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明1158》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启明1158- 第11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赵构眼下有三位宰相级辅佐,分别是尚书左仆射、同平章事沈该,以及尚书右仆射、同平章事汤思退,以及作为副宰相的参知政事陈康伯。
  这三人是目前赵构之下南宋的最高政治决策机构负责人,而陈诚之和王纶则是南宋最高军事机构的两位负责人。
  这五人加在一起,就是南宋最高决策团队,南宋军政大权的掌握者。
  当然,真正的军政大权还是操控在赵构手里,赵构虽然对金国没什么忤逆的胆子,但是对于自己的权力还是看得很重的。
  五十一岁的赵构经历三十年风风雨雨,已经显露出了老态和疲态,不过他的一双眼睛依然透着满是算计的精光,这足以证明他依然可以担当皇帝这个职位。
  经历那么多年的风风雨雨,早已让他的心智有了病态式的成熟,折射到他的为人处世上,则是近乎精神分裂式的神经级别的操作。
  这一次也一样。
  得知山东出现大混乱,他想要浑水摸鱼,捞取好处,顺便也有一丢丢想要重返中原的想法。
  可是这样的想法随即就被根深蒂固刻入骨髓里的对金国的恐惧阻挠了。
  他又开始担心自己趁这个机会做点什么会不会被金国认为是违反《绍兴和议》的,从而在这场叛乱被镇压之后给金国人抓住小辫子。
  这场叛乱到底能坚持到什么时候是个很大的问题,要是很快就被平定了,他这个时候伸手进去毫无疑问是自讨苦吃,还会授人以柄,让他好不容易得到的安生的日子被毁掉。
  所以最好还是旁观,对吧?
  但是旁观吧,他又觉得不甘心。
  像是有只小野猫在他的心上挠啊挠啊,挠的他直痒痒,痒痒的很厉害。
  他不甘心就这样冷眼旁观,一点好处都捞不着。
  但是实在是怕了金国人,不想失去这好不容易维持到现在的和平局面。
  所以到底该怎么办呢?
  他请来了五位重臣,想问问五人的意见,反正五个人,两种意见,怎么也不会平手,到时候哪边多就听哪边的,总之他不想自己做出这个决定。
  五人抵达之后,会议正式开始,赵构把陈康伯的上表放在桌面上。
  “陈卿上表,我看了,山东有大乱,起事之人自号光复军,已经占据了海州、邳州,金国山东边防不复存在,可见此次起事规模之大,范围之广,诸位如何看待此事,可畅所欲言。”
  赵构起了个头,等着辅国重臣们的回答。
  上表者陈康伯首先站了出来。
  “陛下,臣以为,此乃天赐良机,正是我朝入山东、恢复中原的大好时机,山东金军业已崩溃,只需要许诺官职给山东起事者,将其招安,就能不费吹灰之力得到十万大军。
  以此为基础发动北伐,山东唾手可得,一旦得到山东,就可以以此为基础两路北伐中原,届时,夺回中原还于旧都,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陈康伯的战争言论一出,就遭到主和派宰相汤思退的大力驳斥。
  “一派胡言!山东金军是否崩溃还在两可之间,目前我等得知的消息不过是海州、邳州为起事者所占据,偌大山东,更是金国山东统军司所在地,驻军精良,战力颇强,岂会轻易崩溃?
  过往时候,此等事件发生过数次,但是每一次起事者都会被击败,短则数月,长则一年,过去我等也有过数次招安尝试,皆以失败告终,若非行动隐秘不为金国所知,绍兴和议早就被毁了!”
  同为主和派的沈该也赞同汤思退的看法。
  “长卿,我知你心中抱负,但是抱负也要看实际情况,山东乱局是否可持续还在两可之间,我朝若过早牵扯其中,不说能否获利,万一遭到牵连,引发金主怒火,那该如何是好?”
  沈该的言辞虽然较为轻柔,但是意思也是一个意思。
  陈康伯对此相当愤慨。
  “凡事不言成功,但思败亡,岂能成事?前怕狼后怕虎,世上还有可以办成的事情吗?若我等能给与其相当支援,其必然可以扩大战果,不至于一败涂地,丧师失地!山东之乱已经波及边境,足以证明乱局颇大,正是我等伸出援手之时!”
  汤思退与之针锋相对。
  “两国已经十余年没有战事,太平难得,你非要在不可能成功之事上作祟,引发金主不满,重启战端,届时生灵涂炭,百姓流离失所,便是你所希望看到的?”
  陈康伯怒道:“汤相公就那么笃定一定会战败而不是战胜?”
  “战败或战胜,你陈长卿心中应该有所思量。”
  汤思退反唇相讥,毫不留情面。
  两人一主战,一主和,素来水火不相容,若非沈该在其中和稀泥,怕是两人早就打起来了。
  赵构见两人争执不下,又把目光投向了陈诚之和王纶两人。
  “枢密院如何看待此事?”


第191章 赵构想要和平
  皇帝问到了枢密院,枢密院两个大佬当然要说出自己的看法。
  王纶觉得这个场合不该由自己先发言,所以就看了看陈诚之,示意陈诚之先发言。
  陈诚之寻思一阵,上前一步开口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陛下,臣以为,山东乱局还未明朗,具体消息有待进一步探查,若山东乱局真的非常大,吾等未尝不可一试,若山东乱局业已式微,吾等自然旁观即可。”
  陈康伯急了。
  “陛下,机不可失,失不再来,若不能抓住时机,等之后想要在做点什么的时候,悔之晚矣!”
  汤思退更生气了。
  “什么叫悔之晚矣?等山东乱贼被金国平定,那个时候我朝投入进去的人力物力都打了水漂,那才是悔之晚矣!”
  “汤思退!你!”
  “我位于你之上,你如何敢直呼我名?”
  “我就直呼了,你又能如何!吾等皆为陛下臣子,你如何比我高贵?”
  陈康伯和汤思退当面对峙,气氛十分不妙。
  赵构看着两人的争执,等了一会儿,才拍了拍手。
  “好了,你二人都是宰辅,就算政见不和,也不能像是寻常人家和卖菜翁在街头讨价还价那般的争执,你们难道还要打架吗?”
  陈康伯和汤思退连忙告罪。
  赵构摆了摆手。
  “二位宰辅都是在为大宋考虑,我是清楚的,但是此时此刻,我以为,枢密院的看法是有道理的,当前这种情况之下,咱们知道的太少,贸然投入人力物力,恐一无所获,还要惹祸上身,故,还是稳妥比较好。”
  赵构给这件事情定下基调,陈康伯大失所望,汤思退则洋洋得意。
  赵构到底还是觉得陈诚之的看法比较妥当,是老成持重之言,于是采纳了陈诚之的看法,准备让枢密院跟进此事,也好了解得更加详细一些,然后再做定夺。
  之后,汤思退和陈康伯不欢而散。
  时间到了八月下旬,接近九月的时候,新的消息送到了临安。
  临安朝廷得知金国山东乱局已经非常严峻,造反的光复军声威更大,占据的地方更多,接连击溃金军数次,有消息说山东金军主力已经崩溃,光复军取得了在山东的决定性胜利。
  山东已经不是金国的山东了,现在是属于光复军的,是属于汉人的。
  海州、邳州一带光复军非常兴奋,和边境南宋商人做黑市贸易的时候都在说这些事情,说光复军马上就要占据整个山东了。
  消息很快送到枢密院,陈诚之和王纶都不能相信自己的眼睛,感觉情况和他们预想的完全不同,光复军不是一拍就死的臭虫,反而大有化身为龙的架势。
  于是他们立刻把消息上报。
  赵构很快也知道了这件事情,也表示不太能相信自己的眼睛,觉得情况完全出乎他的预料,便立刻召集重臣们前来商议此事。
  这一回,陈康伯非常兴奋。
  而汤思退和沈该则眉头紧锁,感觉不妙。
  他们是怕金国怕到了骨子里,根本不愿意和金国产生矛盾,如果光复军就此崩溃,他们也乐得袖手旁观,还一点责任都不用承担,但是眼下光复军偏偏成功占据山东了。
  这帮叛贼到底吃了什么?
  那么生猛?
  山东金军就那么无能吗?
  一时间,汤思退和沈该也感到有些不可思议。
  陈康伯却像是找到了主心骨一样,大为兴奋,开始强力输出。
  “陛下,山东局面已经明朗,光复军已经取得决定性胜利,山东金贼崩溃已成事实,此时正是我朝光复中原的大好时机啊!”
  陈康伯激动地说道:“臣以为,应当立刻派人与光复军接洽,许以官职,招安之,以之为先锋,再遣大军北上山东,与之合兵一处,发动北伐!则中原恢复有望!”
  陈康伯不仅亮出了主战的立场,还直接把自己北伐中原的北伐立场都给亮出来了。
  这可吓得沈该心脏狂跳,汤思退面色惨白,生怕赵构脑袋一热就要恢复中原去了。
  “陛下三思!光复军不过得到了山东一地的胜利,仅仅只是一个山东,只有两个路,而金主还拥有整个中原,十几个路,之后战事如何还不清楚,我朝不能贸然行动啊!”
  赵构本来也是比较兴奋的,觉得如此大好时机不好好利用一下搞点事情,就实在是对不起天赐良机。
  金国人恶心他恶心的要命,虽然他很怕,但是怕中有怒,眼看着金国倒霉,那点点怒就给勾出来了。
  可是他刚准备说点什么,汤思退一句话又给他浇了一盆冷水,让他瞬间冷却下来。
  他低下头,看了看自己已经数十年没有抬头的下体,当年扬州城里的梦魇再次袭上心头。
  当年金兵南下,因为恐惧,他在扬州城里颠鸾倒凤,试图用女人缓解内心的恐慌,结果金兵忽然出现在扬州城外的消息传来,他在床上直接吓惨了,也来不及求证,就从床上滚下来骑着马一路狂奔逃出了扬州城。
  等他终于平静下来,他才发现下面那兄弟再也抬不起头了。
  几十年了,他都没能从中挣脱出来。
  药吃了无数,一点用都没有,最敢说话的一个医生告诉他,这是心病,心病还要心药医,光吃药是没用的。
  气的赵构直接杀了他。
  但是他的心病从此就没有好过,于是下体再也没有抬头,他的精神也再没有抬头。
  他忽然感觉刚才那种进取的想法不是自己应该具备的。
  他怎么会想要进取呢?
  能求得一生安稳就够了,能安安稳稳的度过和平的生活就足够了,真的已经够了,其他的已经不需要了。
  所以,北伐中原这种有很大失败可能的事情,为什么要去做呢?
  万一被打败了,金人又要来捉他,又要搜山捡海捉赵构,他又要踏上不知去往何处的求生之路,甚至逃到海上去,在大海中颠沛流离,受尽苦楚和折磨。
  可怕的金军,那些杀人不眨眼吃人不吐骨头的金军……不要,那种生活绝对不要!
  要和平!
  要安稳!
  要享福!
  赵构忍住剧烈心跳的感觉,强作镇定。
  “山东之事虽然确定了,但是未来走向如何,还有待观察,汤相公说得有道理,我也认为不能贸然进取,贸然发动北伐,不说准备是否充分,一旦金主大军南下,又该如何应对呢?
  绍兴和议十几年了,双方都恪守和议,金人不南下,我们不北上,休兵养民,好不容易让百姓得到休息,现在又要重启战端,这实在不是我愿意看到的事情,也不是百姓愿意看到的。”
  赵构装出一副悲天悯人的样子,站在道德制高点上明里暗里对陈康伯的激进主张进行抨击。
  汤思退重重的松了口气。
  而陈康伯即将沸腾的热血顿时失去了加热的火焰,渐渐冷却下来了。
  他很失望。
  “陛下,此次山东之乱,真的是大好时机,过往不曾有过的,我朝北上恢复中原,这可能是这些年来最好的,也是未来不会再有的好机会了,陛下,还请陛下三思啊!”
  赵构开始有点不耐烦了。
  他觉得陈康伯没有为他考虑。
  宋军贸然北上,打赢了还好,打输了,金主完颜亮是会直接追究他这个皇帝的责任的,完颜亮会指责他破坏绍兴和议,并且兴兵南下的!
  陈康伯完全不顾及他这个皇帝的想法和将会承担的后果,以自己的喜好要求君上做这样危险的事情,并且不考虑后果,这是何等自私?
  于是赵构很生气的冷哼一声。
  “大军若胜了,一切都好说,但是若败了呢?金主就有借口可以兴兵南下!到时候战火四起生灵涂炭,这个责任是你陈长卿能够承担得起的吗?你承担不起的部分,难道不是我来承担吗?”
  被赵构这样训斥,陈康伯的心顿时拔凉拔凉的。


第192章 于是赵构很愉快的继续享福去了
  北伐肯定是有风险的,谁发动,当然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