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
陈俊卿愣了一下,顿时满脸不解:“相公,这是为什么?咱们好不容易查出头绪了,只要把这些东西交给官家,必然能给此人沉重一击!为什么……”
“应求,别说了。”
张浚叹了口气,摆摆手让陈俊卿坐下。
陈俊卿却并不听话。
“相公!我……”
“应求,我打算辞官。”
张浚一句话打断了陈俊卿继续说话的想法。
陈俊卿顿时满脸的惊愕——最近朝中没有什么会逼着张浚辞职的政治风波吧?
倒不如说最近一段时间罕见的没听说有人上表弹劾张浚,之前张浚和汤思退等人中门对狙的时候每天都有人上表弹劾张浚,就跟玩一样,最近倒是奇迹般的没有了。
等一下!
这两者之间难道有什么……
陈俊卿瞪大了眼睛。
“相公,为什么?”
张浚沉默了一会儿。
“因为大宋不再需要我了。”
“啊?”
陈俊卿不解。
张浚就把这件事情的来龙去脉讲给了陈俊卿听,陈俊卿听完之后默然无语。
“一个不想北上的朝廷,是不需要张浚的,张浚看穿了,看透了。”
张浚苦笑一声:“本想着铲除北上的障碍就能北上,现在看来,我才是那个需要被铲除的障碍,但是我不甘心,我宁愿自己主动辞职,也不要被迫辞职,更不要被罢免。”
陈俊卿沉默了好一会儿,才抬头看向张浚。
“相公,您真的要辞职吗?”
“光复军若不南下,大宋又为什么要北上呢?没有道义啊,就算是我,也打不了没有道义的战争,不辞官,还能怎么样呢?”
张浚走到陈俊卿面前拍了拍他的肩膀:“而且我的年龄确实很大了,我都六十三岁了,累了,是时候该告老还乡了,但是应求,你还年轻,你还大有可为,所以,不要开罪他们。”
“相公……”
“这份东西,我会带走,这是你的心血,我会妥善保存,必不让你因此受难,今后我不在朝堂,你要小心行事,懂吗?”
“相公!我还是……”
“人贵有自知之明,应求,我就是太没有自知之明了才沦落到今日!你不要学我!”
张浚双手放在了陈俊卿的肩膀上,深深地叹息道:“朝廷不可能北上了,至少在新君登基之前是不会北上的,应求,事不可违,不要强求,去做你能做到的事情,让大宋加强军备。”
陈俊卿失魂落魄地离开了张浚的府上,张浚看着他离去的背影,满脸都是无奈。
沈该的事情,他已经没有资格继续追寻下去了。
而苏咏霖到底是宋人还是其他什么人,也没有意义了。
既然赵构朝廷决定和谈,决定维持现状,那么一切就这样好了。
我不管了。
张浚彻底的绝望了。
第544章 怎么就成了南宋最忠诚的协约伙伴呢?
九月初一,以尚书左仆射沈该为正使的使节团抵达了山东临沂,会见了光复军领帅赵作良。
南宋使团明确向赵作良提出不图谋开封的想法,并且提出南宋方面希望和光复军签订和约,开通互市,互不侵犯,互相协作,达成友好。
这一突然的变故让赵作良没有反应过来。
“沈相公,您的意思是,大宋不需要开封?”
“开封虽然是大宋故都,但是残破日久,大宋财政艰难,实在是没有多余的银钱可以拨付,就算买回来也没有钱可以治理,只是徒增烦恼罢了,所以陛下思来想去,还是放弃了。”
沈该笑了笑,说道:“光复军可以平定中原,武功赫赫,实在是让我等叹为观止,大宋愿与光复军订立和约,睦邻友好,互不侵犯,更可以开通互市,互通有无,岂不美哉?”
赵作良愣了一会儿,脸上露出了尴尬的笑容。
“这……确实,确实,如果大宋不想要开封,那……吾等也不强求,那么此事我还需要和部下做一番商议,问问他们的意见,我会尽快给与答复,还请沈相公在临沂歇息数日,您看可好?”
“自然,自然。”
沈该点头应下,接着就在临沂城住了下来,在临沂城游山玩水,乐不可支,时不时还约着赵作良一起游玩,把酒言欢,完全不像是来出使的,倒像是来公费旅游的。
事实上沈该确实非常的愉快、轻松,金国的覆亡和赵构的表态让他非常快乐,让他觉得自己政治理想终于可以完成了。
大宋既然已经退到了江南,那就干脆的在江南立足好了,为什么还要费力不讨好的北伐?
重新攻占北方,还要把政治权力分给北人,这笔生意怎么看怎么失败,无论如何都不该推进。
光复军的出现真的是非常及时,把金国灭了,把主战派存在的根本都给铲除掉了——金国都没了,你们主哪门子的战?你们要和谁战?
在这样的情况下,连灵魂人物张浚都认怂了。
所以沈该现在对光复军的态度非常友好,非常希望宋国能和光复军达成睦邻友好合作协定,和平共处,大家一起发财。
光复军可以向南宋购买丝绸啊瓷器啊茶叶啊之类的高端货,而南宋也可以向光复军这边购买牛羊马一类的北方高端货,大家可以互通有无,对不对?
然而赵作良却没有预料到南宋方面居然能做出这样的决定,一时间居然不知道怎么应对,只能拖延时间,派人五百里加急把消息送到中都,让苏咏霖知道。
苏咏霖在三天之后得知了这件事情,刚知道的时候也有些许的错愕,觉得南宋是不是整个朝廷的官员都大脑坏死了,居然要和他睦邻友好,要和他开通互市。
但是很快他就释然了。
赵构大概是觉得赵桓死了,金国没了,他彻底安全了,所以就想着维持现状不动弹好安度晚年了。
苏咏霖当然不会允许他能够安度晚年,但是想着这家伙好像活到了八十多岁,属于祸害遗千年的类型,所以也就稍微的放松了一点。
就算迟个几年,赵构也不会死,只会好端端的活着,等着他。
而南宋如果能因为这虚幻的和平而不在南边搞事情,让他可以舒舒服服的赚钱,那么各种意义上对他来说都是利好。
他将拥有充足的时间练兵、夯实基础以及锤死金国。
所以苏咏霖召开了一个会议之后,就决定和南宋缔结和约,睦邻友好,互不侵犯,开通互市,互通有无。
从此南北和谐,再无战事,岂不美哉?
又过了三天,消息传回了山东,此时沈该正在快活的游山玩水,得知中都方面传来愿意和南宋缔结和约的消息的时候,一方面觉得高兴,一方面却觉得还没有玩够,还想接着玩玩。
不过说到底,正事不能不做,该做的事情一点也不能落下。
双方于是展开了正式的谈判。
南宋和金国的绍兴和约有很多内容,对于南宋有相当多的侮辱成分,南宋慑于金国的威势而不得不答应,这让很多有识之士感到屈辱,不断的想要搞事情。
但是现在光复军把金国消灭了,绍兴和议当然直接作废,里头的很多条款都做不得数,这对南宋来说是一波重大利好。
所以沈该出发之前,赵构就对沈该说别折腾出什么岁币之类的,大家就平等相待,互相没有对对方的什么经济要求就很好。
如果光复军提出此类的要求,一定要反驳,一定要力争。
让沈该感到高兴的是,光复军这边对南宋也没有什么要求,基本上是秉持着对等的关系和南宋签订协约。
答应和南宋开放边境互市,互通有无,双方互相可以派遣使者到对方的首都会面,逢正旦、皇帝生辰,应该互派使者予以恭贺之类的。
对了,沈该还非常秘密的和赵作良商量了一下苏咏霖何时做皇帝的事情。
说他出发之前赵构对他交代了,哪怕苏咏霖想要做皇帝,那也是无所谓的,南宋方面愿意承认,只要双方睦邻友好就可以。
赵作良摆出一副惊喜的模样,然后同样悄悄地告诉沈该,说彻底覆灭金国余孽之后,苏咏霖就会选择时机称帝,到时候希望南宋予以配合,双方一定永远友好下去。
这个计划本来就是光复军内部公开的秘密,知道的人不少,告诉南宋也无妨,在和约即将签订的当下,交代这件事情也算是给南宋一颗定心丸,让他们别总是乱揣测。
得到了可靠的消息之后,沈该也算是放下了心,于是双方经过三轮商谈,把一些政治和经济方面的问题谈妥了。
九月末,苏咏霖和赵构双方都认同了这份和约,于是这份和约也就算是正式签订、正式生效,南宋和光复军达成了互不侵犯、睦邻友好的协定,双方结为盟友,若有背离,人神共愤。
苏咏霖在十月初得知这一消息之后,觉得历史莫名的幽默。
你说他一个处心积虑要覆灭南宋的心怀不轨之徒,怎么就成了南宋最忠诚的协约伙伴呢?
但是南宋愿意相信,那就随他们相信好了,只要不妨碍他的军事行动和政治行动,一切都没有问题。
第545章 本地区文明灯塔
时间进入到绍兴三十年的十月份,光复军政权已经组织下辖河北、山东、河南、河东和燕云之地的民众们完成了秋收任务,并且开始清点各地粮食收成。
总务局下辖粮饷司的税务部门和人员们也开始了税收任务和储备任务,同时判断什么地方粮食缺口大,好对口支援。
与此同时,对各地的恢复性建设任务也在逐渐进行之中。
在这个时期,苏咏霖已经开始发挥复兴会的作用。
对于一般旧官僚做主官的州县,他通过总务局下令,利用总务局的渠道要求他们执行行政命令。
这是单纯的行政命令,靠整个官僚组织来掌控来执行来监督。
而对于完全由复兴会员掌控的【复兴县】,他则是通过复兴会下令给复兴县,让复兴县做出模范带头作用,加紧建设,同时要求复兴会组织予以监督。
因为在执行政务的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出现一些问题,对于一般的州县,苏咏霖用总务局进行监督。
而在应对复兴县的问题上,苏咏霖则要求各县的复兴会组织承担一部分职责。
战后,苏咏霖为了建设复兴会投入大量的精力和资金,在每一个复兴县都设置了一个县级分会,每一个县级分会都会安排一名书记官。
苏咏霖明确规定,分会书记官对当地官府组织的官员拥有监督的职权,对他们行政过程中的一举一动都负有监督的使命。
一旦发现本地身为复兴会员的官员有渎职情况,可以直接进行干预,予以矫正,在复兴会内部进行处理。
与此同时,为了保证本地行政主官一定的行动权力,使之不完全沦为本地书记官的从属,身为复兴会员的行政主官可以担任复兴会分会的副书记官,对书记官的行动有申辩的权利。
苏咏霖想要在复兴县内进行政治实验,把自己的政治设想在复兴县内实现,为今后全面推广这一政治模式积累经验。
苏咏霖不想让官府成为唯一的权力机构,所以他要另设不属于官府的机构作为制衡方的存在,且仅仅掌握对官府的监督权力,以此增强行政效率和官员的廉洁性。
同时为了避免复兴会分会过度干预行政反而影响当地行政,危害民生,他也给了行政主官相关的权力,让复兴会的书记官必须要有的放矢,不能随意行使监督权力。
这是对双方的限制。
这是实验,一场很有意义的实验,在苏咏霖看来这样的实验不管在将来会走向何方,对于未来的国家来说都是很有意义的。
而且复兴县的存在使得苏咏霖可以在复兴县内大规模培养指导员和觉悟群众,时机一到,就能让旧官僚旧士绅见识一下什么是人民战争。
不过这个设想在眼下为时尚早,苏咏霖在目前已经控制了金国故土的大半,控制着五百五十二个县,但是复兴县只有七十个,差不多只有整个占领区的七分之一。
而剩下来的所有地区,在眼下都不得不利用原先的金国旧官僚和中原士绅来充当门面。
这种城头变换大王旗式的朝代变更让苏咏霖非常不爽,但是他也知道自己目前的实力能控制七十个县实属不易。
而眼下和南宋签订和平协定之后,南宋的威胁直接降到零的级别,时间已经完全归属了苏咏霖。
所以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他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增加复兴县的数量和实际控制区,逐步扩大复兴会的力量。
而在这期间,需要苏咏霖以皇帝的身份掀起政治斗争,使得目前占领区内的三个主要政治势力之间达成狗咬狗的状态,使得他们无暇也不能腾出手来对付尚且弱小的复兴会。
对于复兴会控制区,苏咏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