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明1158》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启明1158- 第29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的确不一般,众所周知,蠢货睁眼瞎是最好统治最好糊弄的,认了字有了知识就不那么好统治了,愚民弱民疲民之策那是明明白白写在统治者教科书上的内容。
  而现在,苏咏霖却在教这些人认字?
  他要干嘛?
  这个问题暂且不论,出身东平府平阴县的姜氏家族族长姜兴思又说了另外一件事情。
  “我家有家丁和县城东北的农村有亲戚关系,某次回去探亲之后回来跟我说村子里和过去完全不同了。”
  这一说,立刻有人询问。
  “怎么个不同法?”
  “他说,回村之后,家家户户都有余粮,能吃饱肚子了,村民面上少见菜色,还说光复军农税极低,还没有其他的苛捐杂税,农户交税还不足原先的三成,家家户户都在称赞苏咏霖和光复军的仁政。”
  姜兴思这一说,不少人就跟被踩了尾巴的兔子一样蹦了起来。
  “原先三成都不到?苏咏霖是要干什么?做大善人?流芳百世?”
  “三成都不到?他……他到底想干什么?”
  “该不会他不答应咱们的要求就是要逼着咱们之后都要把农税降低到这个地步吧?这……这我可不愿意!”
  “他自己想吃糠咽菜自己吃去!我才不吃!”
  一群被踩了尾巴的“兔子”当场就骂开了,对苏咏霖顿时有诸多看法。
  姜兴思连连摇头。
  “非也非也,那是他自己统领的农村是这样的要求,对于此外的吾等所掌握的土地并无一样的要求,而且这其实不重要,轻徭薄赋这种事情谁都做过,并不稀奇。
  可是我那家丁还说,那一次回乡探亲,他总觉得很多地方都不一样了,那些农户张口闭口都是什么上等人什么牛马,什么今日认了几个字,明日还要认几个字。
  而且村子里还有什么村民自卫队,有了武力,经常协助光复军作战,运输粮秣之类的,甚至还有人劝我那家丁别继续做我的家丁,那不是人该做的事情,回乡种田也好重新做人什么的……”
  姜兴思说到这里,不少人都停止咒骂,皱起了眉头,意识到事情越来越不对劲了。
  有点意思了。
  大家本质上都是地主老财,是比较高级的地主老财,家传几代有人做官,和一般的暴发户土豪不是一样的存在。
  所以多少都明白地主老财相对于自耕农的优势所在。
  而现在情况好像不一样了。
  农村有了农会,有了组织,识了字,有了见识,不比之前那么好糊弄,而且居然能说出【不要给他们做家丁】这样的话来。
  这很明显是把他们当成反面角色了,隐隐还有敌对意识。
  这……可能不太妙。
  “原先就听闻周边乡野之中多有流传一些歪理邪说,说拥有大量土地的人是上等人,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是牛马,连人都算不上,牛马若要过上人的日子,就必须要反抗上等人。
  当时还不曾在意,觉得这是胡言乱语,只是一些人的臆想,根本不成气候,无需担忧,可现在想想,这件事情不简单啊,这背后怕是有人在推波助澜,以我等为敌。”
  郑成泽寻摸了一阵子,看向了孔拯,开口道:“孔公,这件事情您怎么看?光复军也好,苏咏霖也罢,他们到底要什么?想做什么?”
  周光誉对此也感到莫名的不快,看向了孔拯。
  “孔公,咱们原先想着光复军是一群武夫带起来的军队,能征善战不假,但是不会治国,马上能打天下,马上不能治天下,他苏咏霖终究离不开咱们,您觉得是这样吗?”


第484章 买方市场与卖方市场
  是这样吗?
  不是这样吗?
  这个道理只要是个读书人都会明白。
  根据孔振的理解,统治者通过军事暴力夺取权力,再通过一定的形式把权力分给其余人来一起行使,一方面为统治者减轻行政压力,一方面也是为了拉拢精英承认统治者的权力。
  暴力可以一时让人震怖,从而屈服,但是暴力无法长久维持,终有衰败的时候,如果单纯依靠暴力,最多数十年,政权就要失败。
  而且皇帝再怎么强势,也不能掌握整个天下,地方上大大小小无数地主豪强才是实际上的基层统治者。
  通过察举或者科举这样的形式把权力分散下去,给予地方上的这些实际统治者们大义名分的认定,大家一起压迫剥削底层百姓,由此换取江山的长治久安,这才是正道。
  而且所谓统治,需要掌握足够学识和经验的人才,而这些人才哪里来?
  当然是精英之中来。
  所以孔拯沉默了一阵子,开口道:“自然是如此,武夫打天下,儒臣治天下,自古以来的道理都是这样的,未曾变过,过去如此,现在如此,未来,也是如此。”
  周光誉点了点头,接着发问。
  “既然如此,那苏咏霖为何要让那些愚夫蠢妇搞什么农会,让他们自己管自己?掌权却不作威作福,反而还要教那些愚夫蠢妇识字,还有,我可听说咱们这儿有不少州县的官员是光复军自己的人在做,他们是在自己培养官吏吗?”
  越问,他的语气越是不善,越问,这内堂之中的气氛越是紧张。
  “这……”
  孔拯一时半会儿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周光誉的问题。
  因为据他所知,光复军的确是有意识地安插了一些自己人治理地方。
  且不说地方上那些被本地人称为【新农村】的农庄是光复军直接管理的,不少乡镇也有光复军的农会组织,针插不进,水泼不进。
  最近一段时间不少人都试图对一些无主的土地和农庄下手,但是所获甚微,很多无主土地都已经被光复军建成新农村,抢先占据了,速度之快,效率之高,令人咂舌。
  除此之外,现在还有一些县城的县官也是光复军出身的人在负责,他们似乎没有打算进一步接纳读书人加入他们。
  往深了想,这件事情的确不简单,苏咏霖所图甚大,居心不良。
  可是……
  孔拯很快就意识到当下问题的关键不在这里。
  他深吸一口气,环视了一圈在座的豺狼虎豹害人虫们。
  “你们在这里说这说那,这里不对那里不好,到头来,还想不想见苏将军?还要不要见苏将军?还要不要和他交谈?”
  这个问题把所有人都给问住了。
  刚才还在怀疑苏咏霖居心不良的人也偃旗息鼓,一个两个呆呆傻傻,不知道该怎么说。
  沉默了一阵子,周光誉低声道:“见……当然还是想见的,就是不知道您能否为我们向苏将军传达我们的想法,也不知道苏将军到底是怎么看待我等的,他会如何对待我等这也是未知数吧?”
  “哼!”
  孔拯微怒道:“说的天花乱坠,怀疑这个怀疑那个,也不想想当下的处境,光复军几十万精锐连金国皇帝都不是对手,大势已成,将来攻入中都自立为帝又有何不可?
  到时候你们一个两个莫不是要自己拉起一支军队和苏将军对决?与数十万光复军生死一战?你们难道不想在苏将军面前称臣?”
  废话,谁想和苏咏霖那种人物在战场上对决啊!
  那不是找死吗?
  能加入他就好,何必对决?
  权力才是财富和地位的来源,只有掌握权力才能保证家族安全,财富安全,这是至理。
  苏咏霖称王称霸称帝,他当然尊荣无比,但是底下总归还是会安排官员帮他办事的。
  这些职位他们不去抢占,被别人占了,那他们就是案板上的鱼肉,就是等着被切碎送入别人口中。
  孔拯想到了这一点,所以很生气。
  “怀疑这个怀疑那个,你们也不想想有没有这个资格去怀疑!你们可要知道,河北士绅死伤惨重,咱们山东人却大多保全,若能及时抢占先机,对我等来说好处有多大?”
  孔拯的话不可谓不是大实话,所以这大实话说的一屋子聪明人汗颜不已。
  石永源低了头想了想,然后在心里骂了自己一顿。
  姜兴思也低了头想了想,也在心里骂了自己一顿。
  中原易主已成定局,光复军北伐推翻金廷取而代之也是大概率事件,将来统领整个中原,关中,辽东,那也不是不可能的。
  谁是他们的敌手?
  到了这个地步,他们除了与苏咏霖合作,已经没有其他的什么选项了。
  关中地区虽然还有金国势力,但是现在和关中地区的金国势力合作纯属找死,除非脑子坏了,否则不会有人想着帮助金国反攻中原。
  西夏就更别说了,毫无存在感和影响力,穷乡僻壤的土包子。
  最后一个选择就是南宋。
  南宋……
  想想之前整个中原都在传的消息,整一个怂包软蛋,没有担当,与他们合作,迟早被他们卖了换好处,怎么能投靠呢?
  没得选择,只有苏咏霖。
  只有苏咏霖有足够的实力可以维护他们的利益,只有苏咏霖的军队可以保护他们、让他们继续做人上人,而不至于被乱世抹杀。
  更别说危机之下隐藏着重大的机遇。
  之前河北士绅不愿南下者甚众,他们不太相信苏咏霖,只想自己保护自己,结果被南下金军大量杀戮,死伤惨重,而山东士绅则大多得以保全。
  也就是说如果能抢占先机,第一位在苏咏霖身边站稳脚跟,则大量山东士绅进入光复军决策层将是定局,将来朝堂上多为山东人,能捞到的好处又有多少?
  近水楼台,先到先得,这么好的机遇,怎么能放过?
  就算他光复军能自己培养人才吧,能培养多少?质量如何?人数如何?
  能和传统儒门士子相提并论吗?
  所以,思来想去,他们也只能递上名帖,拜托孔氏求见苏咏霖,把他们的意愿传达给苏咏霖。
  苏咏霖想要什么都可以谈,只要别关上谈判的大门,逼得他们无路可走。
  所谓习得文武艺,货于帝王家,相对于帝王来说,他们是卖方,帝王是买方,而现在他们统一思想,认识到当前看似卖方市场,实则是买方市场,主动权掌握在苏咏霖手上。
  他们能做的就是尽量满足苏咏霖的要求,以此换取政治地位和利益,维持家族的存续。
  只要让他们掌握权力,把持人才的上升通道,那么谁做皇帝,他们并不在乎。
  他苏咏霖再怎么英明神武独揽大权,还能保证他的子子孙孙个个都是英明神武独揽大权?
  于是,背负着众人的期待,孔拯决定再次请求拜见苏咏霖,与苏咏霖面谈。
  他们决定放低态度,向苏咏霖俯首称臣,只要他愿意接纳他们进入光复军体系,一切照旧,那么一切都好谈,经济利益什么的让出一些未尝不可,权当是为了权力。
  除非苏咏霖固执己见不接受他们,甚至把他们当做敌人一样看待,那他们必然要为自己寻求一条后路,不能坐以待毙,得想方设法把苏咏霖收拾掉。
  南宋方面虽然软弱无能,到底还是汉人王朝,作为一条后路未尝不可……
  所以除了孔拯出面向苏咏霖寻求合作,另外也有不少聪明人开始为自己寻求一条可以使用的后路去了。


第485章 苏咏霖友情提示
  孔拯决定再次拜见苏咏霖的时候,苏咏霖已经率领第一波北伐军向燕云挺进了。
  更多的事情他来不及处理,暂时维持原状,他现在需要做的是尽快北上燕云,拿下中都,给金国致命一击,将他们的入关之路彻底堵住。
  虽然说目前关键的战略要地渝关被苏绝掌握住,但是苏绝燕云之地的绝大部分还是在金国官员的掌控之下,需要更多的兵力去攻取,去覆盖,才能扭转局面。
  当然,更重要的是及时支援苏绝,避免金国的辽东军入关,那样的话,对光复军刚刚扩军完成的军队是个很大的考验。
  金国辽东的军队是平定了契丹叛乱的军队,有战功,有战斗力,绝对不弱小,苏绝想要在他们的进攻之下守住渝关并非易事——如果他们打定主意一定要夺取渝关的话。
  苏咏霖在战略会议上认为金辽东军有很大的可能进取渝关。
  现在不仅是光复军需要渝关作为抵挡金军入关的重镇和进取辽东的前进基地,金人也需要渝关作为抵挡光复军进一步进入辽东的重镇。
  所以渝关之战有极大的可能会打的非常惨烈。
  于是苏咏霖未等到大军主力整顿完毕就首先率领三个军北上了。
  在开封城被张越景攻克的档口,他率军抵达了河间府,通过河间府的补充之后,快速通过瓦桥关,进入了燕云之地。
  这片被异族统治了数百年的故土早已看不到曾经的痕迹,很多地方明显透露出一股胡风,对于初次来到燕云之地的苏咏霖来说,还是有些许的新颖。
  当然,苏咏霖不是来这里旅游的。
  率军进入燕云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