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明1158》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启明1158- 第17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难道不是好事吗?
  赵构不敢北上,朝廷主流力量不愿意北上,他们都不敢承担风险,也不愿意承担那个经济职责,但是如果有人可以把他们和金国隔离开,那也是好事。
  至少南宋朝廷不用时时刻刻担忧金兵南下直指江淮,让他们没有防备。
  中间有一个隔离缓冲区,再好不过了。
  但是赵构转念一想,这赵开山能成事吗?
  能把大宋和金国隔离开并且挺住吗?
  能为大宋提供战略支撑吗?
  如果不能,那么有支援的必要吗?
  等他覆灭了之后,不就等于给金人南下征伐大宋的借口吗?
  到那个时候,大宋就要被逼着和金国打仗,当年的梦魇又要重现,赵构又要做好躲避到海上的准备,那种颠沛流离朝不保夕的感觉,赵构受够了,他不想再来一次。
  如果他能撑住,并且站稳脚跟……
  那会不会成为大宋新的威胁呢?
  这种不受朝廷控制的军头素来是最难对付的,南渡早期被军头胁迫过很多次的赵构深有感触。
  自己掌握粮饷,自己掌握行政,自己控制自己的一切,独立性极强,不需要朝廷的帮助都能打到这个地步,更何况是得到朝廷的帮助?
  赵构认真的思考了一番,感觉问题并不简单。
  当年岳飞那么能打,也少不了朝廷对岳飞的超规格财政支援,让他的部队吃好喝好有钱拿,这是岳家军所向披靡的物质基础。
  岳家军的确有自己的产业,但是岳家军自己的产业并不足以支撑整个军队的正常消耗,最多是锦上添花级别的。
  所以当朝廷决定不让岳飞打下去的时候,岳飞其实也没有更好的选择。
  他不撤退,朝廷只要掐断他的后勤供给,只靠他自己,走不了多远,还会把好不容易锻炼出来的精锐给葬送掉。
  所以岳飞还是可控的。
  但是赵开山不一样。
  他自己拉起了十万大军,可不是靠着朝廷的财政支援,这是严重的不可控因素,如果让他在北方做大,会不会反过来成为朝廷的威胁呢?
  就算他们都是忠良,也挺不好说的,岳飞也是忠良,可一心想着迎回二圣,根本不为他赵构考虑,要是赵开山也一样,等打败了金国之后也把赵桓给弄回来,那又该如何是好?
  那自己的皇位岂不是不稳了吗?
  短短的一瞬间,当下并不知道赵桓已死的赵构想了很多。
  关于他自己,关于南宋朝廷,关于未来。
  所以说北伐从来都不是单纯的军事问题。


第279章 陈康伯忽然觉得自己的呼吸有点困难
  赵构作为皇帝,对于很多事情还是有决定权的,他不是一个不掌握皇权的傀儡。
  没有他的点头,北伐不可能进行。
  他的意见可以在相当程度上扭转南宋朝廷的军事态势,这是他作为皇帝的权力,所以只要他愿意,他还是可以北伐的。
  只是他有着太多的顾虑和胆怯,所以他注定做不到这种事情。
  他把他的部分疑惑向宰辅们提了出来。
  比如赵开山能否撑住,比如赵开山撑住之后是否会成为南宋全新的威胁等等。
  对于这些问题,是主战派注定无法回答他、为他解决疑惑的。
  对于这些问题,主和派毫无疑问是最喜欢的。
  汤思退大力认同赵构的疑惑,觉得这是有道理的。
  “赵开山乃北人,自幼并未沐浴大宋教化,心中是否有大宋,那还在两可之间,如果只是一个心怀不轨之徒,大宋若支援他,岂不是养虎为患?
  金国的威胁已经很严重,边境上朝廷每年都要支出大量军费,如果平添一笔支出之后,不仅换不来支持还要变成威胁,那可如何是好?所以此事万万不可!”
  陈康伯对此感到十分荒唐。
  “为了这种毫无道理的怀疑,就放弃那么好的机遇?汤相公,你到底是大宋宰辅,还是大金忠良?这种话你也说得出口?
  赵开山怎么就不是豪杰?怎么就会成为大宋的威胁?大宋以诚待之,他面对金国的威胁难道还能转过身来和大宋对抗?”
  汤思退面色一变,大怒。
  “陈康伯!你不要太过分!”
  “军国大事,岂能因为毫无根据的怀疑就做出决断?这样做和当年岳飞之事又有什么……”
  整个议事厅的氛围忽然间就急转直下了。
  别说陈诚之和王纶了,连汤思退都为这句话感到惊慌失措,赶快看向了赵构。
  果然,赵构的脸色黑的能滴水了。
  陈康伯意识到自己说错了话,强行把下面几句话咽下了肚子,又咽了口唾沫,向赵构请罪。
  “陛下,臣失言。”
  赵构沉默了好一会儿,看着陈康伯看了好一会儿,才终于开口。
  “无妨,当年之事,过去了就过去吧。”
  说着,赵构又摆了摆手,叹了口气道:“我累了,今日就到这里吧,这件事情之后再说吧。”
  说完,赵构直接起身走了。
  汤思退重重松了口气,狠狠地看了陈康伯一眼,哼了一声,拂袖而去。
  沈该默默地看了陈康伯一眼,摇了摇头,默然离去。
  陈诚之和王纶互相看了看对方,彼此微微叹息,也相继离去。
  最后只剩下陈康伯一人,愣在原地愣了好久,仰天长叹一阵,缓缓离去。
  走在离开宫殿的路上,陈康伯抬头望天。
  今日是个阳光灿烂的好日子。
  阳光晒在他身上暖洋洋的,一扫春日早晚的寒凉,甚至让他觉得有点热了,觉得早上出门时穿着的厚实衣裳可以脱掉了。
  家中妻子总是絮絮叨叨,觉得他穿的衣服太少,跟他说什么春捂秋冻之类的说法,叫他无可奈何,不得不穿着那么厚实的衣服。
  这样想着,他忽然又觉得悲哀。
  他在这里都觉得热,中原故土上生活着的民众们,又在以怎样的情绪忍耐着着金国残暴的统治,又是怎样忍受水深火热的生活呢?
  他们是不是正在渴望着王师去解救他们,给他们带去解脱呢?
  每每想到这里,陈康伯都觉得痛苦。
  这灿烂的阳光,何时才能照耀到沦陷已久的中原故土之上呢?
  陈康伯一直都不愿意承认宋廷实际上并没有恢复中原的各项打算,无论是军事经济还是政治都没有,但是无数的事实告诉他,他一直不愿意承认的事情实际上就是真的。
  大宋真的没有准备好变回原来的样子,或者更进一步说——大宋就没有准备过要变回原来的样子。
  如此天赐良机,就真的要放过吗?
  几乎是堪比当年岳飞一路直捣开封的大好局面就在眼前,大好的战略机遇就在眼前,若能抓住,何愁中原不能光复?
  配合光复军十万大军攻击南京路,两路夹击,必然可以取得战果,乃至于恢复故都,重返开封。
  那意义将会有多大?
  可是上至皇帝,下至群臣,似乎都没有这样的打算。
  他们只想在这温柔乡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醉生梦死,直到生命的终点,对于故土上的平民百姓根本不在意,不关心,对于他们的水深火热根本不去做点什么。
  陈康伯忽然觉得自己的呼吸有点困难。
  沉闷的氛围让他周边的空气都凝结了似的,他甚至有点喘不过气来。
  陈诚之和王纶回到枢密院之后,针对赵开山的密信拟了几个方案,其中就包括出兵支援一同恢复开封府并且直接收编赵开山的方案。
  这份方案设计的最为详细,各项数据论证的最为充分,连要花多少钱和最后能得到什么都统计的七七八八,照着执行就算出岔子也是小岔子,影响不了全局。
  这是陈诚之集中部下精干人手熬了好几个晚上才拿出来的一份建议。
  但是这份建议上交之后就如同石沉大海一般杳无音信。
  于是南宋方面从始至终都没有对赵开山进攻开封府的事情做出任何表态。
  赵开山猛攻开封府的时候,南宋方面按兵不动,坐壁上观,没有任何想要支持的迹象。
  就连象征性意义的整军备战都没有,一切照旧。
  赵开山领兵和孔彦舟在开封以东大战连连的同时,苏咏霖的整军步骤进入到了以战代练的步骤之中。
  苏咏霖开始发起东征,从真定府一带出兵,向河间府发起最后的进攻。
  正月和二月间,苏咏霖把整个河北的军事力量整顿了一通,然后在政治上也理顺了整个上下层级的秩序。
  他全面提拔参加造反的地主豪强们担任各州长官和各县长官,暂时把自己的行政中枢设置在无极县,在无极县处理整个河北地区的军事和政治问题,还有一些经济上的问题。
  而在此期间,整个河北风起云涌。
  大量汉人、契丹人和奚人势力对女真人展开了全面逆袭和驱逐,将很多苏咏霖没有进攻的地区的金国官府力量驱逐,取而代之,然后一起来无极县认主。
  苏咏霖在无极县接待他们,授予他们兵团下辖独立营指挥使的军职和相对应的政治职位,拉拢他们为自己办事。
  于是除了北部六个州的防线以外,整个河北只有河间府一带还有金国的势力。
  这里聚集了大量避难的女真人,且无法北返,依旧困守孤城。
  大量地主武装把持着河间府东南西北的全部通道,把河间府城直接锁死。
  虽然他们无力攻下河间府城,但是河间府城也基本上失去了和外界联络的可能,被困的死死的。
  城里人也不是很想坐吃山空,多次组织力量出城反击,只是效果不太好。
  虽然成功杀散了一些很弱的地主武装,在城池外围修了一些防御工事,但是也无法打通从河间府城到雄州的道路,继续被困。
  而更让他们感到绝望的是,金廷居然没有在一次试图援救他们,再也没有派兵来过。
  眼下,城池里的人们已经到了最后时刻,食物和军需物资都已经到了极限,城池里能用的能吃的几乎都被一扫而空,说得难听点,连老鼠都被吃完了。
  苏咏霖也恰好在这个时候整军差不多了,于是带着整顿完毕的兵团主力部队展开了一次实战演练。
  在诸多骨干老兵的指导下,新兵们勇往直前,依靠兵力优势,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把金兵设置在城外的防御工事全部摧毁,兵临城下。
  然后就是一场规模浩大的攻城战斗。


第280章 一本万利的生意
  说是规模浩大,的确是规模浩大,但是这场仗打起来并不激烈。
  因为河间城的元气已经损耗殆尽了。
  长期的围困之后导致城内人已经没有多少还能抵抗的士气和军械,基本上是疲惫不堪加上极度厌战,若不是河间府尹为了自己的身家性命考虑不准他们投降,估计投降的人不会很少。
  这段时间内据说河间城里也爆发了好几次内乱,应该是想要投降的和不想投降的之间发生冲突,双方要拼个你死我活,结果不尽如人意。
  反正河间城硬是没有投降。
  支撑到了苏咏霖率领兵团主力来攻击。
  面对浩浩荡荡的兵团主力,河间城守军的心情应该是绝望的,尽管如此,他们还是抵抗了两天,让苏咏霖兵团遭受了微小的损失之后,被攻破了城楼。
  先登上城攻占城楼的是魏克先所部玄甲军。
  小伙子们红着眼睛悍不畏死的冲上城楼,拼命厮杀,身披数创犹然拼杀不止,终于击溃了城楼上的金军,一举突破了河间城的西城门。
  玄甲军随即打开了城门,大军涌入城中,和城中最后的金兵展开并不激烈的巷战,并且在半天之后取得了胜利,全歼了城内敢于抵抗的金兵,获得了河间之战的最后胜利。
  金廷在河北的第二根钉子在迟了那么些日子之后,终于被拔掉,连象征性的维持金廷统治的可能都没有了,金廷在河北的统治宣告结束。
  按照魏克先的说法,苏咏霖把玄甲军那么威武的军号给了他的部队,那么他自然要做出相对应的成绩才行。
  否则所部还有什么脸面叫玄甲军?
  苏咏霖很高兴,嘉奖了魏克先所部玄甲军,给先登上城的一批士兵记了一份军功。
  照顾到孙子义的心情,苏咏霖把被活捉的河间府尹交给了孙子义。
  孙子义十分感激,然后亲手挥刀斩下了此人的头颅,狠狠出了一口恶气。
  当初河间府尹率兵守城,给他造成了不小的损失,并且愣是坚持到了完颜阿邻带兵前来,给他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和如今这个局面。
  要说不恨,是不可能的。
  此战之后,城中剩余的八万余女真正口被全面俘虏,没有一个逃出城。
  苏咏霖否决了部分激进军官要求将他们全部杀死然后用头颅筑京观的要求。
  根据这群军官的诉求,他忽然意识到眼下以民族矛盾为主要矛盾的政治正确和现实局面已经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