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明1158》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启明1158- 第17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而这其中,水军自然会发挥出极其重要的作用。
  孙子义得知以后非常高兴,表示自己很愿意承担这个职位,但同时也表达了担忧。
  “虽然我很愿意,但是我对于水战多有不了解的地方,不知道能否胜任。”
  苏咏霖笑了笑。
  “这一点你不用担心,我会安排几个部下帮你,他们都是跟着我一起贩私盐的老人,对于水上作战颇有些心得体会,有他们帮衬,应该不成问题。”
  “如此甚好。”
  孙子义高兴地接下了这个职位,正式出任水军正将。
  与此同时,苏咏霖又安排苏家私盐贩子集团的老人孔振德、周满城担任孙子义的两个副将,负责在孙子义没有精熟水军战术的时候辅佐他。
  水军的暂时编制也是定为一万人,从各军当中遴选水性好,且有过操船驾舟经验的士兵,还有二十多个苏家老兵从自己的陆军职位当中退出,转职到水军当中担任军官。
  所以就人手方面来说,苏咏霖兵团的水军建设起点还是挺高的,至少都是有经验的人,不是没经验的新人一头热的乱搞。
  人员遴选这边进行着,那边周满城又带人扬帆出发,前往密州海岸的秘密藏舟处和苏家老盐场所在的海岛藏舟处。
  这两处藏匿着苏家私盐贩子时代的财富,周满城的任务就是把苏家曾经用于海上贩私盐和海上战斗的二十六艘船只带回来,充作新生水军的起家家底子。
  然后苏咏霖又开始调集军中有过造船经验的工匠和一大批木匠,下令林景春专款拨付,专门用于打造战船。
  与此同时,苏咏霖进行了针对性的情报探查,下令情报部队随时向他传递金军水军的建造规模和建造进度以及周围的防务。
  他需要得知金军水军的建造进程和防务程度。
  三月中旬的时候,苏咏霖通过情报部队的渗透和探查,得知金国在大兴府海岸大造战船,场面很大,颇有种热火朝天的感觉,数量相当的各类船只近百艘已经成型。
  完颜亮的确是财大气粗,为了尽快建成水军,投入了大量工匠和民夫,投入大量金钱。
  原料木材堆的和山一样高,工匠民夫的营地一眼望不到头。
  已经建成的船只陆续下水,水兵在军官的带领下登船,开始操练水战,熟悉水战模式,对接下来的战争进行准备。
  这的确是个大场面。
  金帝国建国虽然时间不长,但是到底也是东亚霸主,底蕴相较于苏咏霖来说实在是太深厚了,所以这个水军建造的规模和场面也远远不是苏咏霖可以比较的。
  根据粗略估算,各类工匠、民夫和护卫兵员的总人数超过三万,其中主要的应该是民夫和工匠,剩下的才是护卫兵员。
  而比较有意思的是,金国在这一块海域并没有安排巡逻船队,新人水兵们都在陆地附近进行操练,没有把船只开到更远处的海域进行训练的做法。
  而且陆上的防务也并不严密,对于各类人等几乎没有什么针对性的筛查行为。
  所以情报部队的专业探子们很轻松的就混入营地,把营地内部的构造,一些比较重要的数据摸个通透,还留下了里应外合的人员。
  如果苏咏霖想要偷袭这里,捣毁这里,难度并不会很大,至少不会比攻克霸州和雄州要大。
  当然,如果想更进一步对中都发起进攻,发挥海军陆战队的传统艺能,难度则要大一些。
  因为中都周边已经聚集了相当数量的金军正规军,就算最开始突袭得手,其他部队也会比较快速的反应过来,甚至可能发起反击。
  毕竟是首都,天子脚下,这些军队想不出力那是不太可能的。
  苏咏霖得知这些消息之后,心中有底,知道想要覆灭金军尚未成型的水军不是难题,但是想要更进一步从海上威胁中都则难度颇大。
  不过只要消灭了金军这一支水军,接下来整个海域就是苏咏霖水军的游泳池,可以随意驰骋,想从什么地方登陆就从什么地方登陆。
  可操作性太强了。
  于是苏咏霖下令自己这边的造船团队竭尽全力加快造船速度,接着等自家那二十六艘海船抵达之后,尽快修缮完毕,全部改造为可靠的战船,然后就立刻进行操练。
  苏咏霖决定给完颜亮一个大大的惊喜。
  雄州和霸州的那边的佯攻不断,各类攻坚武器接连上阵,各支部队也轮番上阵,老兵带着新兵登上战场,切身实地的感受战场,不断用真实战场给新兵们以磨炼,锻炼他们在战场承受能力。
  另一边,在三月下旬,二十六艘海船终于被周满城带回来之后,苏咏霖亲自前往海边观看了这些老伙计们。
  抚摸着船身,苏咏霖想起了当年乘坐这些海船在海上游荡、战斗的过往,想起了祖父、父亲和曾经那些熟悉的人们在海上奋战的过往。
  私盐贩子们经常要进行海上的战斗。
  大战不多,小战不少,但凡遇到点什么争端,基本上都是谁的拳头大谁就有力。
  老爹苏胜仁就是一个表面上文质彬彬,实则善于水战且精于箭术的狠人,那是祖父悉心培养出来的。
  祖父年迈之后,但凡是遇到海上战斗,那都是苏胜仁主导。
  只能说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苏胜仁最终也是死在了激烈的海战之上,苏家为此几乎一蹶不振,直到苏咏霖异军突起接掌家业为止。
  苏咏霖的水战本事也是跟着苏胜仁身后学习的,十几岁的时候,好几次海战苏胜仁都把苏咏霖带在身边,让他感受海战的激烈和残酷,还有不确定性。
  每次打赢之后,苏胜仁也会带着苏咏霖观看战后胜利者对于失败者的完全支配,告诉他胜利者的权力和失败者的绝望。
  私盐贩子起家的苏家团队要是不能在海战上占据优势,对付渔猎起家的女真人要是落了下风,那可真是丢人。
  这种事情,苏咏霖绝对不会让它出现。


第286章 他真的很佩服这个男人
  站在船上望着大海,苏咏霖思绪万千。
  此时此刻,他身边的那些老伙计们也是感慨不已。
  苏勇和苏海生等人一起登上海船,望着苍茫的大海,诉说着当年的峥嵘岁月。
  “我第一次杀人可就是在这艘船上,一箭射死了王家船队的一个混蛋,当时那个混蛋和我对射来着,正好一个海浪打过来,我没站稳,他也没站稳。
  大概是上天眷顾吧,我的那支箭射死了他,他的那支箭就擦着我的头皮飞了过去,给我吓的,差点就尿了。”
  “少胡说,你就是尿了,那个时候我就站在你边上,你一下子摔在甲板上发抖,尿就滋出来了,哈哈哈哈!那样儿我现在还记得!”
  “放屁!才没有!老子没尿过!”
  “你就是尿了!我记得!我看的真真的!”
  苏勇和苏海生直接就在船上争执了起来,其他人则在一旁看笑话,顺便煽风点火,期待着看到两人打起来。
  不在军营里和战场上的时候,他们总是没个正形,言辞粗鲁,每个人都是一肚子坏水,就想让对方吃瘪受罪,自己则幸灾乐祸。
  苏咏霖也难得放松心情,看着站在身边的辛弃疾,打趣着问道:“幼安,你这书香门第之子和一群言辞粗鲁的私盐贩子朝夕相处,感觉如何?”
  辛弃疾知道苏咏霖在打趣,便笑了出来。
  “苏帅说笑了,私盐贩子也好,书香门第也罢,现在不都是战友吗?出身如何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是否志同道合,并且能走到一起并肩战斗,这才是最重要的。”
  “说得好。”
  苏咏霖拍了拍辛弃疾的肩膀,笑道:“出身是我等不能改变的,但是走什么样的路,却是我等可以自己决定的。
  所以走什么样的路,办什么样的事情,全看自己,找朋友就要从这个角度来找,找志同道合者,不仅是友人,更是同志。”
  “同志……同志……”
  辛弃疾看着一望无际的海面,十分感慨。
  “一年以前,属下绝对不会想到自己会有今天,苏帅教给属下的学识,远比属下从书本上得到的学识要有意义的多,如今能切实的感觉到自己正在朝着那个方向而去,还挺激动的。”
  “这可是条难路,从没人走过,更没人提起过,不知道能不能成功,比起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四步走,男上加男啊。”
  苏咏霖摇了摇头,叹息道:“就算是我,也不知道能不能成功,完全没有把握,只是觉得在这种举目四望看不到希望的时候,不这样做,就改变不了任何事情。
  所以虽然知道这样做很难成功,没有先例,但是如果不努力一把就认输,就当做没这种可能,我可做不到。”
  “苏帅……”
  辛弃疾知道苏咏霖在说什么。
  “我提出来的路,我设想的路,我选择的路,不管别人怎么想,我一定会把它走下去,直到我死,我也绝对不会停下来。”
  苏咏霖看着辛弃疾,笑道:“天若阻挡我,我便和它战到底,地若阻挡我,我也和它战到底,人若阻挡我,我更会和他们战到底,生命不止,战斗不息。”
  辛弃疾顿时不知道自己该用什么语言来形容他眼前的这个男人了。
  但是毫无疑问的是,他真的很佩服这个男人。
  二十六艘大海船到位之后,兵团水军有了个雏形,第一批水兵两千人也随之到位,正式的操练也随之展开。
  各种水战使用的单兵装备和大型装备也被搬运到了船上开始测试。
  这个时候的水战其实大体上并未脱离跳帮战的范畴,有一些远程攻击武器,也会装备一些火攻用军械,但是并不占主流。
  彼此接近之后碰撞、跳帮作战依然是主要杀伤对方的手段,是水战的主流,水战思想、水兵的训练模式和战船的打造,也是朝着这个方向来的。
  船上可以安置的远程打击的大型军械很少,至于火炮什么的更是影子都没有。
  不过也就是这个时候,苏咏霖开始意识到火炮对于水战的意义。
  不会爆炸的实心弹对付会移动的步军、骑兵以及厚实的城墙的确没太大作用,更多得靠运气,但是用在水战上就不一样了。
  实心弹只要打中,木制船只是没有抵抗能力的,集中火力轰击,甚至可以直接把船只击沉击碎,那船上的水兵就算不被打死,也会被淹死。
  装备火炮的水军对于没有装备火炮的水军的杀伤力度简直是无解的。
  对付金国大概率是用不上了,也来不及,更加没有必要,就金国水军那种业余的水平,南宋的私盐贩子都能把他们收拾的服服帖帖。
  但是未来对付南宋强大而专业的水军,苏咏霖这支经验还不是那么足够的水军可能就较为吃力了,光靠数量和跳帮战想要一举歼灭南宋水军,难度很大。
  但是如果可以装备火炮,情况就完全不同了,到时候一战覆灭南宋水军主力也并非不可能。
  失去了水军主力,南宋就失掉了一层可靠的防火墙。
  对上野战十分拉胯的南宋军队,苏咏霖有着十足的把握,能用自己一手带出来的兵团精锐把他们的头给打爆。
  这样看来,关于使用火药发射的火炮的研究是时候展开了。
  正好,粗糙的颗粒化火药技术已经差不多熟练,比起原始的粉末状或者膏状火药,颗粒化的火药无疑有着更强的爆发力。
  以此为基础,研究管型火器倒也恰如其分。
  而且这一时期,通过对河北的占领,苏咏霖在河间、任丘等地得到了有一定规模的硝矿,可以在一定意义上确保火药的稳定产出。
  没有占据河北之前,苏咏霖所使用的火药大部分都是缴获得到的,只有一小部分是自己产的,自己产的火药还是依靠从厕所、猪圈里刮取来的硝所制造,数量十分有限。
  火药的消耗量看起来不大,但是真的要打上头了,一战下来几万斤几万斤的消耗都是正常的,没有充分的火药储备,根本打不了热武器战争。
  而现在情况有了好转,得到了稳定产量的硝矿,虽然产量不大,却也比单纯的从厕所、猪圈等地刮取硝再熬制要好得多。
  尽管如此,他现在也不能失去厕所和猪圈等地收集到的那些硝,光靠那几个产量不怎么大的矿场,想要让火药产量增大,难度还是很大的。
  也就是现在没有以火药武器作为主要战争兵器,他的部队还是冷兵器军队,不然的话就真的很困难了。
  所以苏咏霖把军械司主簿时征叫来,授意他组建一支专门取硝的队伍,专门在厕所、猪圈等地刮取少量的硝。
  虽然少,但是积少成多,总也比没有要好。
  与此同时,他要求军械司专门负责研究火药和火器的部门转换思路,从改良飞火枪的层面做出改变,专门研究管型火器。
  参考铜铸大钟的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