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律元宜放下枢密院文书,深深地叹了口气,满心的无奈和怨愤。
小胜,小胜。
小胜也是胜,也是要打仗的。
胜利那么容易吗?
如果那么容易,完颜阿邻就不会死了!
好不容易退回保定,现在还要继续打?
耶律元宜一甩手把枢密院文书摔的远远的,暗自恼火。
但是这是命令,不得不遵守的命令,如果这个命令不遵守,他就是抗旨不尊,完颜亮为了杀鸡儆猴,把他脑袋都给砍了也很有可能。
那还能怎么办呢?
趁着粮秣队伍还没到位,赶快侦查一番。
耶律元宜接着之前没做完的事情,派出大量精干的斥候哨探南下侦查沿路的敌情,寻找敌军主力的踪迹。
然后他得到的情报是光复军有一支数量相当的军队驻守在莫州的任丘。
这没什么奇怪的,驻守在任丘扼守水路,这很正常,要说有什么不正常的,大概就是南边文安县和大城县已经没有人的踪迹了。
城池内空荡荡的没有人,城外能找到人的乡村也是空荡荡的,不仅是人,连生活物资也没了,他们转了一圈都没找到能吃的东西。
没人了?
百姓都被迁移走了?
好大的手笔啊,玩坚壁清野!
耶律元宜有些感叹,觉得这些叛军为了打胜仗也真的是什么都干得出来,把人都带走了,这样金军南下就要面临补给线的问题,无法就地取用粮食的话,问题还真的挺严重的。
这样一想,他就想到了之前得到消息,说他率军抵达益津之前,进攻雄州霸州的光复军就撤退了,现在想想,这两个县的人应该就是那个时候被带走的。
而几乎是同一时刻,原本正在和保州、安州等地光复军对峙的遂州、安肃州等地官员也有报告,说当地光复军正在整顿军备,似乎有撤退的迹象。
这样看来,估计光复军正在执行比较大规模的坚壁清野行动。
这是想要把对峙第一线的人和物资全都转移走,给金军增加困难吗?
但是金军主力可不是他,而是那将近六万人的骑兵,那才是完颜亮手里的王牌。
而且还不止完颜亮一支军队的骑兵。
河东完颜毅英麾下还有骑兵。
开封府孔彦舟麾下也有骑兵。
三方面加在一起,八万骑兵其实不会少的,对外稍微宣称一下,讲个十万的数字,也不会有人说什么不是。
那可真的是金国的家底子。
根据耶律元宜的统计,除了少数应对蒙古人的警戒骑兵之外,基本上整个北部战线上能调动的骑兵都被完颜亮调动了。
为了对付光复军,完颜亮也是竭尽全力,把家底子都掏出来了,基本上就是这一战打不赢就基本宣告金国在中原的统治结束了。
没了优势骑兵,金军对上光复军完全没什么优势可谈。
但是话又说回来,光复军虽然很强,步军也好水军也好,都可以算强,可骑兵那是真的高级技术兵种,短短一年多的时间你就算组织十万骑兵也是个空架子,禁不住打。
金军的骑兵虽然也掺了不少水分,也有不少滥竽充数的存在,但主体可都是货真价实的骑兵。
能马上肉搏,能骑射迂回,货真价实。
河北大地一片坦途,无险可守,骑兵铁蹄之下没有哪里是不能朝发夕至的,除非你能把整个河北全部坚壁清野了,否则骑兵快速突击之下,任何坚壁清野都没有意义。
你能把沿线几个州坚壁清野,但是骑兵快速突击之下,这几个州的防线很快就能打穿,打到后面,不还是让我们“就地取粮”的好地方吗?
但是话又说回来,没有意义是针对金军主力的,而他又不是主力,面对精锐的光复军主力,他这两万人根本就不够看。
打什么胜仗?去哪儿打胜仗?
我特么……
等一下!
文安县和大城县不是没有人驻守吗?
我为什么不避开这两地,直接攻取没有人驻守的文安县和大城县,这样不就等于取得胜利了吗?
而且攻取这两地,根本没有必要去争夺任丘,直接就能从侧翼威胁到河间府,这不是大大的好?
嗯!这是个好办法!
于是耶律元宜下令探子们全力侦查文安县和大城县,确保那里的确没有任何埋伏起来的光复军,以便于他兵不血刃连下两城。
最后侦查的结果的确是这样,的确没有任何光复军的存在,这两地就是空空如也,光复军也好,百姓也好,全没了。
看来真的是被放弃了。
耶律元宜大喜过望,感觉自己从绝望之中看到了希望的光芒。
第378章 老子打的就是精锐
十月初八,纥石烈良弼“很快地”解决了耶律元宜两万先锋军的粮秣运输问题。
耶律元宜为表示自己的“忠勇无畏”,当天就正式出兵,兵锋直指文安县。
十月初十,耶律元宜的先锋攻占了文安县,十月十二日,耶律元宜的先锋攻取了大城县。
他“用兵如神”,出乎敌人的意料,以迅雷不及掩耳之速攻取了光复军设防的“薄弱处”,一举击破光复军两座城池,“收复了”霸州,且直接威胁到了河间府,取得开门红。
如此一来,不仅占领了地盘,还从侧面威胁到了河间,必然逼迫在任丘的光复军南下河间府回防,这样河间以北基本上就被收复了。
耶律元宜感觉自己立下了大功,已经足以向完颜亮交差,非常高兴,就没打算继续往前,而是在大城县驻军观望局势,等待皇帝的“进一步命令”。
顺便报个捷,让皇帝知道他打了胜仗了。
甭管这个胜仗是不是光复军送给他的,是不是他捡了便宜的,反正这就是胜仗,这就是皇帝要他打的胜仗。
到此为止,他不会继续往前了,反正前面就是河间府,传说中贼首苏咏霖的驻地,肯定是重兵防守,他根本不可能战胜。
与其头铁的去招惹苏咏霖的主力,不如在这里安安稳稳的当咸鱼,等着完颜亮的主力来——算算时间,也差不多了。
在此之前,万一光复军主力来攻击他,他就“苦战一番”,大不了“不敌撤退”就是。
反正只要他能保全军队,那就算战败,也不是大罪。
耶律元宜的算盘打的震天响,心里全是生意经,嘴上却不停地说着“臣忠心耿耿”,进一步给完颜亮本就充满不确定因素的计划增添更多的不确定因素。
而对于这个局面,苏咏霖早就预料到了。
之前他率领虎贲营骑兵和魏克先的玄甲军北上准备和金兵打一场仗的时候,得知水军立下大功,把金军粮秣全部击毁,然后金兵就撤了。
苏咏霖停驻在已经完成坚壁清野的任丘县,在这里想了想,觉得这支金兵很有些意思。
和其他头铁的金兵不一样,这支金兵粮秣一被毁,立刻就撤退,似乎连不甘心都没有,反倒像是解脱一般。
沿着金国六州防线的临近几个州县因为距离太近,直面金军兵锋,真要打起来难度太大,难以撤退,所以苏咏霖决定直接放弃,没打算驻兵防守。
他的第一道防线由西到东就是真定、安喜、无极、蒲阴、博野、河间、乐寿、清池这八座城池。
所以文安县和大丘县都是直接被放弃掉的战略纵深,反正所有人和物资都被他带走了,连木材都被他砍伐了不少,留给金军的很有限。
眼下被这支金兵攻占也完全在他的预料范围之内,苏咏霖唯一感到好奇的是,这支金兵为什么避着他的兵锋,不愿意和他正面对决,哪怕是稍微打个照面呢?
他们怕了?
金兵怕了他了?
这可有意思,打从岳飞死了以后,苏咏霖感觉金国还从未怕过某个汉人或者汉人的军队,这一次这群金兵是真的怕了吗?
思来想去,苏咏霖觉得还是稳妥一点比较好。
根据当前的情报来看,金兵主力还没有完成南下的准备,这支先锋军跟主力隔着那么长的出动时间,很明显不单单是先锋军。
按照一般的惯例,大军主力和先锋军的出动隔着三到五天算是正常的,这边隔了大半个月了,究竟是不是先锋军就更加值得商榷了。
苏咏霖暗自揣测,这很有可能就是完颜亮那个暴躁老哥受不了他的水军攻势了,所以派出来吸引他的视线的军队。
想用这支部队和他周旋,让他只顾着应付陆军,忘记了水军的攻势,不要再派水军袭扰他了。
可是苏咏霖并没有忘记。
金军优势太大,他好不容易拥有一个军事方面的优势可以压着金军打,又怎么会轻易放弃?
北上出兵的同时,他下令孙子义载着一万名士兵出动,登陆大兴府沿海地区,直接往武清县方向发起进攻,牵制金军军力,试探这一方向上金军的防守强度。
既然要开打了,当然是要全方位出动,让完颜亮无论如何都不敢全力以赴的南下,必须要留守军队护着老巢,留守军队还不能少。
至于正面战场上,既然金兵有先锋来了,那么他当然不能视若无睹,那么好的一个各个击破的机会,可不能就这样放过了。
探查到耶律元宜所部进取大城县之后,苏咏霖二话不说,直接带领虎贲营冲向了保定。
既然你敢南下大城县,我就敢北上保定县,咱们来个极限一换一,我就赌你不敢进攻河间府!
要是运气好,说不定还能把保定攻下来,狠狠地挫一挫完颜亮的锐气,进一步激化金廷内部的矛盾。
你以为我后退是因为怕了你们?
没错,我的确怕你们的主力。
但是你们的主力不是还没来吗?
既然没来,我怕个啥?
正规军?精锐?
老子打的就是精锐!
虎贲营全员精锐,上马是骑兵下马是步兵,是苏咏霖麾下唯一一支成建制骑兵军团,是苏咏霖的随身军队,基本上有什么事情,苏咏霖都会带着虎贲营行动。
固然骑术还不到家,相当一部分并不能很好地掌握马上战斗技巧,堪称骑马步兵,真正可以和金军骑兵面对面交锋的只是其中的少部分。
但是骑马步兵也比步兵的机动性要强,在广泛缺乏机动兵力的光复军集团中,矮子里面拔高个也要把骑兵军团的架子搭起来。
虎贲营是他重要的机动兵力,但是不能因为虎贲营重要就不出动。
越是精锐的军队越要战斗,在血与火中锤炼他们的精神和意志,让他们在肉体强化的同时,拥有钢铁一般的意志,加快他们成为真正精锐的步伐。
他们就是苏咏霖未来驰骋草原雄霸北疆的骑兵军团的种子。
该打就必须要打。
苏咏霖领兵奔赴保定的速度很快,全军携带七日口粮,中途不曾停留,没有安排后勤,属于奇袭,轻装前进,赌的就是保定一带的金兵后勤队伍来不及应对。
保定一带的金兵后勤队伍的确没来得及反应,被苏咏霖率领骑兵赶到,连续摧毁了好些个粮草堆放营地,熊熊烈火烧的浓烟滚滚,粮食的焦香味飘啊飘啊,飘的很远。
但是保定城的城门被及时关上了,守城部队心惊胆寒地看着如神兵天降一半的光复军瑟瑟发抖,不敢出击,只能死守。
轻装前进的苏咏霖没有携带任何攻城器械,所以军队并没有攻城能力,当然他也不打算攻城。
他来这里的目的只是占便宜,尽可能的摧毁金军粮秣,打击他们的战争潜力。
所以以优势兵力把城外金军散兵和后勤队伍杀的人仰马翻之后,苏咏霖率军一通纵火,然后调头就走,一点也不留恋。
打的就是个奇袭,既然奇袭保定拿不下来,那就不要恋战,撤!赶快撤!
但是不是撤回老巢,而是往文安县方向撤退。
文安县守军发现苏咏霖从他们背后杀过来的时候,会是什么样的感觉呢?
苏咏霖不清楚,也不在意,可是既然这支金军已经属于孤军深入了,他怎么能不给对方一个惊喜呢?
苏咏霖的运气不错,追上了一支不久之前才出发的粮秣运输队伍,苏咏霖直接用骑兵包围了这支队伍,完整的俘获了他们。
第379章 这一切都是针对我而设下的圈套?
这支被俘获的后勤队伍基本上都是汉人签军队伍,领兵的粮官也是汉人。
他见着苏咏霖的旗帜,看到苏咏霖的骑兵,直接跪下来求饶,要把粮食全部献给苏咏霖,求苏咏霖饶了他们这群签军一命。
“将军饶命!将军饶命!我们不是正兵,我们只是签军!签军!不打仗的!”
“放心,我当然不会杀你,我们是汉人的光复军,不杀汉人,只杀女真人。”
苏咏霖和颜悦色的拍了拍这个粮官的肩膀,然后笑眯眯地问道:“我们刚从保定来,你这是要送去文安?”
粮官大惊,然后满脸畏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