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明1158》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启明1158- 第22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当然,他想不明白不要紧,这个消息在光复军内部传开之后,居然引起了不小的波澜。
  相当一部分对苏咏霖尊崇不已的军官认为移剌窝斡这种货色都能称帝,为什么苏咏霖这种豪杰不能称帝?
  大家都知道光复军走到今天,是苏咏霖的功劳,是苏咏霖竭尽全力带着大家一步一步走到今天,一步一步把河北山东夺下来,拉起了一支二十多万人的军队,给大家带来了食物、自由和尊严。
  什么赵开山什么赵祥都是废物,只有苏咏霖才是值得他们追随和效忠的对象。
  他是那么能征善战,那么善于理政,给大家带来了足额军饷和一日三餐的美好生活,他的地位理所应当更进一步。
  这样的声音在军中越来越响亮。
  越来越多的军官认为苏咏霖应该顺势称帝,和金国、辽国、宋国分庭抗礼,不必顾及其中任何一方势力,只要做大家的皇帝就可以了。
  甚至于苏勇、苏海生、魏克先等跟随他很久的高级军官也这样认为,并且多次向他提起,请他多做考虑。
  在这样的浪潮之中,只有少部分理智派默不作声,打算观望局势,看苏咏霖个人的意愿。
  如果苏咏霖有这个想法,那么肯定的,未来一段时间里河北山东一定祥瑞遍地。
  如果苏咏霖没这个想法,他一定会出手让这样的声音缓缓消失,不再被提起,直到下一次时机成熟之时。
  然而面对这样的声音,苏咏霖并没有做这两件事情当中的任何一件,而是做了另外一件事情。
  他把麾下重要的文武部下们聚集在了一起,说要宣布一件事情。
  不只是他原先的老部下,原来神武军体系内的人们也被他召集,孙子义也在召集之列。
  貌似是大事。
  部下们有人感到惊讶,有人感到惊喜,有人感到惊吓,有人皱着眉头开始思考今后所需要面临的局面——如果苏咏霖把持不住的话。
  他们怀着不一样的心情抵达苏咏霖的帅府,准备迎接下一阶段的命运审判。
  但是事情的发展好像并不是那么简单。
  苏咏霖喊他们过来,并不是为了宣布他们所关注的事情,而是有点别的事情要宣布。


第356章 复兴会
  苏咏霖等所有人都到齐之后,就宣布了会议正式开始。
  但是他一开口讲的事情却不是众人所认为的那件事情。
  而是一件其他的事情。
  “光复军之所以叫做光复军,是因为我们的存在是为了推翻金国,恢复中华在中原的统治和地位,所谓驱逐胡虏,光复中华,从胡虏手中夺回原本属于我们的神州大地。
  所以,当初起事之时,我便给这支军队取名叫做光复军,但是我们的任务,难道仅仅只是推翻金廷、恢复中华就结束了吗?我认为不是的,推翻金廷之后,我们还有更加重要的任务!”
  苏咏霖展开了一幅中原地区的地图。
  “那就是我一直说的,我们不仅要推翻金廷,也要建立起一个人人都能吃饱穿暖,不会被人欺负的国度,这是我最大的心愿,但是若要做到这一切,我们还有很长很长的路要走。
  眼下,摆在我们面前最直观的,就是泛滥的黄河和广阔的受灾区,被泛滥的河水折腾的要死要活的黄泛区灾民,我们运气不错,这一年来黄河没有决口。
  但是,这不代表黄河不会决口,一旦黄河决口,那就是大水肆虐,人间惨剧,那是我绝对不能允许的,所以在推翻金廷之后,我们要做的事情之一,就是治河。
  不把黄河整顿安分了,整个中原之地就会继续残破,继续凋敝,我们就算推翻金廷光复中原,也没办法让所有人吃饱穿暖,一场大水过后,什么都不剩了。”
  苏咏霖指了指身后的地图,环视了一圈被他喊来开会的文武部下们,见他们面色各异,便笑了出来。
  “你们别以为我是在开玩笑,我是很认真的,我一定要做到这件事情,让中原恢复安定,或许你们会认为这是宋国金国都没有办成的事情,很难,但是我不怕。
  问题就摆在这里,你不去管,它就会泛滥成灾,让你辛苦一年到头种的粮食颗粒无收,饿殍遍地,那样的情况我绝对不允许发生,所以我必然治河!”
  苏咏霖这话说完,魏克先忽然举起手示意要发言,苏咏霖点了点头,让他发言。
  “阿郎,你把我们喊来,只是为了说治河的事情吗?”
  “只?”
  苏咏霖面露不悦之色:“治河是小事吗?两个大国为了治河的事情一筹莫展,几乎束手就擒,每一次黄河决口都要淹死数以千计、万计的平民,这是小事?”
  “不不不,我不是这个意思。”
  魏克先立刻摇头:“我的意思是,阿郎只是为了说治河这一件事情吗?”
  “当然不是。”
  苏咏霖这样一说,不少人心中一凛,又开始紧张了。
  可是苏咏霖所说的依然不是他们想听到的。
  “治河,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需要一个能办事的事权部门去全权负责办理这件事情,统筹一切,需要从上到下动员军队、百姓数百万人次,前后至少三年,才能初见成效,这还是我最理想的估计。”
  苏咏霖叹了口气道:“赵构的那些祖宗们打不赢契丹人,夺不回燕云,就只能折腾自己人,三易回河,把河北毁的一塌糊涂,到了靖康年,东京留守杜充为了逃跑,掘开黄河大坝,水淹中原,直接导致黄河改道,夺淮入海至今。
  他们两手一撒什么都不管了,留下这烂摊子折腾中原百姓,现在也根本不想着回来解决问题,只想着留在江南过安生日子,中原百姓的身家性命在他们眼里什么都不是……他们不管,我管。”
  苏咏霖一拍桌子,严肃道:“若要管治河,我说了,需要大量人力物力,需要粮饷司指导司等数个部门协力参与,需要地方官府的配合,事情繁杂,没人统筹做主是行不通的。
  我想着,治河是个长期的事情,不是短短数月就能办到的,与其到时候东拼西凑,临时调动一大帮人来负责,不如现在就设置一个专门负责治河的部门,先把架子搭起来。
  所以,我决定建立一个新的负责治河的职司,从各部门调派治河需要的得力人手进入其中,其本人依然是在原部门挂职,不过办事就在新的职司中办理,直到治河成功。”
  众人你看我,我看你,皆不理解苏咏霖这样做有什么深意,便继续听了下去。
  “这个新的职司,不同于一般官署,也不是正式官署,但是做的事情差不多,我准备将其命名为复兴会,由我亲自兼管。”
  “复兴会?阿郎亲自兼管?”
  底下众人议论纷纷。
  “嗯,复兴会。”
  苏咏霖点了点头:“既然不是正式官署,取名挂牌也就随意一些,至于这个复兴会之名,则是我认为我们可以通过治河使得百废待兴的中原重新振奋,兴旺发达,故名复兴会。
  诸位但凡是对治河有想法有意见的,都可以向我提出来,交给复兴会研讨,之后我也会安排相关人员把复兴会的架子搭起来,然后在咱们整个光复军之中选择合适的人才纳入复兴会之中。
  不管怎么说,复兴会也要先把治河方略给拿出来,然后才是具体办事,办事需要统筹多方面人员,动员民间人力物力,这一点,指导司的人最擅长,所以复兴会主要纳入指导司人员进入。”
  田珪子愣了一下,随即想到了些什么。
  辛弃疾也愣了片刻,似乎注意到了什么。
  但是大多数人都没有注意到苏咏霖的用意,只是眼睁睁看着苏咏霖把话题越扯越远,有点着急。
  他们来开会,可不是为了这个复兴会,而是其他的事情。
  虽然听上去这个复兴会挺不一般的,苏咏霖亲自负责,还要纳入大量指导司的人员进入。
  指导司本身就是一个特殊的存在,在军队里负责指导士兵的文化学习和思想学习,是新兵成为光复军战士的必经之路。
  经过指导司指导和教育的士兵,不仅在文化上有所突破,在思想上更是一边倒的倾向于苏咏霖和光复军,对金廷乃至于宋廷都充满戒备和恨意,训练起来非常认真。
  但是如果仅仅说他们是军队里士兵的老师,也不尽然。
  他们在军队当中的影响力很大,不打仗的时候,军官都要跟着一起听课学习。
  而在军队之外,据说军属们生活的地方就是指导司的指导员们在负责管理,他们在村庄内成立农会,指导司管辖的指导员们进入其中担任副会长,作为光复军和民间沟通的桥梁。
  负责征收赋税维持光复军存续的重要机构粮饷司就是通过指导司和农会接洽,办理赋税征收事宜。
  在军队和民间,指导司和指导员都有很强大的影响力和存在感。
  说是没什么实权,不掌握兵权,也不掌握政权、财权,但是好像又处处都能见到他们的身影,没有他们,好像什么事情都没办法顺利完成。
  所以为了治河需要大量指导司的指导员来帮忙,那也是理所应当。
  但是苏咏霖忽然间召集大家,只是为了说这个事情?
  只是为了说明自己要设立一个新的部门专门负责治河?
  好像真的只是为了说这个事情似的,苏咏霖没有再说其他的事情,只是交代所有人要注意配合复兴会的工作,就打算宣布散会了。
  于是苏勇这个憨憨实在是受不住了,直接站起来,开门见山。
  “阿郎,那个契丹人当皇帝的事情你倒是给句话啊!”
  “啊?”
  苏咏霖一脸奇怪地看着苏勇:“什么意思?要我给句什么话?”
  “这……”
  苏勇张张嘴巴,也不知道该说什么了,而现场的其他人也不知道该说什么,一时间整个场面极其尴尬。
  苏咏霖沉默了一会儿,笑了。
  “哦,我懂了,你们以为我喊你们来是为了和你们商量称帝的事情?”


第357章 取代孔孟门徒
  这句话说出来,场面的尴尬一扫而空,变得极为紧张。
  一群人死死盯着苏咏霖,表情是整齐划一的紧张。
  他们都在等待着苏咏霖把那句话说出来。
  然后,苏咏霖缓缓开口了。
  “他找死,别带上我啊。”
  苏咏霖摇了摇头,开口道:“根基不稳,势力不大,兵力不多,居然急着称帝,这就是在纯粹的激怒金国,金国必然加快速度,竭尽全力与之不死不休,我那兄弟撒八死在这样一个人手上,实在是让我感到遗憾。”
  苏咏霖这话出口,等于直接给这件事情定下了基调。
  失望,平静,欣喜,遗憾,等等情绪顿时弥漫在众人心中。
  苏勇没忍住,又站了起来。
  “阿郎,那种人都能称帝,你又为什么不行呢?”
  他的这句话代表了很多人的想法,苏咏霖就看到好些人不由自主地跟着点头,暴露了自己心中所想。
  于是苏咏霖觉得有必要讲一下他的想法。
  “我的处境其实还不如移剌窝斡,他只有金国一个敌人,而我,在金国和宋国的夹缝中间,我要是称帝了,那可就是金国与宋国的两面夹击了,称帝,那是彻底的敌对,不留一丝一毫的余地,这种事情,咱们不能做。”
  苏咏霖走到了苏勇身边,拍了拍他的肩膀:“移剌窝斡鼠目寸光,只看到眼下称帝的好处,看不到此时称帝的坏处。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他看不到自己的祸患,只想着名目,只想着荣华富贵,他不可能长久了,诸君,做好准备,金贼很快就会南下了。”
  苏咏霖的战略眼光和军事水平是所有人都相信的,他一句话出来,所有人顿时紧张起来。
  是的,金军主力尚未南下,此时此刻,并不是他们纠结这种事情的时候。
  要想称帝什么的,再怎么也要等到彻底消灭金国,把金人祖先的骨灰都给扬了之后,那个时候才是大家考虑自己的时候。
  而眼下,最该考虑的分明是抗金。
  这样说起来,苏咏霖想着治河,又要设置新部门什么的,是不是有点多余?
  有些人怀着这样的想法揣测苏咏霖的用意,但是没敢说出来。
  苏咏霖接着又布置了一番军事任务,顺利打发走了这群想入非非的家伙们。
  他只留下了辛弃疾和田珪子两个人。
  于是整间屋子就剩下他们三人。
  “你们也希望我称帝吗?”
  苏咏霖似笑非笑地看着两人,等着他们的回答。
  辛弃疾看向了田珪子,示意前辈先请。
  田珪子点了点头。
  “阿郎此时手握的权势,已经等于是河北与山东的皇帝,是否称帝并不重要,若为了一个名号而引来金国和宋国、尤其是宋国的敌意,那就太不值得了,两线用兵,是兵家大忌。”
  苏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