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明1158》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启明1158- 第32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周至也不是不努力,他动用自己的亲兵部队组织其余军队二十一次攻上城墙,但是也二十一次被赶下城墙,所有攻击全部都失败了。
  金兵似乎是死了心要钉死在潼关,无论如何都不让光复军攻取潼关,一波一波的顶上关城进行防御,颇有几分前仆后继的感觉。
  于是光复军损兵折将千余人也没能拿下潼关,大军后继无力,军队战斗意志低下,甚至还首次出现了逃兵的情况。
  周至对此非常重视,审讯了被抓住的逃兵,发现他们都是之前的金兵降卒。
  此情此景,让周至意识到事不可违,他到了必须要做出决断的时候。
  于是在军书记官陈志学的建议下,周至无奈地选择了撤退,率军离开潼关返回了洛阳,并且向张越景汇报此事。
  张越景得知周至没能拿下潼关反而被潼关撞的头破血流这件事情之后感到有些惊讶,亲自奔赴洛阳询问情况,整理报告,然后一并将之送到了中都交给苏咏霖。
  苏咏霖接到报告之后仔细分析,很快得出结论。
  河南兵团扩建太快,真正的老底子数量太少,只有一万出头,其余不是降兵就是新招募的士兵,跟着打打顺风仗还可以,一旦遇到真正的坚城和精锐的敌人,就要受挫。
  政治文化教育和军事训练必须要跟上,这方面不跟上的话,继续盲目扩张,是要吃苦头的。
  不过苏咏霖觉得现在受挫总比未来总攻的时候才发现问题所在要好,现在还有时间弥补。
  于是苏咏霖传令张越景和兵团书记官温安志,下令两人拿出个练兵章程来。
  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河南兵团不要主动兴兵作战,而要把全部的精力投入到防守和练兵上,充分发挥光复军过去积攒的对新兵和降兵的教育和训练经验。
  河南兵团急需整训和教育。
  同样的,光复军也急需整顿和教育。


第528章 重启私盐贸易
  为了尽快提升河南兵团的战斗力,苏咏霖从牙缝里挤出了一百名指导员派往开封,交给温安志带领,让他们尽快对新兵、降兵展开进一步的思想文化教育,尽快教化他们。
  没有得到思想启蒙和文化启蒙的军队就算军事技能再强,也超脱不了封建军队的局限性,一样是顺风仗打的赢,逆风仗打不赢。
  光复军是一支打不烂拖不跨的铁军,苏咏霖决不允许这些新加入进来的新兵和降兵把整个队伍给带退步了。
  在这样的背景下,苏咏霖觉得把自己的摊子铺那么大未必是好事,需要有那么一段时间沉静下来,修炼一下内功,把内部军政给整理整理。
  这不仅需要耐心,更需要钱,非常大量的钱。
  军队一日三餐,日常生活物资消耗,学习物资消耗等等,都需要大量的财政投入,这笔钱不能省。
  而且眼下行政建设工作也需要大量的财政投入,事关百姓吃饱肚子的问题,钱也不能省。
  虽然把金国权贵们榨的一干二净,榨出了大量的财富,但是相对于整个战后重建工作和整军工作来说,只靠那笔钱似乎略有不足。
  内部需求现在还拉不起来,指望依靠税收来拉动建设那是不切实际的,苏咏霖也从没想过赚穷鬼的钱。
  他比较喜欢有钱人的钱,有钱人那么高贵,他们的钱肯定也更香一点。
  比如女真权贵的钱,苏咏霖把女真贵族的钱都给榨干之后还特意去闻过,真的,香的不行。
  可是女真权贵几乎被他榨干了,再香也没有了,掘地三尺都没有了,那么现在谁最有钱呢?
  南宋。
  “富裕”的南宋。
  本来南宋就比金国有钱,要不是现在没那个实力一口气吃掉南宋,苏咏霖甚至现在就想调拨军队南下,把南宋权贵和地主乡绅们榨的一干二净。
  如此一来,他觉得自己的革命建设就拥有了足够的建设资金了,原始积累也就完成的差不多了。
  南宋权贵和地主乡绅们身上到底有多少财富,苏咏霖觉得那应该是一个无法统计的天文数字。
  馋啊,馋的流口水啊。
  所以苏咏霖的目光开始向南投放,觉得得想办法从南宋手上捞钱。
  军事手段显然是不行的,那么除了古董文物生意和正常双边贸易之外,苏咏霖觉得还是要利用两边盐价的差异狠狠的捞一笔。
  五月中旬,占领中都之后没几天,苏咏霖就重大民生问题在中都召开会议,第一天和第二天的会议他就率先定下了《光复军暂行盐法》。
  按照这个盐法的规定,他依旧规定盐必须由官方负责售卖,不允许私人经营,违令者严惩不贷,但是在官盐价格方面,苏咏霖给打了个“骨折”。
  金国统治时期,盐在价格上有着南贵北贱的情况,也就是女真人多的地方盐价便宜,女真人少的地方盐价贵。
  但是这个贵也是相对于女真人聚集区来说的,相对于南宋来说,金盐的价格甚至能打个对折还要多,金国治下百姓至少在吃盐这一方面比南宋百姓要好一些。
  而现在苏咏霖统治中原,虽然依旧决定盐铁官营,但是在价格方面堪称打了一个骨折。
  他让统治区域内的盐价下降到了一个平民百姓做梦才能想到的数字,也就比成本价多个一两文钱,简而言之就是人人都吃得起,不会因为吃不起盐而犯愁。
  苏咏霖的意思就是咱们不能学过去的金国和南边的宋国,明知道人不能不吃盐还把盐卖的死贵,那可不得出现贩私盐的人吗?
  何苦让人吃不起盐?
  薄利多销也挺好,而且如果官盐质量好,价格低,百姓肯定都买官盐,不会买私盐,私盐市场没了,市场秩序自然就建立起来了。
  赚的看起来是比以前少,但是过去为了维持高价官盐秩序而需要支出的反私盐贩售的隐形成本也降低了,所以实际上还是有的赚。
  光复军的盐务部门不需要像南宋那么臃肿,维持高盐价秩序的军事力量和行政力量也不需要那么大,军事成本和行政成本就可以大大降低。
  百万漕工没了,盐这一块自然就盘活了。
  这是苏咏霖占领中都之后在民生方面发布的第一条法令。
  盐法确定之后,他第一时间就派兵占领了占领区内的全部盐场,海边的也好,内陆的也好,全部占领。
  然后让总务局下属粮饷司的人前往接管各大盐场,并且安排人手开始恢复生产,对官盐的销售和品质进行把控。
  到七月份,随着时间推移,平价官盐逐渐在山东、河北、燕云、河南等地铺开,百姓享受到了低价盐,对苏咏霖的仁政赞不绝口。
  安抚了一波人心收获了一波人望之后,苏咏霖又派人前往宋金边境组织粮饷司控制下的官方盐队。
  他打算秘密和南宋私盐贩子建立联系,把自己这边的盐高价销售给南宋方面的私盐贩子,赚取高额利润。
  他这边所谓的高价,比南宋的私盐价格还要低,私盐贩子收了他的盐肯定会抬价去卖,而抬价之后的私盐还是远不如南宋官盐那么贵。
  多亏了南宋这边官盐的高价,所以苏某人简直就是在做慈善,一边做慈善还能一边赚钱,简直就是站着把钱给挣了。
  而在这方面,苏咏霖的老部下和他自己都是老江湖,门儿清。
  虽然大家现在是在打仗搞政治,但是两年多以前,大家还是实打实的私盐贩子,这传统艺能一时半会儿也忘不掉。
  海州试点成功之后,苏咏霖就知会了林景春一声,让他尽快把摊子铺开,趴在南宋身上吸血,把南宋的铜板全给挣过来。
  这一提到挣钱,林景春整个人都活跃起来了,双目放光,一挥手——小的们,给我上!
  盐司就这样建立起来了。
  林景春还不放心,亲自兼管盐司,亲自派遣可靠部下牵头组建贩盐队伍,亲自传授贩私盐的技巧,于是很快的,十几支打着不同旗号的官方贩盐队伍就建立起来了。
  每一支队伍负责边境上某一地区的贩盐业务,各自给一定的时间寻找当地的南宋私盐贩子打通关系,重建私盐贩售网络。
  一定时间内不能开始盈利并且向粮饷司输送铜板的,就等着革职审问吧!
  林景春对盐司的要求非常之严格。
  但是这对于这些新晋“私盐贩子”们来说,倒也不算太难。
  所谓有需求就有市场,有市场就有生意。
  南宋把官盐价格买到那么高,百姓需求那么大,南宋的私盐贩子眼睛都红了,那肯定想方设法搞便宜的盐去卖。
  南京路宋金边境过去也是私盐交易的重灾区,很多私盐贩子都在这一带进行私盐贸易。
  但是光复军驱逐金军以来,私盐贩售网络断绝,宋国边境的私盐贩子们心急如焚,整个人都不好了。
  因为长时间没有进账,没有业务,很多私盐团伙甚至都绝望的自行解散,回家务农去了。
  就算是一些组织很大的团伙也基本上把外围成员遣散了,只留下几个核心成员,整天在边境上溜达,盼星星盼月亮,盼着那边的私盐贩子们赶快出现。
  再不出现大家就要改行了啊!
  可能是他们的诚心诚意感动了上苍,七月末,蔡州一个从前的私盐贩子马三找上了他所熟悉信阳私盐贩子景程,给他带来了一个让他感到狂喜的消息。
  私盐贸易可以重新启动了。


第529章 不是我有多好,而是你太烂了
  私盐贸易要重新启动了?
  不是假的吧?
  真的?!
  景程激动的差点就泪流满面了。
  “真的?你没骗我?真的能重新开始了?”
  马三连连点头。
  “那还有假?这么大的事情借我个胆子我也不敢信口雌黄!咱们那么多年的交情,我什么时候骗过你?而且我告诉你,这一次和你们做生意的可不是什么普通人,背后靠山可不一般,你可小心着点儿。”
  “干咱们这行的谁背后没座靠山?”
  景程摇头道:“要是上头没人罩着,我这脑袋早就给驻军砍了去邀功了,不过话说回来,之前那段时间你怎么不做了?我听说那阵子好多人都改行了,还有不少跟上面牵扯深的人跑路了,也不知道有没有被抓住。”
  这种事情马三倒不觉得奇怪,因为很多私盐贩子本身就是南宋边境官方、军方高层放出来的代理人,甚至就是家奴出身,专门帮人家赚钱的。
  能赚钱的狗才是好狗,赚不到钱的狗只能杀掉吃肉,现在赚不到钱了,家养的私盐贩子们没了利用价值,生怕被抓起来当替死鬼,所以就跑路了不少。
  这两个多月以来,金盐货源断绝,很多贩私盐的老手不是被杀了就是跑了,给整个边境私盐贸易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但是该说不说,宋国这边是挺惨,金国那边却因为原先的上头人不是逃跑了就是给光复军杀掉了,几乎没有活下来继续任职的,所以金国的私盐贩子们反倒奇迹般的得以全身而退。
  虽然不能做生意的确很让人觉得无奈,但是至少是安全的,命保住了,能卸磨杀驴的人不在了,很多私盐贩子为此还觉得自己赶上好时候了,被光复军给救了。
  不过马三这边还是挺吓人的。
  “还说呢!光复军把金人赶走了,占了地方,我原先的路子就断了,结果就月初的时候,忽然有人找上我,问我贩私盐的事情。”
  马三做了一个很吓人的表情:“我当时吓坏了,还以为要给光复军抓起来审问之前贩私盐的事情,然后会被杀掉,结果他们没杀我,而是找我问门路,想要继续贩私盐。”
  “原来如此。”
  景程点了点头:“那这样说起来,光复军也看上这块肥肉了?”
  “那可不,这块肥肉谁看了不眼馋?而且天下那么大,总不能所有好处都给官老爷赵官家占了去,他们吃肉,咱们喝点汤不也正常?”
  马三笑道:“不过光复军还算是比较好讲话的,问了我一些事情,然后就把我收到了队伍里,说我要是干的好,就给我一个正式的职位。”
  “哟,这可算好事,你小子也算是熬到头了。”
  景程略有些羡慕地看着马三,又问道:“那照这样说的话,一切照旧?”
  “一切照旧,老规矩,老价格,老路线,老手段,老地方,到时候我会带队,咱们老时间见。”
  “一言为定!”
  两人击掌三下,和过去做生意的时候一模一样,没有任何区别。
  返回蔡州之后,马三面见了盐司十三郎中之一的闫鑫,把自己完成使命的事情告诉了闫鑫,闫鑫点了点头,拍了拍马三的肩膀。
  “好好做,等这条路线定下来,出货量稳定了,我就给你安排一个职位,你就不用担心自己的后路了,光复军让人办事,绝对是有回报的。”
  马三点头点的和小鸡啄米似的,完全没有了当初做私盐贩子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