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明1158》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启明1158- 第14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苏咏霖按照地域出身和他们加入光复军时的地位高低,基本上一个地方的武装团队就被组成一个营,把最高首领任命为营指挥使,其他职位交给他们自己任命管理。
  地主豪强武装都是一个一个打散的营,且人数不一,数量多的三千多人都有,数量少的一千出头也算。
  这些营指挥使的直接上级就是苏咏霖本人,并不像胜捷军那样还有团一级的团练使们可以指挥更多的营作战。
  这不仅是这帮地主豪强武装团体军事素质的低下所带来的现实考量,本身也是苏咏霖不想从中造就广有威望的地主豪强代言人。
  他们只需要跟在自己身边,以一个相对较低的职位从军征战就好,这样更加容易控制,统一指挥起来也并不困难。
  更何况这帮家伙有一个算一个都是地方的草头王,谁也不服谁,找一个上级军官没什么威望的,根本指挥不动这群草头王。
  反正一路走来硬仗都是胜捷军打的,他们最多只是起到一个摇旗呐喊和壮声势的作用,本身并没有什么战功,地位低也是自找的。
  更别说血战的时候他们没有参与,甚至还有逃跑的。
  来的路上苏咏霖还听林景春说起自己和金军血战的时候,这些人当中只有极少数人看好自己,表现了坚定的态度。
  绝大部分都是墙头草,模棱两可的态度,大有胜捷军一旦战败他们就立刻逃跑的架势。
  而更有甚者已经提前逃跑了,大约十多个“营指挥使”带着自己的队伍,裹挟了一批粮草辎重逃跑了,向南一路狂奔,现在也没有回来,不知去向。
  有人试图阻止他们带走粮草辎重,他们还拔刀威胁阻止的人,一定要离开,最后还是林景春出面,说大家好聚好散,放他们走了。
  他们根本不知道苏咏霖已经打败了那支金军,也不会相信苏咏霖真的打败了金军,或许之后等他们知道了,应该是后悔到肠子都要变青了。
  而那些没有离开的地主武装的领导者们都在用一种崇拜中带着些许惧怕的眼神看着苏咏霖。
  苏咏霖靠近军营的时候,他们就成群结队的和胜捷军的军官士兵们一起涌了出来,向苏咏霖献上诚挚的祝福。
  脑袋低着,身体前倾,一副谨小慎微乃至于卑微的模样,脸上满是讨好的笑容,似乎苏咏霖的举手投足都能给他们带来十足的威慑。
  恍惚间,苏咏霖想到了背水一战击败秦军之后回到义军大营内的项羽。
  当年的他,是不是也是面对着这样一群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且没有任何胆量的义军同袍们呢?
  如果是这样的话,也难怪那些同袍们会跪在地上迎接他的归来,根本不敢抬头看他。
  而眼下苏咏霖只是击败了一支金军的先锋部队,所以这些人的态度并没有低到那个程度。
  尽管如此,苏咏霖也明明白白的证实了自己和胜捷军的实力,这是毋庸置疑的。
  在这个大争之世里,只有最强的人才能活到最后,才能得到最后的胜利,并且得到一切,一个强者的出现,必然会带来巨大的局势转变。
  如果说之前这些人会有动摇的情绪,那么在胜捷军击溃了金军大量精锐铁骑之后,他们今后在面对完颜亮的大军的时候,就不会那么轻易地动摇了。
  他们会产生摇摆,但是不会再轻易出现临阵脱逃的现象。
  他们的行为是投机行为,可要是不付出一些代价,投机也就随之失败了。
  那逃走的十几个营指挥使和他们的部队应该足以让这群人得到教训。
  苏咏霖是这样看待的。
  然后他走向了军营,去接受自己应该得到的东西。
  欢呼,还有忠诚,以及敬仰,亦或是尊重。
  这些铸就自己威望的存在。
  他看到了脸上贴着药膏的辛弃疾,看到了打着绷带的苏海生和韩景珪,看到了头包的和粽子一样的傅宏达。
  看到了那些为了他和胜捷军的未来血战到底的军官们。
  他亲热的走上前去,搂着他们,抱着他们,与他们共同欢庆这场胜利。
  而那些营指挥使们则一个个带着艳羡的表情看着这一幕,似乎他们也很想得到这样的待遇,和苏咏霖站在一起,得到分润战后利益的机会。
  可惜,跟随苏咏霖血战的不是他们,而是这群人人带伤的猛男们。
  他们真的跟着苏咏霖一起把金军铁骑给打败了啊!
  据说甚至有一千名铁浮屠!
  这群家伙到底是什么做到的啊?
  他们真的是人吗?
  之后,在军队内部的会议里,苏咏霖还得知了一个有趣的事情。
  今天早上,滹沱河与滋水全都上冻了,冰层很厚,勉强可以承受人的重量在上面行走。
  如果天气继续冷下去,很难说再过一两天冰层会不会更厚,会不会厚到可以接受骑兵也能顺利过河的地步。
  得知这个情况之后,大营内的人们对苏咏霖的态度就更加尊崇,乃至于奉若神明了。
  “将军真乃神人也!”
  “将军神勇,天人不及之!”
  “将军威势广播天下,金贼必将闻风丧胆!”
  “真定已破,金贼铁骑覆灭,河间府指日可下,河北必将成为将军的天下!”
  地主豪强武装团体的指挥使们打仗没什么本事,但是都读过书,说起套话来那是一套一套的,身上打着绷带或者贴着药膏的胜捷军军官们绝对说不过他们。
  苏咏霖谈不上多高兴,但是也绝对不反感,有人奉承和没人奉承是两码事,至少在眼下这些人的奉承还是很有意义的。
  这就意味着绝对会有更多的墙头草被鼓动起来,参与到这场瓜分河北利益的狂潮之中。
  而苏咏霖要做的就是推波助澜,让这些人彻底站在金帝国的对立面上,和金帝国进行利益上的切割,以至于无法得到金帝国的谅解。
  至少无法得到完颜亮的谅解,让完颜亮这个暴躁老哥做点什么可怕的事情。
  所以他并不介意自己无法得到太多的利益,只要能达成切割河北地主和金帝国这个目的,把河北当地的地主阶级全部动员起来,那就够了。
  乱世之中,这种利益只是一时的,洗牌随时可能发生,阶级变动也就在一瞬间,不存在永远的利益掌控者。
  当着些人都着眼于眼下唾手可得的利益之时,苏咏霖已经瞄准了更久远的未来。
  所以,让他们做官,让他们做州刺史、防御使、节度使,让他们做县令县尉,让他们瓜分女真人被屠戮之后留下的利益,又有什么不可以呢?
  只要他们提供粮饷兵员给自己就可以了。
  于是苏咏霖只是微微笑了笑,一副风轻云淡的模样。
  “这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胜利,打了胜仗之后,咱们面对的局势就完全不同了,时势在我!而不在金贼!
  金贼已经落入被动,若要进取,必然要全面动员,而动员,需要的是时间,是三个月,半年,乃至一年的庞大时间!
  在这段时间内,吾等可以重整河北,组织强大的军队,然后就可以发动北伐,目标,就是中都!咱们要攻克中都,覆灭金贼!”
  苏咏霖看上去自信满满,霸气十足,一举手一投足都散发着让人无法反驳的强大魅力。
  于是众人连忙称是。
  随后,苏咏霖坐在上首询问道:“我还不知道南岸那支金军骑兵怎么样了,他们发起进攻了吗?结果如何?”
  辛弃疾站起身开口道:“目前所知,那支金贼还没有动静,咱们才刚刚把通报战胜的传令兵派到孙将军那边,孙将军那边可能还不知道咱们已经打赢了的消息。”
  “也就是说,那四千金贼铁骑还完好无损?”
  “是。”
  辛弃疾点头。
  苏咏霖摸了摸下巴,看了看众人。
  “你们有什么想法吗?”
  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然后又一起看向了苏咏霖。
  属于河北地主出身的营指挥使曹光赫首先站了起来。
  “将军可携大胜之威领兵南下,威慑金贼,金贼必然不敢抵抗,必将闻风丧胆,迅速崩溃,我军可兵不血刃获此胜利!”
  另一个营指挥使祝捷也站了起来。
  “将军大破金贼主力,彼不过是小小偏师,根本不足为惧,只要将军领兵前出,小小贼军,弹指即灭!”
  这群人一个接一个大吹特吹,恨不得把胜捷军和苏咏霖吹到天上去,吹的胜捷军的军官们眉头直皱。
  这帮家伙不清楚,军官们可是一清二楚的,为了打败这支强大且精锐的金军铁骑,胜捷军到底付出了多大的代价。
  到底有多少精兵猛将战死沙场,还有多少人躺在病床上根本都起不来。
  结果到这些人嘴里,原因只有一个——苏咏霖的神威。
  仿佛其他的一切都不存在一样。
  这就开始无脑吹捧了?
  苏咏霖的眉头也是微微皱起,对于这样的无脑吹捧十分不快。


第239章 孙子义臣服
  苏咏霖极其厌恶这些明显是吹捧且不合实际的话,也打心眼儿里厌恶这种感觉和这群人。
  不吹不黑,他十分清楚,眼下的胜捷军在没有得到休整和补充之前,已经是强弩之末。
  已经没有几分战斗力了。
  能再次组织起来投入战斗的军队不到一万人,还都是二线军队,包括了之前才收编的真定流民们,根本谈不上什么战斗力。
  除了苏绝的白虎团留守东平府之外,跟着苏咏霖一起出征的四团二营都有很大的损伤,眼下的编制甚至不满百分之四十,完完全全的处于残血状态之中。
  就这样一支军队,尽管依旧精神饱满,神采奕奕,自信十足,但是实际战斗力已经大大下滑。
  打个比方,就像是跟着赵光义北伐灭了北汉之后的宋军,虽然立下灭国之功,军队在作战意志上还可以保障,但是颇有力不从心之感。
  赵光义为了出其不意,不顾军队疲惫的事实以及没有来得及赏赐军队造成的士气低落,强行要求刚刚灭了北汉的宋军北上伐辽,妄图一鼓作气收复燕云十六州。
  结果当然是可以预料的。
  最初的胜利进军的确打了辽国一个措手不及,连番惨败,被宋军打的找不着北。
  但是辽国也是大国,反应过来之后,辽军利用机动优势发起反击,很快便扭转了战局。
  随后就是赵光义驴车漂移,百战精锐的宋军翻车了。
  苏咏霖可不愿意学习赵光义那个军事上的无能之辈,面对军事力量和政治力量都很强大的金国,他必须要小心谨慎,不能浪,也更不能翻车。
  金军可以失败很多次,因为他们还能拉起更多的军队。
  而苏咏霖输不起,他只有一支精锐,损失完了就没了,他没有足够的时间和战略空间可以再训练一支更强的军队。
  要是以眼下残血状态的胜捷军南下进攻那四千金军铁骑,很大可能会翻车。
  而没了胜捷军的精锐们作为主力,他的主力就是地主豪强武装,还有孙子义那支刚刚被消灭一半精锐的败军。
  他们的战斗力基本上和赵开山那支被几千骑兵摁在地上摩擦的军队差不多,换一个指挥官也不行,因为基础架构实在是差太多了。
  军队无法完整执行指挥官的意图,必然和指挥官之间产生龃龉和矛盾,一定会失败。
  胜捷军能遵照他的命令强行顶住金军铁骑的冲锋,苏咏霖实在是投入了太多东西进去。
  不行啊。
  苏咏霖沉默片刻,想到了一个办法。
  既然不能直接打,那就用计谋取胜,他虽然很想消灭掉这四千人,但是看看胜捷军眼下的模样,他也不得不打消这个念头。
  用计谋逼退他们吧。
  眼下战略优势在苏咏霖的掌握之中,计谋重新具备了强大的效用,吓都能吓死他们。
  苏咏霖随即下令,把被他们杀死的金兵的脑袋全部砍下来,带着一起过河,到金军营寨门口筑京观,大军随即扎营,用围三缺一的方式吓死他们。
  不怕不把他们吓走。
  十二月二十五日,天气更冷了,河面上的冰层更厚了,已经完全可以承受住军队在上边的进军。
  苏咏霖领兵越过滹沱河南下,在金军营寨的北侧扎营。
  与此同时,得知苏咏霖正面击溃了金军骑兵主力的孙子义欣喜若狂,立刻按照苏咏霖的战术在金军营寨南侧也安排了部队,设下防御,使得脱离速所部金军只有东面没有光复军设防。
  然后苏咏霖就开始安排军队筑京观,还把那面代表金军主将的战旗插在了京观顶上,显得尤为讽刺,极具象征性意义。
  这一消息很快被脱离速派出去的侦查兵得知。
  从开战之后就一直划水摸鱼根本不打算出力的脱离速闻讯,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过河而来的贼军?还有京观?还有主将战旗?完颜阿邻完蛋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