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谋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之谋伐- 第78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然而贾诩摇摇头道:“信还是要看的,里面有不少好东西,比如各大世家愿意向朝廷投效时给的诚意。自家庄园田产,刘表军队布置,以及还能看到现在荆州内部的情况,表面功夫还是得做到位。”
    “嗯,这倒也是。”
    荀彧其实说完之前那句话就反悔了,这些事情他不可能想不到,只是这一个月来被这些公文信件折磨得快要神志不清,头脑思维也不如往日敏捷,每日枯燥坐牢,着实令他难受。
    看到他面色比较难看,贾诩想了想,忽然又笑着说道:“其实也只要大致浏览一边就行,把重要的记录下来,至于回信,让下面的人随意敷衍一下即可。”
    “哦?”
    荀彧诧异道:“这件事情难道不重要?”
    “重要。”
    贾诩说道:“也不重要,因为很快荆州世家豪强就会少了大半,所以有些事情,没必要去跟他们较真。”
    荆州世家豪强将会少了大半?
    荀彧稍微一思索,微微点头道:“是了,从年初开始,我们就已经给刘表发了陛下的诏书,令他投降。他却负隅顽抗,就说明他还是起兵要对抗朝廷,现在这些人跳出来向朝廷表忠心,刘表确实要杀他们。”
    贾诩笑了笑,没有说话,将自己的茶杯、记事本以及惯用的毛笔拿上之后,便站起身离开。
    看着他离去的背影,荀彧眉头轻皱。
    不知道为什么,贾诩的态度让他感觉这件事情好像没有自己想的那么简单。
    是自己想多了吗?
    。。。。。.
    。。。。。.
    荆州,襄阳。
    蒯越和蔡瑁从刘表的府邸里出来,两人的脸色都非常凝重。
    其实有一件事并不假,那就是刘表真病了。
    历史上刘表是在建安十二年,也就是公元207年病重,最终在建安十三年年初病逝。
    但历史上是那个时候病死,不代表他之前就没有一些老年人正常小毛病。
    作为出生于汉顺帝汉安元年的人物,刘表今年已经六十三岁了。
    到了这个年纪,大大小小的老年病自然就已经出现。
    只是平日里疗养得好,没有病发。
    可随着局势对他越来越不利,刘表的精神状况和身体素质也每况日下,最终在年初卧病在床。
    医师诊断过,若是疗养得当,不至于病死,但情绪不能激动,不可大喜大悲大怒。
    荆州的顶梁柱现在躺在床上,蒯越和蔡瑁的脸色自然不会好看到哪里去。
    他们从府邸里出来之后,就去了蔡瑁的府邸,除了蒯越以外,还有另外几名亲信,但并非什么历史知名人物。
    现在刘表麾下大部分人都力劝刘表依附刘备,像韩嵩、刘先、伊籍、傅巽等刘表的从事、别驾,都纷纷上表,忠于刘表的已经不多。
    而蒯越的哥哥蒯良去年病逝了,文聘被俘,张允被杀,黄祖目前镇守在江夏,荆州高层核心圈目前只剩下蒯越和蔡瑁。
    到了蔡瑁府邸之后,蒯越遣散了身边亲信,让他们在外面等着,自己则与蔡瑁在厅内小筑商议要事。
    正是农历三月,阳历四月,南方雨季开始,这些日子襄阳淅淅沥沥昼日下雨,小筑春风敲打着窗帘纷飞,噼里啪啦地雨点落在屋檐上,庭院里,池塘边。
    蔡瑁和蒯越坐下,听着外面的雨声,蔡瑁颇为烦躁地说道:“明公现在病倒了,荆州内部人心惶惶,我等朝不保夕呀。”
    蒯越沉着道:“明公自有明公的打算,他即便不为自己着想,也得为两位公子着想,你说呢?”
    “嗯。”
    蔡瑁说道:“这件事情,我们都已经劝过,明公现在也已经松口,或许要不了多久,就会下定决心。”
    “这就好。”
    蒯越点点头,朝廷的实力,像是一座大山压在他们心间。
    二人沉默了片刻,蔡瑁忽然说道:“这些日子应该跳出来不少人,名单都整理好了吗?”
    “差不多了。”
    蒯越说道:“正在查探底细,有些人能杀,有些人不能杀,都已经列好。”
    蔡瑁的脸上露出狰狞的神色,说道:“那再过几日,就准备动手吧。虽然大家都是荆州士族,往日多有交情,但这一次,也没办法了,死他们,总比死我们强!”
    “唉。”
    蒯越看着外面不断下着的雨滴,长叹道:“若不是为了家族以及自己,谁又愿意这样做呢?”
    蔡瑁眼中露出杀意:“他们不过是群墙头草罢了,杀之有何可惜?我荆州就是因为有太多这样的鼠辈,才沦落到今天这样。”
    蒯越摇摇头:“也只能这样了,按计划行事吧。”
    他的深邃的目光,看向远方。
    外面的雨越来越大。
    天地被笼罩在乌云里,像是要把整个世界给吞噬。
    荆州。
    很快就要迎来一波腥风血雨。


第九十七章 汉口水战
    三月下旬,刘璋那边终于有了回信。
    他打算出兵四万前来襄助。
    其实益州内部也不太平,投降派的声音多不胜数。
    刘璋软弱无能,对投降的事情犹豫不决。
    因为朝廷那边也给了他诏书,说只要投降,既往不咎。
    考虑到敌我双方力量悬殊,他确实有想过投了。
    但别驾从事王累劝他;  说他们可以投降,无非换个地方继续当官。
    可陛下你已经称帝,如果投降的话,就不一定能保住性命。
    正是这句话,让刘璋心中惧怕,从而生起抵抗之心。
    于是在得到刘表的求援之后,刘璋派刘璝、泠苞、张任、邓贤、吴懿等部将来援。
    益州天府之国;  易守难攻。刘璋屯兵十万,虽然实力一般,但这些年来也还算安定,因此总兵力不少。
    只是由于刘璋和汉中的张鲁有仇怨,所以这些年来不断攻打张鲁,北面汉中方向还需要用兵,西南方向也需要镇压少数民族。
    因此这次出兵四万,算是倾巢而动。如果这次出川援助荆州的兵马全军覆没,对于刘璋来说,那将是毁灭性打击。
    而此时此刻,荆州却笼罩在了风雨里。
    三月二十四日,暴风雨席卷荆州,南郡襄阳城的大门忽然打开,一列列全副武装的士兵出城。
    他们的目标明确,有的人直接杀奔城外的一些豪门大院,有的前往襄阳附近城池,还有的则南下往中卢、宜城方向而去;  一个个如狼似虎,杀气四溢。
    今日的风雨格外大,蒯越和蔡瑁制定了诛杀名录。这些人除了是荆州的投降派以外,自身底子也不干净,强取豪夺,欺压百姓。
    二人师出有名,打着他们是朝廷内应的名义,荆州门阀豪强上百家,一夜之间,就少了近一半,清洗了数千人。
    一时间整个荆州都笼罩在一片风雨里,杀戮持续了数日,大雨洗刷之下,落了个茫茫一片干净。
    剩余的那些荆州世家门阀,顿时一片寂静。除了少部分头脑比较清醒的,如黄家、马家、杨家、习家、向家、殷家、张家等,其余世家,皆惶恐难安,惊惧不已。
    四月中旬,刘备御驾抵达了南阳。浩浩荡荡十多万大军;  到宛城过新野;  抵达了邓县,大军已经占据了河对岸的樊城;  兵锋直指襄阳城下。
    这座古老的襄阳城池依旧矗立在雨中,前些日子雨停了一段时间,到四月初的时候,已是清明时节,小雨纷纷。
    刘备走在汉江河畔,远处鱼梁洲、长寿岛、中心洲等江岛若隐若现,雾气朦胧,古城阴影。
    身边诸多臣子陪伴,每個人都打着油纸伞,目光淡淡地扫视这座襄阳城池。
    斜风细雨,在刘备的身后是上万大军,雨天其实不利于行军。
    但这几天只是小雨,军中多准备了一些蓑衣,这次来襄阳,不仅已经考虑到了敌人抵抗,还考虑到了天气因素,所以物资充足,即便是雨天战斗也并不费事。
    刘备左右看看,说道:“听闻这些日子,刘表正疯狂屠戮荆州各大世家豪强?”
    湖阳县令董和说道:“回陛下,却有其事。”
    “刘表疯了吧?”
    刘备很诧异,在这个节骨眼内乱,不是找死吗?
    一旁随军出征作为参谋的贾诩说道:“陛下,这对于国家来说,是一件好事。”
    “哦?”
    刘备问:“为何?”
    贾诩答道:“北方大乱,世家豪强多有灭门者,因而丞相分百姓田地并无太大阻碍。荆州安定十余年,田土皆被那些世家占据,刘表这是为陛下扫清了一些障碍。”
    “这样啊。”
    刘备一听,顿时笑了起来:“这么说刘表还算是帮了我一把?”
    烝阳人刘巴站出来严肃说道:“陛下,刘表倒行逆施,已是丧心病狂,还请陛下尽快发兵,不要再让荆州生灵涂炭了。”
    “嗯。”
    刘备点点头道:“连日大雨,不宜攻城。这样,再等几日,江东水师也已经在进攻沙羡,等他们北上与我们汇合即可。若是水师那边进展不顺利,则从随县南下取江夏。”
    周围荆州世家其实不止有董和与刘巴,还有南阳人李严、陈震、吕常,南郡人邓方、冯习、习祯、杨仪,武陵人廖立、潘睿、巩志等等,多达三四十余人。
    这些人多为荆州各大世家豪族出身,刘表在上个月开始清洗荆州各大要归顺朝廷的世家豪族,早有见机者纷纷渡江逃遁,跑到了南阳依附刘备。
    刘备又不像历史上的曹操那样喜欢杀戮,以仁义著称,因此得到各大世家青睐,一个个原本要逃到巴蜀去的世家们也都开始往南阳跑。
    虽说刘表封锁了江面,但这些世家多有门路,如贿赂军中长官,或者从其它地方绕道北上,总会有办法从荆州逃出来。
    如今刘备屯兵襄阳城外,是他们所希望的事情。但他们更希望刘备尽快出兵,收复荆州他们也好早日回去。
    但看现在的架势,刘备显然不想在雨天进攻,也许还要等到青州水师,在短时间内恐怕不会打了。
    这让那些门阀世家豪强们心都沉了下去,因为这意味着荆州的杀戮,还有持续很久。。。。。.
    。。。。。.
    。。。。。.
    江夏沙羡却月城,后世武汉汉口,莽莽长江,河面宽达数里,最宽处甚至达数十里,从江北看江南,波涛浩瀚,一眼望不到头。
    此时河面上大大小小船只数百,这些船只的规模和大小跟大汉普遍的军用船只有很大区别,它们的吃水吨位、模样款式、外貌特征,比普通的军用船只都要复杂得多。
    青州的造船业从公元185年陈暮接手青州为青州刺史的时候就已经展开,陈暮广纳造船工匠,四处招募有能力者,积极推进新的船只制造,到如今已二十年。
    这二十年间在官府大力推进下,青州造船业突飞猛进,已经达到了宋朝接近明朝的船只水平,甚至在如今已经有了橡胶的情况下,正在研究蒸汽船。
    不要以为宋朝到明朝之间的船只水平很差,实际上从唐宋开始,广州就已经是我国对外贸易的起始站,当时的船只发展已经到了登峰造极。
    唐宋时期对外贸易,远到欧洲,近到东南亚、日本、朝鲜,唐朝广州还曾经发生过外国人的动乱,正是当时开启海上丝绸之路。
    那个时期的远洋船只能载重千吨,大型船只上可以载五六百人,中型远洋船也能载重两三百人,造船水平非常高。
    海上其实不适合超级大的船只航行,像汉代这种能载上千人的楼船基本只能航行在长江和黄河这种大江大河上,跑去海上遇到超级大风浪很容易倾覆。
    可既然青州造船业已经能够达到宋明水准,在海上航行都已经得到检验,跑到长江这种江河上自然也就更加轻松,不会出现翻船的可能。
    黄忠与太史慈麾下的水军并没有楼船,他们的船只多是那种载五六百人的大船,而且不是一艘,是四五十艘,再加上大量的中型船只,浩浩荡荡三四百艘船,巍峨壮观。
    相比之下,黄祖的江夏水军就差了很多。有几艘楼船,其余都是那种先登、走舸、露桡,或者艨艟、斗舰,属于运兵船,船上并没有太多防御设施,完全无法与青州大船相比。
    双方在江面上对峙,在江夏水军的某一艘船上,一名三十五六岁的魁梧汉子,手握大刀站在船板上,森然地目光望向远处江面,眼中杀意已经喷薄而出。
    “兴霸,待会怎么打,你说。”
    一旁的江夏都督苏飞对这位身材彪悍的壮汉说道。
    此人正是甘宁,字兴霸。
    甘宁曾经在四川发动过叛乱,被刘璋赶出益州,不得已只能顺着长江而下,无处可去,只能依附于刘表。
    他曾经有想过北上投奔刘备,但可惜他走的是长江水道,被刘表的人拦住,麾下还有数百部属,不依附刘表的话,他就会被刘表攻击,所以无奈只能归顺。
    江夏都督苏飞是甘宁的上级,与甘宁极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