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开山得知以后,也没有任何表示。
当然,对于他心心念念的东平府和兖州,他终究没有好意思开口问苏咏霖讨要。
当然,还有一个他更加在意的事情,让他如鲠在喉,不得安心。
“曲阜孔氏对天下读书人的影响很大,若能得到孔氏的支持,我必然可以得到更大的助力,可现在这个助力却要归了苏咏霖!”
私下里,赵开山对着赵作良大发牢骚。
赵作良对此也没有什么办法。
“总不能真的与他兵戎相见吧?不管怎么说,光复军还是光复军,你还是领帅,曲阜孔氏也不会轻而易举成为任何人的助力。
至少眼下金贼才是他效忠的对象,而且到时候如果真的天下有变,你可以直接去曲阜找他们谈话,未必需要得到苏咏霖的同意,不是吗?”
“那倒是,谁赢了,孔氏就帮谁,这一家子人精才不会那么轻易的跟谁扯上关系,苏咏霖如果现在就想和孔氏扯上关系,根本不可能。”
赵开山想了想孔氏的所作所为,还有地主乡绅圈子里对孔氏的不爽和奚落,顿时觉得孔氏也没有那么必要了。
反正要是最后能当皇帝,孔氏肯定跟着他求庇护。
所以当务之急是要扩大势力,招募更多的军队为己用,还要攻克更多的地盘。
山东西路,大名府路,苏咏霖没有染指的地方,他都要占据,要抢在苏咏霖之前攻打更多的地盘,占领更多的地盘,绝对不能落于其后!
然后筹备二十万大军,以二十万大军的磅礴之势向金军发起战略进攻。
那场面,想想就很令人陶醉。
“叔叔,咱们可以筹备一下之后进军的事情了,正好大军聚集在这里,稍微休整一下,准备出击吧!总归要把山东西路收入囊中,然后立刻出击大名府路,我需要更多的军队!”
赵作良点了点头。
此时此刻能快速稳住赵开山身份地位和权势的,就是战功,就是更多的军队。
他这样想着,赵开山冷不丁的又询问道:“最近李啸和陈乔山两人是不是和苏咏霖走得太近了?”
“啊?”
赵作良一愣,没想到赵开山又问起了这个问题。
“这……不是很重要吧?”
“当然重要!”
赵开山开口道:“叔叔,不管怎样,你让你手下的那些人帮我把李啸和陈乔山两人监视起来,以免这两人背叛我,他们掌握了兵权,一旦背叛我,后果不堪设想,比吴幸和苗忠那两个混账更加可怕。”
赵开山说这话的时候神情非常阴冷,让赵作良有种不寒而栗的感觉。
他决定说点什么。
“他们两人素来忠诚,和苏咏霖应该只是单纯的关系好而已,他们是有能力的,未来光复军还需要他们的能力。”
“关系好?单纯?叔叔,其他人也就算了,可是李啸和陈乔山可是掌握兵权的,尤其是李啸,是背嵬军的统制官,我的亲军的统制官!他要是背叛我,我会没命的!”
赵开山面色阴狠,口出恐怖之语。
“金贼要我的命,咱们内部也有人要我的命,越是如此,我就越不让他们得逞!谁想要我的命,我先要了他的命!”
赵开山意志已决,这就不是赵作良可以影响的。
赵作良对此深感忧虑,总觉得赵开山这作天作地总有一天要把自己作死。
可是他无法阻拦。
赵开山这边紧锣密鼓的准备进攻和内部肃清事宜,苏咏霖也没有浪费时间。
他整军之后就快速离开了沂州,准备通过兖州前往东平府,把兖州和东平府没有攻取的地方全部攻取,没有处理掉的金国官方势力全部处理掉,然后整合二州可以整合的力量,扩充胜捷军的军力。
接下来一段时间,他将把东平府变成他的工作重心所在地,在东平府展开工作。
扩充胜捷军军力的同时也要和地方地主武装结盟,团结他们的军队,增加自己可以调动的兵力数量。
不久之后就要进行的北上策略需要很多军队,也需要相当多的政工人才,这方面苏咏霖也打算加快培养。
要做的事情很多,时间却很紧张。
于是苏咏霖争分夺秒的行动起来。
他首先率军抵达了泗水县,而这个时候主力部队还没有抵达,苏咏霖正在犹豫要不要攻城的时候,城门主动打开了。
一支箪食壶浆的队伍主动出城迎接了苏咏霖的队伍,这让苏咏霖感到很有意思,觉得是不是之前被恐吓过的县令已经认清楚了双方的实力对比,决定投诚。
于是他派人前往询问。
询问回来的结果其实也差不多,不过在关键问题上有所差别。
投降的不是县令,而是代理县令,姓杨,名叫杨佑,是本地大族杨氏的家主,因为德高望重被推举为代理县令,现在看到苏咏霖来了,决定不抵抗,主动开城,乞求苏咏霖不要残酷的对待县中百姓。
苏咏霖想了想,决定见一见这个代理县令。
第171章 孔子后裔?他有几个营的兵力?
泗水县的代理县令杨佑六十多岁的样子,须发皆白,长的慈眉善目,看上去很有亲和力,苏咏霖对他自然也是笑脸相迎。
从与他的交谈中,苏咏霖得知该县县令和县尉在之前他来威胁过后都跑了,金国官方势力也都跟着跑了,现在城内已经没有女真人了。
不仅是城里人,连城外的那些村寨之中的女真人据说都跑光了,一个不剩,也不知道跑到什么地方去了。
看起来是苏咏霖歼灭那支骑兵队给他们的威慑力太大,以至于让他们感到恐惧和绝望,所以主动放弃了泗水县城,不再抵抗。
既然他们都放弃了泗水县城,泗水也没有必要为了金国效忠,为金国效忠也不会有人知道,更不会有人在意,女真人都自顾不暇,难道还会对一群忠孝的汉人感激涕零?
所以他们果断决定投降,决定接受光复军的领导,只求苏咏霖不要杀人。
苏咏霖直接带领胜捷军把城外驻军的金兵全都给杀了的事情的确很吓人。
“还请将军体恤县中百姓,万万不要动刀兵,除此之外将军想要什么,一切都好商量,泗水人仰慕将军武德,将军但有所需,泗水人必竭力供给。”
杨佑躬身行礼,十分恭敬,把姿态放得很低。
这让苏咏霖很高兴。
俗话说伸手不打笑脸人,苏咏霖当然也没有让他们感到恐惧,对待他们非常和煦,也没有让士兵入城,而是让他们在城外宿营。
城内百姓的犒军物品他收下,交给军队安排发放,然后他自己带少数亲卫入城参加了杨佑主办的接风宴会。
宴会席中,泗水县各大名流悉数到位,在苏咏霖面前混了个眼熟,并且给他送了很多礼品。
真金白银就有不少,铜钱也有很多,还有大量粮食。
苏咏霖则投桃报李,任命杨佑为正式的泗水县令,让他安排其他县中职位,自己则不干预县中具体政务。
当然苏咏霖也不是来作慈善的,该要的东西还是要得到的。
苏咏霖与他们约定,胜捷军相当于他们的上级,他们需要按照过去的惯例,把交给上级官府的税收交给胜捷军。
并且他还提出把金人控制的土地和村庄人口转交给胜捷军控制,他们不得干预。
凶悍的军队面前,一切都是可以商量的,杨佑和泗水县的名流们对于苏咏霖的要求悉数答应,还询问苏咏霖是否还有其他需要的东西。
苏咏霖又提了几个不疼不痒的要求,他们也全部答应。
对泗水县的人们如此好讲话如此通情达理的行为,苏咏霖很满意,觉得他们不愧是墙头草的典范,对他们大加褒奖,表示可以不驻军在泗水县,一切听凭泗水人自己处置。
泗水人表示感恩戴德。
一场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宴会就这样欢乐的结束,苏咏霖对这群墙头草非常满意,觉得他们非常专业。
但是对于另外一群专业的墙头草的典范,苏咏霖就不那么满意了,甚至感觉他们很没有职业精神。
曲阜县城之下,苏海生和韩景珪领兵把曲阜县城包围的水泄不通,要求他们开城投降。
但是曲阜县城始终不开城,并且要求和胜捷军的最高指挥官对话,最高指挥官苏咏霖并不在这里,曲阜县城就坚决不开城门。
而苏海生和韩景珪忌惮城中的孔氏,担心强攻县城会给苏咏霖带来舆论上的压力,于是没敢强行攻城,就在这里驻军,并且联络苏咏霖,等待苏咏霖的消息。
苏咏霖在泗水县城得知此事,非常生气,于是领兵快速赶来。
在驻军大营里,苏咏霖斥责了苏海生和韩景珪。
“他说不开城门就不开城门?他说要见我你们就真的等着我来?你们就那么听话?他是谁啊?他有什么资格这样对胜捷军?”
苏咏霖瞪着眼睛大发雷霆,让苏海生和韩景珪一阵心虚。
苏海生低声道:“阿郎,他们毕竟是孔子后裔,我们如果强行攻城的话,到底还是有点不太妥当吧?天下读书人都把他们奉若神灵,我们贸然攻城,恐怕会迎来诸多非议,阿郎是要做大事的人,不能有污点。”
苏咏霖气急反笑,感觉这帮家伙为自己考虑的还真是够多,有够体贴。
但是他需要吗?
“非议?我把刀子横在他脖子山,他敢有什么非议?女真以异族临中原,孔氏有什么非议吗?不还是老老实实做了异族人的衍圣公?他们真的看重非议?屁!他们只看重利益!”
“可是阿郎,他们毕竟是孔子后裔……”
“孔子后裔?他有几个营的兵力?!”
“这……”
“他有个屁!一万多军队就给他这样唬在城外一动不动浪费粮食?他说一句话就让你动弹不得?你们手里的是什么?是刀!不是儒家经典!
你们又不是他们的门徒,装什么孝子贤孙?孔氏是什么?是上等人的典范!上等人吹捧他们是圣人,你们一群牛马也跟着他们一起顶礼膜拜?愚蠢!我教你们的东西都学到狗肚子里去了?”
苏咏霖怒目圆瞪,吓得苏海生和韩景珪以及一票军官大气不敢出一口。
“传令,攻城!他不开城门,我帮他开!”
“喏!”
苏咏霖一声令下,被吓坏的军官们立刻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立刻做准备。
没一会儿,胜捷军立刻做好了攻城准备。
通过俘获的金军士兵和攻城装备,胜捷军已经拥有了大型攻城装备和攻城的能力。
于是胜捷军在城外摆出了床子弩、投石机、壕桥、云梯、望楼车、扬尘车等等器械,还准备好了大量石弹和火器等投掷型攻城兵器,全军开始攻城大动员。
苏咏霖派人给城内射去一封最后通牒,要求曲阜县城在半个时辰内打开,否则胜捷军直接攻城,死伤不论!
这封信很快送到了城内的主宰者孔拯的手上,孔拯看过之后心惊胆战,又听闻城外胜捷军摆出攻城架势,相当害怕。
曲阜县令请求衍圣公孔拯做出决断,挽救一城生灵。
孔拯对此感到十分忧愁。
曲阜县城的防御力虽然比一般的县城要好,但是终究也只是一座县城,没多少兵力,真要打起来,最多坚守一两天,早晚要被攻破。
他之前只想着能不能和城外胜捷军商量一下条件,没想到胜捷军很好说话,他就多提了几个要求,对方也都答应,没有来硬的,他还以为遇到好对付的军队了。
于是他就想着能不能通过外交方式搞一个自保协定,让他们不要来曲阜县闹腾,自己和他们相安无事。
怎么突然变卦了呢?
孔拯担忧之下跟着家里的私兵们一起上城观察了城外情况,看到城外军队军容严整,大型攻城器械已经推到了阵前,很多人在前前后后的忙碌着,那显然不是在开玩笑。
这是真的要攻城!
“孔公,怎么办啊?这帮反贼是真的要攻城啊!”
城头的守军队长对此感到十分的惊恐。
他很清楚曲阜县的守卫力量,对于防御没有任何信心。
孔拯思来想去,感到不能这样下去,于是便决定派人出城和城外的胜捷军交涉。
他把他的弟弟孔摠派了出去和胜捷军交涉。
而孔摠并不是很乐意出城和胜捷军交涉。
“兄长,那是叛军,他们万一挟持我要求开城门,该怎么办?我们还是坚守不出等援军吧!”
孔摠一脸的拒绝。
孔拯就差没把【你不去我们也要开城门】这句话说出来了。
“他们就在城外,我们还等什么援军啊?他们真要攻城了是你守城还是我守城?城门我们是要开的,你只是去和他们谈条件,让他们不要派兵入城,不要动刀子。
只要他们答应不动粗,不杀人,不抢劫,那么要钱还是要粮,是可以商量的,形势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