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谋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之谋伐- 第77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因为投石车的弹药是石头,石头砸出去容易碎,碎片还能杀伤到敌人。成本还比钢铁大炮少了无数倍,那要这大炮有什么用?
    一瞬间杜宽就觉得生无可恋,萎靡道:“看来是我想多了,卑职浪费了无数钢铁,愿引咎辞职!”
    “额。。。。。。”
    这个时候张厂长反而一时犹豫道:“丞相,其实务叔的设计虽然有些不切实际,但却是一位很有想法的人才,还是。。。。。。”
    “我并没有说这东西不切实际,只是说弹药的设计有问题而已。”
    陈暮笑道:“其实我认为枪械发展到最后,一定不再是由枪械里面装填火药,而是在子弹内部装填火药,然后通过撞针触发,这样能完美解决很多问题。如子弹装填、发射速度等等。你这东西不能说是大火枪,而是应该算炮!”
    “炮?”
    众人诧异。
    陈暮点点头:“杜宽的设计思路是对的,但子弹应该不能用实心弹,不然还不如用投石车。实心弹的作用可能是用来轰击城门,但真正战场厮杀,得用开花弹!”
    “大型手榴弹!”
    杜宽眼睛顿时一亮,从火药出现之后,手榴弹就很快被设计出来,只是杀伤力很不理想,近距离爆炸也最多炸伤敌人,如果敌人用盾牌的话,那杀伤力接近于无,还不如弓箭成本低,效率高。
    所以哪怕这些年来火器制造坊努力,但受限于钢铁产能低,技术落后,工艺水平等等多方面因素,导致火器一直无法量产,无法替代冷兵器成为朝廷主要作战武器。
    毕竟明朝的钢铁产量是现在大汉的十多倍以上,明中后期年产达到20…30万吨,而他们的火器装备数量,也不过是千门大炮上万柄火枪而已。
    而且还由于炸膛、射程、精准、火药受潮、装填速度慢等多方面原因,导致火枪部队都不太愿意使用这种玩意儿。
    现在大汉的钢铁产量不过每年2万吨,大部分都要运用于武器装备上,平时生活用的铁器,多是以前的铁器遗留回炉,或者暂时用生铁。即便是火器坊,也只能用生铁打造火器,造成质量很差。
    只不过陈暮下了死命令,再苦再累也得支援火器坊。不然的话,按照很多高级官员们的意思,火器这种东西实际作用还不如刀箭,还不如直接舍弃掉。
    而在这种极为艰苦的条件下,火器坊还是能够制造出一些不错的东西出来,也确实让陈暮眼前一亮,赞叹古人天马行空的想法。
    现在大炮已经设计出来,那么自然要研究开花弹,就像后世我军历史上著名的炮弹——没良心炮一样。
    杜宽得到了陈暮的鼓励,干劲十足。
    很快为他掩饰了大炮。
    由于有了成熟的玻璃工艺,那大炮上还架了一个瞄准镜。
    他已经有过多次试验,十分娴熟地先校准了炮口方向,利用瞄准镜调整好位置之后,再发射点火。
    “砰!”
    就听到一声剧烈的响动,一颗炮弹被打了出去,在空中划过一个绚烂的弧度,然后重重地落在了远处三公里外的小山坡上,再次发出巨大的响声。
    陈暮看到,之前杜宽瞄准的是一颗小树,不过炮弹却落在了旁边一块凸出的岩石上,所以落地的声音才会这么大。
    “丞相,这次是我没调整好。”
    杜宽略微尴尬。
    他的精准射程只有两公里左右,但这次为了显摆,他抬高了炮口,调整了射程,远是远了些,精准度却差了一点。
    陈暮笑道:“无妨,实心弹确实讲究精确,若是开花弹就没事了。”
    杜宽精神一振道:“丞相放心,我必然尽快研制出开花弹。”
    “嗯。”
    陈暮点点头,说道:“你的研发很有价值,继续努力,张厂长。”
    “卑职在。”
    张厂长连忙过来。
    陈暮说道:“我会跟韩监冶那边发信,让他征调民夫,大力开采目前的露天铁矿,你这边也扩大生产,开足马力多冶炼钢铁,尽量支持火器坊这边的研发工作。”
    张厂长为难道:“可是我听说有不少矿的露天矿已经接近枯竭,地下采矿的话,难度非常大,会不会导致矿产来源彻底中断啊?”
    陈暮沉吟片刻,说道:“采矿的难题我也了解过,地下开采矿洞结构、排水、照明、通风都是问题。这样,我们先进行浅表层开采,最多深入地下三十丈,矿洞构架问题由物理学院出面设计,研究出可靠的力学支撑,马钧,能行否。”
    物理学院经过多年计算,已经在力学上小有成就。
    马钧说道:“我。。。。。。我试试。”
    “至于排水问题。”
    陈暮想了想说道:“用蒸汽机抽取吧。现在橡胶已经到了,我会尽快派船队前往南方去种植,同时现有的橡胶就全部用于做抽水机,这件事也由马钧负责。”
    “是。”
    马钧再次点头。
    “还有照明和通风问题的话,浅表层采矿应该不是什么太大问题,矿洞内部构造进行斜面挖掘,多开孔洞,多燃火把,应该无碍。”
    陈暮做出最后批示。
    后世矿洞动则挖到地下几百米,甚至上千米。
    可古人开采技术顶多就是开采露天矿,挖到地下二十米都够呛。
    在没有电力、机械、专业技术的年代,就算是挖口井,深度也基本都是在十米以上,二十米以下,少有在二十米以上的,更何况还是挖矿?
    只是现在遇到困难,就得解决困难。
    历史上蒸汽机的发明,其实就是为了给矿洞抽水用。一直到后来瓦特改良蒸汽机,它才成为了工业革命的主力军。
    如今橡胶是有了,钢铁产能却跟不上,造不了更多的蒸汽机,也铺设不了铁路。
    所以干脆先利用目前手头上的蒸汽机来挖矿。
    这样等到铁矿出产高了,南方橡胶树种下,新的橡胶来了,再源源不断生产新的蒸汽机,然后再去挖别的矿。
    如此反复运作,就跟钱生钱一样。蒸汽机生蒸汽机,总有一天要让全国的钢铁产量提升上来。
    在做出批示之后,陈暮又视察了火器坊制作的火枪。
    得到了设计师和工匠们反应的问题,他都迅速给出了一些参考答案。
    比如前装设计,装填子弹速度过慢。
    那就用米尼弹。
    还有遂发有时候会撞击失败,那就采取涂抹磷粉的方式增加撞击成功率。
    至于枪管过热,炸膛等问题,都是因为铁器质量不过关,只要用钢管制作枪管,火药的这点爆炸根本不会造成炸膛。
    毕竟早期大炮还有青铜炮,后期还有石油桶做的没良心炮,连青铜和石油桶都能够承受,凭什么钢铁不行?
    视察了兵器制造厂,陈暮又去了泰山学宫做调研,像这样的调研工作必不可少。
    看看目前化学院的进度,物理学院的进度,了解目前的学术水平。
    如果遇到学术难题,以他的能力还可以帮忙解决。
    去了之后才知道。
    学术难题还真不少,陈暮自然不可能一一回答,只能让他们在遇到难题的时候编纂成册,要么散播全学院,集思广益,要么等他将来有空再处理。
    最后就是医学院。
    青霉素的进度说有也有,说没有也没有。
    因为华佗张机等人已经培育出了初始青霉素颗粒,但药效很差,只有正常青霉素的千分之一。
    但即便如此,也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陈暮鼓励他们继续努力,寻找新的提纯办法。
    等到大汉章武四年四月的时候,他已经在青州待了一个多月。
    对于科研方向的指导也差不多结束,就该启程回洛阳。
    告别了妻子儿女家人,陈暮再次踏上了征程。


第八十七章 一五规划(1)
    章武四年四月中旬,陈暮抵达了洛阳。
    刘备得知四弟回来,喜不自胜,亲自前往洛阳城东的阳亭迎接。
    阳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四野农田沃,竹下牧童眠。林深时见鹿,正是暮春好时节。
    官道两侧,阡陌遍野,从今年春天就已经种下的番薯、土豆和玉米都已经发芽。
    陈暮的车队在阳亭外的道路口就已经停下,听说天子来迎,连忙下车。
    从车里出来之后,远远地看到一里外的阳亭附近密密麻麻全是人,周围乌压压一片,有朝廷大小官员,也有羽林军保卫。
    大汉开国以来,还从未有过皇帝迎接丞相。即便是礼遇,也往往是丞相去皇宫觐见时起身表示尊敬而已。
    所以从这一点上来看,就可以知道刘备有多想念老弟。比亲兄弟还要亲,让他朝思暮想。
    其实去年关羽在平定关中之后,由于对张鲁那边的威逼比较频繁,因此没有时间来洛阳,一直等到年关形势稍微好一点,回来了一趟。
    张飞虽然没在年关回来,可年初的时候借口回河东督运粮草,偷偷从王屋山的箕关道回了一趟回来,因为距离比较近,来回也就花了几天时间,和大哥喝了一顿酒很快就回去了。
    唯有陈暮这几个月虽然常有书信来往,但人在江东山东之地,离得太远,实在没办法回去,现在陈暮终于回来了,刘备喜出望外,急忙率领文武百官前来迎接。
    不过虽然亲如兄弟,但百官面前礼仪不能废。陈暮在一里之外就下了马车,准备步行过来。同行的除了保护的玄甲重骑,还有自己的学生陆议。
    远远瞧见陈暮下了马车慢吞吞地走来,刘备那个急呀,手搭凉棚眺望道:“四弟怎么回事,到了跟前了反而下了马车在步行。”
    旁边的中常侍王植忙道:“陛下,天子来迎接,丞相自然不敢到近前下车,步行而来是为了向陛下表示尊敬。”
    刘备马上打天下出身,顿时笑道:“四弟也真是,在意这些繁文缛节做什么,去,让他坐马车来。”
    “唯。”
    王植可不敢再说别的,连忙派人骑马过去通禀。
    在刘备身边待久了,宫中的宦官宫女们也知道,千万不能在刘备面前说他三个兄弟的坏话。
    前段时间张飞擅自回来,就有朝中大臣弹劾,说骠骑大将军擅离职守,乃是死罪。
    结果刘备立即就呵斥回去,说是骠骑大将军奉了他的圣谕才回来觐见。你离间天子与骠骑大将军,居心何在?
    然后那位高居三品的朝中大员很快就被一撸到底,虽然没有被杀,但背景被军情司调查了个底朝天。
    天子一怒,军情司很快查到他的家族利用他的权力在当地霸占田地、欺压百姓、鱼肉乡里,于是不仅家族遭遇,本人现在还被关在牢里,就等着最高大理院审判。
    自此之后,朝中大臣们对关张陈三位大将军就噤若寒蝉,只要三人不是干了什么伤天害理,要把世家大族全部消灭的事情,也没人再管他们的事。
    那边陈暮得到了命令,就没有办法,只好再次坐上马车,车轮咕噜噜地转,很快就到了天子车驾面前。
    等到他下车之后,刘备立即跳下马车,上去一把把陈暮抱住,哈哈大笑道:“四弟!”
    “陛下。”
    在公众场合,皇帝可以叫陈暮四弟,陈暮却不能叫他大哥。
    “丞相!”
    群臣上来拱手行礼。
    陈暮则拱手回礼道:“诸位同僚有礼。”
    刘备搂着陈暮笑道:“走,回宫里为你摆了宴席。”
    便在他的搂搂抱抱下,陈暮被迫上了刘备的天子马车起驾回宫。
    车上一路叙旧,很快到了皇宫当中。
    先去了西宫,皇后李氏带着长子刘封、次子刘侯,以及其他几个庶出的子女见面。
    家属见过后,就在却非殿举行宴席,京中四品以上的官员都来参加。
    一时间殿中十分热闹,宽阔的大殿上百名高级官员聚集,三公九卿,云台殿内阁学士,各公卿副手以及各部门长官都来了。
    陈暮旅途劳累,对宴会兴致不佳,但还是说了一些话,他鼓励公卿和满朝官员工作要做到位,以及再次重申官员的责任就是要“为人民服务”,“为人民谋福祉”等语录。
    其实在整个汉末三国的所有诸侯当中,刘备是最在乎百姓的人。
    因此陈暮主张孟子的说法,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理念让他非常赞同。
    所以才非常支持陈暮设立民院,让官员能够倾听百姓的心声,从而达到借用民间百姓来监督官员的目的。
    一番演讲之后,刘备带头鼓掌,掌声如雷。
    到宴席散后。
    已经是傍晚时分,乌云密布,一场暮春的大雨即将来袭。
    官员们各自散去,丞相府邸其实离得并不远,出了宫门走朱雀街右转,往南苑方向约三四里地就到了,就在公车门外。
    但刘备送陈暮出却非殿的时候,看到天空电闪雷鸣,顿时喜上眉梢道:“四弟,天空不作美,你就留宿宫中,咱们兄弟许久没有秉烛夜谈了,今夜正好聊聊天。”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