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明1158》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启明1158- 第10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苏咏霖长叹一口气。
  “兄长啊,当年,徽钦二帝也是这样想的。”
  赵开山一愣。
  这不是把他和徽钦二帝那两个无能的废物皇帝作比较吗?
  那两人被俘虏之后可是在金国就没能回去,窝窝囊囊一辈子,这种事情他赵开山会做?
  虽然都姓赵,但是他们可绝对不是一码事!
  “我绝不会重蹈那两人的覆辙!”
  赵开山一怒,狠狠拍了拍桌子:“雨亭,你不要太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咱们可是打赢了!整个山东都是我们的!”
  “但是敌强我弱之局势并未改变啊兄长!”
  苏咏霖据理力争:“若不尽快争取更多的人的支持和帮助,号召更多人起来造反,只靠我们自己,是万万不能独力抗衡金贼的!这段时间非常宝贵,我们必须全力出动,策反天下!”
  赵开山已经非常生气了,他有点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了。
  “那你自己去做这件事情好了,你要号召更多人,可以,你去河北号召吧,然后你尽管直捣黄龙去!河北归你了,我以领帅的名义封你当河北总管!你想怎么做就怎么做!去吧!”
  赵开山就在这样的场合上拍了桌子,很生气的一顿怒吼,把很多人都给吼懵了。


第169章 苏咏霖谨遵领帅之命!
  赵开山以领帅的名义封苏咏霖做河北总管?
  还要让他自己去开拓?
  这……
  这是要干嘛啊?
  这是要公然分家?
  苏咏霖面不改色的看着赵开山,赵开山则怒气满满地盯着苏咏霖。
  场面一时间极为紧张。
  赵作良立刻反应过来,意识到虽然结局是预料的结局,但是赵开山的情绪太不正确了,于是果断站起来打圆场。
  “好了好了,你们两个都在说些什么呢?同属光复军,大家都是战友,是反金的战友,怎么能说出这种气话呢?这样的话不可以再说了!”
  赵作良圆场之后,其他人也反应过来,赶快站出来一起帮着圆场,说些场面话。
  苏咏霖先坐了下来,赵开山也随后坐下,场面得到了缓解。
  但是问题的核心并没有得到解决。
  苏咏霖的想法是走出去,广结盟友,策反天下,以举世皆反战略应对金国庞大的军力和国力,逼得他们多线作战,不得全力攻打光复军。
  赵开山则想修炼内功,占据山东之地,苦心经营,扩军备战,以迎战即将到来的金军主力。
  两人一个要走出去,一个要留下来,看起来,战略路线上的矛盾难以调和。
  会议桌上,一群人看着苏咏霖和赵开山之间隐隐成型的对峙,感觉情况不妙。
  同时也感觉时代变了。
  之前苏咏霖都是调和势力,基本上是赞同赵开山的,然而这一次他却旗帜鲜明的提出自己的主张,不接受赵开山的意见,也不屈服。
  看起来战功增长了,威望增长了,苏咏霖也开始有脾气了。
  众人都为此感到惊讶,但是惊讶归惊讶,这样的事情并非不在情理之中。
  说他居功自傲也好,这是他自己打下来的功业,自己获得的威望,不偷不抢,全凭实力,在这个造反群体里,这样的态度是很吃得开的。
  一些认为苏咏霖会为了调和而做出妥协和让步从而不惜损失自己的利益的人顿时就感觉苏咏霖不一样了。
  他也是一个会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而做出斗争决不妥协的存在。
  尽管对方是他的【兄长】,以及领帅。
  他不在乎。
  他要坚持他应该坚持的,得到他应该得到的。
  仅此而已。
  赵作良可以说场面打圆场,但是涉及到战略决策的部分,并非他所擅长。
  现在场面好看了,但是核心争论依然存在,两人依然寸步不让,谁也不愿意做出妥协。
  赵开山甚至还在放狠话。
  “雨亭,我知道你善战,但是你毕竟年轻,不要认为只要打了胜仗就可以号召所有人一起造反,不是什么人都愿意造反的!”
  “只要对自身所处环境不满,人就有反心!金廷大规模迁移猛安谋克户南下,大规模括地,这就是造反的原因!只要他们还在括地,还在迁移女真人南下,就必然会引发抗争!
  不是没有人愿意造反,而是没有人敢造反,没有人敢带头,现在光复军带头了,甚至击败金军占据了整个山东,这将极大地鼓舞整个中原的仁人志士!让他们跟我们一起,举世皆反!
  只要我们宣传到位,他们会蜂拥而起!只要我们走到哪里,哪里的仁人志士就会揭竿而起跟随我们!跟随我们的人越多,掀翻金廷的可能性就越大!所以我们不仅不能保守,还应该拼命地进攻!”
  苏咏霖一拍桌面:“对于我们而言,进攻才是唯一的生路!进攻!”
  苏咏霖的话相当振奋人心,说的那些本就敬佩和仰慕他的战功的将领心潮澎湃。
  连本来对他无感甚至有些不喜的人都为之赞叹,觉得他的说法是对的。
  对此,赵开山却拿不出应有的激情和他辩驳。
  赵开山甚至感觉自己的气势被压制住了,实在是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好,好不容易才憋出一句话来。
  “这都是你的揣测,怎能当真?”
  “我是有依据的,如何不能当真呢?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许之以利,只要我们足够真诚,光复军必然所向披靡,十几万大军兵分数路出击,不需要多久,每一路就能再发展出十几万人,人数一多,恐惧的就是金人!”
  苏咏霖深吸一口气,高声道:“在彻底把金人赶出长城之前,绝对不能停止进攻!我们要不停的进攻!不停的前进!一日都不能让他安歇!直到把长城夺回来为止!”
  好家伙,把长城夺回来?
  苏咏霖的这个目标可算是让不少人为之惊叹。
  连赵作良都给震住了。
  长城是个什么样的存在,对于已经失去长城已经二百多年的中原汉人来说,已经比较模糊了。
  他们依稀记得长城在北边,是一座非常非常长的城。
  到底究竟有多长,很多人也说不出来。
  长城的意义在哪里,他们也未必清楚。
  但是当初宋太宗两次北伐试图夺回长城的事情却依然在中原流传着,两场大败让中原汉人政权失去了燕云十六州和长城,使得北方骑兵可以长驱直入河北,没有障碍。
  这让宋朝在河北的经营问题上十分被动。
  徽宗时,宋军一度冲入燕云,问金人买回了幽州,但是很快就失去了幽州,不仅如此,还把自己的国运给葬送了。
  燕云十六州和长城就像是可望而不可及的海市蜃楼一般,成为南北两宋的悲愿。
  夺回长城,重建北方防线对于中原政权来说是很有必要的,但是连一个统一国家和大后方都没有,还谈什么夺回长城呢?
  这样莽撞的冲过去就能夺回长城了?
  赵开山对此极为不满。
  “当初赵官家的祖宗想要取回燕云十六州,结果被打的大败,数十万军队都办不到的事情,雨亭,你想的未免也太远了,就算真要夺回长城,那不是更加需要扩军备战吗?”
  “扩军备战与主动出击并不矛盾。”
  苏咏霖连连摇头:“主动,必须要主动,而不是被动迎击,要让金贼按照我们的意思打,而不是我们按照金贼的意思去打。
  决不能让金贼有时间规划他们自己的战术,一定要让他们被咱们牵着鼻子,这样咱们才能在其中寻找战机,小从而获胜!”
  眼看着两人又要吵起啦,赵作良再次站出来打圆场。
  “好了好了,领帅,苏将军,你们说的都有道理,都有意义,但是现在不是争吵的时候,而是需要办成这件事情的时候,依我看,那就一起实施好了!
  可以往北边发展,也可以往西边发展,不管怎么说,这两条路都可以走,没必要为了走哪条路吵起来,是不是?诸位,你们说呢?”
  赵作良的建议提出来,与会众人也跟着表示支持。
  “是的是的,一起实施就好了。”
  “对,没错,一起办!”
  “对的对的,不要争吵,有什么事情可以谈。”
  他们不管支持谁,首先是绝对不希望这两个人闹矛盾然后打起来的。
  这边刚刚把金兵打败可以占据山东了,结果你们两个就要打起来,还要逼着我们站队,这未免也太残酷了。
  赵开山怒气满满的喘息着,喘了一会儿,他看向了苏咏霖,想起了之前和赵作良定下的目标。
  “雨亭,你想做什么就去做好了,你要去河北,我不拦你,你还是光复军的骠骑将军,不仅如此,我还封你河北总管,只要你能在河北打出名堂,整个河北,你说了算!我自往西去!”
  说完,赵开山就那么看着苏咏霖。
  苏咏霖沉默了一会儿,站起了身子。
  “我往北,领帅往西,此话可当真算数?”
  “对天发誓,若有所违,天人共戮!你若能把河北拿下,守住,整个河北都是你说了算!我以领帅的名义保证,绝不干涉你的所作所为!”
  赵开山一怒,发了誓言。
  这动作之快,赵作良还真没来得及拦住他。
  于是苏咏霖点了点头。
  “好,那我们约定了。”
  “约定!”
  两人击掌三下,以为盟誓。
  “苏咏霖谨遵领帅之命!”
  苏咏霖说完,赵开山点了点头。
  “便是如此了!雨亭,你好自为之!”
  说完,赵开山冷哼一声,便离开了军帐。
  赵作良赶快跟了出去。
  剩下一群人看着苏咏霖。
  苏咏霖闭上眼睛叹息一阵,摇了摇头。
  “金贼,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强大,越是怕他,他才会越强大。”
  说完,苏咏霖便带着自己的部下离开了军帐,留下一群将领面面相觑。


第170章 谁想要我的命,我先要了他的命!
  苏咏霖不打算继续停留在这里了。
  和赵开山的谈话让他清楚赵开山是不会和他一起执行进攻型策略的,这家伙只想占领地盘埋头发育,然后把北边的大敌甩给他去对付。
  更有甚者,他可能在期待一个两败俱伤的局面。
  何其愚蠢,何其短视。
  苏咏霖对他最后一点点的期待也没有了。
  赵开山就是冢中枯骨,根本不可能成事,对他不需要抱有任何希望。
  他只需要扛着光复军的大旗帮胜捷军分担压力,同时不要让他麾下的光复军成为宋金双方任何一方的助力就可以了。
  反金已经让赵开山成为金国必杀之人,而他对南宋的期待又被苏咏霖用赵构是个太监的事实打碎了,那么至少在他走投无路之前,他是不会动歪心思的。
  这就够了。
  这次谈话,也可以算作是事实上的分家谈话,赵开山决定往西,而他只能往北。
  不过他是没料到赵开山居然给了他一个河北总管的头衔。
  话说他真的知道这个头衔意味着什么吗?
  狭义上的河北就是金国的河北东路与河北西路,可是广义上的河北,可以算作整个黄河以北。
  在黄河改道夺淮入海的如今,连山东地区都能算作河北,中华大地的一大半都能算作河北。
  河北总管到底是个什么职位,赵开山真的认真考虑过吗?
  所以说赵开山甚至不对这个河北总管的“河北”二字做什么解释,平白无故的把解释权交给了苏咏霖自己。
  苏咏霖对此冷笑连连。
  可以,可以,真不错。
  虽然赵开山的确是个无能之人,不过他的部下里,的确有那么些能干的。
  比如从军帐里追出来的陈乔山、李啸和赵玉成三人,都是有冲劲,有勇气,敢于战斗的人,但是以他的性格,能用好这群人吗?
  他能容忍这些人包括他的儿子在军功上比他更强吗?
  苏咏霖表示深切的怀疑。
  这三人追上了苏咏霖,向他表示了支持和鼓励,他们认为苏咏霖的方法是对的,并且最终可以取得成功。
  “将军所言,振聋发聩,我听后很受启发,惟愿将军可以大获成功!”
  陈乔山和李啸向苏咏霖送上祝福。
  赵玉成则是更加干脆的渴望。
  “若能和雨亭叔并肩作战,该有多好?”
  苏咏霖拍了拍赵玉成的肩膀。
  “这一点,你父亲可能并不太愿意了,不过我想,我们还是有机会并肩作战的,玉成,不要颓丧,要对自己怀有信心,我相信你终究可以成为名将。”
  “我一定会的!”
  赵玉成紧紧握住了苏咏霖的手。
  之后,苏咏霖便宣布整军,准备离开这里。
  赵开山得知以后,也没有任何表示。
  当然,对于他心心念念的东平府和兖州,他终究没有好意思开口问苏咏霖讨要。
  当然,还有一个他更加在意的事情,让他如鲠在喉,不得安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