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才太激动了,都没来得及好好的领略一下开封的风采。
这座数十年之前的宋国故都,曾经甲天下的独一无二的繁荣之城,在经历战火和数十年沧桑岁月之后,还剩下些什么呢?
张越景便带着亲卫部下绕着开封城墙转了一圈,看了看开封城的大体景观,稍微领略了一下开封的风采。
第480章 扩建兵团
开封很大。
根据目前掌握的情报来看,南征之战开始以前完颜亮就要求大修、扩建开封,要在开封营建宫室,把破旧的北宋皇宫营建成全新的大金国皇宫,然后让他完颜亮迁都。
完颜亮要把开封作为全新的国都,在这里指挥南下伐宋之战。
不过很可惜的是,完颜亮已经没有伐宋的可能了,宋国侥幸逃过一劫,完颜亮的主力都在河北和山东损耗殆尽。
然鹅……
宋国的危机真的过去了吗?
张越景心中突然有了一种奇怪的感觉。
宋国惧怕金国,怕得要死,尤其是他们的皇帝,过去和金国交战,那也是屡战屡败,胜仗很少。
岳飞死后,双方缔结和约,也就没有再继续打过,偃武修文十几年,把双方都给养废了。
横行天下多少年的强大金军在十几年的和平之后堕落成了这副德行,五十万大军的集团被二十万光复军扭转战局,全歼。
不算这一战,之前两年的起义过程中,光复军和金军之间的战斗也是胜多败少,苏咏霖统领的军队和金军作战更是保持了全胜的记录。
要不是对方骑兵太多,光复军一般不和金军野战,双方要是装备均等,张越景感觉光复军都不用坚壁清野,直接就能把金军正面怼翻,横扫燕云。
现在的光复军也算是百战精锐了。
核心精锐十五万人那更是精锐中的精锐,能征善战的紧,假以时日对新加入的士兵多加训练,那也是精锐。
更重要的是军队的精气神完全不同,军队的待遇也完全不同,就算是能吃饱这一项,都是金军完全做不到的。
根据投诚的金军士兵坦言,吃饱肚子根本就是妄想,行军打仗的时候饿着肚子头晕眼花,根本撑不了多久就要败退下来,这是很多金军战败的根本原因。
而与之相对的,光复军则一日三餐从无短缺,不说吃的多好,至少顿顿吃饱,盐管够,绝对不让你饿的头晕眼花还要拿武器征战。
持久性上就完全不能相提并论。
金军尚且如此,比金军还有不如的宋军又是什么德行?
被吹的上天入地无所不能的金军已经被光复军团灭了,那么被金军打下半壁江山连屁都不敢放一个的宋军又能和光复军过招吗?
苏咏霖的意思是要张越景消灭掉南京路的金军,占领南京路,取代金国和宋国接壤,然后就开封问题和南宋朝廷扯皮,给他争取北伐燕云站稳脚跟的时间。
在此期间,最好不要和南宋产生什么军事纠纷,但是如果南宋方面胆大包天狗眼看人低,张越景也可以相机行动教训一下南宋,让他们知道光复军虽然是汉人军队,但是不听他赵官家的。
之后的一系列行动,都将围绕着和南宋扯皮展开,南和北战是金国彻底覆灭之前光复军就定下的大战略。
也因此,苏咏霖本身也不会主动做出什么刺激到南宋的事情。
南宋要是不动兵,他也不会贸然动兵。
不过事情都到这个份上了,实在由不得张越景等光复军将领不去畅想宋军那底下的可怜的战斗力,以及光复军万一和宋军开战了,又会打得如何顺畅。
数日之后,开封的事情解决的差不多了,缴获,俘获,还有人员伤亡报告也都处理结束,张越景略微看了看,对此表示很满意。
相关战报往北送,送给苏咏霖审阅,相关重要战俘也送给苏咏霖,剩下的小鱼小虾就交给他们自由发挥了。
什么叫自由发挥?
当然是光复军的传统艺能——诉苦大会和公审大会。
为了应对南部边防州的金军边防军,以及未来有一定可能会爆发对战的宋军,光复军需要扩大兵力以应付威胁。
扩军这件事情也是在战前有苏咏霖亲自敲定的,只要攻克开封,就可以着手进行扩编工作。
所以接到张越景的战报之后和军队扩编申请之后,苏咏霖很高兴,应允了,然后由名义上的光复军领帅赵作良亲自签署命令。
为了适应之后的形势变化和军队统一指挥,现有单独的兵团建制已经不堪用,所以苏咏霖进行了编制的更迭。
维持光复军总编制和总军号不改,以赵作良为领帅,苏咏霖为副领帅,这一设置也不改。
不过光复军之下原有的苏咏霖兵团的编制取消了,各军再次直接归属光复军这一层级的统领。
不过这只是为了增设兵团级别的建制创造机会。
战场扩大,战区扩大,苏咏霖一个人单独负责全军指挥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必须要增设多个兵团司令部以帮助他分担指挥压力和来自各方面战场的军事压力。
出于这一考虑,苏咏霖就做出了变更编制的决定。
正巧此时张越景统兵攻克开封,击败了南京路金军孔彦舟所部,立下大功,便顺其自然的以张越景所统领的陷阵军、游奕军和破敌军三支部队成立一个新的兵团编制。
该兵团的番号被他定为河南兵团,新设司令一职为兵团首脑,以张越景出任河南兵团第一任司令官。
兵团级别的指导员更名为书记官,以张越景身边的老搭档指导员温安志出任河南兵团第一任书记官。
苏咏霖允许河南兵团扩建、精简部队,将老弱病残裁撤出战斗部队,吸纳精壮青年进入部队。
三个军在原有编制下增加兵力至三万人,再额外拨付两万匹战马,允许河南兵团就地建立一万人的骑兵部队,归属兵团直接指挥。
原有各军各级指挥层级不改,具体人员变动由河南兵团根据战役功劳进行更改而后上报光复军总部批准。
河南兵团建立的同时,苏咏霖也得知了燕云之地的战况,得知孙子义包围了中都城,而苏绝占据了渝关,截断了辽东和燕云的通道。
对此,他感到极为兴奋。
于是苏咏霖也宣布建立第二个兵团级建制,军号为燕云兵团,以孙子义为第一任兵团司令官,苏绝为第一任兵团副司令官。
由于孙子义和苏绝麾下的军队多是各军之中分配出去的部队糅合而成,编制混杂,难以理清,所以暂时不做具体安排,先把一个空壳子给他,具体的编制情况等苏咏霖率领主力进入燕云再说。
这两个兵团建立之后,出于论功行赏鼓舞人心的必要,苏咏霖又下令在济南本部成立齐鲁兵团和河北兵团两个兵团级建制。
以苏海生出任齐鲁兵团第一任司令官,以韩景珪出任河北兵团第一任司令官。
这些都是暂时确定的事情,因为军队编制未定,燕云战事一团乱麻,所以暂时还是维持原先的各军编制,各自扩军、明确指挥。
等把各军及以下编制理顺了,剩下来的兵团建立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不过几大兵团的名号要先建立起来,把名号先给了,这样也能起到安抚人心鼓舞人心的作用。
苏咏霖可不想重蹈赵光义的覆辙。
嗯。
应该也不可能了,现在的金国,远不如当初的辽国,苏咏霖的处境远好过赵光义。
做出此番决定之后,苏咏霖就率先带着率先整顿完成的玄甲军、背嵬军、天雄军三支军队北上,作为整个光复军主力北上的先锋军。
后方整顿实在是太费时间太费功夫了,若不是为了理顺后方的战后事宜,苏咏霖早就可以领兵北上攻略燕云了,也不用等到现在。
这边苏咏霖领兵北上燕云主持大局,那边张越景得知兵团建制建立,自己成为河南兵团司令官,手握十万大军的兵权,顿时感觉人生如幻梦一般的奇妙。
在战后庆功大会上,张越景红了眼圈,抹了一把眼泪。
“曾几何时,我不过是一介乞儿,若无副领帅搭救,早已冻毙于风雪,何来今时今日之河南兵团司令官!而这一切,也不过数年之间而已,人生境遇之大起大落不过如此!
望诸位以我为鉴,勿要顾忌出身低微,勿要顾忌家徒四壁,勿要顾忌学识不丰、见识不广,认真学习,勇猛作战,则终有一日,诸位也能与我一样,成就大功!”
“恭贺张司令!”
众将齐声高喝,既是为了张越景恭贺,也是为了未来的自己而恭贺。
张越景忍着热泪将杯中酒一饮而尽,然后宣布庆功大会正式开始。
就在张越景和部下们召开庆功宴会的同时,兖州首府曲阜县孔府内,一场别开生面的聚会正在举办之中。
第481章 他苏咏霖到底是个什么态度?
这一日阳光明媚,是个很好的天儿,孔府大院里,一群孩童和一群女人正聚在一起愉快的玩耍。
俗话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小小的孔府大院里,那么多来自有名士绅之家的子弟们聚在一起,这要是不来点才艺大比拼什么的,实在是有点可惜。
往前追个一千年,东汉魏晋时期,每一次举办这种聚会都有浓重的政治意义。
每一次聚会总能“选拔”出一两个“神童”,与会名流们一人给一个批语,便能叫他扬名立万,等成年之后便可以举孝廉,顺利走上仕途,成为官员,死了以后史书上也能记上一笔【自幼聪慧】。
时过境迁,科举制度在华夏大地上根深蒂固,就算是金国这样的异族国家,也不得不用科举制度来笼络汉人士子。
科举制度之下,获得功名之前的名声就显得无足轻重,最多算锦上添花,起不到雪中送炭的作用,此类聚会渐渐就没有了政治意义,反倒成为了高门大户之间比拼各家继承人文化水平的民间大舞台了。
有获得功名但是还没做官的士子之间的大舞台,也有尚未获得功名的士子之间的大舞台,大家一起愉快的卷卷卷。
成年人卷起来了,青年人卷起来了,少年儿童当然也要卷。
今日这鸡娃大会就是以这样的名目召开的。
弹琴的弹琴,颂诗的颂诗,辩经的辩经,拼字的拼字,各家少年儿童在这高等级的鸡娃大舞台上愉快的卷成了团。
各家女主人表面和善,姐妹相称,内里也是为自家的娃捏了把汗。
事关家长颜面,不容有失,给我卷!
她们在这边愉快的卷,气氛火热。
而在距离不远的内屋之中,一群中老年男子聚集的场所之内,则完全没有这种卷起来的狂热氛围,反倒显得有些凝重与不安。
有些人端起茶碗缓缓喝茶,有些人把玩着手里的玉石古玩,有些人靠在椅背上闭目养神。
所有人都在沉默。
他们不是一开始就这样沉默的,方才他们已经就某个话题谈论了一阵子,现在,他们正在等待坐在首位上的孔氏北宗家主、当代衍圣公孔拯的发言。
令人不安的沉默又持续了一阵,郑氏家族的家主郑成泽沉不住气了,开口打破了沉默。
“孔公,时候也不早了,您倒是给个准话啊,咱们大老远的跑来,也不是为了在这里喝茶的,您说是不是?”
刘氏家族的家主刘煦也没沉住气,跟着一起开口了。
“孔公,倒也不是咱们心急沉不住气,实在是在当下这局势过于诡异,金人败了,完颜亮死了,这中原眼看着就要易主了,他苏咏霖到底是个什么态度,咱们还不知道啊!”
有了郑成泽和刘煦的带头,其余各家家主也七嘴八舌地说话,感慨,逼着孔拯发表言论。
孔拯近些日子身体不太好,精神头也不是很足,面对这群人的七嘴八舌,烦不胜烦。
“诸位,诸位,你们也不要如此紧张焦虑,该发生的事情一定会发生,你们如此焦虑又有何用?”
周氏家族的家主周光誉没好气的翻了个白眼。
“孔公,您这是站着说话不腰疼,您家里有个弟弟当了苏咏霖任命的曲阜县令,算是因祸得福了,身上还有圣人后裔的身份护着,咱们和您可不一样。
河北的事情您也不是没听说,多少人家给金人屠戮殆尽?山东虽然少,也不是没有,济南那一带周围给杀了多少人?我家远亲就在那时给金人杀光了……”
说着,周光誉还红了眼睛,抹了一把眼泪:“我那苦命的叔祖哟!”
周光誉这一说,也是带动了好几家人的哭诉。
魏家,陈家,牛家等等,都说自己有远亲死在了之前的战事中,满门被灭绝,无一幸存,说的他们有多凄惨多凄惨似的。
孔拯于是更是烦躁不堪。
“好了好了,你们在这里对我哭诉有什么用?有这份工夫不如自己去见苏咏霖,何苦来我这里?我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