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明1158》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启明1158- 第17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虽然少,但是积少成多,总也比没有要好。
  与此同时,他要求军械司专门负责研究火药和火器的部门转换思路,从改良飞火枪的层面做出改变,专门研究管型火器。
  参考铜铸大钟的技术,尝试用铁筑造炮管子,炮管子里要放一颗大铁球,他们得想办法用火药把大铁球从炮管子里发射出去,炮管子还不能出事儿。
  说是这样,苏咏霖也不是什么专业人士,只能说个大概,接下来的只能让他们自己摸索去。
  不过摸索归摸索,苏咏霖特意提醒了他们。
  “火药爆炸是非常危险的事情,你们铸造的铁管子务必要厚实,不能太薄,铸造出来了,试验发射的时候,你们务必要躲得远远地,要找好掩体,千万不能就傻傻地站在附近,不然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明白吗?”


第287章 不仅是和尚跑了,住持也跟着一起跑了
  就眼下的情况来看,能不能搞出最早的火炮暂且不说,得先保住这帮人的命。
  他的火器工匠人数不多,个个都是宝,一个都少不了,少了一个他的进程就要延缓一些。
  如果可以的话,苏咏霖还是希望这群人可以制造出能够使用的火炮,哪怕质量没那么好,也可以改进,倒逼冶铁技术的进步。
  专款拨付之后,苏咏霖就没有特别关注军械司的这帮人。
  他希望他们可以创造个奇迹,把最早的火炮搞出来,不过暂时搞不出来也没什么。
  因为他也不急着用,和金军的战略决战显然指望不上火器能派上什么用场,这是一场战术和战略的对决,是双方勇气和坚持的决战。
  所以慢慢来,能在不断的试验中把冶铁技术提上去才是最重要的。
  铸炮,首先要有足够优质的原料,冶铁技术上不去的话,炮管子质量就很差,那么炸膛就是常事了,到时候等于耍一套七伤拳,伤人先伤己,那纯粹是脑子坏了。
  铜是不错的铸炮原料,奈何中国本身缺铜,货币体系中铜又是重要的不可或缺的存在,能铸钱的东西,成本很高。
  这玩意儿还有一个问题。
  铸钱的时候铜的含量一旦高了,就会引起民间私藏铜币,不拿出来流通,坐等升值,引发通货紧缩,铜的含量要是低了,又会造成货币贬值,通货膨胀,钱不值钱了。
  怎么平衡钱币中铜的含量和经济市场之间的关系,历朝历代都很头疼。
  尤其在这个铜币随着商贸大规模外流的时代,要是大规模用铜来铸炮、打仗,成本之高还真不是一般朝廷能负担起的。
  所以想要大规模铺开、列装火器,进入热兵器作战时代,关键的还是冶铁技术上的突破。
  在这一切都不成熟之前,还是冷兵器比较好用。
  至少制作工艺成熟,产出稳定,列装不成问题。
  在此之前,还是一心一意的提高军队的组织度、训练度吧。
  苏咏霖这边风风火火的建设水军,准备给完颜亮一个大惊喜之时,赵作良也顺利回到了临沂。
  他和苏咏霖派来协助他的人合作,按照计划行事,花钱打通关节,顺利的见到了被关在牢狱里的赵秀业,见到赵秀业凄凄惨惨的模样,心疼之余,也忍不住的动手揍了他。
  “让你赌钱!让你贪污!让你不学好!现在知道后果了没?知道了没?”
  赵秀业被打的魂飞魄散涕泗横流,最后死死抱住赵作良的大腿,拼命地求饶,拼命地认错,这才让赵作良勉强放过了他。
  赵作良喘了口气,看了看跟着一起来的周少宁。
  “周组长见笑了,犬子不成器,我这做父亲的也是恨,不打实在是难消心头之恨。”
  “这是赵公的家事,在下只会当做没看到,也不会往外传,今日之事就当不曾发生过。”
  赵作良点了点头。
  “多谢了,那么接下来的事情,还请周组长多多费心。”
  周少宁表示自己明白。
  无非是花钱请人帮忙,来一出狸猫换太子。
  具体操作是和大家一起合作,找个人代替赵秀业坐牢,当然也是花钱的,等于花钱雇人坐牢。
  反正都是赵家人,大家心知肚明,知道赵家人肯定会被放出去,也就不那么在乎,配合着做戏,还能赚钱,何乐而不为?
  真要出了事情,赶快让赵秀业回来接着坐牢装装样子就是了,跑得了和尚也跑不了庙不是?
  正常情况下,对于官府或者监狱来说,这当然是稳赚不赔的一笔买卖。
  但是问题就出在他们谁都没有想到,这回不仅是和尚跑了,住持也跟着一起跑了。
  住持不要庙了,也跟着一起跑了!
  赵作良一家子直接从临沂连夜逃跑,快速北上,很快抵达了苏咏霖的控制区,四月初的时候抵达了无极县,接着又来到了苏咏霖目前的驻地河间府,彻底的安全了。
  这是谁都没有想到的。
  赵作良一家子抵达河间府被安顿好的时候,苏咏霖不在这里,他正在沧州沿海地区视察水军的打造和训练情况,并且安排接下来的任务。
  在苏咏霖打造水师的时候,他得知南边赵开山和金国的南京留守孔彦舟干起仗来了。
  起因是孔彦舟偷袭了属于南京路建制的曹州和单州,威胁到了赵开山的后方,当赵开山决定出动大军夺回曹州和单州的时候,孔彦舟又选择了闭而不战,撤退。
  你撤退就撤退吧,偏偏还把曹州跟单州给屠了,焦土一片,凄凄惨惨,死者无数,赵开山当时就怒火上涌,直接出动大军往开封去了。
  至于他敢打开封这种重镇的底气大概是苏咏霖给他的。
  反正北面苏咏霖刚刚打了胜仗,金国中央军无法南下,周边大量军队被苏咏霖牵制,包括河东的军队估计都不敢贸然南下支援孔彦舟,他们会很担心一出动就要被苏咏霖偷袭。
  更妙的是,南边还有南宋和南京路接壤,就算宋军不出战,无形之间也能牵制金国一部分边防部队,让南京路金军不能全力以赴抗击赵开山的军队。
  种种因素混合在一起,使得赵开山攻击开封府的时机实在是再好不过了。
  苏咏霖当时就有些羡慕赵开山的处境和进攻开封府的时机。
  这个时候不仅有他所认为的这些优势,更北边的地方,契丹叛军也会给他的军事行动增加臂助,让完颜亮就算知道开封的危机局面也不能从北方调兵。
  西边,金国的关中陕西一带,这里的确有金国的重要军事据点,但是陕西南边是南宋的四川战区,西北是西夏,都是需要用边防部队和后备部队防御的,就算调兵进入中原,规模也不会大。
  金国这个四面领地的军事处境还真的是给赵开山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攻克开封府的机会,这要是拿不下来,还真是丢脸的不得了。
  不过赵开山要是拿下了开封府,南宋那边会作何感想?
  而且这一次军事行动,南宋会不会出兵相助,趁机重返开封府、重返中原?
  苏咏霖想了想,觉得皇帝如果是孝宗,倒的确有这个可能,但是如果是赵构……
  那还真不好说。
  就完颜构的德行,不在背后使绊子已经是天大的恩德了,还会帮你?
  苏咏霖的猜测没有错,赵开山和孔彦舟激情对线的时候,南宋真的就按兵不动,静观其变,坐视大好战机,愣是不动弹。
  赵开山的胜算其实不小的,尤其在军队数量和战争态势上,赵开山都占据绝对上风,一定的时间内,孔彦舟无法得到任何方向上友军的援助,算是孤军奋战。
  不过赵开山的军队也不是没有弱点。
  这支军队最大的弱点就是疲惫。
  对,疲惫。
  将近三个月的南乐之战将他们锐气消耗的一干二净,拿下大名府之后,休息不到一个月,又被逼着南下作战,数百里路的行军抵达曹州和单州,没有遇到敌军,只看到一片焦土,于是士气更加低落。
  渡过黄河向开封发起进攻的途中,又要和以逸待劳的金军展开激战,疲惫一直都没有得到有效的缓解。
  因为长时间的奋战,以至于光复军的军械供给都出了问题,弓箭和石块不太够用,一些大型军械的零部件因为过度使用而损耗,以至于无法使用,短时间内却得不到有效的修理。
  面对金军构筑的营寨的防守,光复军几乎是用人命去堆。
  堆出来了一场又一场艰难的胜利。


第288章 赵开山似乎看到了属于自己的曙光
  赵开山这个时候脑袋还是清醒的,知道谁能打谁不能打。
  这种战事是不能接受失败的,为了确保胜利,赵开山也算是精锐齐出,拿出了自己能拿出的最强班底。
  他没有让赵家那群坑货将军出动,而是让李啸、陈乔山和周至轮番上阵,赵玉成带队给他们兜底,让他们带领各自拥有战斗经验的部队和金兵死磕。
  这些人都是斩获磨练出来的能征善战的猛将,有一定水平的将领,打起仗来当然也比那群坑货要好看一些,和金兵打的有来有回,并且一直把战线往西边推进。
  付出相当的牺牲之后,光复军一直把战线推到了开封府以东不远的黄河岔流边上,这才被黄河水拦住了去路。
  孔彦舟为了防止光复军趁机渡河,事先毁掉了所有桥梁,还把所有船只掌握在自己手上,临时组建一支水师,游荡在河流上防止光复军渡河进攻开封城。
  只要渡过这条河,光复军进攻开封的路可就是真的一马平川了。
  但是过河并不简单,需要船只,需要收拾掉那群河上的金军水师,或者另外寻找可靠的渡河点进行强渡。
  这个时候已经是四月初,赵开山下令军队必须要在十天之内完成渡河,向开封进军,这种要求让前线的一些军官感到十分为难。
  可是赵开山要的仅仅只是胜利而已,他强制要求各军不得和他讨价还价,一切为了胜利,一切为了攻克开封,攻克开封之后,人人赏钱,人人赏物,有什么赏什么,绝不食言。
  在重赏的诱惑之下,疲惫的光复军再次爆发出了战斗意志,他们砍伐树木,赶制渡船,准备强渡河流。
  光复军和金军隔着一条河对峙,并且时不时发生小规模战斗,虽然说一时没有问题,但是光复军毕竟人多势众,一旦成功渡河,开封就会十分危险。
  孔彦舟加快速度调兵遣将防守开封,调集军队设置防线,并且把更多的兵力送到前线和光复军正面对线,试图阻挡他们的前进步伐。
  偏偏在这个时候,来自中央参知政事敬嗣晖在军队的护送下抵达了开封,并且带来了大量的工匠和建筑原料,准备为完颜亮营造开封宫室。
  他和左丞相张浩一起负责这件事情。
  为了更快的办事,张浩与他协商,一人在中都,一人在开封,来回交流也更加方便,便于处理各种事务。
  于是他就来了。
  结果一来就得知了开封正在遭遇光复军的威胁,孔彦舟正在调兵遣将和光复军大战。
  得知目前的开封战事之后,敬嗣晖大吃一惊。
  “贼军居然能威胁开封了?怎么会这样呢?”
  孔彦舟当然不会把自己主动进攻光复军的事情说出来,毕竟在现在看来,光复军不惜一切进攻开封的原因大概率就是孔彦舟主动进攻曹州和单州造成的。
  孔彦舟可不会在这个时候选择背锅。
  于是他就撒谎,说光复军选择如何进攻也不是他能主导的事情,他所能做到的就是竭尽全力抵抗罢了。
  敬嗣晖赶快询问具体情况。
  “那眼下战事如何呢?能否战胜?开封有危险吗?”
  “当然没有危险!”
  孔彦舟赶快拍胸脯表示没有任何问题:“贼军虽然人多势众,但是我军精锐,以逸待劳,且有黄河之险,贼军必然不能突破我军防线。”
  敬嗣晖久闻孔彦舟的荒唐行径,狐疑的看了看他。
  “最好如此,孔留守,你可要清楚开封对陛下来说意味着什么,如果开封不保,不单单是一座城池的失去,更会关乎到孔留守的身家性命,无需多言了吧?”
  孔彦舟抹了一把脑门上的汗。
  “我知道了……”
  敬嗣晖不懂军事,他是个纯粹的文官,来到这里是为了营建宫室。
  因为有完颜亮的严令在,就算眼下局势不妙,营建宫室的行动也不能放缓,不然阻挠了完颜亮的南下征伐计划,别说官位,脑袋能不能保住都是个问题。
  正好开封城还有被孔彦舟动员起来的大量签军、民夫,都可以拿来用,开封宫殿的建设这就可以开始了。
  自从金国攻占开封之后,经历了伪楚伪齐两个伪政权,开封城多少也恢复了一些当年的模样,一些建筑得到了修复,一些宫殿也得到了维护。
  当做前进基地当然没什么问题,当做国都的话,可能就差点意思,但也不是不可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