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明1158》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启明1158- 第35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啊?”
  老仆大惊失色。
  李氏也吓得不轻。
  “怎么会这样?”
  “不知道,但是既然这帮混蛋下杀手了,接下来肯定不会善罢甘休,咱们要躲起来,必须要躲起来!”


第574章 事情到了这个地步,守住长安还有什么意义呢?
  王全友对朝廷兵丁的行事风格有着充分的了解。
  他常年在外经商,对这群穿着朝廷军装的土匪非常熟悉,这群人既然下了杀手撕破了脸皮,接下来搞不好就是更加残酷的对待。
  绝对不会那么轻易的就停下来放过城里的人。
  接下来必然会有更加恐怖的事情会发生,所以必须要想方设法躲藏起来,不能被发现。
  家里的细软和值钱的东西都丢在外头了,家丁们也在混乱中失散了,他们没有了保障,只能选择藏在家里。
  “咱们不能出去,哪里都不能去,也不能正大光明住在家里,必须要藏起来,我看看……地窖!对!就是藏酒的地窖!老王,跟我来,搭把手,咱们弄点吃的喝的送到地窖里!”
  “哦!”
  老王头是王全友多年的老仆,条件反射般的接受了王全有的命令。
  王全友又看向了李氏。
  “先把孩子们送到地窖里,再弄些铺盖和衣物一起丢进去,有什么过日子要用的东西也一并丢进去,还有蜡烛,蜡烛也要多丢一些进去,然后就进去等我们,要快!”
  说着,王全友就带着老王头一起去搬运食物和水。
  好在家里细软带走了,但是基本生活物资还在,老王头还正好刚刚烙了不少大饼、蒸了不少馒头准备当干粮吃,王全友大喜过望,和老王头联手把这些食物搬到了地窖里。
  接着厨房里还有些什么吃的也都往里搬,不管熟的生的全都往里般,两人还联手搬了两缸子食水送到了地窖里——总不能全靠喝酒度日吧?
  万事俱备,王全友把藏着酒窖的柴房重新整理了一下,自己也跟着躲进了酒窖里。
  王家一家人就那么躲进了地窖里不敢出来,吃喝拉撒都在酒窖里,好在酒窖地方够大,够宽敞,也有隐蔽的透气孔,危险的时候当做临时避难所并非不可以。
  王全友也算是留了个心眼儿,早年家里挖地窖的时候就觉得可以用作临时避难所,作为商人的危机直觉让他做了在当时看来挺多此一举的事情。
  可偏偏是这【多此一举】,给现在的王家带来了生存下去的契机。
  不过并不是每个人都如同王全友这样有危机嗅觉,并且善于进行危机管理,大部分人要么没条件,要么没想到,还是按部就班的过日子,直到他们遇到了这场长安危机。
  在徒单合喜不惜一切的命令下,长安守军一部对冲击城门的女真显贵、汉人显贵进行了无差别杀戮,血染城门,大量往日里耀武扬威的显贵们遭到了军队的杀戮。
  他们或者被枭首,或者被劈成两段,或者被捅穿了身体。
  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们才意识到,人类最根本的统治力来源,是武力。
  城内的军兵算得上是“扬眉吐气”了,终于不用继续受这些鸟气了。
  他们的怨念得到了发泄。
  长安城内的秩序在武力的压制下很快稳定下来,所有人都按照军队的要求回到了自家住宅里不敢乱跑,每个人都吓得满脸发白,瑟瑟发抖,很快,整个长安城安静的就和鬼城一样。
  但是这一切并未结束,长安城内的权贵们并没有意识到他们的好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军队里的基层士兵本身就是被军官们压迫和剥削的存在,军队里严酷的生存环境让他们的怨念极为庞大,一经发泄,就根本刹不住车。
  徒单合喜也没想着刹车,他借着军队不能控制怨气的发泄行动进一步发布命令,要求签发全城男子参与守城,集中全城所有物资进行守城。
  他要把全城所有人力物力集中在一起,所以任何人都不得私藏任何对守城有帮助的东西,包括所有可以吃的东西。
  在光复军距离长安城还有两个时辰距离的时候,徒单合喜一声令下,女真正兵们呼啸着进入了长安城内的家家户户,对他们进行彻底的掠夺,把所有可以用的上的物资全部“集中”。
  尤其是粮食和钱财,全部集中。
  而其他的,到底有没有用,那就全看军队个人的“判断”了。
  这让军队特别的兴奋。
  虽然没有徒单合喜的命令他们也已经开始了不同规模的抢掠和杀戮,但是徒单合喜的命令无疑是让这种行为变得合理。
  徒单合喜帮他们背锅。
  这种好事可遇而不可求,一旦遇到还不拼了命的发泄与抢掠?
  而更让他们兴奋的是,徒单合喜没有不允许他们去掠夺那些往日里的权贵们和富豪们,那些人富得流油,往日里兵丁们只能看着流口水,而现在却不一样了。
  于是这群人成为了大兵们重点掠夺的对象。
  被掳掠签发而来的签军们在加固城防,正兵们在呼啸抢掠。
  城内居民们惨遭抢掠,哭天喊地,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的财富在短短的时间内被剥夺殆尽。
  这还不算,某些士兵看中了部分姿色上乘的女眷,硬是说她们也是“守城物资”,于是扛着这些女眷大笑着跑走了,无视家人们的阻碍和女眷的哭嚎。
  徒单合喜的部将张秀实在看不下去了,冒死求见徒单合喜,要求徒单合喜约束士兵的行为,不要过于放纵士兵,否则极易引发城内内乱。
  徒单合喜深吸了一口气,摇了摇头。
  “光复军即将抵达长安城,所有人都在恐惧,一般人在恐惧,士兵就不会恐惧吗?我没有其他可以安抚他们的方法,只能让他们放纵自己,以此宣泄恐惧。”
  张秀愕然。
  “等他们宣泄的差不多了,也就有了继续抵抗下去的动力和士气,如此,长安才能抵抗,如果不这样做,长安城最多三天就会陷落,你我都会死无葬身之地!”
  徒单合喜摆了摆手:“援军在凤翔府,若要抵达长安,至少也要七八天的时间,这段时间我们必须坚持住,才能等到援军,所以什么都不用说了,去守城吧!”
  徒单合喜把张秀赶走了。
  张秀的心中满是震撼,震撼过后,又满是疑惑。
  事情到了这个地步,守住长安还有什么意义呢?
  潼关没了,大庆关大概率也没了,关中沦陷就在眼前,此时此刻,守住长安还有什么意义?
  就算援军还能来吧,可是援军都是些什么货色,他徒单合喜真的不清楚?
  那些货色能打赢主力金军都打不赢的光复军?
  张秀陷入了迷茫之中。
  张秀很迷茫,但是光复军没有丝毫的迷茫。
  袁献统领先锋军快速抵达长安城下,率先封锁了长安城通往四方的道路,将长安城困死。
  周至率领剩下的军队抵达之后,开始给军队建造营垒,供大军居住,准备攻城。
  再然后,张越景也来了,他全面主持了长安城的攻击战,下令把长安城四面包围,每一面都安置大量的攻城器械,准备大量的火器,随时发起进攻。
  这个时候是六月初八,金军还在城内打着收集战略物资的旗帜,做着抄家灭门的事情,越是高门大户越被这些大头兵重点照顾。
  往日里高不可攀的贵人们在他们的钢刀威胁之下屈辱的求饶,这种快感让城内金军甚至忘记了光复军围城给他们带来的恐惧。
  六月初十,总攻发起之前,张越景给城内的徒单合喜写了劝降信,劝他投降,保他不死。
  徒单合喜冷笑着撕掉了张越景的信,自己写回信给张越景,告诉张越景什么都别想,他宁死不降,要战便战!
  张越景大怒,传令全军,发起总攻。


第575章 对不住了,亲家翁!
  光复军的总攻当然是铺天盖地的,大量的石块、震天雷投向了长安城,给长安守军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和震动。
  长安守军只是听说过光复军的强力火器,但是没亲眼见过,没有亲身体验过。
  现在,他们算是见识到了那震耳欲聋的巨大爆炸声和爆炸带来的巨大冲击力。
  开战没多久,长安城头就是一片尸山血海的恐怖景象,很多金兵被炸死炸碎,血肉和脏器撒了满城墙都是,腥臭的味道令人作呕。
  长安城墙固然高大,固然坚固,但是绝非坚不可摧。
  张越景指挥部队用娴熟的攻城战法将城外陷坑全部填平,用沙袋将护城河填出一条宽敞的大道。
  这一切的行动在远程军械的掩护之下显得相对容易,这一阶段光复军的伤亡也并不大,完全在可控范围之内。
  光复军各军对野战的擅长程度不一,有特别擅长野战的精锐部队,也有不那么擅长野战的新兵。
  这方面主要因为金军中敢于和光复军进行野战的军队没有想象中那么多,早期进军就被光复军不怕死的战斗风格打怕了,之后很少有敢于和光复军野战的部队。
  但是光复军各部大多擅长攻坚战,一路打过来,越往后,只敢和光复军打城池攻防战的金军军队就越是占据了主流。
  所以攻城一波流是很多光复军将领非常擅长的战术,各支军队战后的研讨会议和总结会议上,大家也会就攻城战的各种经验和小技巧进行交流。
  久而久之,光复军中就出现了很多攻城战专家,攻城相关的战术也越来越丰富。
  长安城是一座典型的坚城,城墙高大,护城河宽深,周边地势还平坦,很多攻城方法都可以在这里使用,这也是检验光复军战术水平和战斗力的关键时刻。
  更别说张越景还手握一张可以打出来的牌——张中彦,所以他根本不担心长安城的负隅顽抗会引发什么连锁反应。
  而且事到如今,只要潼关和大庆关二者破其一,关中必然为光复军所得,这几乎就是不争的事实,有没有张中彦其实并不重要。
  所以张中彦的存在是为光复军锦上添花的,而不是雪中送炭的。
  如果他试图雪中送炭,就应该提出自己带兵从后方配合光复军夹击潼关,而不是等着光复军打到潼关再来锦上添花。
  张越景认为张中彦的行为是典型的地主阶级的软弱和短视。
  想投资不敢梭哈,只想用最小的成本换取最大的利益,根本不敢赌一把大的。
  但是那么小的成本对于光复军来说意义又有多大呢?
  他就算现在带兵过来支援长安,又能做到什么地步呢?
  难道光复军害怕和他野战?
  只要攻克潼关,其他的都不是问题了,张中彦就算带来十万军队,张越景也不怕他,就关中金军这个情况还能集合十万军队,那十万军队得是什么模样?
  对于张越景来说,张中彦最大的意义就是他能给长安城带来绝望。
  他的投降能给长安城内负隅顽抗的金军最后一击,让他们彻底绝望,从而失去对未来的信心,由此露出破绽。
  所以张越景很早就派人联络张中彦,当他围攻长安城的第二天,张中彦也就接到了他的通知。
  不过接到张越景的联络时,张中彦并不惊讶,因为他之前已经惊讶过了。
  带给他惊讶的是大良顺,那个逃跑将军大良顺。
  大良顺逃跑之后没有往其他地方跑,而是直接往张中彦所在的凤翔府跑。
  张中彦的女儿嫁给了大良顺的儿子,两人其实是儿女亲家,有这层关系在,大良顺当然会放心的投靠张中彦。
  他一方面寻求张中彦的庇护,一方面也是想要劝说张中彦赶快跟着他一起往西边跑,去谋取生路,不要留在这里等死。
  大良顺原本带着五千兵马,但是一路逃跑的过程中有很多士兵逃散了,很多士兵不知道跑到什么地方去了,大良顺也无暇管顾,就任由他们去了。
  所以他抵达凤翔府后身边也就带着一千多人,但就是这一千多人跑到凤翔府的时候,可是好好地给张中彦吓了一大跳。
  因为在他看来光复军至少需要三个月的时间才能从潼关或者大庆关攻入关中,乃至于还要遭遇一次失败,不能顺利进入关中。
  可是事实却是光复军出兵一个月就攻克了潼关,杀入了关中,威胁到了长安城。
  素来有善战之名的大良顺居然直接逃跑!
  好家伙,光复军那么凶悍?
  潼关那种坚城他们也能那么顺利的攻克?
  张中彦于是对光复军可以席卷关中这件事情再也没有任何的犹豫,立刻决定彻底投靠光复军,不再做任何多余的思考。
  很显然,当前局势下光复军必然席卷关中,金军必败,金国必亡,这几乎已经是事实。
  所以大良顺和他麾下的一千多女真兵也就是必须要献给光复军的礼物了。
  不过这个事情不能强制的来,不能给大良顺等人绝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