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谋伐》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之谋伐- 第72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额。。。。。。。”
    曹操被问住;  一想也是。
    孙策要是真投靠朝廷;  直接与朝廷夹击他就是了。
    兖州没有什么天险,他的兵力也不多,一旦朝廷与孙策联合,一起进攻他,必死无疑。
    因为可以进攻兖州的地方实在太多了,从河南郡和颍川郡可以进攻陈留,从魏郡清河国平原国可以进攻东郡,从平原国济南国可以进攻济北国,从徐州可以进攻泰山郡、下邳国、广陵郡。
    现在加上孙策的势力,就连处于腹地的济阴郡、山阳郡都保不住。
    朝廷二十万大军可以直接四面八方合围过来,再加上孙家军队,任何一方都可以力敌曹操的主力,战斗估计不会超过一个月,他就得出城投降。
    所以孙策没必要多此一举,先把豫州让出来资敌,然后大老远跑去江东,再大老远反攻回来。
    这么做的意义在哪里?
    白白浪费时间不说,还帮朝廷增加收复兖州和豫州的难度。
    因此曹操的疑心病想得确实没问题,只是但凡朝廷的决策层和孙策脑子没问题,大概率不会这么做就是。
    曹操站起身,缓缓步入厅中,屋外正是盛夏六月,天气炎热,庭院中的树郁郁葱葱,叽叽喳喳的蝉鸣不绝于耳,十分吵闹,惹得人心中烦躁难耐,很难集中注意力思考问题。
    他在厅中来回走了两趟,然后扭过身看向郭嘉,皱起眉头道:“孙策想要江东,但我得豫州,就要正面与朝廷开战,以我的实力,能赢下朝廷吗?”
    郭嘉苦涩道:“很难,这其实也是我担心的问题。朝廷不傻,不会给我们消化豫州的时间,如果不出所料,朝廷很快就会出兵。”
    “那我凭什么帮他孙策做替死鬼?”
    曹操冷哼一声。
    孙策摆明了是想利用豫州这个诱饵引他上钩,一旦他心中贪婪,妄图把豫州吃下,等待他的,就是朝廷的雷霆打击,自己又何必去上了这个恶当呢?
    “明公的意思是回绝他?”
    郭嘉迟疑道:“可陈暮把孙坚调来豫州,就是想让我们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若是如此,最终的结果就是谁都无法壮大,然后被朝廷逐个击破。现在孙策去江东,他以江东之地充实自己,我们得豫州兖州徐州之地,只要休养两年,便可得十几万大军呀。”
    “你自己不也说了吗?刘备不会给我们消化的时间。”
    曹操说道:“他这边走了,独留我一人与刘备几十万大军相扛,到时候他的军队还不知何时能来援,我为何要答应他?他要是觉得这个条件不错,那干脆我把兖州让给他,我去江东。”
    郭嘉摇摇头道:“我们去江东太难了,孙氏本就是吴郡豪强,在江东有不少世家豪族支持,这就是掌握了人和。若是我们去的话,人家根本不会支持我们。为了大局着想,明公还是要三思,好好考虑一下孙策的提议。”
    曹操沉吟道:“奉孝觉得我们应该答应?可是朝廷那边?”
    郭嘉笑道:“朝廷那边也不是没有办法,明公别忘了,我们还有别的盟友。韩遂、刘璋、张鲁、刘表、孙策乃至于吕布这些人,未尝不能利用。若是能够说动他们,一起出兵,则朝廷要应对四方敌人,我们就可以趁机消化豫州,壮大自身实力。”
    “唔。。。。。。。”
    曹操抚须沉思片刻,点点头道:“来人,去召志才、仲德、公台前来议事。”
    这件事情终究是件大事,他必须要听听所有谋士的意见。
    。。。。。.
    。。。。。.
    孙策的主力其实已经全部撤出了豫州,抵达了九江,目前正在寿春准备船只,打算渡江东去。
    不管曹操同不同意,他都已经决定接受陆议的建议,离开豫州这个是非之地。
    如果曹操同意最好,大家和平交接,不至于内斗出现刀兵之事。
    不同意,他就一路打到丹阳,以武力占据扬州。
    陆议说得没错,孙氏在江东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外有长江天险,内有周鲁陆等豪族相助,得江东便有百年基业。
    这对于志在天下的孙策来说,确实是一个首选之地。
    反倒是曹操在江东缺少人和,没有世家豪族的支持,缺失了人和,即便是占领了江东也难以治理。
    所以按照陆议周瑜鲁肃等人的推测,都认为曹操是同意最好,不同意也得同意。
    而就在孙策率领大军撤出豫州,准备逼迫曹操让出丹阳郡的时候。
    洛阳西宫,陈暮拿到了情报之后,就立即去找刘备。
    刘备此时正在西宫里殿的中厅房间中批阅今日内阁送来的文书。
    自从内阁彻底取代尚书台之后,他的工作量就小了很多。
    因为以前的尚书台只有转呈资格没有批示资格,必须由录事尚书的三公方可。
    而现在内阁首辅以及多名一等录事尚书都有批阅权力,小事基本由他们做主,大事才由刘备拿主意。
    所以一些鸡毛蒜皮的琐事就自然不会出现在刘备桌案上,无形中少了很多乱七八糟的事情。
    听到陈暮过来,刘备让王植去迎接。
    等陈暮进了西宫内殿的门后,刘备笑着说道:“四弟,怎么了?”
    陈暮扬了扬手中的公文说道:“大哥,马超和孙策反了。”
    刘备的脸色顿时沉了下来,皱起眉头道:“这两人真不拿自己的父母族人性命当一回事的吗?”
    马家二百多口人,孙家也有一百多口,现在全部搬到洛阳,身家性命都在刘备手上。
    当初陈暮说的时候,刘备还不信,现在却是没想到陈暮再次一语成谶了。
    陈暮坐在刘备下手的一张蒲席上,将公文递给王植示意他呈递上去,微笑着说道:“马氏盛于西凉,西凉人民风彪悍,崇尚武力,忠君思想观念淡薄,想独立做军阀,也是理所当然。”
    刘备来了兴趣,问道:“四弟向来主张透过细节观察本质,看来对于此事早已经分析过了,不妨说说为何马腾在洛阳,马超还是想要造反?”
    “原因很简单。”
    陈暮笑着说道:“马腾是想拥兵自固。”
    “拥兵自固?”
    “不错。”
    “当年始皇派屠睢领五十万大军征讨百越,屠睢中伏身亡,赵佗任嚣接任,一统岭南。后来天下大乱,二人割据一方,自立一国,马腾韩遂孙策等人,也是这么想的。”
    “就凭他们也想自立一国?”
    刘备大怒。
    现在可不是当年春秋战国时期诸侯林立的时代。
    秦朝破六国之后,已经初步形成了统一格局。又经过大汉四百年奠基,大一统的共识早已经深入人心。
    几百年下来,除了经常嚷嚷燕人张翼德在此的张飞以外,其余七国旧地,已很少如此自称。
    因此在当时的汉人看来,统一是趋势,搞分裂不可取。
    然而陈暮倒是知道,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不谈秦朝统一之前,单说统一之后,也是分多合少。
    除了四百年大汉以外,三国分裂了百多年,晋朝短暂统一,没多久就五胡乱华,衣冠南渡。
    然后是南北朝数百年,唐朝看似大一统,但也就前期统一,安史之乱后各地节度使纷纷割据自立,中央朝廷政令一纸空文。
    五代十国和两宋就不用多说,就没统一过。一直到元明清,才出现三个大一统王朝,不再有长时间的割据。
    所以一旦中央朝廷的军事实力不足,出现朝廷难以掌控地方,各路军阀四处割据的局面,那么分裂自然也就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因而面对刘备的不满,陈暮倒是没必要跟着他不满,只是说道:“大哥也不必为此恼怒,我招马腾孙坚进京,就是早已经知道他们的想法,有了对策。”
    刘备转怒为喜道:“我就知道四弟早有谋略,快快说来。”
    陈暮便说道:“孙策弃了豫州,南下去了江东,这从表面上看是一招好棋。因为它逃脱了曾经与曹操互相不信任的桎梏,双方就可以从容地联合在一起,但实际上依旧是中了我的计策。”
    “这又是什么计策?”
    刘备诧异。
    陈暮说道:“很简单,孙策南下直奔江东,可曹操好不容易拿下了丹阳郡正常情况下,曹操绝对不会把丹阳让出去,所以孙策只能拿豫州和曹操换。”
    “嗯。”
    刘备点点头,此事他自然知道。
    陈暮又道:“但问题是孙氏经营豫州已经十余年,根深蒂固,孙坚向来忠于朝廷,多地县令都是由朝廷任命。曹操想短时间内拿下豫州,立即就让各县臣服,也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
    刘备若有所思道:“四弟的意思是,曹操即便是夺了豫州,也很难在豫州大量征兵、收税、纳粮?”
    “正是。”
    陈暮笑着说道:“曹操不容易在豫州得到利益,各郡县都有忠于朝廷者,乃至于一些潜藏于山中的盗匪,亦不乏愿意投效朝廷。若是他得豫州,至少半年之内,毫无收获,还得分兵驻守,这对于曹操来说,其实是个陷阱,如蹈汤火。”
    刘备福如心至,忽然说道:“而且曹操若是得豫州,朝廷就正式有借口讨伐他了。”
    “大哥说得正是,小弟佩服!”
    陈暮大吹法螺。
    刘备指着他笑道:“四弟啊四弟,我还不知道你,恐怕你早就已经想好了吧。”
    陈暮忙道:“绝对没有,这都是大哥自己想到的,与我无关。”
    “行了。”
    刘备摆摆手:“此事就交予你定夺,明日内阁会议,就商议出兵的事情。”
    陈暮说道:“具体出兵事宜,自然是明日内阁商议。不过还是要防止曹操联合刘表、孙策、刘璋、张鲁、韩遂、马超、吕布等人一同作乱,以给他消化豫州争取时间。”
    刘备心里一惊,差点忘了这茬,忙不迭道:“四弟可有对策?”
    陈暮笑道:“韩遂那边我会让公与联络阎行,此人上次来洛阳,我见他对朝廷多有敬意,还把父母送到洛阳来,恐怕心里早有投降的决议,到时候让他暗中为内应,必可破韩遂马超。”
    “那刘璋呢?”
    “刘璋守门之犬,连汉中门户都被父亲曾经的部将占据,不需要管他。”
    “张鲁?”
    “张鲁不足为道,他自己也得小心刘璋北上夺他汉中,绝不可能派全力出兵,即便出兵也不会太多,正好让二哥一并处置。”
    “吕布?”
    “三哥不是在河东看着吗?”
    “所以我们实际要对付的敌人只有刘表、曹操和孙策?”
    刘备回过味来。
    关中有关羽张飞镇守,韩遂马超张鲁刘璋吕布这些人,完全被看得死死的,根本不可能东进。
    那么他最大的敌人,就只有河南的曹操,江东的孙策以及荆州的刘表。
    陈暮笑着点点头:“不错,这就是大哥最后的三个敌人,只要处理了他们三人,关西关中川蜀之地的鼠辈,就不足道尔,一两年之内,皆可以平息。”
    刘备琢磨过来,深以为然地道:“善,四弟觉得,我们应该要怎么打?”
    陈暮毫不犹豫地道:“刘表先不用管,派人镇守南阳即可。远交近攻,先打曹操,再打孙策,只要一战把曹操消灭,江东和荆州,也撑不了多久!”
    现在的局势有些像官渡之战前夕。
    孙策让出豫州之后,就像官渡之战前一样,袁绍在河北聚众二十余万,曹操在河南只要数万人马,孙策在江东,刘表在荆州,可谓是群敌环伺。
    但不同的是历史上曹操由于挟持汉献帝,把自己弄成了众矢之的,孙策扬言要进攻许都,刘表也是虚张声势作势北上,袁绍更是大军南下,整个曹操政权都处于风雨飘摇,即将崩塌的阶段。
    而此时刘备成为了皇帝,各路诸侯都以刘备窃据天子席位,让现在的刘备成为众矢之的。
    因而孙策刘表这些想要割据的诸侯只能被迫与曹操结盟来对抗实力强大的朝廷,不至于让曹操像历史上那样过得非常艰难。
    只是问题在于,刘备不是袁绍,袁绍十多万大军浩浩荡荡南下,组织力和策略都很差,让曹操在官渡找到了机会,一把火烧了所有粮食,导致自己大败。
    而刘备有陈暮相助,提前警惕,自然不可能犯这种错误。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双方的战斗必然是一场大决战,区别只是在于这次曹操有了刘表和孙策的帮主之后,实力会更强一点而已。
    更重要的是,历史上官渡之战结束后,曹操吞并北方花了七八年的时间。这些时间让孙家稳固了江东,逐渐强盛,这才给了孙权赤壁之战的勇气。
    可此时孙策才刚去江东,立足未稳,曹操如果在短时间内被消灭,孙策根本不可能抵挡住朝廷大军攻击。
    甚至陈暮已经想好了,到时候亲征江东,带着孙坚去,看孙策怎么说。
    老子是爱国忠臣,儿子当叛逆的陈暮也不是没见过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