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明1158》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启明1158- 第15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本来那些豪强地主就是奔着他的名头来的,也不是为了其他人。
  苏咏霖对此感到十分愉悦,将这批数量极大的物资投入了胜捷军的恢复和扩建之中,在河北当地正式募兵,号召有勇力的伟男子前来参加胜捷军,跟着他一起奋战。
  人的名声一旦响亮起来,那想要跟着他混事的人就变得特别多。
  这不,很多人成群结队地赶来无极县投靠苏咏霖的胜捷军,颇有争先恐后的架势。
  因为来的人太多,眼看这就要超过胜捷军的数量需求,于是苏咏霖不得不增设了募兵要求。
  身高多少,体态如何,是否有基础技能,武力方面的、算数方面的、文字方面的还有技术方面的基础技能掌握者优先录用。
  会骑马会操船会游泳乃至于会做饭的都可以优先录用,剩下那些什么都不会的就拼身体拼身高。
  其中失地流民优先录用,市井之徒则要排在最后。
  募兵要观其行,听其言,但凡有流露不良心思的,通通斥退,坚决不纳入胜捷军团队之中。
  胜捷军是绝对精锐,务必要收入最优质的兵员,以此让整个队伍更加精锐,而不是鱼龙混杂、什么人都往里面收。
  而越是如此,就越能吸引真正的人才前来投靠。
  相比于之前数次扩军清一色的穷苦农民们的投靠,这一次,则多出了许多掌握各类技巧和基础文化水平的人前来投靠。
  掌握冶铁技术的,掌握木工技术的,乃至于掌握火药制造技术的,还有一些拥有算术能力和文字处理能力的人,他们也纷纷前来投靠。
  这些人的加入让苏咏霖非常高兴。
  所以除了募集战斗兵员之外,苏咏霖还募集到了一大批可以充实后勤五大部门的专业人才,让紧缺的后勤人手得到了补充。
  于是五大后勤部门的压力减少,变得稍微轻松一些了。


第248章 一个属于造反者的秩序被初步建立起来了
  军队人数的上涨,必然伴随着后勤部门的压力增加。
  为了确保军队的后勤给养可以按时按量稳定供给,林景春负责的粮饷司需要派出最多的人手外出联络苏咏霖名义上管控的各州各县,和他们商议赋税粮饷的支出和运送数量。
  林景春的工作就是打造一个临时的可以提供给胜捷军使用的供给网络。
  当然,在眼下这个局势之下,苏咏霖需要什么东西,各地方豪强肯定愿意足量供给——反正他们能通过各种手段拿回来,绝对不亏。
  至于兵刃、军用物资之类的,苏咏霖的战争缴获足够使用,各地武库也全都归了他,他从中得到了很多好东西。
  胜捷军的军队编制也逐渐恢复,五大主力团在原有的架构之上不断增加编制,增加人数,目标是各军拥有一万人以上的兵力。
  除此之外,苏咏霖还要把虎贲营扩充到五千人,把赤斧营扩充到一千人。
  战争缴获的战马和精良重甲是最大的收获,尤其是重甲,只要还能用的,苏咏霖会安排专门人上油保养,力求延长其使用时间。
  骑兵也因为缴获战马数量增加而正式进入一人双马时代,可以算是鸟枪换炮,今时不同往日了。
  因为足够优秀的战地医疗体系,胜捷军的伤病员们固然不可避免有死亡,但是死亡率被极力压制在了最低的水平。
  随着时间的流逝,大量伤愈归队的老兵回到建制之中,他们的归来将极快的恢复胜捷军应有的战斗力,用最快的速度把新兵们带上路子。
  为了维持这一优良传统,苏咏霖也在整个河北搜寻聘请有名的医师进入军队里作为军医而存在,为胜捷军的士兵们提供各种医疗服务。
  胜捷军的战地医疗队也被苏咏霖扩大规模编制,军医加上占地护理员,至少要增加到一千人的员额。
  而这又是一笔巨大的支出。
  不要紧,为军队花钱,花再多也值得,这是苏咏霖一贯坚持的信念。
  他的投入终将收到回报,他的支出必然会有盈利的时候。
  比如之前的支出,就在这一次真定战役之中获得了巨额超量回报,数千人的战死换来了数十倍乃至接近百倍的收益。
  这一波实在是赚大了。
  所以为了更加巩固这种模式,苏咏霖在军队的思想教育之中加入了纪念战死士兵、为其竖碑这一环节。
  他要进一步提高军队的荣誉感、归属感,让他们真正地感觉到胜捷军就是他们的家,是他们可以为之付出生命的存在。
  即将面对更加强大的敌人的胜捷军需要更大力度的强化,不仅是物理方面的,精神层面也需要更加强化,对士兵们的教育也要加强。
  指导司的政工干部们在这段时间是最忙的,一个头两个大。
  他们又要对新兵们使劲儿教育,对他们进行胜捷军的传统思想影响,让他们尽快产生蜕变,对人生和世界有新的认知。
  然后又要去外面宣讲胜捷军的民族政策,把女真人塑造趁大家共同的敌人,契丹人奚人等其他各族都应该团结起来一起对抗女真人。
  一个人要干两个人的活儿,确实不容易。
  不过他们虽然辛苦,却也做了最恰当的事情,让河北之地的人心快速稳定下来,并且归附了苏咏霖。
  苏咏霖通过这一政策和约法三章的规矩,在极短的时间内弥合了各地区各阶层人们的不满和分歧,最大限度的整合了整个河北乃至于半个山东的力量,将他们置于自己的统一指挥之下。
  混乱的河北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恢复了平静,风起云涌的起义局面变得井然有序,并不杂乱无章。
  一个属于造反者的秩序被初步建立起来了。
  这就使得苏咏霖可以集中精力建设部队,并且规划未来的战术战法,思考各种可能的局面。
  还有就是他可以分出一部分精力在情报战线上,对南北两路情报部队的情报收获做进一步的整合,借此判断整个天下的局势。
  胜捷军的情报部队七个行动组已经在事实上被分为南北两个部分。
  北面这个部分是主力,归属苏隐领导,主要负责针对金国方面收集情报,破坏他们的讯息传递,打击金国政府的讯息传递系统,让他们得知更少的情报,犯更多的错误。
  南面则是辅助,归属苏长生领导,主要负责针对南宋的情报收集和对秘密交易路线的保护,只有第二行动组这一个行动组负责。
  以目前胜捷军的处境,对金国和宋国的情报收集已经够用,但是考虑到未来局面改变之后的情报需求,趁这个时候扩张情报组织的人数是有必要的。
  起事以来,胆大心细的苏隐和苏长生为他立下了汗马功劳,刺探到了很多重要的情报,并且大力破坏金帝国方面的通讯传输,使得金廷各官府之间不能顺畅传递讯息,常有谬误。
  这种谬误往往是这些官员走向灭亡的重要原因,包括完颜阿邻在内,都吃过这方面的亏。
  而眼下,苏隐依然在北方竭力打击金国各地方之间的通讯和中央到地方的通讯,专门蹲守重要的官道,发现来往骑士就图谋杀之,取得了很大的成果。
  这在相当程度上阻碍了金廷中央得知河北战况,给苏咏霖争取了更多的时间。
  尽管双方距离只有五百里路,想要得知消息并不需要花多久,但是能拖一天是一天,十二个时辰,足够苏咏霖做很多事情。
  比如招募一个营的士兵开始进行新兵集训。
  苏咏霖对苏隐的要求很多,苏隐总是能很好地完成他的要求,所以苏咏霖就会把更多更重要的事情交给苏隐去做。
  眼下最重要的事情除了维持对金廷的情报打击之外,还要通过金廷控制区,前往比较遥远的西北路招讨司一带联络当地的契丹人。
  目前跟随苏咏霖作战的一些地主武装之中就有一些契丹人存在,苏咏霖从中挑选一些机灵的,打算交给苏隐做一番培训之后,一起北上联络更多的契丹人。
  苏隐接下了这个任命,并且积极的准备行动起来。
  至于南方,把总部设在嘉兴的苏长生所部目前所能做的事情还比较有限。
  因为南宋持有的保守态度,使得情报人员很难得知宋廷对于北方起义者的看法。
  而且苏长生等人抵达南宋时间有限,并未建立起有效的情报网络,目前所能做的主要是维护秘密商路的安全。
  倒是姚宏放时不时地询问北方战况,并且时不时地向他们提供一些重要或者不重要的关于临安朝廷的动向的消息。
  根据苏长生的判断,随着苏咏霖势力的不断增强,姚宏放可能产生了一些异样的想法,所以主动向他们递来了橄榄枝。
  关于这方面的事情,苏咏霖并不太在意。
  在他看来,姚宏放一个私盐贩子,最多也就在经济层面给他一些帮助,难道还能在政治方面给他提供什么重要的讯息吗?
  至于姚宏放若有若无的贴近的态度,在苏咏霖看来,可能是他备选的一条退路。
  关乎家养级别私盐贩子的职业生涯,苏咏霖再清楚不过了,想要留一条后路给自己和家人,那也是人之常情,所以不妨接受他的善意,进一步考察他的资质。
  能在南宋有一个稳定的长期的有一定社会人脉关系的合作者,对于苏咏霖未来的战略还是有很大帮助的。
  于是苏咏霖授意苏长生把自己击溃金军两万骑兵并且占据河北、成为河北总管的事情告诉姚宏放,看看姚宏放作何感想。
  接着,他就继续忙自己的事情。


第249章 苏咏霖的个人问题很成问题
  苏咏霖一边整合河北各方势力,一边扩军练兵备战,一边又对当前天下形势做各种判断,准备迎接下一阶段的各种挑战。
  他此时全部的精力都放在了扩军备战上,准备迎接和完颜亮的决战,一鼓作气把金廷势力驱逐出汉地,一举扭转天下形势。
  他一开始并没有想到起义行动会那么快的达到预期目标,以至于金廷南下平叛的战略力量都被他消灭了,一场大胜之后,河北局势扭转。
  山东与河北这两个重要的金廷战略支撑点被拿下,金廷在中原顿时被斩断一臂,大出血。
  这一波大出血之后,金廷可以动员的战略力量也大大削减,苏咏霖获得的战略力量大大增加,将来进行战略决战的时候,成功的概率会更高一些。
  以此为目标,苏咏霖一路疾驰猛进。
  但是他没有想到,因为身份地位和权势的增长,以及未来的巨大可能性,他本人的个人生活问题也成了一个了不得的大问题。
  说来也是无奈。
  他还在南宋的时候,祖父曾经为他定了一门亲事。
  女方是个大家闺秀,当时才十三岁,据说是温柔贤淑知书达礼,双方约定亲事,等女方满十五岁就可以成婚。
  说是温柔贤淑知书达礼,而且相貌也不错,但是苏咏霖也没见过她,对这个女子没有任何印象和感觉,不知道大家嘴里的知书达礼温柔贤淑是个什么意思。
  不过当时苏咏霖对包办婚姻并没有什么抵触情绪,甚至觉得这样有人帮忙安排好还挺轻松的,省的自己费心思折腾来折腾去,麻烦得要死。
  反正他也没有什么喜欢的女人,甚至觉得感情是他前进道路上的阻碍,恋爱只会影响他拔剑的速度,影响革命的进程。
  有人帮忙把婚姻大事解决掉了,一步到位,轻松自在,也省的家里人唠唠叨叨,岂不美哉?
  于是他欣然接受,坐等结婚。
  但是还没等到亲事举办,女方就得病去世了。
  据说是跟着父母回乡祭祖的路上染了风寒,回来以后一病不起,香消玉殒,接着女方的母亲也因为伤心过度而去世,喜事还没迎来,就成了丧事。
  当时苏咏霖还挺惋惜的。
  但是随后,苏咏霖也无暇为别人感到惋惜了。
  没过多久,祖父去世,苏家“主少国疑”,也遭遇剧变。
  在孙元起的挑拨下,祖父的两个得力助手准备把苏家的私盐份额瓜分一下,从苏家的变成自己的,让苏家成为弃子。
  在他们的计划之中,失去家业的苏咏霖当然是任由他们搓扁搓圆,想怎么弄就怎么弄,苏家的人力财力物力和多年的人脉关系都会成为他们的。
  然而苏咏霖通过渠道得知此事之后,果断决定掀桌子。
  他迅速带着亲信们斩杀了这两个混蛋,一不做二不休,灭了这两家满门,以迅雷不及掩耳之速夺取家中实权,逼迫孙元起承认既定事实,震慑其余心怀不轨之徒,得以继续贩私盐的事业。
  血淋淋的事业。
  与此同时,他也走上了不会回头的革命道路,就此把自己的事情搁置下来了。
  当时的确不成问题。
  当时苏咏霖才十六岁,只是因为祖父去世才不得不提前取字成年,但是有点身份的家族男性一般都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