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苏咏霖本人的军事威望将成为他们的最大公约数,也只有苏咏霖能指挥的动他们,让他们听命令办事。
往上设置团或者军级指挥机构纯属给自己找不痛快,增加指挥的难度。
所以不如干脆从营这个级别开始指挥,直接扁平化管理,这样还能增加苏咏霖的个人权势,不会影响到整个河北光复军的指挥大局。
如此一来,苏咏霖就在很短的时间内把整个河北被他控制的军队明确了编制,加上他个人直属的部队,十八万人的光复军河北分部的军队就整编完毕了。
到二月十七日,苏咏霖兵团的编制正式完成,河北的军事局面顿时明朗,一目了然。
苏咏霖又把原先胜捷军的练兵方法精简一下,搞了一个简易版给各独立营使用。
因为他们无法按照兵团主力那样得到一日三餐的优厚待遇,只能维持原状,所以苏咏霖号召他们每日早晚两次,至少每次一个时辰的练兵时间,确保军队都能得到最基础的训练,以增强军队的战斗力。
另外他又把原先孙子义所部的后勤人员也全部并入了五大后勤部门当中,实现了两军彻底的合并,把一切后勤事务统筹管理。
于是整个兵团的后勤事务也变得井井有条起来。
为了更快的推进各军的建设,苏咏霖从五大主力军之中抽调了一部分指导员进入原神武军的五个军之中,协助军事主官进行军事管理。
当然,这五个军的指导员主要负责解释军规军法,负责军规军法的监督执行,并没有像原胜捷军内部的指导员那样有着其他的任务。
这一点苏咏霖明确开会给他们讲过,暂时不要涉及到更深入的内容。
当前局势下的主要矛盾是民族矛盾,并不是阶级矛盾。
北方大地没有平复以前,不要涉及太过深入的东西,大家明面上维持和平,团结所有可以团结反金的力量,以消灭金国为第一任务。
为了执行这一战略,苏咏霖只在自己的军队范围内和自己控制的新农村势力范围内进行土地改革和政治改革的行动。
加入五大主力军的士兵优先挑选失去土地的流民,如此方便把他们的家眷安排到山东北部的新农村内,稳固基本盘,并且投入大笔资金培养未来的火种。
新农村内和新农村外俨然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政治生态,这一点并不是秘密。
但是在苏咏霖任命的那些新旧官员们看来,这些地方属于苏咏霖的个人私产,是他控制的军队占领的私人王国。
苏咏霖没有侵犯地主豪强的利益,那么地主豪强们也不会侵犯苏咏霖的利益,他拳头大,夺下来的自然就是他的,别人不敢触碰。
他在自己的私人王国里搞什么东西,其他人也并不在意,因为他们也有自己的私人王国,只要大家井水不犯河水就可以。
当前的状态是,苏咏霖暂时打造出了一个小规模的世外桃源,若想要扩大这桃源的规模和人口,还有很长很长的路要走。
第266章 改造神武军
眼下这一时期,内部外部的条件都比较苛刻。
面对这样的局势,苏咏霖经过分析之后,就没有打算在河北搞什么事情。
当下的河北并不适合进行改造,随时都有陷落的可能,未来和完颜亮的决战,他是打算把整个河北用作战略纵深的,必要的情况下可以退让,拉长完颜亮的补给线,增加战胜的可能性。
还有一点就是人才不够,质量不高。
当前这种加急模式培养出来的政工干部们还没有进行敌后作战和敌后发展根据地的能力。
他们还太嫩了,脱离不了少数老鸟的指导。
而老鸟们数量太少,支撑不起一个敌后作战战略的需求,他们需要更多的历练和更长时间的成长。
若是可以掀翻金国,那么将来实现大一统战略之时,他们必然可以发挥重大的作用。
到那个时候,人数足够了,经验足够了,手段也更新了很多,他们就可以大批量的潜入敌国,建立敌后根据地。
让他们发动被压迫的底层民众,让他们觉醒,让他们反抗,让他们不断地向上斗争,那么南宋、西夏、大理乃至于高丽都会疲惫不堪。
到了那个地步,都不需要苏咏霖出动正规军,直接遥控对方内部的组织机构就足以让各国疲于奔命,就可以让他们不断的失血,日渐虚弱。
当政工干部们成片成片的在敌人内部掀起暴烈的起义行动的时候,又有哪个封建政权能扛得住如此有组织有规模的抗争呢?
嗯,南宋说不定可以,它的内部超稳定结构让他对内有着极强的压迫力,反动力量极为强大,需要内外一起合力才能彻底摧毁它。
其他几个国家没有南宋那么稳定的内部结构,自身治理水平也相当低劣,能不能扛得住就是个问题了。
当然,这是未来的展望了,目前来说,苏咏霖的工作重心在于原神武军的五万战兵。
只要能够明确军规军法,禁止军官对士兵进行私刑惩戒,那就是巨大的胜利,也是对神武军的成功改造的第一步。
等神武军的士兵们脱离了对原先军官们个人的人身依附之后,进一步的变革就可以顺利展开了。
原胜捷军的指导员们进入原神武军的军队之中担任职务之后,在很短的时间内,原神武军五个军的军事面貌有了极大的改观。
指挥体系革新并且明确规则之后,很多原本理不清的事情都被理清了,看似一团乱麻的乱局瞬间变得井井有条。
这一点孙子义就看得很清楚。
他发现他的军队全面引入胜捷军的军规军法和军事管理办法之后,尤其是引入了那些被称作指导员的军队文员之后,好像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整个军队感觉就和过去不一样了。
苏咏霖很早就发现很多封建军队战斗力差、组织度低的原因就在于军人文化低以及军队规则的模糊,这很重要。
很多时候军法军规就是上面人自己制定给自己看的,真的落到实处,根本没人在乎,还是按照军队内部的潜规则来,根本不管什么军规军法。
军规军法是好的,但是军队人员文化素质低、上层监管力度不够等等原因使得军规军法落实不下去,于是到了军队的中下层,私刑私法大行其道,上面的高级军官也奈何不了。
你不按照下面那套玩法来,根本统御不了军队,或者说统御成本太高,需要的识文断字的人太多,无法下沉到军队基层。
而识文断字通道理的人在古时候完全算得上是国家的战略力量,难以大量投入军队之中,无法完成从上到下的规则贯彻。
那个时候中下级军官的个人权限就非常之大了,也有更多的便宜行事之权。
如此一来,到王朝中后期,随着中央朝廷对军队控制力的下降,一支营级军队可以说就是一个私人小王国。
底层士兵的命运完全看军官个人的道德素养。
军官为人可以,那士兵待遇就可以,军队战斗力也会比较强。
军官不行,那士兵就和猪狗一样得不到人的待遇,军队战斗力也就可想而知。
苏咏霖过去曾经从一些书籍当中得知封建军队的黑暗面,包括煌煌大唐的唐军,一样不会有什么不同。
书里记载,唐朝时,军队里出现过士兵通过战争积累财富、但是还没来得及送回家里,就被黑心长官设计在战争中害死,然后财富被长官趁机侵占的事情。
见微知著,封建军队里的肮脏事实在是太多了,中下级军官的便宜行事之权也太大,严重损害了底层士兵的利益。
这使得军队很难长久的保持战斗力,向心力也就无法形成,组织度也无法提高,一旦遇到困难,军队很容易作鸟兽散。
所以苏咏霖建军之后首先做的就是提高军队的文化水平以及贯彻军规军法的落实。
然后把军官的个人行为用严密的军规军法牢牢束缚住,不给他们搞事情的机会,设立军法机构专门针对军官的不法行为进行严惩。
如此可以在相当程度上维护底层士兵的利益,增加士兵对这支军队和军队最高统帅的认同度。
指导员制度的核心虽然暂时还不能用在其他军队里,但是拿一个表象进行改造军队的第一步,也几乎是立竿见影的就能看到军队的改变。
当然,改革往往伴随着对旧的既得利益者的清算,必然会遭到反抗。
光复军成军时间不久,谈不上利益集团,但是那些靠着自主权力谋取利益的军官也不在少数。
禁止私刑和一切行为看军法的制度一旦贯彻落实,立刻在原神武军的军队中产生了巨大的震动。
底层士兵听到指导员们的不厌其烦的宣讲之后普遍理解了全新军规军法的意思,激动莫名。
而一些军官则表示不满,感觉新的军规军法一旦实施,就会对他们的利益造成巨大的侵害,于是他们普遍向更高级的长官提出抗议。
这个事情很快传到了孙子义的耳朵里,孙子义略一思索,感觉这个事情还真不好说什么。
刚刚并入苏咏霖兵团求取庇护,这个时候站出来和他唱反调不是自讨苦吃吗?
孙子义觉得这个事情不能干,于是决定静观其变。
孙子义不干涉,试图闹事的军官们得不到来自高层的支持,不敢把事情闹大,只能暗中搞点小事情。
他们身边往往也有一些追随者、狗腿子,或者是沾亲带故的关系,或者是心思活跃自己贴上去的关系,总之他们也有核心圈子。
现在核心利益受损,核心圈子当然要站出来做点什么。
比如在指导员给士兵们讲解军规军法的时候高声鼓噪,故意找茬。
或者在军队训练的时候故意搞事,影响训练。
亦或是识字课上大声喧哗,影响其他士兵学习等等。
反正能用出来的小手段,这些家伙都用上了。
但是这并不能改变新军法的实施。
他们的各项权力遭到严重限制。
原胜捷军的高超军事管理水平碾压式的将他们获取利益的旧渠道彻底切断,并且给底层士兵提供了制度层面的保护,使得底层士兵不再一味的惧怕军官。
有一部分人胆子小,不敢闹事,得不到来自高层的支援之后就选择了偃旗息鼓,默默忍受。
有些则不能忍受本该到手的利益到不了手。
他们开始急了。
其后一段时间,部分军队之中军官和指导员之间的矛盾变得很大,冲突几乎无法调解,甚至还出现了军官成群结队殴打指导员的事情。
这几乎引起了支持指导员和支持军官的士兵之间的内战。
支持指导员的士兵们和支持军官的士兵们剑拔弩张,气氛相当紧张。
原神武军下辖五个军之中都出现了这样的情况,或多或少,都是存在的,军队内部矛盾在这个阶段集中爆发了。
第267章 军法司出手
苏咏霖得知这件事情发生的时候,一点也不奇怪。
倒不如说不发生这种事情才是咄咄怪事。
既然要用新军法隔绝旧制度下这些军官们获取利益的渠道,那就等于是在断人财路,俗话说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这帮人要是没有反应,那就真的怪了。
苏咏霖并不担心出现争端,反而希望出现争端。
争端既然出现了,就等于给了他清理门户的机会和理由。
如果说这群人认为苏咏霖会顾虑他们人多,所以搞法不责众那一套,那就大错特错了。
法不责众要么是心虚,要么是懒政,惧怕承担责任,而这两点苏某人都不具备。
苏某人最不惧怕的就是承担责任。
谁敢用法不责众来威胁他苏某人,苏某人就会让这群人知道什么叫强权,什么叫凶狠。
不过解决事情之前,首先要考虑到的,就是孙子义的感受。
神武军是他的部下,也是他主动要求合并的,现在苏咏霖推进合并,遭到了如此抵制,孙子义难辞其咎。
但是孙子义本身也没有想到事情会闹到这个地步。
居然出现了打人事件,还有士兵的对峙。
对于这些事情的发生,孙子义是很不好意思的,觉得相当的无奈,想做点什么,又觉得自己瓜田李下,只能保持沉默,试图远离旋涡。
苏咏霖则主动邀请孙子义吃了一顿饭,两人在饭桌上把这件事情敞开了谈。
“为什么胜捷军可以战胜金贼,而神武军却被金贼打败了,你一直说是战斗力的问题,但是战斗力从何而来,你认真考虑过吗?”
苏咏霖的问题让孙子义认真的思考了一番。
“无非是吃好喝好,然后认真训练,这就是强军之道,所以一日三餐,还有定时定量的训练,我认为都是必须的。
我统兵的时候,不甚在意这些,士兵是否吃饱,是否得到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