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亡国之君啊!
亡国之君居然还有这样的闲情逸致连生十四个子女?
生下来干什么?和你一起做亡国奴?
苏咏霖顿时感到一阵无语,对赵佶的为人感到深深的震撼,林子大了,真是什么鸟都有。
而赵桓比其他的父亲就正常多了,活到现在的直系亲属也就少多了。
虽然他活的时间更长,但是和他的父亲那种“苦中作乐”的心态应该有所不同,他的子嗣稀少,远远不能和他的父亲相比。
苏咏霖多方证实,确认他一共只有三子一女,三子当中,长子和次子已经死亡,剩下一个三子名为赵训,居然在十几年前成功逃亡不知所踪,也算是离奇到了极点。
所以苏咏霖除了找到赵桓的十几位在世妃嫔,也就只有一个年已三十九岁的女儿,算是赵桓唯一可以确认的血脉后嗣。
虽然也已经嫁给金国权贵生儿育女了。
但是不管怎么说,可以看得出来,赵桓的痛苦程度和羞耻程度应该在他的父亲之上。
随后,苏咏霖让这些已经证实是徽钦二帝直系亲属的人各自书写自己入金之后的遭遇,然后统一交给他,收集之后稍微看了看,倒也能看出其中的斑斑血泪。
比如赵佶还活着的那六个女儿,每一个活的都不轻松。
比如年龄最大的赵金奴,她在靖康之变时已经二十六岁,已经嫁人了,被俘之后丈夫很快死去,她先是遭遇了耻辱的牵羊礼,然后被分给了功臣完颜昌。
她侍奉完颜昌十年,待完颜昌死后,她被熙宗完颜亶纳为妃子,又侍奉完颜亶十余年。
到完颜亮杀死完颜亶继位做皇帝的时候,赵金奴人老珠黄,不能得到完颜亮的欢心,于是被完颜亮安置在内城之中居住,靠着她所生下的孩子抚养,就那么默默地活到了今日。
她在陈情书中写着无一日不思念故国,无一日不思念故乡,书写的纸张皱巴巴的,想来是书写的过程之中流泪太多了。
如果没有苏咏霖逆天改命消灭金国,她应该是一直在中都城内住到死为止,埋骨他乡,再也没有回到故国的可能。
赵富金和赵金铃两人最开始都侍奉完颜宗翰的儿子完颜设也马,赵富金一直跟随完颜设也马,完颜设也马死了之后就居住在完颜家中。
赵金铃后来不知为何被嫁给了燕云汉人王成棣,那么多年来一直生活在王家。
两人的生活倒也还算是稳定。
赵金铃算是年纪比较小的,靖康之变时才三岁,对于故国没什么记忆,也谈不上思念,多年来生活也不算太难熬,所以哀怨较少。
赵富金却是被从原先的丈夫身边夺走,强行被完颜设也马占有,然后一直生活在他身边,心中充满了痛苦。
从她们的陈情书中,苏咏霖看到的都是哀怨和悲伤,还有对故国故人强烈的怀念,以及对赵构没有救她们脱离苦海的怨念。
读了近百份陈情书之后,苏咏霖就没有继续看下去。
对于这些北宋皇室,他从个人角度出发,对他们的遭遇表示同情,不过这也是他们的父亲自找的,怪不得别人,他们罪有应得,死有余辜,不值得任何怜惜。
把他们留下来没有任何意义,只是多了几百张近千张吃饭的嘴,又没什么用,他这边有金国皇室用来折辱已经够了。
宋国的……
苏咏霖还是更期待赵构本人做他的俘虏。
所以苏咏霖开始盘算着把这些北宋宗室和他们在金国生育的子孙后代打包,分批送回南宋,让他们回到故国,和他们的“至亲”赵构团聚,顺便看看能不能从南宋讹一笔钱。
他真的很想知道赵构会不会接纳这些亲族们返回,如果接纳,那么看到这些哀怨的亲族们返回南宋的时候,他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这不是对付南宋的政治进攻,这是苏咏霖个人对赵构个人的进攻。
对这个没有卵蛋的怂货的进攻。
你救不回来的家人,我帮你救回来了,你洗刷不了的耻辱,我帮你洗刷了,还帮你把人给送回来了,你是不是要感谢我?
这纯粹是苏某人个人的恶趣味。
这些人是赵构的伤疤,也是宋国的伤疤,被与他们毫无关系的人解救并且送了回来,无疑是对宋国最大的讽刺。
一念至此,苏咏霖便让部下去找到这些北宋宗室,让他们准备一下,自己要亲自接见他们,并且设宴款待他们,还要送他们回南宋。
不过能得到苏咏霖接见和赐宴的只有徽钦二帝的直系亲属,其他的人就算了,几百上千号人,苏咏霖可没那么多钱请客。
苏咏霖赐宴当天,勉强捯饬了一番的徽钦二帝直系亲属们怀着激动而忐忑的心情成群结队的来到了中都皇宫。
他们已经听说了光复军的大将军要宽恕他们,要释放他们,还要把他们送回宋国,让他们和亲属团聚,一解多年相思之苦。
而当他们看到苏咏霖的时候,无一不感到惊讶万分。
因为他们发现苏咏霖有点太年轻了,看上去就像是一个风度翩翩的贵族公子哥儿,甚至有点像当初在汴梁城里那些横行霸道的衙内。
唯独不像一个纵横驰骋沙场争锋的将军。
就是这样的人带着千军万马攻破了中都,还对金国人做了当年经过对他们所做的事情?
这真的可能吗?
他们每个人的心里都有这样的疑问。
不过既然出现在这里,对方的身份便毋庸置疑了。
毫无疑问,他就是光复军之主苏咏霖,灭亡金国的人。
风度翩翩的外表下隐藏着的,是经天纬地之志。
于是他们之中年龄最大的赵佶二女、荣德帝姬赵金奴便作为代表,亲自向苏咏霖叩首谢恩。
感谢苏咏霖覆灭金国,将他们救了出来,并且还会把他们送回故国。
第521章 赵构很担心
看着六十岁、白发苍苍的荣德帝姬颤颤巍巍着一边下跪一边流泪,苏咏霖暗自叹息,上前几步把她扶了起来。
“灭金是我本意,发现你们只是意外,我并不是为了解救你们而灭金,所以你们无需感谢我。”
赵金奴泪流满面,不停地抽泣。
“本以为今生今世注定埋骨他乡,早已不敢奢望还有回归故国的那一天,将军灭金,将我等有罪之人解救,恩同再造,金奴年迈,无以为报,来生愿做牛做马,以报将军再造之恩!”
说着她又要跪下来给苏咏霖磕头,苏咏霖赶快把她扶起来,嘴上喊着不用不用。
不论身份,六十岁老婆婆的磕头,他可不愿接受。
赵金奴感恩之后,所有人一起跪下,向他表示愿意来生做牛做马,回报他的再造之恩。
呼啦啦一片人跪下向他叩首,他也来不及扶起来,只能受着,心中是感慨万千。
只是出于一个人的身份,他对这些人还怀有一些同情,但是打心眼儿里他不觉得这些人有多么可怜,不觉得他们理当被救出来。
或许这些人曾经做过恶,或许这些人没有做过恶,但是作为国家统治阶级的一员,在国家失败的时候,他们理所当然的应该遭受到这样的惩戒。
就像现在那群金国权贵一样,金国失败了,这群据有绝对多数利益的金国权贵就会被他揪出来作为典型展开清算。
权贵男子是必须要杀的,现在也的确被他杀的七七八八,而女子虽然没有被杀,也被他判以三年五年乃至十年不等刑期的劳动改造。
他们作为统治阶级的一员,自幼锦衣玉食,享受着民脂民膏,生活快乐无边,那么在国破家亡之时遭到如此对待也实属正常。
况且国破家亡之际,被俘虏被杀虐的人,又如何只有他们呢?
万千黎民百姓惨死于金军铁蹄之下,更多人被掳掠到金国沦为奴隶,悲惨的死去,一个名字都不曾留下,这笔账,难道就没有这群人的一份吗?
相比之下,他们虽然处境悲惨,精神痛苦,但是饭,却一口也没有少吃。
再怎么痛苦,不还是多吃了那么多年的饭活到了现在吗?
对比现在的结局,或许历史上他们终究死于异国他乡再也不得救赎的结局才是最好的结局。
而现在,他们居然得到了一定意义上的救赎。
苏咏霖不由得感叹,有些时候,现实真的是充满了黑色幽默,命运也总是喜欢和人开玩笑,总是喜欢在不经意间给人一点大大的惊喜,或者惊吓。
之后,苏咏霖招待他们吃了一顿好的。
席间,苏咏霖又询问起了这些直系亲属们在金国生育的情况,于是他们把他们在金国生育的孩子介绍给苏咏霖认识。
不过苏咏霖只是出于礼貌的询问,具体的情况他很清楚。
能被带来的男孩子都是赵氏血脉,是赵佶的儿子们生育的,非赵氏血脉都被他划归金国权贵名单,准备公审杀掉的。
女孩子们就无所谓了,不管他爹是谁,既然有个赵氏的妈,就没有被投入浣衣营进行劳动改造。
这些二代们人数还是不少的,基本上二十多岁,也有十多岁和尚且年幼的,看着苏咏霖的眼神都是怯生生的,甚至有些畏惧。
之后,赵金奴又找到苏咏霖,小心翼翼地询问他是否可以放过她的几位姐妹在金国诞下的男孩子。
因为苏咏霖正在对金国权贵进行大规模的公审和处决,每天都有金国权贵被斩首杀死,满门男子诛灭。
而赵佶和赵桓的一部分后妃或者女儿曾为金国权贵生过男孩,并且抚养他们长大,后来还靠着他们的赡养而生活,现在那些男孩可能长大成人,也在这份杀戮名单当中。
所以她们想试试能否求情,救一救自己的孩子。
对于这个请求,苏咏霖毫不犹豫的拒绝了,女性后代还可以商量,男性绝对不行。
“不行,他们身份特殊,是金国权贵,必须要死,不会因为是你们所出而得到优待,对此,我个人表示遗憾,但是政策不能变。”
赵金奴的嘴巴动了动,似乎有点什么想说的,但是终究没有说出来,眼神也黯淡了几分。
最后,她微微点点头,不再询问,认了这个结局。
被杀的金国权贵里,应该也有她所诞下的孩子。
但是这不在苏咏霖的顾虑范围之内,那些男性金国权贵,他一个都不会放过,全部都会死,包括那个小皇帝完颜光英。
作为金国的象征,作为推翻金国的代表,他必须要死,他不死,则金国不灭,他的政权并不需要他继续活着。
所以这一切只是早晚的问题而已。
宴会之后,苏咏霖赠予这些赵宋皇室后裔们一些钱和布匹还有粮食,安排他们集中居住在中都的某些院落之内,让他们调养身体。
然后就让这群人等待南宋那边回复,只要南宋那边一给回复,他就会安排所有人一起南下,回归故国。
安顿好了这些悲催的赵家人,苏咏霖亲自写信给赵作良。
信中,苏咏霖判断赵构一定会再派规格更高的使节团来山东与赵作良会面,并且进一步试探光复军对于赵宋的态度和未来的想法。
他们可能怀着土地和政治上的诉求,这方面赵作良可以打太极,不要与他们正面谈论这个问题。
然后就把杀手锏递出去。
他在中都找到的北宋皇室后裔们和他们的二代、三代子弟们。
赵作良可以问问赵构要不要这些人,当然,就算他说不要,苏咏霖也会强行把他们送回南宋,让赵构与他们“骨肉团聚”。
这可都是你的兄弟姐妹们啊!
然后就可以等着赵构的反应了,这应该足够让赵构在短时间内兴不起和光复军交涉土地问题的想法。
而这段时间,苏咏霖要加速整军,把辽东兵团组建完成,然后讨伐辽东,彻底消灭完颜雍和他的残余势力。
至于关中,那里有着金国另外一支比较强大的成建制的部队,可以说是金国最后的精锐,苏咏霖暂时没有一口吃掉他们的准备。
消灭完颜雍之后,才会轮到他们,所以现在不急。
不过当他们得知金国覆灭的消息之后会怎么做,南宋和西夏又会有什么反应,关中之地是否会在此之前爆发战争,苏咏霖还是很感兴趣的。
就眼下的局势来看,苏咏霖只能看着,看着金宋夏三方面在关中可能发生的博弈。
五月初,虞允文返回临安,将自己出使光复军之后得到的消息带回了临安,汇报给了皇帝和宰相团队的大佬们知道。
然后皇帝和大佬们开会,针对光复军的善意表态,他们认为大宋的外交获得了初步胜利,接下来就是进一步的接触。
而从虞允文的海州见闻当中判断,他们确认光复军正在朝着政权的方向转化,并非是单纯的暴力团体,这是一个不祥的预兆。
但是张浚同时指出,这个转化的进程到底达到什么程度,还需要进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