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谋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之谋伐- 第73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敝校换岜环绱迪ǎ衷谡窍奶欤姆绮⒉凰闾螅绻芄恢圃齑插螅浠鸺氩苡梢缘闳妓堑挠!
    刘备惊喜道:“还有这种好东西?”
    诸葛亮笑道:“不止,学院发现,在高努县产的石漆,通过蒸馏的方式提纯,提炼出来的东西如油脂,点燃之后即便是浇水也不会熄灭。可惜的是如今并州现在在吕布手里,不能大规模开采,否则的话,别说烧了曹营,就算烧掉一座城池,也轻而易举。”
    “这东西我倒是记得,孟坚公在《汉书》里提过。”
    众人来了兴趣,有博学者说道:“据说此物乃是石中泉水,当地人称之为石漆,稀奇的是它颜如墨,燃之极明,那高奴县有洧水,石漆浮于水面,点燃之后,可让水面上燃火,端的是神奇。”
    “这算什么,《汉书》也还曾说,“有天封苑火井,祠火从地出也”。传闻那火焰高六十丈,称之为地火,那物估计与这石漆,怕也是同一种东西。”
    “没想到还有如此神奇的东西。”
    “我泱泱中华,地方大,东西多,有这些稀奇古怪的东西倒并不算罕见。”
    “稀奇是稀奇,但以前也没人应用于战争,如果像孔明所言,以后可以将那不惧怕火焰的石漆投入敌人阵型或者营地当中,那岂不是立于不败之地?”
    诸多谋士议论纷纷,没有想到青州泰山学宫居然研究出了不少好东西。
    实际上石油在西汉时期就已经有了记载,到了唐朝以后,就广泛应用于战争。特别是宋朝,成为了大宋抵御外敌的重要战略物资。
    至于松脂火箭也是在唐宋时期出现,应用历史十分悠久。
    但可惜的是,东西再多也没什么鸟用。
    因为唐宋并没有靠着这些东西守住自己的国家。
    一个安史之乱,让大唐崩溃。
    北宋一百多年,被辽国和西夏摁在地上摩擦,也没看见靠石油翻盘。
    还有黑火药,唐朝就已经出先,宋代就已经运用于军事,明朝后期就已经有枪支弹药,连红夷大炮都有,然后呢?
    宋明不一样灭亡了?
    所以除了热武器和提高生产力以外,其余东西都没什么卵用。
    因为这些东西只能起锦上添花的作用,而不能完全靠它们来决定一个国家的兴衰。
    这也是为什么黑火药没有应用于战争的原因。
    毕竟之前也说过,在黄火药出来之前,黑火药、石油这类东西,能够造成的杀伤力十分有限,还不如冷兵器。
    只不过目前来说,朝廷的生产力是足够的,经过黄巾之乱和董卓之乱后,北方的庄园经济被完全摧毁,豪强百姓死伤无数,就有大量的田地空出来,百姓就有田土可以耕种。
    如此一来,在能够吃饱喝足的情况下,就不会出现大规模动乱。没有动乱,这些武器就有了它的用处,在对外征伐的过程当中,帮助朝廷尽快统一天下。
    “这就是四弟常说的知识的力量啊。”
    刘备忍不住感叹。


第五十五章 你埋伏我,我也埋伏你
    从晌午过后一直到傍晚时分,朝廷大军都在外围挖掘土壤,堆砌土山。
    历史上袁绍就直接在曹操的营寨外面构筑楼橹,堆土如山,用箭俯射曹营,最终被曹操用投石车给化解了攻势。
    而这次曹操先发制人,在自己营寨内部堆积土山,用箭矢和投石车,对朝廷军外围的军队形成压制。
    刘备旳大军没办法攻破曹营,只好选择原地修筑工事,将大军主力转移至河对岸,挤压曹操的生存空间,让他没办法再对沿河两岸进行侦查。
    在这个过程当中,朝廷的斥候探马得以四散出去,查探周围信息,最远甚至已经侦查到了浚仪县,看到了进进出出的无数粮草。
    不过斥候尚未回来禀报消息,另外一则消息传到了刘备这边。是关于陈暮从颍川出兵,绕道陈留,奇袭定陶的事情。
    曹操在战略上稍有欠缺,需要荀彧毛玠这样的顶尖大师才能够帮助他完成战略规划,但在战术上却是一位奇才,军事能力相当厉害,与郭嘉程昱戏志才陈宫等人有着细致部署。
    他们认为朝廷进攻的方式一定不会是全军集中在一起进攻,而是选择分散。因为朝廷的军队素质较高,士兵士气澎湃,人员众多,集中突袭反而容易坏事。
    所以分兵袭击,不管哪一路遇到曹操的主力都有一战之力,不可能被逐个击破。到时候其它路再来援助,完全可以将曹操的主力歼灭掉。
    明朝的对战努尔哈赤的那场萨尔浒之战在战术打发上和这次朝廷很像,也是分兵五路,奇袭努尔哈赤,妄图将他一举歼灭。
    但这场战斗战术打法与萨尔浒之战相似,实际情况却有很大差别。
    萨尔浒之战是发生在东北,那里地形复杂,明军一来并不是很了解地形,二来有天气、士兵士气、粮饷供应不到位、内部将领矛盾等等一系列问题发生,造成努尔哈赤可以逐个击破。
    而刘备消灭曹操之战,是从河北司隶进攻河南,基本都是处于平坦的平原地区,山区少得可怜,根本不存在地形复杂的问题。
    再加上正是夏季,天气晴朗炎热,没有狂风暴雨也没有大雪纷飞,士兵战斗意志高昂,粮饷供应充足,内部将领指挥统一,都有一名得到刘备授权的高级谋士进行战术统筹。
    朝廷中央由次相荀彧主持,冀州由荀攸为监军,与张辽、高顺以及徐荣四人组成军事会议小组,青州同理,也由钟繇、太史慈和臧霸三人管理军务。
    因此在战术统筹上,就不存在有什么分歧。造成的结果就是,无论曹操想要进攻哪一方,那一方的敌人都不可能被他击败。
    战术一旦陷入僵持阶段,对于曹操来说一定是劣势。
    所以他深刻研究之后,发现如果没有外援帮助的话,自己就会必死无疑。
    因而在孙策撤出豫州之后,曹操几次与谋士会议,最终确定,与孙策刘表一定要结盟,否则必然会输。
    戏志才亲自前往荆州,说动刘表。即便当初曹操孙策背刺过他,但刘表审时度势,知道唇寒齿亡的道理,因此也不得不出兵相助。
    于是就在朝廷放出风声,准备派人接手豫州的档口,刘表大军由文聘统帅,越过大别山山区,北上进入汝南郡境内,然后过汝水直奔陈国,于陈留与陈国边境一带的扶沟拦住了陈暮。
    对于刘表的这种作死行为,陈暮也没有手软。跟刘备这边处于僵持阶段不同,陈暮则一直对文聘军队采取围攻措施,双方打了十多天,最终被陈暮断了粮草击败。
    没办法,荆州军队强于水师,陆军当中的精锐战斗力放在中原地区,只能跻身于二线。而他们的普通士兵,那战斗力惨不忍睹,比郡兵还要差。
    所以面对陈暮如狼似虎,最精锐的中央军部队,即便文聘带了三万人马,与陈暮的兵力相当,但双方在扶沟濄(wo)水以北的野外相遇,一场大战之后,文聘居然损失了三千多人,而朝廷军才死几百人。
    这样的差距让文聘意识到在野外鏖战根本不可能是朝廷军的对手,因此大败之后,急忙收拢溃卒,撤退数十里,原地安营扎寨,试图利用营寨防守住敌人的进攻,达到拖延的战略目的。
    然而文聘虽然已经清楚地了解到他们与朝廷军在正面硬刚上有着极大的差别,但没想到差距比他想象的还要大。陈暮在这十多天内,连续发动了数次进攻,攻势排山倒海。
    实际上文聘要想阻拦陈暮,只能选择野外拦截。如果他跑到一座城池里面,依靠城池的坚固进行防守,人家又不是傻子,直接不跟你打,绕道走不就行了吗?
    陈留南面的地形又不像官渡一带,周围几十里都因为泥沙淤积而造成土质柔软,不好绕过。陈暮完全可以不搭理他,直接北上,要么汇合刘备,要么直扑曹操的后方断曹军后路。
    因此一开始文聘确实只能在野外拦截。
    大战之后,他就知道了什么叫残忍,前军五千人瞬间全军覆没,也就是他还算谨慎,在看到前军一触即溃之后,就立即下令撤军,才没有让自己三万人全都折在那里。
    现在他原地结营驻守,陈暮已经算是把他击溃,让刘表北上支援曹军的战略意义彻底失去了效果,此时就可以做两个选择。
    一是不理会处于坚守状态下的文聘,直接北上。
    二是把荆州军彻底消灭。
    陈暮选择了第二种,因为他认为伤敌十指,不如断其一指。
    曹操他要拿下,刘表他也要拿下。
    荆州军可战之兵本来就少,这些军队虽然在关东只能算三线部队,可在荆州已经是拿得出手的兵马。
    如果全歼在这里,对于刘表就是伤筋动骨的事情,将来南下进攻襄阳,也少了一些阻力。
    因此在离开与歼灭敌人之间,陈暮果断选择了歼灭荆州军,将文聘部彻底消灭。
    这个决策引得了全军一致拥护,二十级军功爵制下,全军都狂热打仗。
    十多天后,数次大战,文聘部损兵折将,士气十分低落。
    要知道他此次北上,粮草和装备都十分充足,为了调动士气,刘表还给予了大量赏赐,就是为了阻止朝廷消灭曹操,因为谁都知道曹操覆灭之后,下一个就是他刘表。
    奈何巨大的差距根本不是一些赏赐就能弥补,在最后一次决战当中,文聘营寨被攻破,投降者不计其数,就连文聘本人,也被赵云俘虏。
    此战文凭三万大军,活下来的只有不到两万。这还是因为陈暮三令五申不准杀俘虏,派了大量的督战队监察战场。
    否则的话,即便是投降的敌人,也有很大可能性被杀疯了的中央军们屠戮一空,三万人全部死光。
    在击败了文聘部之后,陈暮花了两天时间处理战后事宜,派人去颍川,让颍川太守带兵马过来一趟,接收俘虏,打扫战场。
    毕竟这次战斗死的人比较多,又是炎炎夏日,放任不管会闹成瘟疫,因此该烧的烧,该埋的埋,耽误了两天功夫。
    他这边的事情一直会派人向刘备那边汇报,刘备上次得到来信,还是前天陈暮给他的喜讯说消灭了文聘。
    今天得知的消息是陈暮已经处理完了战后事宜,决定北上,并不打算与他汇合,而是直奔济阴。
    刘备此刻还在官渡,曹操军营南面,朝廷军已经开始在布置营帐,决定今日在此安营。
    几乎没有什么防御措施,唯一用于正面战场的就是一些土山和栅栏工事。
    似乎是有些瞧不起曹操。
    但遍布整个旷野的火把以及大量的攻城器械都表明,人家巴不得你出来跟他们决一死战,这样少了许多麻烦。
    “四弟前日消灭了文聘,今日又派人传书,说是打算北上直扑济阴,断了曹操的后路。”
    刘备看完信件,笑着对众人说道:“只要我们拖住曹操,曹军必败。”
    就在这时,斥候来报:“陛下,发现曹军后方屯粮地。”
    “哦?”
    刘备连忙道:“在何处?”
    “浚仪县。”
    “取舆图来。”
    当下就有士兵取来舆图。
    众人围拢过来。
    毛玠指着地图道:“陛下,浚仪离官渡只有三十余里,若是奇袭此地,来回只需要半日。”
    官渡到乌巢有五十里,而且还要过河,相比之下,浚仪县就近得多。
    刘备点点头道:“可侦查到城中有多少人马?”
    斥候答道:“具体人数不知,我们在外围发现大量暗哨,因而不敢靠近,但估计不会太多。”
    “城池是否坚固?”
    “并不坚固,那浚仪县已经破败不堪,外围城墙大多残缺。”
    “你们确定看到了粮草吗?”
    “看到了,后方还在往城中运粮,卑职等看得清清楚楚。”
    “好。”
    刘备大喜道:“尔等小队记一功劳,下去吧。”
    斥候队长高兴道:“多谢陛下。”
    说罢离开。
    刘备这才环视众人道:“诸位,你们怎么看?那浚仪县并不坚固,若能烧了曹操粮仓,此战就能全歼曹军了。”
    董昭思索道:“军情司谍报,曹操可用兵马不超过七万,次相统领北方兵马,张辽将军那边南下过白马取燕县,曹军在黄河沿岸的布置已经被打退,残部集中在封丘一带,济阴也要留守,他在后方的部队,确实不会太多。”
    “公仁的意思是,我们可以派轻骑直取浚仪?”
    王朗问道。
    “不错。”
    董昭点点头:“官渡地形复杂,不利于骑兵驰骋,但后方就不同,乃是平坦之地,浚仪没有了城墙,骑兵可以直接杀入城中,曹操主力都在官渡,后方莫不能当也!”
    “善,朕正有此意。”
    刘备说道:“此战就让许褚领轻骑奔袭浚仪。”
    目前跟随刘备出征的将军当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