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谋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之谋伐- 第81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这还没算上海外领土。
    而之所以没有拿下青藏高原,倒不是那里气候条件太差,而是对于现在的汉朝来说,需要的实际利益而不是空有一片土地。
    一个国家并不是占有的土地越多越好,而是需要看占领这些地方,能为国家带来怎样的收益。
    像美国就不会对墨西哥的领土觊觎,它觊觎的是中东的石油出产国。
    所以大汉占据这些地方,都有政治价值和经济价值。
    比如日本和朝鲜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可以为国内弥补大量的煤炭和金银铜矿。东北铁矿、煤炭以及黑土地资源丰富,可以搞重工业和粮食种植。
    东南亚地处热带,适合经济作物、农业作物和水果生长,可以搞农业和经济作物种植。蒙古的漠北漠南是大草原,可以搞畜牧业和纺织业,为国内带来丰富的肉制品以及羊毛纺织制品。
    也就是目前大汉并没有研制出内燃机,还处于蒸汽工业革命的初级阶段,需要可能一两百年时间的发展,才能到石油时代,不然的话,大汉还真有可能要准备灭贵霜帝国了。
    章武二十一年初,在大汉兵锋北上至弱水之后而返,这弱水就是后世的黑龙江河,清朝时是我国的内陆河,后来在《瑷珲条约》之后,一部分变成了俄罗斯的领土。
    所以大汉的军队其实已经到了后世俄罗斯的远东地区,名叫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这里的东面隔海就是库页岛,南面是海参崴,西南面就是我国黑龙江。
    之所以一路跑到这里,是因为这里有大汉的驻地,当年朝廷花了十多年的时间探索海外,一路从北方摸索过去,在沿海地带建立大量的驻地。
    包括俄罗斯的海参崴、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库页岛乃至于天天能看北极熊龇牙的楚科奇半岛和阿拉斯加,都有大汉的沿海哨站。
    这些地方人数多寡不一,繁华点的像美洲哨站,人口都有上万,破落一些的如库页岛、楚科奇半岛哨站,人口不到百位数。
    由于汉军对这些地方并不熟悉,因此一路往北的时候,就联络了当地哨站的人为向导,把整个东北囊括进大汉领土。
    二月,荀攸从东北回来。还没到辽东郡的时候就病倒了,虽然请了当地医生治疗,但效果并不是很理想。
    医师只能暂时稳定病情,然后赵云连夜安排船只,送回青州临淄治疗。
    荀攸今年已经64岁了。
    历史上他作为曹操的谋主,于建安十九年,也就是西历214年病逝。
    如今多活了7年,身体亦是每况日下。
    蒸汽船把荀攸连夜送回临淄,由已经76岁高龄的华佗亲自诊断,好歹是勉强保住了一条性命。
    但朝廷另外一位重臣孙乾就没那么幸运,历史上孙乾并没有什么出色表现,仅仅是刘备帐下一个智力较低的谋士,常常与简雍充当说客的角色。
    可如今他与简雍、华歆、氏仪、孙邵、王朗等人常年扎根于后方,治理各郡县,负责后方的粮草、民生、经济以及地方事务。
    就好像汉高祖刘邦麾下三个重要人物,张良、萧何、韩信汉初三杰一样,他们三个人的作用也各不相同。
    其中张良属于谋士典型代表,运筹帷幄,擅长使用各种阳谋和妙计,帮助刘邦取得江山。
    韩信则是军中统帅,负责打仗和训练士卒,靠指挥作战来帮助刘邦击败对手。
    而萧何呢?
    作为功劳第一的人,自然是因为巩固后方,为前线稳定输送粮草。
    这三者缺一不可,且萧何的作用也是最大。
    因为计策失败了还能想别的办法,仗打输了还能东山再起,唯独后方出乱子,粮草和补给跟不上,那就是一败涂地。
    所以萧何被定为功劳第一,可谓是实至名归。
    而刘备能够统一江山,也有着大量类似于张良、萧何、韩信这样的人才。
    张良此类代表便是陈暮、沮授、荀彧、田丰、荀攸等谋士团。
    韩信此类有关羽、陈暮、张辽、徐荣这样的优秀统帅。
    而萧何这类的代表就更多,陈暮、沮授、荀彧、孙乾、简雍、华歆、氏仪、孙邵、王朗等人都是。
    可以说如果没有这些人在后方稳定青州,那么刘备根本不可能靠着青州耗死袁绍。
    孙乾的死虽然不像典韦太史慈他们病逝的时候那么震动朝野,但他死的时候已经是九卿之一的太仆,影响还是很大。
    刘备为孙乾举行了葬礼,他今年也已经61岁了,自己也都不知道自己还能活几年,现在看着一个个跟随他建功立业的功臣慢慢离世,亦是心中充满了悲戚。
    唯一的欣慰就是自己三个兄弟身体还很健康,关羽60岁,张飞56岁,陈暮54岁,这些年三个兄弟并没有因年老而体衰,依旧充满了活力。
    特别是四弟陈暮,常年习练五禽戏,为大汉事业鞠躬尽瘁,经常全国各地跑,调研地方经济发展,筹划未来国家方向,至少二十年内,应该是不用担心身体方面的问题。
    不过随着最近这些年不少老臣的离世,也让刘备愈发感觉到苍老的痛苦,他想趁着还能走动的时候,去大江南北看一看,带着太子去全国各地走一走。
    第一站当然是涿郡。
    刘备早就想回桃园一趟,但这些年都因为各种各样的事情耽搁,一直没工夫去,现在他终于下定决心要去一趟,带着二弟三弟和四弟,于桃园饮酒。
    只是天子出巡自然要花时间准备,乱七八糟的事情一堆,最起码各地官员就得大兴土木,修建临时行宫来为刘备居住。
    但考虑到天子出巡可能会劳民伤财,修建行宫的事情被陈暮制止,转而要求各地修建官营酒店。
    所谓的酒店就是古时候的驿站,当时的驿站除了承担为来往的公务人员更换马匹以外,还有食宿功能。相当于朝廷修建的客栈,只是没有盈利性质。
    而随着这些年大运河的开通,商品流通频繁,各地商贸往来密切,各城镇之间的客栈业务也随之兴起,大大小小的酒楼在全国开设。
    原来汉朝的驿站网络比较薄弱,不像唐朝以后那么发达,因此趁着这个机会,修建官营酒店,就是最好的选择。
    一是官营酒店修建好之后,就像招待所,可以招待各地往来的官员、军官以及公务人员。
    二是平时还能够对外开放,趁着现在酒店业务最好的时候,大赚一笔。
    作为经济学大师,陈暮也很清楚如果全部国营,经济效益可能不会太高,容易出现后世我国国企制度僵化、管理混乱、权责不明、缺乏动力,创新不足等等问题。
    所以他对现有的国企经过改革,除了比较重要的国企以外,地方性质的国营企业就交由地方管理,地方政府可以和当地商人合作,共同开办。
    像这样的官营酒店,完全可以由地方官府牵头,与地方商人一起合资,共同修建,然后进行权责划分,形成责任承包管理。
    这样承包商有动力经营,官府也能够占到一定比例分红,大家都有好处。
    唯一的问题就是可能会发生贪污腐败、中饱私囊以及国有资产被低价出售或者利用官商合作的方式侵吞国家财产的事情。
    所以为了应对这种情况发生,也必须进行监管,地方上民院、监察院、工商局都有这方面的监管权力。
    一旦发现之后,就必须严惩。而且对举报的人员都有奖励,防止官员与豪强勾结。
    这样的政策发布之后,全国很快就兴起了一股修建官营酒店的潮流。
    只是修建酒店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因此出巡又耽误下来。
    一直到章武二十三年,刘备才正式准备出发。
    结果临到这个节点,陈暮的母亲病逝,享年七十三岁。
    刘备只好取消了出巡计划,去青州为陈母发丧,耽误了一个月的时间。
    陈暮又要守孝一年。
    所以刘备回洛阳之后,就把北巡放在了最后一站,先去南巡广州、扬州等地,然后去四川、关中,最后去涿郡。


第一百二十八章 章武二十五年
    章武二十三年三月,荀攸在陪同刘备南巡的过程当中病逝,享年六十六岁。
    刘备怀着悲恸的心情,将荀攸遗体送回洛阳,安葬于公卿陵园。
    陈暮还在守孝期间,也因特殊情况而来洛阳参加葬礼。
    是夜。
    洛阳公卿陵园外的行宫当中,刘备、关羽、张飞、陈暮、沮授、荀彧六人喝得酩酊大醉;  睡在了这里。
    邙山设立的帝王陵园和公卿陵园都非常大,每个占地都有数十平方公里。
    各个区域与各個区域之间都有不同的划分,刘备为自己的臣子选择的墓葬区域,都是陵园中风水最好,地势也是最好的地方。
    而在两处陵园的山脚下,还修建了行宫,为的是方便举行葬礼、停灵、发丧、守夜等作用。
    能葬在这里的都是大汉正二品以上的三公九卿、内阁成员、上将级别、诸侯以及皇室成员;  有资格为其发丧的都是皇帝、公卿以及公卿的家属。
    因此修建的行宫也颇为壮大,每次公卿病逝;  除了数千仪仗队和随行发丧人员以外,还有大量葬礼参加人员,为其提供发丧和居住作用。
    所以现在汉朝的公卿和皇室成员死后,除了公卿的家属以外,想公卿的朋友、对其感情比较深的人,往往都会居住在这里几日守灵。
    荀攸也是跟随刘备集团资历比较老的成员了,虽然正式加入的时间是在讨董之后,但在那之前,他们就已经多次合作,荀攸还担任过刘备的下属的县令,也曾谋划对付丘力居。
    虽然荀攸后来因为叔父荀和的原因而在袁绍那待过一段时间,但从那时候起,双方就已经建立起了不错的感情;  一直到后来正式加入,也是迅速成为核心团队成员。
    如今又一位最早班底离世;  带给刘备的是无尽的哀伤和悲痛。
    午夜过后;  行宫的天子居所内;  许褚如铁塔一般守护在寝宫门口;  刘备迷迷糊糊间,从睡梦中醒来,不自觉喊了一句:“良弼,良弼。”
    许褚走过来,轻声说道:“陛下。”
    刘备茫然睁开眼,两眼有泪花,意识渐渐回到身体当中,才想起来典韦已经去世六年了,便擦了擦眼角的泪水,苦笑道:“仲康,刚才倒是梦见良弼和子义他们了。”
    “陛下请节哀。”
    许褚瓮声瓮气道:“臣去给陛下端一碗水。”
    “嗯。”
    刘备点点头,从床上爬起来,披了件外套缓缓走出宫门。
    许褚端了一碗清水走来。
    刘备接过一口饮干,才感觉到口中的苦涩消退了一些,远远地忽然注意到远处月光下,那小山坡上的凉亭里,似有一个背影矗立。
    公卿陵园的行宫虽是建在山脚;  但也是建在山脚的坡上;  从这里离远处洛阳地平线约有二三十丈高的距离。
    所以站在行宫外便能俯瞰洛阳城。
    那人影就背对着宫殿;  负手而立,似乎站在宫外的凉亭中看着远处城池。
    “是四弟吗?”
    刘备看不清楚人影模样,但轮廓却有些熟悉,便问许褚。
    许褚答道:“是丞相,他说睡不着。”
    “嗯。”
    刘备把碗递回给许褚,紧了紧身上的披风,便向着凉亭走去。
    洛阳的三月正是春季,许是到了寒食节,夜半时分下起了小雨,春风微寒,吹动着陈暮身上的长袍飘飘。
    他今年已经56岁了,面目虽然不算苍老,看着像40岁上下,但两鬓斑白,头发也渐灰,目光深邃而又悠长地俯瞰着山下的洛阳城市。
    此时的洛阳,正灯火通明,全城的街道灯光照耀,宛如一座没有夜晚的城市。
    电气时代到来了。
    电力的制造很简单,初中物理知识而已,任何一个品学兼优的高中生回到古代,只要有一定资源和不错的动手能力,利用理论知识不难制造出电力。
    难的是储存。
    储存方式青州泰山学宫的物理学院和化学院共同研究了二十多年,最终才成功制造出了蓄电池。
    从章武十二年,洛阳城内的第一次电灯展示之后,到如今又是十一年过去。
    大汉电网成功在洛水建造第一个水电发电站,十年下来,洛阳城内大大小小的电线杆不计其数,夜晚时,将整个城市都变得了一片白昼。
    这不是玄幻,是现实。
    因为后世历史上法拉第于西历公元1831年发现电磁感应,并且成功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台发电机后。47年后,1878年法国就建造了世界上第一座水电站——沿革水电站。
    而当初马钧通过陈暮的帮助发现电磁感应,是在西历公元186年,那时电力就已经通过电磁感应制造了出来。
    只是受到储存困扰,一直无法实现技术突破而已。
    所以在20多年后,成功研究出蓄电池,解决了储存问题之后,相应的水电站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