侵占土地或者受到此类威胁而对金人不满的地主乡绅纷纷决定响应光复军。
  进入济南以后,基本上随着苏咏霖进攻的脚步,他打到什么地方,什么地方的地主乡绅就群起响应,发动自家部曲领兵前来助战。
  他们帮助光复军攻城略地,于是苏咏霖以身边不到三千的部队从章丘打入济南,到攻克济阳时,已经聚兵一万余众。
  顺北清河一路攻打到上洛口镇的时候,跟随他进攻的军队人数已经达到了一万五千人。
  光复军的人数就和滚雪球一样不断的壮大,而且越是有人来投靠,就越是有人来投靠,人数不断增多。
  直到五月十九日苏咏霖兵进济南府治所历城县时,身边军队已经有了两万余众,声势浩大,震动济南。
  苏咏霖举着【驱逐胡虏,光复中华】的旗号,一路高歌猛进,所到之处,官吏、金兵纷纷溃逃,村寨内的金人闻讯,肝胆俱裂,偕老扶幼仓皇而逃,纷纷北遁。
  偌大济南府的官员军将竟无一人敢战,反而带头逃窜,诸多县城、镇城都兵不血刃就被拿下。
  当地的地主乡绅等有头有脸的人物们组织民众箪食壶浆夹道欢迎苏咏霖统领的光复军,场面之壮观令人眼花缭乱,一眼不能望尽。
  恍惚间,似乎已经有了大家驱逐金贼、成功光复中原的架势。
  是的,骑在马上的苏咏霖的确在恍惚间看到了这样的一幕。
  随后他才醒悟过来,不是这样的,这只是梦。
  梦总有醒来的时候,醒来以后看到的,才是最真实的。
  历城县一开始摆出一副闭城死守的模样,调集射粮军、镇防军近千人试图守城,苏咏霖已经决定围城猛攻之时,城内忽然大乱。
  光复军诸人都觉得很疑惑,结果不久城门打开,一全副武装的英武少年领兵纵马来到苏咏霖面前,向他献上历城县令和城中守将的人头。
  “这是你做的?”
  苏咏霖看着两颗血淋淋的人头,望着那一脸英气的少年,难忍心中欣赏之意。
  “正是!”
  英气少年身材高大,甚为雄壮,一身铠甲难掩浑身壮硕肌肉,器宇轩昂,目不斜视。
  苏咏霖更为喜悦。
  “你是何人?姓甚名谁?年岁几何?”
  少年正色行礼。
  “历城人辛弃疾,年十八!”
  阳光照射在辛弃疾的铠甲上,折射出锐利的光彩。
  而他眼中的光彩,有着丝毫不输给这光线的锐利。
  当日晚上,苏咏霖是在县城里过夜的。
  他把军队安置在城外,下令包括他自己在内的所有人都只能带少量亲兵入城,避免扰民,又规定有扰民者军法处置,而后入城。
  入城之后,苏咏霖在县府内举办宴会,宴请从章丘开始就一路跟着他打过来的“中原豪杰”们。
  说实话,这一路打过来的顺利,是苏咏霖自己都没有完全预料到的。
  在泰安州和淄州的时候,苏咏霖还没有得到地主乡绅们的群起响应。
  但是自打开始进攻章丘进入济南之后,似乎是光复军的行动已经达到了某个临界点,让这群地主乡绅们感觉到了,于是整个济南的地主乡绅们似乎都被发动起来了。
  他们接二连三的起兵造反加入光复军,跟随他一起作战,给他提供食粮,领兵跟着他打金人,冲劲十足。
  攻打济南城镇的时候,苏咏霖几乎不用自己出什么力,只要发号施令就可以,很快就能得到金人遁逃不敢战、某地豪杰起兵造反加入光复军的消息。
  苏咏霖真的很想笑。
  完颜亮括地,给自己括出了那么多仇敌,结果全便宜了光复军。
  光复军一来,整个济南不管利益是否受损,只要感觉有威胁的,能反的都反了,为了自己的土地和财产,他们都反了。
  不得不说这是一件非常搞笑的事情。
  苏咏霖还以为自己要在济南血战几次,消灭一部分金兵才能发动这些地主乡绅们起兵配合。
  结果只是发布檄文,让人去联络,一呼百应,分分钟就拉起成千上万的造反者一起造反。
  什么叫一呼百应?
  苏咏霖终于明白了。
  金国在济南的统治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被颠覆,充分暴露了其统治技术的粗糙和根基之浅薄,以及承平十数年之后金人武力上断崖式的跌落。
  金人在武力上断崖式的衰落在这场济南战役之中暴露无遗。
  虽然之前也暴露的差不多了,但是每个地方都不一样,这一次是暴露在济南本地人眼中。
  这还得了?
  人都是喜欢捡软柿子捏的,一开始不知道,结果不成想随着时间推移,你金国居然成了软柿子?
  地主乡绅们敲碎了心中的恐惧,紧紧团结在光复军大旗下。
  他们找到了组织,找到了心理上的安慰——他们雄起了!
  不过高兴之后,苏咏霖还是有点不愉快的。


第61章 朋友们,地盘和权力的获得可不是免费的哦
  苏某人不开心。
  原因很简单。
  金人的衰弱他看到了,地主乡绅们的强大依旧他也看到了。
  一路打过来,地主乡绅们强大的武力和对人口的掌控力一览无遗,中等规模偏上的地主之家“振臂一呼”就能拉起千儿八百的人组成一支军队参加造反。
  不说战斗力和组织度怎么样,单说人数,他们还是有的,冷兵器时代的战争,人数优势永远是最大优势。
  比起金人,他们的确是更加可怕的一股力量,他们要是全部起来反抗,金国很快就要覆灭了。
  而光凭苏咏霖自己现阶段的力量想要和这群人作对,那绝对是厕所里打灯笼。
  所以他就放弃了整顿完泰安州再来整顿淄州和济南府的想法。
  一方面人手的确不够,政治教育需要时间。
  另一方面来说,现阶段的确还不是与这些人冲突的时候。
  泰安州的地主乡绅没有响应他的进攻,没有功劳,冷遇之说得过去,但是淄州和济南府的地主乡绅们积极起兵响应,有功劳,不给他们一些利益那是说不过去的。
  所以他决定暂时按照赵开山的做法,暂时用传统的方法来安抚人心,稳定局势。
  所谓的传统方法,大抵就是那些开国皇帝击溃主要强敌之后的“传檄而定”法。
  先让本地人管本地人,把权力交给他们,等情况稳定了,再派流官来治理当地,完成平稳的过渡。
  正是所谓的城头变换大王旗,所有人换一身皮,官照做,钱照拿。
  当然,流官还是和当地主要的地主乡绅分享实权,大家一起愉快的鱼肉百姓,顺便欺压富农、小地主。
  苏咏霖有样学样,为了争取地主乡绅们的支持、扩大光复军的人数、方便他日后的图穷匕见,他充分运用了传檄而定的精髓。
  攻取章丘县驱逐金人之后,他就任命章丘最有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