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明1158》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启明1158- 第23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军费在抵达军营之前,所有经手环节都要被经手者分润一下,不分润一下简直就是大逆不道,对不起自己的职权。
  上到主官,下到微末小吏,但凡是人际关系还可以的,都能得到一点好处。
  他们满意了,军队才能拿到钱。
  等钱到了军队手上,并不是结束,而是另一个开始。
  从将官到军官对于这笔军费当然也是层层盘剥,再来一波雨露均沾。
  将帅拿大头,军官拿小头,一级一级往下,每一级的军事主官都能拿到好处,或多或少而已。
  他们或许是为了自己的私事,或者是为了强化亲卫部队的装备伙食等等,都要从军费里拿一笔钱出来给自己。
  等他们都吃饱了,剩下的军费才能落到大头兵脑袋上。
  那剩下的数目还真是挺可怜的。
  将官们、军官们对待自己的亲兵卫队那是好得不得了,也舍得花钱给亲兵们吃好的穿好的用好的,出手还是很大方的。
  根据耶律元宜在兵部尚书任上对军队的了解,将军们的亲兵卫队有一天三顿饭并不稀奇,吃肉也是常有的事情,将军一高兴,大手一挥,直接撒钱给亲兵们出去吃喝玩乐花天酒地。
  大头兵吃糠咽菜乃至于只能喝稀粥的时候,那些亲兵个个给干饭肥肉大油汤喂养的膘肥体壮,油光满面,气力十足,和一般大头兵比起来简直就不像同一物种。
  所以军队里最精锐的就是将军和军官们的亲信卫兵。
  真正战斗的时候,若到了决战时刻,冲锋陷阵决死冲锋的就是将军的亲兵,战败的时候,保护将军逃跑的也是这群亲兵。
  一般的大头兵就没那么好的待遇了。
  一般大头兵的伙食费用连火头军都要从中揩油。
  很多军队都是把伙食费给到火头营,大头兵们吃什么,全都看火头们能买到什么。
  火头们也不傻,花出去的是大头兵的,结余下来的就是自己的,那当然要想法设法压缩成本,于是尽弄些便宜货色搪塞大头兵们。
  平常人家正常时都不吃的烂菜叶子,陈芝麻烂谷子,管它什么东西,只要能吃下肚,只要便宜,只要吃不死人,那全都要了。
  剩下的就算计算计,揣到自己兜里去了。
  所以大头兵们吃到嘴里进到肚子里的都是些什么货色也可想而知。
  能喝一两顿稀的偏偏肚子就算过的去了,能吃点盐腌菜补充一下体内急需的盐分也算不错的福利,至于干饭,那真要碰运气。
  除非你和火头们关系不错,沾亲带故的,好朋友,或者舍得孝敬,会做人,知道给好处,那火头们自己开小灶儿的时候差不多就能拉上你一起打打牙祭。
  人家吃肉,总不会少了你的几口汤。
  如果情商低,不会钻营,啥都不会做,那就只能接受最低限度的生命需求保障了。
  饿不死。
  至少饿不死。
  就这,还算是正兵待遇。
  签军和一般民夫,那真是有口吃的就要谢天谢地了。
  对他们来说,吃了上顿不知道下顿在什么地方,有的吃了先要千恩万谢,然后就是奋力拼搏冲刺,去骗,去抢,去肉搏,否则别说饿肚子,饿死都算活该。
  吃不饱肚子,谈何训练呢?
  没有训练,谈何精锐呢?
  但是这也是无奈,整个帝国运行的基础,这个腐败透顶的官僚机构已经自动形成了这样的潜规则系统,进入了这个系统,但凡是手上有点小权的,都能找到变现的渠道。
  上面人驱使下面人也没有其他好的办法。
  谈什么忠君爱国实在是太宽泛,二百五才相信,所以利益就是最好的手段。
  上面人拿大头,下面人拿小头,都有的拿最重要,如此,下面人才能认真办事,维持这个体系的运转。
  这一点,耶律元宜觉得上至完颜亮、下到一个大头兵都是明白的。
  这样一想,光复军的精锐也并不奇怪,可能就是因为吃得饱,所以练得多,于是就用了比金国军队更快的速度变成了精锐。
  比如说金国军队平均需要三年才能训练有素变成精锐,而光复军因为吃的好,训练次数多,训练频率大,一年半也就差不多了。
  这样一想,军队精锐与否,还真要看统治者肯不肯砸钱,又能不能管住钱的用处。
  这可就是难上加难了。
  完颜亮要是能管得住钱的用处,也不至于叫一笔军费被底下人七手八脚的摸走一大半,留给大头兵的只有少的可怜的数字。
  其实朝廷给大头兵定下的军饷啊抚恤啊之类的东西,那都是挺丰厚的,奈何拿不到手。
  深谙个中规则的耶律元宜看着面前这位苏将军的面色,听着他的语气,感觉让军队一日三餐吃饱肚子好像很稀松平常似的。
  真有这档子事儿?
  光复军内部就没有贪污腐败的事情存在吗?
  那么多钱经手,就没有一个人产生过贪念吗?
  他们就不会从中揩油,捞点好处吗?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啊。
  耶律元宜想不通。
  但是苏咏霖既然这样说了,他也就选择了相信,相信光复军真的能拿出来十五万战兵和十多万的地方武装全面应对金军的南侵。
  然后,苏咏霖又问起了金军战斗力的相关内容。
  “签军我不关心,一触即溃,连我的地方武装都能打败他们,他们就算来一百万,我都不担心,问题就是那十六七万的正兵,这些正兵在你看来,精锐吗?”
  “说是正兵,但是也不全是精锐。”
  耶律元宜开口道:“一般来说,金国不会在非战时维持大量军队,猛安谋克您知道吗?”
  “略有耳闻,兵民结合的一种方式吧?平时为农,战时为兵,大抵如此。”
  苏咏霖的回答自然是正确的,耶律元宜点了点头。
  “对,就是这样,养兵耗费巨大,所以非战时,金国也不会维持大量军队,除了各地边防军之外,也就是京师禁军需要常备维持,这些边军分布在各地。
  山东,开封,关中,辽东,还有西北方向,都有边军存在,加上中都禁军,实力强悍,是金国的主力,除此之外,就是战时临时征发的猛安谋克兵马。
  常备精锐和猛安谋克兵都属女真正兵,但是战斗力和装备都是天差地别,早些时候,朝廷还会狠抓各地猛安谋克操练的事情,但是越往后,就越是松弛,猛安谋克兵不在军中,生活与平民无二。
  他们不操练兵器,也不练习弓术、马术,有巡查官来检查,则搪塞一番,没有巡查官来检查,则花天酒地,肆意享乐,如此一来,猛安谋克兵早就不复当初的精锐了。”
  耶律元宜一半叹息一半嘲讽,把自己知道的事情都告诉了苏咏霖。


第385章 一时构亮
  对于金国的猛安谋克制度,苏咏霖了解的也不少,当初他准备北上之前就打听消息打听了三四年,所以他知道耶律元宜没有说谎。
  “那也就是说,猛安谋克兵看似精锐,人数众多,实则战力孱弱,不堪一击?”
  “和签军比起来还是强一些的,至少每年还有那么一两次演武,不至于兵器怎么拿都不知道,个别队伍有比较好的家族传统,坚持演武,也可能比较精锐。”
  耶律元宜开口道:“尽管如此,也不可能和禁军、边军的精锐相比较,禁军和边军的精锐多为骑兵,马术精湛,战术娴熟,上马可为剽悍骑兵,下马就是精锐步卒,不可小觑。”
  “这样的精锐,这一次完颜亮麾下有多少?”
  “完颜亮自己统领的不到六万,但也差不了多少,若算上河东和开封的兵马,不会少于八万。”
  耶律元宜略有些担忧道:“完颜亮自己统领的主力军中,大举动员猛安谋克兵和签军之余,也从西北和辽东抽调精锐边军到中都集合,增强南征大军战力,但草原上还有蒙古骑兵需要防范,他们不敢全部出动。”
  “这还不叫太多吗?”
  苏咏霖叹了口气,开口道:“当初完颜阿邻两万骑兵就差点要了我的命,更何况是八万一个水平的精锐?幸好我没打算和他在河北大平原上决战,不然我肯定会被他一口吃掉。”
  “相比于金国立国之初那十余万精锐铁骑,这已经不值得提起了,这些年来,金国也颇有些武力衰退,完颜亮总是提起当初金国铁骑如何如何强悍,如何如何威武,无非是眼下不如从前了。”
  耶律元宜试图给苏咏霖打气:“将军一定不要过于担心金国铁骑,虽然河北一马平川无险可守,但是以将军麾下军队之精锐,一定不会束手无策。”
  “我当然不会束手无策。”
  苏咏霖笑了笑:“按照你刚才说的,完颜亮现在的处境非常不妙,金国朝廷内也有不少人反对他,这是真的吗?”
  “真的,四朝元老温敦思忠之前反对他对契丹人毫无保留的征兵,他不听,还把温敦思忠软禁了,后来契丹人造反,朝野大哗。”
  耶律元宜点了点头:“这件事情让很多老臣对他非常不满,女真臣子尤其对他不满,加上后来接连失利,还有将军的水军对金国沿海州府的攻击,让朝野上下对他不满的声音越来越多。”
  说到这里,耶律元宜稍微压低了声音,开口道:“这一次我之所以在大军主力还没有准备好的情况下就率先出击,十有八九是因为完颜亮扛不住朝野的反对之声了。
  他迫切需要我出击河北,这样就能吸引朝野上下的视线,让朝野上下关注我的战绩,不再一味地给完颜亮施加压力。”
  “哦?竟能如此?”
  “当然,将军水军犀利,四处出击,搅得金国诸多州府不得安生,民间和官方怨言极大,使完颜亮也不得安生,完颜亮急切令我出击,无非是想转移视线罢了。”
  耶律元宜一脸怒火道:“此人暴躁易怒,刻薄寡恩,只想自己,不为国家,让他做了皇帝,金国的气数也就到这里了。”
  苏咏霖看着耶律元宜,感觉他对完颜亮的不满好像挺严重的。
  “看起来,你对完颜亮的不满还挺严重的?”
  “……”
  耶律元宜一愣,然后低下头,尴尬地笑了笑:“可能吧。”
  他应该有一些隐瞒的事情,不过他不想说,苏咏霖也不逼他,反正以后有的是机会。
  他现在所交代的一切已经让苏咏霖对金军的水平有了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
  完颜亮的最后一搏爆发出来的战斗力还是相当可观的。
  至少在苏咏霖看来,自己要是和这支军事力量正面对决,那十有八九是要被摁在地上摩擦的。
  山东与河北将很快被突破,被撕扯的一塌糊涂,他辛辛苦苦打下的基层基本盘将遭到沉重打击,而类似的反击到底能不能起到效果就不好说了。
  同理,这支军事力量如果全部用在对付南宋的战事上,南宋也绝对讨不到好处。
  关于南宋的军事情况,苏咏霖也了解不少。
  全国大约四十万左右的正规军,主要分配在江淮战区、荆楚战区和四川战区,是一个面的防御,如果完颜亮只从一个点进攻,南宋能使用的机动兵力也相当有限。
  金国要是再几路出击,钳制南宋各战区的精锐部队,江淮这一带的宋军几乎不可能单独对抗完颜亮带来的真正的精锐。
  也就是宋军水师强悍,要是宋军水师拉胯,那可就完了。
  从军事总量上来说,两国的军队数量差距不大,基本上是一样一样的,但是精锐战斗力方面,金国有十万左右的骑兵,实力明显占优。
  南宋失去岳飞等知兵大将之后,军队战斗力严重下滑,从早期能和金军对刚不落下风的状态到现在吃喝玩乐无所不精的状态,岳家军给宋军遗留下来的财富,差不多也到头了。
  此番完颜亮南下,八万人左右的精锐,看似数量不多,实则非常可怕,全部用在一个点上的话,完全可以突破任何一道宋军防线。
  以眼下宋军的水平来看,除非岳飞复生,或者机动防御大师孟珙提前登上历史舞台,否则南宋应该是没办法扛住金军进攻的。
  当然,这是纯粹的军事考量,历史不会那么单纯的从军事层面看待两个国度。
  事实上这两个国度在政治上的糜烂程度是大哥别笑二哥。
  完颜亮手上的这支精锐经历他的死亡和完颜雍登位之处的混乱之后,也的确没了什么精气神,以至于南宋一度发起的进攻取得了胜利。
  后来完颜雍反攻,把失去的土地夺了回来,又把宋兵揍了一顿,但是本身也无力继续南下了。
  双方再次回到了一个战略均衡态势当中,谁也奈何不了谁。
  简单点说,就是双方比烂,这个烂的程度恰好又达到了均衡水平。
  有些时候苏咏霖也会感觉历史很奇妙,让赵构和完颜亮成为了南宋和金国的皇帝,又成为了对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