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谋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之谋伐- 第73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现在小部分骑兵杀入城内,大部分还在外围,根本没有与陈宫预想的陷入绞肉僵持,他已经没有兵力拖延住敌人的脚步,如果此时伏兵出来,敌人撤退的话,大部分人都可以逃走。
    夏侯惇摇摇头道:“战事打到这个份上,就别想着全歼他们了,还是先想想怎么打赢吧。”
    说罢就派人去传信号。
    南城外山林当中,一直埋伏在其中的曹仁正紧盯着战场,发现信号之后,立即下达命令进攻。
    此刻伏兵尽出,浩浩荡荡向着城外杀来,为了对付骑兵,曹操把自己仅有的几千骑兵全给了曹仁,当下风雷滚动,铁蹄践踏旷野草地,发出震天怒吼。
    他们那边有了动静,许褚这边立即就察觉到了,当下急促的连绵号角声音响彻夜空,城池内外的朝廷骑兵都听到之后,如潮水般往后撤退。
    “糟糕,没想到朝廷军如此警觉,这反应确实迅速。”
    陈宫看到这一幕,顿时心中一惊。
    朝廷兵马训练有素,听到号角声就立即撤退,人家是骑兵,在没有他预想的那样双方纠缠在一起的情况下,随时可以抽身就走。
    这让陈宫十分懊悔。
    他其实有想过要不要把所有敌人放进城里把他们堵起来,可心疼城内剩余没有运走的粮草,不敢引狼入室,怕即便到时候把敌人全歼,粮草也会被焚烧。
    现在看来,还不如以毁坏一部分粮草为代价,把这些人全留在这里。
    毕竟损失五千骑兵,对于朝廷军来说,也算伤筋动骨。
    除了战斗力缺失以外,朝廷还要拿出大笔抚恤金,这样就能达到曹操拖垮朝廷的战略目的,付出一些代价,也是值得的。
    可惜世上没有后悔药,现在后悔也来不及了,陈宫只能祈祷曹仁行动迅速,尽量多剿灭一些敌人。
    “他们要撤退了,我们现在怎么办?”
    夏侯惇询问道。
    陈宫毫不迟疑地道:“自然是全军出击追杀他们,能杀一个是一个,听说朝廷损失一名士兵就会奖励大笔抚恤,明公不正是想利用这一点拖垮朝廷国库吗?”
    “明白了。”
    夏侯惇便即可领兵下了城楼,翻身上马,举刀怒吼道:“杀出去!”
    “杀啊!”
    曹军见敌人撤退,士气大振,追杀了出去。
    此刻许褚且战且退,让后队变前队,自己亲自断后,命令士兵们往回走。
    作戏也得做全套,如果不阻拦敌人追击的话,敌人追上来可能会给后方造成伤亡,到时候杀散自己后阵,佯装败退就真变成败退了。
    曹仁那边骑兵很快杀了过来,双方人马交战在一起,城内城外曹军骑兵步兵全都涌出来,黑夜当中两方交织在一起。
    战事愈演愈烈,许褚在乱军当中奋力杀退曹仁,又与夏侯惇打了数十回合,掩护自己的兵马撤退之后再走。
    朝廷骑兵这次损失不小,被敌人突袭之后,有数百人伤亡,再加上之前攻城伤亡,损失近千人。
    不过曹军也好不到哪里去,在埋伏敌人的情况下,自身也损失近千,从这一点上来看,就可以得出朝廷兵马有多凶悍,即便是被伏击,也是悍不畏死。
    双方一个边打边退,一个紧追不舍,很快追击了数里地,已经靠近了城西一大片森林。
    而林木当中,无数人影绰绰,手中锋利的钢刀,在月色下闪耀着亮眼银辉。


第五十八章 奇袭浚仪
    “来了。”
    正在此地埋伏的将领乃是袁绍降将张郃。
    张郃投降朝廷之后,作为降将,其实并不一定会受到重用。
    因为像这样的降将多得是,除了袁绍降将,还有白波军降将、董卓旧部、黄巾降将、黑山军降将等。
    刘备本部麾下将领如云,能征善战者不计其数,还轮不到这些被打败旳降将有出头之日。
    所以最开始张郃的位置并不算高,只得了个偏将职务。
    实际上这些人能不能得到重用跟投降态度以及投降时间早晚有很大关系。
    比如白波军也是投降朝廷,但他们属于没打仗,直接被朱儁招降,且是在朝廷比较弱的时候加入,因此得到看重。
    同理的还有张燕张绣和段煨这些人,都是带着自己的兵马加入,没有跟朝廷作对,且本身也有能力。
    所以白波军的几个首领以及张燕张绣段煨他们,都并入到了十六将军行列,就连杨奉的手下徐晃,都因为战功卓著,已经跟杨奉同级。
    而包括徐和司马俱管承王丹张饶那一批黄巾降将,虽然投降得早,资历算是比较深,可他们早期都是奋力抵抗过刘备,并不是真心实意投降,因此升迁速度就慢得多。
    除此之外,他们的能力和水平也就这样,不能独当一面,因此目前多是偏将或郎将。不可能像白波军那些首领一样,有从龙之功,能够升迁飞速。
    张郃原本是袁绍的四大中郎将之一,级别算比较高的,乃是河北四庭柱之一,位比九虎上将。
    但他一来投降晚,资历浅。二来也是迫不得已才投降,并不是像张绣张燕那些人一样直接投降,因此刚投过去的时候,只是偏将,几年下来,也才勉强升为郎将而已。
    而且他之所以能够升迁,还是因为当初投降的时候,带了几万人一起,也算有功,再加上跟随陈暮平定南阳建立了一些功勋,这才从偏将升为郎将。
    只是听上去是郎将,实际上在陈暮军制改革之前,对应的就是校尉级别,属于中高层将领,跟之前的五官中郎将级别差距很大。
    因此张郃要是心里没有落差,那是假的。
    而现在他却有了一个机会。
    一个证明自己的机会。
    张郃自己也很清楚,之所以这次能得到这次领兵出征的机会,最大的原因并不是他能力多强,而是他会统领骑兵。
    刘备麾下能够指挥大规模骑兵的将领很少,只有张飞、徐荣、鞠义、段煨、鲜于辅、阎柔、柯比能以及勉强加个公孙瓒,基本都是幽州或者西凉人。
    但这些人皆有其它去处,张飞在河东,徐荣才从辽东调回来,鞠义并不得信任,段煨在关中,鲜于辅阎柔柯比能皆在幽州地区。
    因此这次骑兵出征,河间出身骑射精通的张郃,也算是矮个里拔了个高个,勉强担任骑将,协助许褚进攻浚仪。
    张郃自然明白此战若能大胜,就是一次翻身仗,所以极为用心,一直藏在林间没有动弹。
    在看到许褚按照计划里的那样,一路败退至丛林附近后,顿时激动起来。
    身边副将马上说道:“将军,现在就出击吧。”
    张郃看了眼形势,只见许褚的骑兵都是比较分散地过来,敌人也比较分散地追击,便摇摇头道:“时机不对,先耐心等等。”
    “他们不是已经过来了吗?”
    副将一头雾水,看到许褚军队已经从林外过去,不远处敌人已经追了过来。
    张郃却说道:“你们看火把便知道了,许褚将军在前面比较分散地跑,敌人在后面的追击也颇为分散,如果此时我们出动,他们转身就能走,根本杀不了多少敌人。”
    副将挠挠头道:“那该等到什么时候?”
    张郃沉默片刻,说道:“两种选择,一个是等许褚将领重新调整好队伍,等敌人集结的时候再突然袭击,这样他们就跑不了多少人。二是直奔浚仪,此时浚仪城中空虚,守军很少,我们可趁此机会烧了他们的粮草。”
    副将见张郃说得有道理,便没有说话了,耐着性子等待张郃下达命令。
    而张郃则是目不转睛地盯着战场,时刻准备随机应变。
    一名优秀将领要善于对战场形势进行准确地判断,此时整个旷野之上如星星点点的无数兵马四散,虽然由于是盛夏时节,月亮皎洁,且两军都点有火把,隐约能看清楚场上局势。
    但正因为场上局势十分混乱,没有一个统一的章法,才不能轻举妄动。
    打埋伏战打的是突袭,最好是在那种地形狭窄的小道中埋伏。
    浚仪处于河南平原地区,全是平坦区域,山都没几座,想要把人截住是不可能的事情。
    毕竟一旦张郃下令进攻,敌人过于分散,看到你伏兵出来,立刻收兵,直接回头就跑,你该怎么追击?
    到时候敌我林林散散,形成不了合围之势,最终的结果无非就是杀死杀伤数百人,然后让敌人跑到城里去负隅顽抗而已。
    因此张郃知道,如果要想全歼敌人,或者完成尚书令来之前的交代,就必须等待一个完美的时机。
    另外他也不担心许褚的安危。
    刚才也说了伏击战最好是选择地形狭窄的地方,许褚虽然被伏击,可他多是骑兵,又地处旷野,没那么容易被堵住,反倒要小心被敌人拖垮。
    估计曹军打的主意,也是想利用许褚远道而来,且在城前打过一仗,马匹俱为疲惫的情况下,累瘫他们。
    许褚那边确实觉得马力有些吃不消。
    马匹的爆发力比人高,耐力却比人差远了,他们本身一路杀过来,又在城下打了一仗,马匹的体力消耗大半,现在又跑,的确有些坚持不住。
    所以当他发现自己埋伏的人迟迟没有动手的时候,许褚忍不住骂了句:“他奶奶的,那张郃在搞什么,还不动手。”
    文谡也是刘备的骑将,但他没什么统领大规模骑兵的经验,只是积累战功升到了偏将。
    他此刻就担任许褚的副将之一,听到许褚的话,回头看了眼形势,立即就有了自己的判断,对许褚大声道:“将军,末将建议立即停下来,与敌人纠缠一起。”
    许褚勒住马匹,一头雾水道:“为何要停下来?我们的阵型已经散乱了,敌人突袭我们,现在停下来的话,岂不是任人宰割?”
    对付骑兵当然不是靠正面冲锋,往往都是打散骑兵的阵型,然后再发动进攻,比如曹操杀文丑,就是利用自己的辎重做诱饵,让文丑的数千骑兵自己阵型散乱,跑过去抢夺物资,最终被曹操击败。
    现在他们的阵型是散的,各部基本就是各自为战,如果现在下令重新回头的话,就很难有时间组织阵型。到时候人家一个冲锋就得被杀得打败,这可不是靠二十级军功制能改变的。
    然而文谡却说道:“将军你看,我们的阵型散,敌人的阵型也散。现在张将军出击的话,敌人随时可以逃回城里,根本不可能做到杀伤敌人,所以张将军在等待时机。”
    许褚常年跟在刘备身边,经常听谋士团讲战略战术,也不算一无所知,见到此情此景,文谡说得确实没错,便道:“可是现在回头的话岂不是被人击破?”
    文谡想了想道:“末将愿意领部分兵马断后,将军脱离战场,立即吹响号角,召集诸多士兵们向这边靠拢集合,组织阵型。”
    许褚脸上露出狰狞的笑容:“陛下将大任交在我手里,岂能无功而返。我来断后,你去召集士兵。”
    “将军。。。。。。”
    “不用多说,执行命令!”
    “唯。。。。。。”
    文谡不可奈何,只能勒转马匹,让号令兵跟上自己。
    谁都知道断后是九死一生,许褚作为骑兵统领,又是天子心腹爱将,如果死在战场上,那这一战即便是赢了,他们骑兵也是颜面扫地,脸上无光。
    所以文谡才甘愿断后赴死,毕竟一来他有儿子文钦,家中得了赏赐资产颇为丰厚。二来许褚不能死,死了就容易乱军心。
    但既然许褚如此坚持,那他也只好听从命令。
    那边许褚停下步伐,号召身边骑兵们向他靠拢,聚集了数百们骑士,回头就与敌人追击的前锋厮杀在了一起。
    曹仁是以逸待劳,许褚是几十里奔袭,又打了一战,人数也少,注定是一场不公平的对决。
    可战争就是这样,如果你不付出一点代价,又如何能够获得胜利?
    因此面对这种局势,许褚也只好被迫硬拼。
    双方很快战到了一起。
    月色之下,无数火把如火龙闪耀,寒光照铁衣,两边打作一团。
    而此时文谡则立即离开战场,然后让号令兵吹响号角,根据号角的音律不同,下达的命令也不一样,撤退、集结、进攻,曲调皆有变动。
    苍凉的号角声音响彻整个战场,朝廷骑兵们听到这个声音,便立即循着声音过去,开始集结起来。
    夜色之中,马蹄声震动旷野。
    远处大后方,夏侯惇和陈宫也出城开始追击。
    听到这个声音,夏侯惇疑惑道:“这不是我们的号角传声,是敌人的,他们想干什么?”
    陈宫想了想道:“他们的马力不足了,若不殊死一搏,必然全军覆没。”
    “他们是要死战了。”
    夏侯惇的脸色顿时严肃起来,朝廷军兵马悍不畏死,如果选择回头硬拼,即便是胜利,恐怕他们也是惨胜。
    陈宫沉吟道:“这个时候正确的做法应该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