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明1158》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启明1158- 第16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但是坚决不准任何一支军队主动出击,无论光复军做了什么,都不准主动出击。
  而且武器保管要做好,正式的进攻命令下达之前,只有女真正兵可以拥有武器,其余各族签军不能拥有武器,只能做杂活。
  枢密使纥石烈良弼和枢密副使仆散忽土全权负责此事,但凡有所疏忽,完颜亮必然向这两人问罪。
  于是纥石烈良弼和仆散忽土一边为了动员令而发愁,一边又要为六州防线劳心劳力。
  两人干脆分工,纥石烈良弼更熟悉政务和后勤,就专门负责动员令相关部分。
  仆散忽土更加熟悉之前的河北战事,那就负责六州防线。
  金廷的这一动作也没有逃过苏咏霖的情报部队,情报部队很快把北部六州进行全面动员、坚壁清野、严防死守的消息通报给了苏咏霖。


第264章 无极改编
  对于完颜亮采取守势的战术,苏咏霖倒也不觉得奇怪。
  真要是完颜亮立刻派兵南下再次进攻他他反而觉得奇怪了。
  两万骑兵都被干废了,完颜亮再怎么暴躁,也不是个蠢货,他必然不会再用添油战术,不会像葫芦娃救爷爷一样一个一个的送,肯定要集合大军再一鼓作气打过来。
  动员令可是需要相当多的时间的,集合数十万那绝对不是轻轻松松就能解决的。
  发动一场十万人以上规模的国战,至少需要半年左右的时间,动员的军队才能真正的到位。
  至于要正式出征发动进攻,除了后勤物资的筹备之外,还有进攻路线的规划和物资的提前投放。
  所谓三军未动粮草先行,军队主力出动之前,粮草就要出动,随着军队前进的路线不断延伸,或者要求沿途经过各州府在指定地点提供粮秣,这样可以稍微减少一些后勤消耗。
  十万正兵,需要更大数量的民夫和骡马帮忙运送粮秣,否则将不能供应军队的需求。
  这就至少还需要再有一到两个月的后勤准备,否则大军后勤一旦出了岔子,军队都别说打仗,进军的路上就有全面崩盘的风险。
  以如今金国的国力,能供他完颜亮动员一次已经很不容易了,这一次动员一旦失败,整个中原他就别想要了,可以直接滚回辽东老家了。
  苏咏霖可以拍着胸脯这样说。
  所以完颜亮要想发动战略进攻,再怎么快,也要到今年秋冬季了。
  最好等到天气更冷,北方主要河流全面上冻,那么更方便金军的战略进攻。
  当然了,完颜亮不主动来攻,这也是苏咏霖希望见到的,因为他的主要依仗胜捷军实在是受损严重,短期内无法恢复战斗力。
  即使这一个多月以来,大量伤兵伤愈归队,为胜捷军的战斗力恢复提供了良好的契机,但是就苏咏霖看来,胜捷军的战斗力也就恢复了战前的八成。
  要是再来一个月或者两个月,胜捷军的战斗力一定可以超过战前。
  因为人数增多了,军队更加专业了,也更加富有战斗意志和自信了。
  一战打崩金军骑兵,直接扫清了胜捷军士兵们心底里对于金军骑兵、尤其是铁甲重骑若有若无的恐惧,这一战的胜利彻底让他们不再恐惧骑兵、不再畏惧重骑了。
  苏勇和辛弃疾这两个打败重骑扭转战局的关键先生以及他们率领的部队被誉为光复军中的战斗英雄,受到广泛的尊崇。
  于是顺水推舟的,苏咏霖在此战之后创立了战争授勋制度,创立了三个等级的战斗英雄称号。
  每一个等级都有明确的授勋标准,规定得到战斗英雄称号的人可以优先获得提拔机会,其家属也将得到更加优厚的英雄家属待遇。
  苏勇和那群顶住铁浮屠凶猛撞击的士兵们还有辛弃疾率领的赤斧营是第一批受到表彰的士兵。
  他们阻止了金军铁浮屠的正面冲击,他们不畏牺牲的战斗精神扭转了战局,鼓舞了全军的战斗意志。
  所以这批正面对抗铁浮屠、或者战死或者活下来的士兵,分别被授予一级、二级或者三级战斗英雄,他们的家眷也将得到妥善的照顾。
  只要大起义存在一天,维持一天,就绝对不会忘记这些战斗英雄和他们的家眷们。
  战后,苏咏霖还在无极县城外修缮了英雄纪念碑和忠烈祠堂。
  他率领士兵们把战死士兵的牌位送入忠烈祠堂,以示尊敬和永远的纪念。
  他们的奋战和英勇无畏,让胜捷军扫清了对金军若有若无的恐惧,他们再也不会感到恐惧,只会对那些金兵充满仇恨,无时无刻不在想着打败他们,为战友报仇。
  辛弃疾得到苏咏霖的允许,把赤斧营从三百人扩充到一千人,日日操练不停息,等待着下一次更大规模的战略决战。
  辛弃疾现在浑身热血,每天都和部下士兵们一起打熬力气,锻炼肌肉,就想着到时候和更多的铁甲重骑决一死战。
  他的身体越来越强壮,吃肉也越来越多,整个身体就像雕塑一样十分健壮,八块腹肌已经见了雏形。
  而整个赤斧营都是和他一样凶悍的肌肉猛男,每天除了军事技术的训练就是打熬力气,苏咏霖特批大量马肉、鸡肉给他们补充蛋白质,期待着他们再一次的胜利。
  虎贲营因为指挥使苏勇受伤还没有归队,则由副指挥使丁思远、耿兴文分别指挥进行扩军和训练。
  原本战争之后只剩下不到两千人的虎贲营快速恢复到了五千人的编制,虽然人数增多了,战马增多了,但是战斗力未必增强了,训练任务依然十分繁重。
  除了白虎团之外的四大主力团纷纷在短时间内扩军至一万人。
  而为了增强战斗力,苏咏霖也下令给苏绝,给了苏绝扩军至一万人的命令,允许苏绝在东平府就地征兵、训练,增强后备兵员的战斗力。
  苏咏霖的目标是在完颜亮南征之前,把胜捷军的总兵力扩充到五六万人的规模。
  想要加入胜捷军的人很多,但是胜捷军的资源供不起那么多人。
  为了保证精锐,就精益求精,选择最好的兵源,其他意图参军者则分配到其他各部队中,比如孙子义的神武军。
  五大主力团扩充军力至一万人,苏咏霖自己的直属部队虎贲营、赤斧营分别增兵至五千人、一千人。
  除此之外还有五大后勤文职部门和战地医疗队的编制,以及情报部队的编制,总的算起来,胜捷军的人员数目已经超过六万人。
  完成扩军任务之后苏咏霖就没有进一步扩军了,转而进行高强度的军事训练和思想教育、文化教育。
  他打算在完颜亮南下之前多少把这批新兵训个样子出来。
  不说和老兵一模一样,至少要有个架子,有个模样,干起仗来不会胆怯,不会溃逃。
  把他们训练成种子,到时候推翻金廷,就能直接爆兵。
  时间的确很紧张,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现在主要是看完颜亮能给他留多少时间。
  正隆四年、绍兴二十九年的正月过去之后,二月份,苏咏霖又有了大动作。
  他考虑到各部队人员增加之后带来的指挥困难,为了进一步规范各部队编制,方便日后统一指挥包括胜捷军和神武军在内的所有河北军队,苏咏霖又对军队编制做了一番更改。
  基础还是没有脱离北宋将兵法之后的军队编制,在此基础之上增加了一些苏咏霖自己所实际需要的东西。
  他把五大主力团升级为五大主力军,然后变更军号。
  把白虎团变更为骁果军,把玄武团变更为陷阵军,把龙捷团变更为玄甲军,把朱雀团变更为天兴军,把青龙团变更为天雄军。
  每军置正将一人,副将两人。
  每军下辖五个团,每团置团练使一人,副团练使两人。
  每团置四营,每个营至指挥使一人,副指挥使两人。
  大体上编制不改,只是因为战功,给立下战功的军人们升职、加薪、加餐。
  苏绝、苏海生、韩景珪、张越景和魏克先等五人升职为各军正将,从此以后就能光明正大的被人称作将军了。
  除了对胜捷军编制之下的五大主力军做了一番更改,苏咏霖还对其他听从他指挥的河北军队做了一些调整。
  既然河北各地军事力量都尊奉他为主,他自然要行使相关的权力,把整个河北的军事局面给整理一下,实现他的目标。


第265章 兵团的建立
  当前这个状态下,包括神武军在内的河北其他各部队编制繁杂,各不统属,因此统一指挥的情况下会有难度。
  面对这样的局面,苏咏霖有一些想法,并且很快付诸实施。
  他增设了兵团这一级别的指挥编制,以为目前的最高军事编制,他自任兵团总帅,顺带着把赵开山给他的胜捷军的军号取消了。
  同时,他也把孙子义所部神武军的军号取消了,把各军之上的军级军号都给取消了。
  从此以后,整个军事局面就是兵团之下只有军,军之下就是团,下面是营级作战单位,以此一级一级的管理,一级一级的命令,减少不必要的扯皮和纠纷,明确责任范围和负责对象。
  苏咏霖自任兵团总帅,把兵团副帅的职位给了孙子义,并且进一步把他神武军下辖的五个军也都纳入了苏咏霖兵团的编制,统一指挥。
  这一点孙子义没有反对,很快就接受了。
  和孙子义商量之后,征得他的认可,苏咏霖给原神武军下辖的五个军设置了武毅、武策、神锐、神捷、威烈的军号,把原先的军号取消掉。
  每军或增加或减少兵员,全部精简编制到一万人。
  军队战斗兵员需要从一大堆良莠不齐的参军人员当中挑选最好的兵员留下来,余者全部转入辅军编制,以明确士兵职责,增加专业化程度。
  该战斗就战斗,该负责杂务就负责杂务,职责明确。
  孙子义军中在战后七拼八凑凑出来的一千多名骑兵也被苏咏霖单独调出来编入虎贲营之中,扩充虎贲营的战斗力,成为整个兵团的骑兵力量。
  苏咏霖又东抠抠西找找,选择身体强壮双腿有力的士兵充当骑兵,给予战马,凑满了七千人的骑兵编制。
  苏咏霖认为骑兵一定要集合起来使用才有意义,各军保留少数哨探骑士作为战场刺探消息之用,其余大部分骑兵还是要集合在一起单独编制,成为一股独立的战略力量。
  这支骑兵军团现在还比较嫩,但是只要有时间,训练个大半年,肯定有模有样,必然可以大大增强苏咏霖兵团的骑兵战斗力。
  话虽如此,那么多的步兵,一共却只能凑出七千骑兵,本身也是证明了从中原内地培养骑兵的难度,真的非常大。
  而且耗费也很大,这七千骑兵的物资消耗量经过计算,可以确认为一般步军的五六倍,苏咏霖精打细算,各种节约,也不能缩减多少支出。
  硬性支出,缩减不了。
  这更加坚定了苏咏霖未来要夺取草原重建养马场并且培训大量骑兵的决心,未来数百年的战争之中,骑兵都将起到重要的战略作用,是绝对不能缺少的战略进攻力量。
  这次大整编之后,整个苏咏霖兵团就完成了正式编制。
  整个兵团下辖十个军,总编制十万人,为苏咏霖麾下河北军队的主力。
  这十万人有着相对严密的指挥体系,从上到下一级一级,指挥体系相当明确,各级都有各级的负责人。
  苏咏霖几乎把原先胜捷军的军制全部复制到了原神武军的五个军当中,这其中也包括一日三餐制度,以此为基础展开大集训。
  这十万人将成为未来苏咏霖对抗完颜亮的绝对支撑力量,将和完颜亮麾下的金军主力展开一场惊天动地的战略决战。
  另外,苏咏霖又把其余地主武装按照出身地域不同重新编制为了三十六个营。
  每个营给了两千人的编制,设指挥使和副指挥使,这一部分军队的总兵力是七万两千人。
  除此之外的士兵将按照规则,要么回家种田,要么进入辅兵编制,给正兵做一些杂事,负责后勤保障等等。
  他们也隶属于苏咏霖兵团的指挥,但是和主力不同的是,他们是独立于主力部队十大军之外的独立营,驻守各州府各县,只听苏咏霖个人的命令。
  他们没有兵团主力那样明确的一级一级的编制和指挥体系,也没有上级军官,完全靠着苏咏霖的个人威望凝聚在一起。
  苏咏霖没有给他们营级以上的军队编制和指挥兵力,主要也是不太相信这群人真的可以指挥好两千人以上的军队进行协同作战。
  目前的河北大地上,有且只有苏咏霖一人可以靠军事威望协同指挥全部军队。
  这些出身不同地域不同利益追求不同的地方军队除了反金之外就没有其他的共同点了。
  所以苏咏霖本人的军事威望将成为他们的最大公约数,也只有苏咏霖能指挥的动他们,让他们听命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