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明1158》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启明1158- 第23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打心底里,他对完颜亮是一肚子牢骚的。
  他是辽国皇亲国戚出身,他老爹靠着向金国出卖辽国末代皇帝的行踪换取大功劳,被完颜阿骨打赐姓完颜氏,从而由一个处境尴尬的辽国皇族摇身一变,成了金国皇族,享受金国皇族待遇。
  所以他本来也是一个非常光荣的完颜元宜。
  可是天有不测风云,他是不知道完颜亮脑袋里的哪根筋忽然断掉了,居然勒令战争时期因为种种原因被赐姓完颜氏的人恢复本来的姓氏,不能继续姓完颜。
  这导致完颜元宜变回了耶律元宜,从金国皇族变回了处境尴尬的辽国皇族后裔。
  这让耶律元宜感觉完颜亮有点过河拆桥的意思。
  诚然,完颜亮登基以后对完颜们大开杀戒,杀的金国皇族人头滚滚,这个时候改回原本的姓氏或许还更有利于仕途,所以他的仕途一直不错,累官到了兵部尚书的职位。
  但是耶律元宜并不开心。
  他是个背叛国家和族群的人的后代,失去了退路,只能一门心思向完颜氏靠拢,靠着完颜氏的身份在金国吃香喝辣,快乐无边。
  而更关键的是,姓完颜的时候,他感觉自己是金国的自己人,他感觉自己就是一个女真人,而不是一个处境尴尬的契丹人。
  看着那些不得完颜姓氏的前契丹贵族们每每向他投来羡慕的眼神,他都为此感到骄傲和自豪。
  但是完颜亮却不由分说的让他变回了耶律元宜,使得他重新成为了一个处境尴尬的契丹人。
  那些曾经羡慕他的人肆意嘲笑他,奚落他,说他只是黄粱一梦,根本就没有被金国人接受,大大的伤害了他的情感,让他产生了遭到背叛的感觉。
  这种感觉很不好受,非常不舒服,不愉快。
  他数次上表希望可以改回完颜姓氏,以示自己对大金国的忠心,但是完颜亮对此却并不支持。


第376章 耶律元宜选择退军
  完颜亮不喜欢用完颜氏的族人,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他数次安抚耶律元宜,让他一边凉快去,老老实实做事,不要有事没事想着姓完颜,姓完颜有什么好的?
  完颜亮这样的做法其实也可能是出于对金太宗一系战功赫赫的完颜氏亲族们的不信任。
  他想要任用更多的契丹人和汉人高官,不想用完颜氏做高官掌权,以此传达自己的政治讯号,让契丹人和汉人向自己靠拢,巩固自己的权势,进一步打压完颜氏皇族。
  但是总有那么些处境特殊的人并不领情。
  比起前途和政治处境,他们更在意自己的姓氏和身份。
  比如耶律元宜。
  他需要完颜姓氏塑造自己的身份认同,与此相比,仕途可以稍稍往后排,而且他真的不认为金国朝廷就真的会一直打压完颜氏。
  这只是权宜之计。
  外姓外族人的飞黄腾达是一时的,完颜氏的皇族身份才是一世的。
  耶律元宜为此对完颜亮非常不满,而这种不满已经深埋于心底很久了,尽管他步步高升,做了兵部尚书,权势很大,但他依然不高兴。
  这一次出征,完颜亮对他说因为信任。
  因为完颜亮信任他,所以让他领兵出征,但是他总觉得完颜亮不安好心。
  南边光复军听说有几十万人,而且战斗力很强。
  当初完颜阿邻带着两万精锐骑兵南下讨伐光复军,结果硬生生被对方吃掉了一大半,自己还死了,只有极少数人狼狈地逃了回来,损失惨重。
  这种情况下只让他带两万人出征,这不是赶着去给对方上菜吗?
  主力大军的先锋?
  投胎的先锋吧!
  虽然出征之前,枢密副使徒单贞和他密谈一次,让他知道皇帝的真正用意不在于打大胜仗,而在于获得哪怕仅仅只是一场的小胜。
  可越是如此,他越是感觉完颜亮是在坑他。
  他的出兵是权宜之计,是皇帝为了安抚人心而做出的无奈举动,他的真正任务也不是取得多大的优势,而是尽可能的打个胜仗,报个捷。
  【只要报个捷就可以了】
  但是这难道很容易吗?
  对方几十万人,自己只有两万人,对方还不是什么乌合之众,是干掉完颜阿邻的铁血雄师!
  耶律元宜认识完颜阿邻,知道完颜阿邻到底有多少真才实学,而完颜阿邻就是在苏咏霖手底下战败的。
  两万铁骑,就那么战败了。
  当时对方肯定没有现在那么强,现在这个时刻,自己也还是带着两万兵南下,其中还只有三千骑兵……
  光复军难道知道完颜亮的真实目的?
  然后和自己一起演一出双簧?
  开什么玩笑!
  他们万一以为是金军主力南下,然后把自己的主力也带过来,接着一看!好家伙,才两万人?
  这不是要死吗?
  皇帝这手笔也是够大,两万兵,一甩手,就当了炮灰了?
  完颜亮啊完颜亮,你的心肠未免也太狠毒了吧?
  耶律元宜满腹牢骚,却不得不进兵——家里人都在完颜亮手上,身家性命都被人家把持着,还能怎么办呢?
  于是耶律元宜只能硬着头皮率领军队一点一点往南边挪,想着能拖延一点时间就拖延一点时间,最好能拖到皇帝亲自率领大军南下,大不了被贬斥,总好过白白送命不是?
  所谓三军未动粮草先行,两万军队南下,还是要给它配备足够的粮草。
  水运的便利还是很强的。
  纥石烈良弼给先锋军凑了二百多只船,来来回回运送粮秣,比大军要更加深入敌境,还有一些船只跟随大军,和大军一起前进,保护大军粮草装备的同时也接受大军的保护。
  根据情报,耶律元宜得知不久以前进攻雄州和霸州并且占据上风的光复军军队全面南撤,可能是得到了金军即将进军的消息,所以主动南撤,去做准备去了。
  他们肯定在某些坚固的防御设施里等着金军的到来。
  想到这里,耶律元宜就觉得心惊胆战,不知道那些狡猾可怕的贼军到底给他准备了些什么,他十分谨慎的大量派出索敌哨骑,一边往南进发,一边扩大索敌范围,确定自己是安全的。
  他是觉得万一碰到光复军主力,立刻撤退,绝不恋战。
  什么打胜仗报捷……能活着回去就是最大的胜利!
  可是战场上从来都没有绝对的安全。
  九月三十日,金军和光复军决战的第一场战斗正式打响。
  周满城率领水军强袭金军补给船队,使用火油、火药、撞击、强弩等方式攻击金军船只。
  金军虽然也有护卫船只,可是面对光复军专业的水军显得十分笨拙,像个发烧的肌肉壮汉,挥舞着王八拳,十成力气用不到一成。
  滹沱河下游河面宽敞,光复军水军在河中大摇大摆的发起进攻,金军船只则缺少反制手段,在水中阵型混乱,指挥失当,不堪对敌。
  岸上的金军只能干瞪眼,眼睁睁看着自家的船只被击沉、烧毁,船上的物资化作飞灰。
  运送物资的金兵和签军大量跳河求生,使劲儿往岸边游,也不知道能活下来多少人。
  总而言之,耶律元宜所部的粮秣和大量军需物资被毁,军队顿时陷入停滞,无法前进。
  对此,耶律元宜表面惊慌失措地写奏表给中都,向皇帝请罪,心底里却并不认为这是一件单纯的坏事。
  当时他在小山丘上看着光复军水军大摇大摆撤退的时候,除了不爽之外,心中还有隐隐约约的庆幸。
  幸好他行军速度比较慢,要是走的太远,太过于深入,这个时候想停下来往回走都很难,粮食都不够走回去的。
  到那个时候光复军派一支部队跟着打,绝对能在他回去之前把他留在这里,那可就惨了,全军覆没都有可能。
  现在可就好了。
  粮秣被烧毁,只剩下随军使用的七天口粮,军械物资尤其是箭矢也不够,军队并未随身携带太多,各种后勤物资都不多。
  综合一下,就是军队无法继续前进,必须要后退,否则军队就要活生生饿死在这里。
  他现在必须要撤回保定补充粮草,军需,请皇帝陛下做进一步的指示。
  两方面的大军主力都没有做什么接触,苏咏霖带兵刚刚前进到莫州,金军就在耶律元宜的带领下撤退了,避开了苏咏霖的兵锋,不与他交战。
  回去报信的人跑的速度也不快,花了三天多功夫才把消息送回去,完颜亮一听,勃然大怒。
  “耶律元宜干什么吃的!他这个兵部尚书还想不想做了?不想做的话有大把的人等着!还没打仗就把后勤粮秣给丢掉了,他会不会打仗?”
  汇报消息的纥石烈良弼觉得耶律元宜的罪过并不算大,于是向完颜亮进言。
  “耶律元宜虽然失了粮草,但是保全了军队,没有让军队受损,因他为人稳重,没有冒进,粮秣损失之后才能快速回军,换了冒进的人,怕是已经深入了。
  到时候失了粮草,大军随身携带的粮食又不多,军心必然大乱,贼军再予以追击阻拦,保不齐这两万先锋军就要丢在河北,大军未出而先锋覆灭,对于大军士气的打击是特别的大。”
  完颜亮想了想,觉得纥石烈良弼说的也有道理。
  遇到这种事情还能冷静行事保全军队主力的人,确实不能算是个废物。
  和粮食比起来,还是人更重要一些,粮食年年都有,人若要长成,至少也要十四五年。
  于是完颜亮决定再给耶律元宜一次机会。
  “那就传令给他,要他小心行事!注意保护粮秣!再要失了粮草,直接问罪革职!给我滚回家去!”


第377章 完颜亮把家底子都掏出来了
  面对光复军的强势水军,完颜亮甚至有些无奈。
  于是他和纥石烈良弼商议,两人都认为水路运粮已进行不通了,为了保护军队的粮秣,只能采取成本更高的陆路运粮。
  但是这样一来又要准备好些时日。
  纥石烈良弼稍微盘算了一下,就告诉完颜亮,说就算前线有粮食有人,准备起来最快也要十几天的功夫,那就要到十月中旬了。
  所以干脆就别前进了,留在保定收集情报,给大军主力做做工作,就别打了,打起来又要影响大军主力的粮秣准备计划。
  完颜亮想了一会儿,摇了摇头。
  “就一场小胜,一场!一场就足够!最多十天,大军主力出征之前,耶律元宜必须要出兵,办不到这件事情,你们自己看着办。”
  完颜亮冷冷地把这一任务甩给了纥石烈良弼,纥石烈良弼只能无奈地接下这个任命。
  其实,完颜亮的要求,他是可以轻易办到的。
  只是长期应对完颜亮的经验让他多留了几个心眼,把办成此事的时间说的长了一点。
  完颜亮肯定不会答应给他那么多时间,等完颜亮大刀阔斧的砍下来之后,正好是他可以接受的时间,稍微还有一点富裕,多少有点余裕。
  他要是第一时间就接受任务,完颜亮反而会觉得他还有余裕,继续压缩时间。
  那可就完了。
  又能办好事,还能得到嘉奖,反正完颜亮是不可能知道他的忽悠,所以这样做百利而无一害。
  做下级的面对上级,若是只会说实话,那问题可就太严重了。
  上级总是强调踏实,强调实话实说,这话可千万别轻信。
  真要是实话实说,第一个翻脸的也是上级。
  什么时候说实话,什么时候说假话,什么时候真假参半,那可都是做下级的艺术。
  这门艺术操持好了,才能取悦上级、积累人望、积累功勋,从而晋升为上级。
  这门艺术操持不好,轻则原地踏步晋升无望,重则稀里糊涂的成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自十七岁做官以来,纥石烈良弼已经宦海沉浮二十年,二十年间,他看到了太多太多这样的牺牲品。
  他们或许很聪明,才华横溢,出身高贵,但是全部都倒在了“做人”这一项上。
  出身高门大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成为牺牲品的可能,但是作为完颜亮的臣子,你就算是高门大户本门本户,也随时可能成为牺牲品。
  所以纥石烈良弼就在完颜亮的统治之下学乖了。
  要能办事。
  但是会办事的前提是,会做人。
  走出宫门,纥石烈良弼深深叹了口气。
  这件事情最后的处理结果让纥石烈良弼满意,让完颜亮勉强满意,但是耶律元宜却十分不满意。
  他得到枢密院的文书,告诉他皇帝深深地责怪他,让他戴罪立功,要他等待后勤粮食到位之后立刻出兵。
  一场小胜。
  这是他在大军出征之前必须要办到的事情,办不到,兵部尚书就别做了。
  耶律元宜放下枢密院文书,深深地叹了口气,满心的无奈和怨愤。
  小胜,小胜。
  小胜也是胜,也是要打仗的。
  胜利那么容易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