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陈登、满宠、贾逵、杜畿、枣祗、杨阜、杜袭、张既、任峻、司马朗等人也都过来拜访,他们在内阁当中的职务是三等谏议侍郎,属于七品到四品之间的中下级官员,本职工作也基本已经落到实处。
他们有些是在三公九卿各部担任中级官员,有些要去外地担任太守,还有些去各郡担任太守副职或者州郡里面的中等要职,级别也都是在七品到四品之间不等,属于官员中的中坚力量。
现在整个朝堂、地方,除了从一品的三公,正二品的九卿,以及类比九卿,同为正二品的御史中丞和司隶校尉以外,就连三独坐之一的尚书令,也都是刘备和陈暮的嫡系。
新年拜访,贾诩荀彧等人自然也都来过,可以说除了那些没资格前来拜访的七品以下低级官吏以外,只要是认识陈暮,有点门路,都削尖脑袋往少府府邸跑。
甚至除了大大小小的青州嫡系以及打算投靠的官员以外,还有像蔡邕这样已经从青州被调到洛阳担任正三品太宰的学院派夫子亦是登门造访。
郑玄这几年身体一直不太好,历史上他在前年,也就是公元201年就已经病逝了。
只是他之所以病逝是因为袁谭逼迫当时已经重病缠身的郑玄随军,以增加袁绍的名望和民心。结果旅途劳顿,导致病情加重,最终在冀州元城病死,属于是人祸大于病魔。
现在自然不存在刘备逼迫他随军奔波,虽然也确实生病了,但华佗一直帮忙调养身体。
只是由于生病的缘故,老头不得已只好卸任了学宫祭酒的职务。刘备封他为县侯,准许他回家颐养天年,祭酒由蔡邕接任。
泰山学宫祭酒这个职务相当于后世清华北大的校长,属于副部级,在此时则是从三品,行政级别对应的是州牧丞之类的高官或者少府丞少府御这样的副部长。
蔡邕干了两年,由于当初董卓焚毁了大量国家典籍,青州只救出了少部分,因此在刘备政治逐渐稳固之后,就让管宁为学宫祭酒,召蔡邕来洛阳担任太宰,进行编纂史书、整理库存、修缮残品等工作。
在商周的时候太宰乃是百官之首,相当于丞相。但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太宰的地位就开始直线下降,被排除在三公之外。到了西汉地位就更低,变成了太常的属官,只有秩六百石。
陈暮主持改制之后,太宰从太常的属官中独立出来,负责管理国家藏书、编纂史书、整理文献、审核印刷出版、制订著作法律等等,相当于国家新闻出版总署。
虽说现在没有广播电影电视网络,不至于出现广电总局的职能。但有了印刷术之后,青州就一直有报纸,且将来蒸汽机问世,也会往全国推广。
所以现在属于是未雨绸缪,等报纸在全国广泛流行之后,太宰的作用和地位,大概也会直线上升,提升到类比九卿的部级上。
一直到大年初七,拜年的人少了很多,等最后见了诸葛亮、杨修、陈群、孔俭、姚博、黄琦以及新收的徐庶、庞统、向朗等学生之后,今年的拜年见礼应该就差不多该结束了。
到了晚上,送走了最后一批客人,陈暮坐在客厅里有些疲惫地揉搓着太阳穴。贤妻罗敷帮他换了一杯去年新炒的名贵茶叶,又拿了一碟糕点点心进来。
“希瑜他们呢?”
陈暮喝了一口茶,扭头问道。
罗敷笑吟吟地道:“在后院听周媪念故事呢。”
“希麟没闹腾了?”
“早睡了。”
“这些年家里大大小小的事,多亏了你照应。”
陈暮把罗敷搂过来,亲昵地抚摸着她的腰间,深情地目光注视着她。
虽然妻子的皮肤依旧白皙晶莹,宛如十八岁的少女。
可她那眉宇间的一抹皱纹以及鬓角的一丝白发,还是在提醒着陈暮,岁月仍然在她的脸上留下了苍老的痕迹。
原来不知不觉,时间已经过得这么快了,我们也已经不再年轻了。
陈暮心里想着。
他是永康元年生人,也就是公元167年,罗敷则是建宁四年生,公元171年,比他小四岁。
今年章武二年已经过去,正式进入公元203年。
还差十个月罗敷就要满32岁了,而陈暮也还有几个月,就要正式满36岁。
当初罗敷是21岁嫁给自己,不知不觉,夫妻二人已经结婚十年,膝下儿女成群,这时间,过得还真快啊。
“哪里的话。”
罗敷早就习惯了丈夫的深情,轻声在他耳边道:“夫君是忙大事的人,罗敷帮不了夫君什么,唯一能做的,就是养育好儿女。”
陈暮笑了起来:“希望这三个调皮蛋没有让你太操心,以后闲下来,我得亲自教育他们,可千万别成了纨绔子弟。”
罗敷也笑道:“希瑜还是很听话的,这两年每日勤读书,在书院里也不惹事,从来不和汝南王耍混,只和济阳侯玩,现在书读得也好,老师都夸他聪明。”
“只和济阳侯玩?”
陈暮的眉头顿时皱了起来。
现在刘备不像历史上那么颠沛流离,子嗣也逐渐昌盛起来。
目前有子七人,女五人,儿女总共13人。
其中年长着有嫡长子刘封,生于中平二年,也就是公元185年,今年17岁。
他是刘备于中平元年讨伐黄巾,立有功勋被朝廷任命为济南相,在济南娶当地豪族李氏女生的儿子。
嫡次子刘侯,生于中平五年,也就是公元188年,今年14岁,与嫡长子刘封还有另外两名公主是一母同胞,都是皇后李氏所生。
然后是庶子刘永,生于初平元年,也就是公元190年,今年12岁。
他是刘备子女中最聪慧的儿子,自小喜怒不形于色,读书习字,皆有早慧,颇得刘备喜爱。
其余诸子基本都在10岁以下,年长有才能的只有刘封刘侯刘永三人。
其中刘侯就是汝南王,刘永就是济阳侯。
二人之前都在泰山学宫读书,章武元年刘备登基为帝,召皇后和嫡长子刘封来洛阳。
去年又把其余诸子和妾室召来,一大家子正式入住皇宫。
刘封这个人怎么说呢?
虽然比较勤学,陈暮也教得不错,但为人多愁善感,曾经种了一颗紫竹枯死,亦是十分难过。
刘侯的话就比较贪玩,在学宫经常逃课出去玩耍,素来被学宫夫子们不喜。
唯独刘永为人聪慧,书读得好,为人也老道,被周围人喜爱。
罗敷觉得自己的儿子和刘永在一起,近朱者赤,儿子也热爱学习天天向上,让她很高兴。
就好像后世很多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儿女天天和班里前几名玩,不要和班里倒数几名玩在一起是一个道理。
可陈暮听在耳朵里,却很不高兴。
一个皇帝的庶子。
天天和丞相的儿子在一起玩,这是什么意思呢?
“罗敷啊。”
陈暮想了想,心里有了主意。
罗敷问道:“怎么了?”
陈暮说道:“你觉得书院的夫子们教的好,还是在洛阳读书比较好?”
罗敷毫不犹豫道:“自然是书院更好。”
陈暮点点头:“为了孩子的未来,今年你们搬回青州,至少等孩子从书院毕业之后,再看看吧。”
“夫君。。。。。。”
罗敷瞪大了眼睛,有些不知所措。
陈暮叹息道:“一者为孩子的未来,二者,我的子女,可不能跟陛下的子女走得近。将来若是涉及夺嫡之争,恐有灭门之祸,罗敷要明白。”
“我明白了。”
罗敷瞬间醒悟过来,懂了为什么陈暮会让她带着儿女回去的原因,连忙应是。
“明白了就好,到了为父这个位置,如履薄冰啊。”
陈暮摸着妻子的发丝,目光望向客厅外。
已是天色黑了,繁星点点。
刘备若是在还好,将来刘备若是驾崩了,涉及夺嫡,恐怕又是一场腥风血雨。
在这件事上,恐怕自己也得未雨绸缪,做好准备才是。
主板坏了,又换了个主板,这两天人都麻了,月初坏显卡,月末坏主板,真的难受。
不过大家应该也看出来了,书确实到尾声了,我估计应该也就二三十万字了。一统之后,再一些琐事,基本就完结了,书成绩也就这样,均订不到2000,每月也就几千块收入,跟我上班工资差不多,但我这个人不太想草草了结,所以也算是呕心沥血在写了,一边上班一边码字,挺累的,尽早写完,也想写本成绩大火的新书,争取将来月入几万吧。
第四十一章 内阁会议
到初八的时候,陈暮总算是有了空闲时间。
自从西汉开了官员休沐的先河之后,每年过年就是官员们最高兴的时候。
短则15天长则30天的定省假,哪怕是几千里外也能回去一趟。
陈暮的家人现在都来了洛阳,所以假期只有15天。
过年前五天开始算,到初十正式上班。
现在还有两天的时候,他打算好好陪一陪妻子儿女,等年后他们就要回青州去了。
少府府邸占地数亩,光后院的花园就占地两三亩,里面有假山、池塘、竹林、楼台、庭院以及一大片人工湖。
陈希瑜三兄妹在假山与竹林中和几个玩伴捉迷藏,玩得不亦乐乎。
陈暮和秦罗敷在湖边草地野炊烧烤。
陈家虽然不是豪族,但也是蒲阴大族,现在陈暮发达之后,鸡犬升天,奴仆多是陈家族人,带了些子女做少郎玩伴。
秦家更不用多说,宗族比陈家还大,在秦罗敷嫁给陈暮之后,老丈人挥手间陪嫁了不少娘家人过来。
按理来说,这个时代纳妾并不算什么,但夫妻二人琴瑟和鸣,自然就没有纳妾的心思。
秦罗敷贤惠,当初见陈暮时常在外打仗,还劝陈暮纳妾带在身边聊以藉慰。
陈暮却笑着拒绝,并说将来会颁布法律禁止纳妾,要一夫一妻。
此事还引得罗敷一阵惶恐,还以为是她的缘故,导致陈暮要破坏当时约定俗成的律法。
但实际上她不知道规定一夫一妻制度,是为了保障正常的人口生育率。
后世有句话叫“穷不过三代”。
这句话是对的。
因为有钱人越娶越多,穷人连老婆都讨不到,到了第三代连后代都没了,自然是穷不过三代。
这种现象别说古代,就连后世开国那些年,正是艰难时期,也是屡见不鲜。
陈暮就知道自己有个舅爷爷,奶奶的那位亲兄弟便是如此。
因为家里实在是穷困潦倒,舅爷爷一辈子没娶妻,无儿无女,住在老家农村一个用木头茅草架起来的三角形草屋里。
在陈暮还未有出息,考上名校去外国发展之前,家中也只是普通家庭,全靠父亲每个月那点工资养活。
即便如此,父母还是时常回老家看看,帮那位舅爷爷买点米粮鱼肉油,改善一下生活条件。
高中的时候有一次还跟着父亲一起去看过,当时父亲还感慨舅爷爷一辈子艰难,说要陈暮好好读书,将来多赚点钱,帮舅爷爷建个房子。
结果等到陈暮考上了国内最好的大学,然后去外国常青藤读研读博,每个月能挣几万刀的时候,舅爷爷早已经去世了。
穷得在深山老林中连房子都没有,实在讨不起老婆,别说三代,可能一两代,就得断子绝孙。
所以施行一夫一妻,是趋势也是为了保证生育率。
不过这件事情陈暮并没有急于去做,他觉得至少可能要三四十年后,或许等到他人没了,到下一代接手朝廷的时候,再去考虑这个问题。
倒不是阻碍大,而是因为战乱的缘故,东汉末年男女比例已经严重失衡,跟二战后的欧洲类似,男少女多。
虽说绝大多数时候,能够纳妾的人往往都是富贵人家,跟穷人好像没啥关系。
但战乱同时也解放了土地,人少地多,当生产力大幅度提升,全国三四千万的人口都能够吃饱饭的时候,自然也可能够提高生育率,至少不至于出现娶不到老婆。
夫妻二人在后院野炊烧烤,在这个年代搞烧烤属于日常。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人们的普遍饮食方式都是煮、煎、烤,跟炒和炸没什么关系。
主要是罗敷在烤,陈暮坐在躺椅看她烤,今天这个天气是年后难得的晴朗天气,随着冬天过去,春天到来,万物都在复苏。
午后暖暖的阳光洒下来,映照在罗敷白皙且认真的脸上,像是有了一道金色的光晕,宛如仙女一般圣洁。
“夫君,你在看什么?”
罗敷注意到自己的丈夫一直在盯着自己,不由得有些娇羞。
陈暮笑着道:“看我妻贤,看我妻美。”
罗敷霞飞双颊,脸色就更加红润,双手翻转着烤串,动作却是迟缓了许多,心中窃喜。
正在此时,门外管家来报:“郎君,有客人来拜访。”
“不是让你闭门谢客吗?”
陈暮皱起眉头