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说只要打赢那一战,完颜奔睹和新君的地位就巩固了。
这是最好的力挽狂澜的结局。
如果试图保全所有,在眼下这个粮道和退路都被截断的情况之下,大概率等于自杀。
不仅不那么精锐的保不住,精锐的也保不住,全都保不住,完颜奔睹自己搞不好还要死在这里,和全军一起被埋葬。
就算侥幸逃回去一部分,没有足够实力弹压反对派、抵抗光复军,一样是幻梦一场。
还有就是完颜亮南征带来的可不仅仅是军队和武将,还有半个朝廷。
完颜亮南征也不是完全不需要处理国务。
他的太子完颜光英只有十岁,根本不能处理政务,留在中都象征性意义更大,掌权的是他留下的辅臣,对于辅臣来说,有些事情不是他们可以处理的,完颜亮也不会把那些权力交给辅臣。
所以就算行军途中,完颜亮也需要这半个朝廷帮他办一些必须由皇帝亲自处理的事情。
至于中都,只留下了太子和另外半个朝廷,勉强维持一些日常的国务运转。
军队真要在这里全军覆没了,不仅他们要死,金国朝廷还直接损失一半,废掉一半,那可太好玩了。
还办什么政务?治理什么天下?
直接崩溃得了。
纥石烈良弼的考量非常优秀,把所有可能发生的情况都放在了完颜奔睹的面前。
经过慎重的思考之后,完颜奔睹做出了决断。
“签军和民夫抛弃也就抛弃了,战兵和战马不可以,都带上,如果粮食不够,到时候杀马为食,把粮食都省给战马吃,战兵吃马肉,让他们无论如何也要回到中都!”
纥石烈良弼大惊。
“大都督,贼军也有一支成建制的骑兵马队,就算人数不多,依然可以发起追击,不得不防啊!所有人都带上,速度一定会受到影响,到时候……”
“我知道,我不是那个意思,而且贼军不会有太多骑兵,至少不可能有我军那么多,只要人数不多,就拿我们没有办法。”
完颜奔睹摆了摆手:“良弼,这些骑兵和战马,都是咱们的命根子,能不丢掉,我不想丢掉,至于北返……大军需要多个路线,我的意思是,集中精锐主力走最短最安全的路线。”
纥石烈良弼一愣,顿时明白了完颜奔睹的意思。
不是说不抛弃不放弃,而是说给其他战兵部队一点希望。
完颜奔睹会带着半个朝廷和最精锐的一部分军队带着最充分的粮食走最安全的路线北返,争取用最快的速度返回中都。
剩下的部队则分头北返,看看谁的运气好,运气好的说不定就可以回去一部分,运气差的……就当为大军主力的北返吸引敌军注意力了吧。
算他们运气不够好。
于是纥石烈良弼点了点头,接受了这个说法,和完颜奔睹商量了一阵,然后喊来了完颜毅英和移剌成,四人又商量了一阵。
最后得出来的结果就是抛下签军和民夫作为屏障,大军主力兵分三路返回。
一路为主,集合全部的精锐和朝廷官员,是必须要返回的一路。
另外两路为辅,竭尽全力返回,争取有更多人可以返回,实在不行,全部损失掉也不是完全不能接受。
只要精锐主力可以全部返回就可以。
精锐主力的数量也被他们商量出来了,五万骑兵,一人双马,争取全部返回,最大限度保全金国的骑兵实力。
第二路和第三路各搭配一万五骑兵和一万步军,分别走不同的北返路线,至于能不能回去,能回去多少人,那就要看他们自己的造化了。
当然,撤军策略肯定是正大光明公布的,分兵返回也是很正常的。
至于眼下除了高级军官和少量亲卫部队之外,所有中低级军官和士兵都还不知道大军后勤已经被截断这件事情,他们也打算继续隐瞒下去。
要是让底层士兵知道后勤断绝的消息,他们指不定要多惊慌失措,说不定还要闹出兵变,根本不能好好安排。
就说这是正常的“转进”,不是溃退,以此欺骗底层士卒,让大军得以安然返回,就算中途消息泄露,人在路上,还能翻了天不成?
“虽然计划如此制定,能否顺利实施也是个问题,顺利实施了,能否顺利返回也是未知数,这场大战,咱们败了,败的很彻底。”
商量完细节之后,完颜奔睹忍不住的叹息。
其余三人也跟着叹息。
是的,事到如今,他们终于有闲暇思考这一战的胜败得失了。
四十多万接近五十万人的武装集团浩浩荡荡南下,以一往无前之势准备荡平山东河北的叛军,声势浩大,惊天动地,出征之前那叫一个信誓旦旦。
结果呢?
大军在叛军的铜墙铁壁之下碰的头破血流,在完颜亮的神操作下又几乎陷入了绝境。
一路南下,战兵一路折损,光是战死的,仅他们知道的就已经接近两万,受伤生病失去战斗力的不会少于这个数字。
再加上监督签军围城的那部分女真正兵,燕云、辽东、河东共十六万战兵南下,到现在只有不到十万的战兵可以一起返回。
就算全部顺利返回,南征大军也已经折损了三分之一的主力,真真的数字,骗不了人。
现在全部的签军、民夫已经要做为北返的祭品献祭掉了。
而这十万主力又有多少人可以顺利返回呢?
十八万匹战马又有多少可以顺利返回中都还能继续骑乘呢?
主力、青壮损失如此惨重,金国的战争潜力也遭到重创,数年之内是没有余力讨伐山东河北的叛军的。
不,别说能否再次发起进攻,光复军必然得胜之后趁势北伐,试图夺取燕云之地,而金军士气大损,金国威望大跌,能否成功防御、保住燕云、中都,那是真的不一定。
而且这一战大败之后,南宋会不会继续按兵不动,西夏会不会继续按兵不动,那都不好说。
南京路、关中之地、河东之地都面临全部失去的风险,以往被金国军事力量压制住的各国的野心将全面膨胀。
“对我大金国来说,最好的结果是在燕云和光复军展开对峙,关中、南京也能和宋国、夏国保持对峙,而最差的结局是退回辽东,退保太祖皇帝龙兴之业,从此告别中原,下一次再回来,就不知道是什么时候了。”
纥石烈良弼把自己分析出来的结果讲给其余三人听,其余三人情绪低落,十分无奈。
他们败了,败的很彻底,很干脆。
第444章 中都再见
失败的确是真实存在的。
但是就金军高层自己分析,这一战的失败,完颜亮虽然要负主要责任,但是换了别人来,未必就比完颜亮做得更好。
这一点完颜毅英看的比较清楚。
“说真的,这一战就算不是那昏君指挥,换了其他人来,也未必能讨到好。”
完颜毅英苦笑道:“整个河北、山东都给他坚壁清野了,守城兵卒宁死不降,战力极强,苏咏霖一个起事不到两年的反贼,是怎么办到的?诸位,你们能为我解惑吗?”
没人能为他解惑。
因为其他几人也不知道苏咏霖到底是怎么办到的。
他是怎么动员数以百万计的民众实现全面的坚壁清野?
是怎么让他们乖乖听令而不反对?
是怎么安排他们的吃穿用度不出现饥饿?
强制力吗?
如果是强制的,那需要多少军队才能办到?
以完颜奔睹这种老资格的将军来看,同样的事情换成金军来办是决然不行的。
但是换一种办事目的,比如说是搞三光政策,金军绝对可以办到和光复军一样的程度,不说十室九空,十室十空还是能办到的。
金兵可以挨家挨户杀掉每一个人,抢走每一份财物,掠走每一个他们看上的美女或者美男,夷平每一栋房屋,让鲜血浸满每一寸土地。
搞这个,他们很在行。
只要人数足够,皇帝允许,他们一个月就能让河北变成人间地狱,看不到一个活人,连活物都不一定看的到。
而光复军却用这种和金军的兽欲同等程度的组织力组织了这前所未有的坚壁清野,把整个河北变成了自己的战略纵深,逼得完颜亮硬生生自己走上了绝路。
金军不是败在军队的战斗力上,而是败给了这群贼军的超强组织力。
“这群反贼很不一般,别的反贼造反都是四处流窜到处破坏,做事和匪徒差不多,而这支叛军却仿佛……仿佛是一个……”
纥石烈良弼迟疑着说道:“朝廷?”
其余三人面面相觑,但是都很明智的没有继续说下去。
因为他们都已经意识到了。
他们已经无力阻挡光复军这个团体的发展了。
他们现在想的是逃命,逃命回去了还要考虑生存,光复军一旦反推到燕云,他们还要继续逃命。
中原之主花落谁家?
还会属于金国吗?
没人能预测。
时间紧迫,他们没有更多的时间感怀未来,他们必须要抓紧一切时间完成撤退部署,要让大多数的精锐战兵离开围城大营,所有重要人物一起离开围城大营,全部前往北清河以北的骑兵大营集合。
然后准备跑路。
签军大营的指挥官就还是眼下的安排,不去拆散,直接就把他们放弃在这里,对他们隐藏全部的讯息,什么也不让他们知道。
反正大部分也是汉人,放弃了就放弃了,剩下少数女真人……怪他们运气不好,偏偏被分配在了这里,不抛弃你抛弃谁?
就和包围历城外围三镇和禹城、齐河城的少数女真正兵一样,这群没办法带走的女真人就必须要放弃,不怪别人,就怪他们运气不好。
围城大营必须要留人下来做个样子,不能高层全部撤走,就留下一群小虾米,那任谁也能看出来情况不对。
必须要留下一名高层指挥官和一支精锐部队压阵,再骗城内光复军数日,给大军撤退争取足够的时间。
总之不能叫光复军主力追上他们,最好不要叫光复军主力发现他们。
这个任务交给谁来办,那就是个问题了。
大军走了,他要殿后到最后一刻,还要继续和光复军过招,在刀尖上跳舞,一个不小心,可能就人鬼殊途了。
谁愿意做呢?
大家都是聪明人,都知道这里头有多大的风险,很可能会死在这里,所以谁也不愿意触这个霉头。
一阵令人尴尬的沉默之后,纥石烈良弼站了出来。
“我来吧。”
完颜奔睹皱了皱眉头,面露不忍之色。
“良弼,你是当朝枢密使,身兼重责,不能亲身犯险。”
“那让谁来呢?”
纥石烈良弼看了看完颜毅英和移剌成,笑了笑:“还是我来吧,至少我是心甘情愿的。”
完颜奔睹看了看完颜毅英和移剌成,见着两人躲闪的眼神,便知道两人不会愿意留下来冒险。
无奈之下,完颜奔睹只能点头,说道:“我把我的亲兵拨给你二百,关键时刻,他们会护着你杀出重围,记得带够食粮,一路狂奔,我们中都再见。”
“中都再见。”
纥石烈良弼拱拱手,接下了留守重任。
移剌成和完颜毅英有些愧疚,于是一人拨给纥石烈良弼一百五十人的精锐亲兵,凑足五百人,加上纥石烈良弼自己的亲兵,觉得差不多能护他周全了。
时间紧迫,完颜奔睹立刻着手安排撤退事宜,调遣围城大营各精锐部队离开围城大营,又从签军大营调了一万人填补空缺。
随后,高级将领和朝中文官接二连三趁着夜色离开了围城大营,前往骑兵大营集合。
各军将领、军官纷纷向士兵们宣布准备撤退的命令。
士兵们早已厌战,不想继续打下去,听到这个命令欣喜异常,纷纷按照军官的命令做准备。
不过命令内容有点奇怪。
除了粮食、盔甲和兵刃,其他的都不要带,尽量减少携带物品的数量,因为撤退的速度要求很高,不要让马匹太过劳累。
士兵们不明白为什么要这样,那么多帐篷、生活物资用品还有他们劫掠而来的财物都不能带了?
明面上的命令的确是这样的,除了粮食盔甲和兵刃,什么都不要带。
但是不少军官自己也很不满意这样的命令,觉得上面是在瞎胡闹,大家辛辛苦苦南下挣来的钱都不让带?
开玩笑。
于是军官们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让大家自己想办法。
于是有的士兵就把钱塞在了粮食袋子里,把粮食减少,带更多的钱。
或者自己身上多藏几个袋子,里面装满财物。
又或者把装着箭支的马兜里装满钱财,鞋子里装满钱财等等。
一路南下,很多士兵都发了一笔小财,赚了不少钱,他们可不愿意丢弃这些财物,宁愿少带些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