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谋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之谋伐- 第77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然而临时集结根本已经来不及,远处尘烟已经越来越近,轰然的马蹄声宛如排山倒海一般涌来,仿佛要将前方的丘陵高山踏为平地。
    卫觊劝道:“将军,集结已经来不及了,必须有人率领一部分士兵前去阻拦敌人,为我军结阵争取时间。”
    吕布毫不犹豫道:“成廉何在?”
    一旁的成廉忙道:“末将在。”
    “领三千人跟我来。”
    “唯!”
    成廉得令,立即去调集吕布亲卫军。
    这些人都是精锐之士,曾经跟随吕布杀得匈奴人和鲜卑人溃不成军。
    此刻纷纷聚拢而来,在吕布的号召下,铁骑奔腾,快速向着官道的方向靠拢过去。
    几乎是他们拦在了自己大军前方不到半刻钟的功夫,远处官道尽头,就已经能看到密密麻麻无数黑点。
    黑点宛如洪水一般排山倒海般涌来,顷刻间就已经靠近战场,向着拦在最前面的吕布冲去。
    “张飞!”
    看到最前面的那人身影,吕布目光骤然一缩,随即咬牙切齿。
    当初刘关张打得他吐血败逃,此为最大耻辱。
    如今仇人相见,分外眼红。
    “三姓家奴休走,来跟你张爷爷决一死战!”
    张飞人还未至,声若洪雷般的嗓门就已经先一步到了。
    听到此言,吕布顿时红了眼睛,手中方天画戟打了个璇,喝道:“张飞,我要你的命!”
    二人相距半里,纷纷催动夸下马匹发起冲锋,身后数千骑兵亦如影随形。
    他们都互相盯紧了对方的将旗,轰然一声,顷刻间撞在了一起。
    “刺啦!”
    最先相遇的是二人的长矛与长戟。
    张飞先声夺人,一记灵蛇出洞,直刺吕布的面门。
    吕布的方天画戟比丈八蛇矛短了四寸。
    方天画戟是一丈零二寸,实际长度为2。346米。
    而丈八点钢矛则是一丈零八寸,实际长度为2。484米。
    别看差距好像不大,但高手相争,往往差的就是这几寸距离。
    张飞的矛是直刺,以最大长度往吕布脸上去戳。如果吕布不选择挡或者躲,同样往张飞身上戳。
    那么最终的结果就是张飞的矛先一步刺死吕布,同时还有一丝空间躲开吕布的回击。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吕布肯定不会选择以命博命,而是利用方天画戟上方的月牙刃,斜刺上去架开这一蛇矛的进攻。
    就听到“刺拉”一声,火花迸溅。长矛的刃与方天画戟的月牙刃可谓是针尖对麦芒,擦出大量火星。
    吕布本来是想着用月牙刃勾住矛尖之后,顺势往上一挑,将蛇矛打偏,同时进攻。
    然而让他没有想到的是,矛戟相撞的瞬间,就感觉到一股恐怖的力量从矛上涌来,双手一抖,差点没接住方天画戟。
    “糟糕,数年未见,这厮的力气又大了几分!”
    吕布心中暗叫不好,连忙变招。
    好在虽然他拼力气没有拼过,但还算经验老道,将手中画戟一个翻转,反手将长矛压住,让它无法继续前刺,这才堪堪躲过这一击。
    张飞见一击未中,抽出蛇矛来横向斜刺,边打边说道:“吕布,你这厮端的是号打胆,叫你投降还敢不投降,你这是找死,我要斩了你的首级回去献给我大哥!”
    “当年你们三个一起上都没有杀死我,想要我的命,等你死了去黄泉后再说吧。”
    吕布虽然变招再次架开张飞这一击,嘴上却不肯示弱。
    双方你来我往,很开又打了二十余回合。
    然而天下无双的吕布在张飞手上却没有占到任何便宜,十余回合大多数都是他在招架,即便是进攻的几次也被轻易化解,很难对张飞造成什么压迫感。
    二人二马来回缠斗,赤兔马和乌云踏雪亦是不断撕咬或扬蹄,咬来咬去,互相踹对方的要害,为主人之间的战斗进行干扰。
    一匹好马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有时候往往两个武力值相同的人,一方骑着好马,另外一方是劣马,骑着好马的那人就已经占据绝对优势,甚至可能轻易斩杀对手。
    这是因为好马也会进攻敌人的马匹,劣马受惊之后,不管是不受控制的逃跑还是摔倒,都会连累马上的武将,在这种级别的对决当中,非常致命。
    好在赤兔马虽然天下无双,可乌云踏雪也差不了多少。两马亦交战了十多回合,浑身鲜红,伤痕累累,互相都把对方咬出血来。
    又打了二十多回合,吕布的心情越来越沉重。
    因为他发现一个不得不承认的事实。
    那就是他正逐渐落入下风!
    要知道,在十多年前,他自忖即便是对上关羽和张飞联手,也能维持不败。
    而面对他们其中任何一个人,二百回合内,必能击败他们。
    “哈哈哈哈哈!”
    张飞又何尝不知道吕布已只有招架之力,少有还手之力,大声嘲讽道:“三姓家奴,你当年不是十分狂妄吗?怎么现在就这点本事了?”
    “可恶!”
    吕布大怒道:“张飞,你欺我老矣。若我年轻十岁,安敢在我面前称雄?”
    “哼,手下败将就是手下败将,借口真多,今日我势必杀汝!”
    张飞嘴上不饶,手中长矛如疾风骤雨继续进攻。
    又战了三十回合,接近百合的时候。
    吕布悲哀地发现,自己居然力气已经有些不足,双臂如麻木了一般难以施展。
    这在以前是绝对不可能出现的事情,曾经的自己好像有无限的精力,不管面对谁,即便是打上三天三夜也无所谓。
    可如今面对张飞的强势,他不仅落入了下风,甚至可能还有性命之忧,随时会被敌人一矛戳死。
    在发现这一点之后。
    吕布不得不心中悲戚,衰老,永远都是一名强者最大的敌人!
    他已经四十八岁了,实力正在不断下降。
    而张飞今年也不过是三十九岁,正出处于武将巅峰期的中后阶段。
    双方一个处于高谷,一个在往下滑,原本两人巅峰期的实力就相差不大,一个是100武力值,一个是99。
    现在吕布顶多有个96,而张飞依旧是99,看似只有三点的差距,可在他们这个级别的战斗当中,即便是差了一点,也足够分出高下。
    很快到了一百回合,眼见自己越来越支撑不住,吕布心中万分惧怕,艰难荡开张飞又是一击,拨马扭头就走。
    若是赤兔马慢一分,以乌云踏雪的速度,如跗骨之蛆紧随其后,还真有可能被张飞戳死。
    好在那鬼魅般的红色身影从来都不会令吕布失望,身体若闪电般一跃数丈,然后闪转腾挪,顷刻间就拉开了四五丈距离,然后向着后方奔逃而去。
    乌云踏雪爆发不如赤兔,虽然奋力直追,却并没有追上,非常可惜。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乌云踏雪和赤兔的年龄也不小了,二马都在17岁左右。
    对于一匹马来说,年龄寿命其实很悠长,平均寿命在30…35岁,长寿者可达50…60岁。
    但马的巅峰期是3岁到15岁之间。
    乌云踏雪和赤兔马的巅峰期都已经过去,可两马都是极为神骏的好马,巅峰期的保持还算长,因此都没有落下多少。
    然而赤兔马本身是汗血马,爆发力惊人。
    而乌云踏雪虽也神骏,总归是不如汗血宝马,除了耐力以外,在速度和爆发力上都差了一筹,没有办法。
    看着吕布离去逃跑的背影,张飞啐了一口道:“这赤兔还真是天下第一的快马,难怪二哥曾经也说过若得赤兔,心愿足矣。”
    一旁的部将说道:“大将军,吕布跑了,他的部众溃散,不用管他了,先破了敌人再说。”
    “我知道,给我杀!”
    张飞怒吼一声,身后千军万马袭去。
    吕布一逃,顷刻间如山崩倒下。
    因为吕布军的军队凝聚力,就靠他如战神一般的强悍。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吕布军和孙策军一样,都是靠武将的个人勇武而称雄。
    可当战神也败逃的时候,心中的期望破灭,自然也就丧失了斗志。
    漫山遍野,全是逃跑的人。
    张飞军趁势掩杀,大败吕布,俘虏了一万余人,大获全胜!


第九十二章 吕布大意失仙人
    吕布大败之后,只能往东逃窜。
    因为往北数百里没有城池,粮草无法补给,只能往东走向阳古道去兹氏。
    兹氏县就是后世的汾阳市与孝义市中间地带,前段时间张飞北上进驻西河,与吕布在离石南面的平周发生小规模碰撞。
    当时吕布就是派人从向阳古道西进进攻平周,被张飞打退之后;  张飞又从向阳古道威逼兹氏。
    二人围绕着这条横跨吕梁山,唯一沟通汾阳与离石的古道展开争夺。
    后来双方各退一步,并没有再继续扩大战争。
    现在吕布被打败之后,几乎是不假思索,本能地往向阳古道的方向走。
    因为这条古道距离非常近,从离石到兹氏只有不到二百里,道路稍微崎岖点;  但顺利的话两三天就能到。
    而且他的粮草带的本来就不多,现在大败之后粮草辎重丢得差不多,只能选择最近的道路。
    然而吕布此时根本不知道,徐荣在前几日就已经攻破了壶关,北上直取涅县。
    涅县就是宋代南关,后世为山西高官治市武乡县。
    此地扼守上党盆地与太原盆地之间,属于重要交通要道。吕布就是攻破了涅县,才北上赶走了高干夺取了太原。
    太原守将为李肃,得知朝廷兵马大举进犯并州,顿时骇然,一边派人联络吕布,一边领兵来挡。
    原本以涅县的地理优势,李肃人马虽然只有区区三千人,但也不是不能拖延时间。
    可张杨败得太快,后续张辽部队赶来,与徐荣兵马汇合,将近三万大军;  把涅县团团围困;  城内军心涣散,李肃最终只能开城投降。
    等到吕布逃入兹氏县的时候,陈暮就已经进入了太原郡。
    朝廷大军顺利控制了太原南方的祁县、京陵、中都、邬县、界休等昭余泽东岸数县,离兹氏只有不到百里之遥。
    正是初秋时节,满山红叶飘荡。太原盆地主要聚集区,便是围绕着昭余泽,此地后世已经枯竭,为平遥县城与文水县城的中间地带,东北岸则是祁县。
    汉朝时此大湖泊还在,太原郡的百姓多居住在此周边数座县城当中,围绕着湖泊围湖造田,连绵旷野,全是一望无际的湖水与田地。
    陈暮骑在马背上,身后是连绵数里的大军,远处朝阳初升,正是初秋宿麦耕种的季节,农田当中,林林散散农夫忙碌。
    当大军路过的时候,他们偶尔也会抬起头去看;  脸上看不到一丝喜悦和朝气,只有死气沉沉的麻木与漠然。
    这些年并州大小战争数十次;  多是围绕着休屠各部南下寇略而展开。原本并州人口就不多,且多集中在太原盆地和上党盆地,多番战乱后,人口十不足一。
    中原混战之后,上党和太原亦屡次受到冲击。各地盗匪、溃兵以及少数民族轮番侵扰,这里的百姓对战争早就已经司空见惯,不再惊乍。
    遇到兵匪或许只是丢一条命,若是不耕作,那就全村、全乡乃至于全城都饿死,所以即便是看到军队,他们也不会逃跑。
    “安民榜贴了吗?”
    陈暮转头问身边的侍从阿大。
    阿大回道:“贴了。”
    “那百姓怎么看到朝廷的军队如此麻木?”
    “城门张榜的时候看的人不多,许是百姓不认字。”
    “百姓不认字是一回事,还是因为饥饿而让他们无心想别的呀。”
    陈暮摇摇头。
    我国开国时期文盲达80%以上,在汉朝就更加多,即便青州泰山学宫办得如火如荼,放在整个大汉也只能算少数。
    不过即便是再文盲,百姓还是会关心时势。因为朝廷的每一次张榜,都关乎他们的生活。
    现在他们甚至已经不想再看贴榜,足以证明他们已经不再关心它事。
    即便是刀斧临头,或许那代表希望的宿麦,才是唯一。
    陈暮想了想,说道:“去,派人告知远近乡老,说朝廷天军已到,见并州疾苦,免去三年赋税,各县城开仓放粮,赈济贫苦百姓。”
    “唯。”
    阿大立即前去办事。
    陈暮骑在马背上,身后跟着学生陆议。
    相比于诸葛亮陈群等学生,陆议算是已经慢了一拍。
    虽然他为平定江东立有大功,但资历稍显不足,因此跟在身边培养。
    其余诸葛亮等人现在已经去了河南、冀州等地成为地方县令、县丞,升迁之路一帆风顺。
    这次带着他过来,也算是亲自为他保驾护航。
    等阿大去办事之后,陈暮又对陆议说道:“伯言,我欲让你去担任平城令,你觉得如何?”
    陆议在他身后,向着陈暮的后背拱手说道:“师君让我去何处,我就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